拓跋氏是什麼民族?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拓跋族 是今天的哪個民族

你說的這個拓跋族,我想應該就是當初建立北魏的拓跋鮮卑吧。鮮卑的一支。拓跋鮮卑,應包括建立代、魏的拓跋部,建立南涼的河西鮮卑禿髮部等,而習慣上往往僅指北部鮮卑。對於"拓跋"語源,《魏書》開篇就有解釋:“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託,謂後為跋,故以為氏。”《資治通鑑》載北魏孝文帝改姓詔書,亦稱"北人謂土為拓,後為跋;魏之先出於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這種說法後世或偶有信從者,如清人吳廣成輯《西夏書事》,猶稱"北魏孝文取拓跋為土之義,改元氏。" 這些百度百科就有。因為北方遊牧民族以部落形式聚居,一般王稱可汗,後稱可敦。參考《木蘭辭》中,對父母親的稱謂(花木蘭是北魏人),我想他們對父應稱呼阿耶或阿爺,對母稱呼阿孃。也就這點淺見了,你參考參考!

拓跋、獨孤是我國古代哪一民族的姓氏?

應該部分轉成楊姓了,當然獨孤今天仍然是一個姓

党項拓跋氏和鮮卑拓拔部有什麼區別

党項諸姓部落中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離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等部,稱為党項八部。其中拓跋氏在党項諸部中最為強盛。

党項拓跋和鮮卑拓跋是否為同一民族,史學界一直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支持党項拓跋和鮮卑拓跋同一民族有以下理由。

1、姓氏相同:西夏的國王雖然姓李,但他們的祖先卻和鮮卑拓跋的姓氏一字不差,都是拓跋。

2、西夏拓跋自稱鮮卑族的後裔:《宋史》卷485《夏國傳》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遼史》卷115《西夏外記》:“西夏本魏拓跋氏後。”《金史》卷134《西夏傳》:“夏之立國舊矣,其臣羅世昌譜敘世次,稱元魏衰微,居鬆州者因以舊姓為拓跋氏。” 党項原先是披髮,或者蓬首。鮮卑人有過禿髮的風俗,元昊認為祖宗為鮮卑拓跋之後,為了懷念先祖,保持舊俗,他率先自禿其發,即剃光頭頂,穿耳戴重環飾,以示區別。然後強令党項部族人民仿效他的髮飾,限期三日,有不服從者,任何人都可處死他。一時間党項民眾爭相禿髮。

反對黨項拓跋和鮮卑拓跋的不同民族的人理由也很多。

1、起源地不同:党項原居青藏高原。中國古代泛稱這一帶居民為羌族,党項和吐蕃也都被認為是羌族的一支。就語言和風俗習慣而言,党項和吐蕃似有血緣關係。而鮮卑族遷徙到青藏高原的一支是吐谷渾,系出慕容氏,不姓拓跋,慕容氏與拓跋氏之間是宿敵,党項拓跋氏得自吐谷渾幾無可能。當代有學者研究西夏語言發現西夏語與安多藏語十分接近,亦能說明西夏的拓跋氏屬羌藏系統。

2、拓跋鮮卑改了姓氏:後魏自孝文帝實行漢化以來,從公元496年起,拓跋氏就改成了元氏,也就是說此拓跋姓氏不是彼拓跋。

3、史書記載:《資治通鑑》卷193胡三省注云:“拓跋起於鮮卑,昔時党項諸部亦自有拓跋姓。”說明党項之拓跋不同於鮮卑之拓跋。也就是說,拓跋姓為羌族固有的姓氏。

冒用鮮卑拓跋氏。由於北魏滅亡,羌族的這個部落借用拓跋的姓氏,以達到震懾其他部落的目的。

雖然正反雙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觀點,也都有理論根據,我仔細研究史料後,還是覺得党項拓跋是鮮卑拓跋的可能性大,根據有六:

1、《說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羌,屬他稱,即當時中原部落對西部(陝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遊牧民族的泛稱。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氐羌族群絕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他們有不同的語言、服飾、習俗等,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方式。党項羌的地域很大,史書記載:“党項羌各部間平日往來較少,而每隔三年要舉行一次大的會盟活動,殺牛羊祭天。遊牧民族往往通過會盟來解決內部的草場糾紛、部落間的衝突等,並依照習慣法來處理;決定對外聯合作戰或抵禦其他部入侵等重大事件,以及草場的劃分,重申部落的法規等事項。”這就表明,拓跋部雖然屬於党項羌的一個部落,但同一個民族居住的地點很廣,各部落聯繫也不是很方便,其居住地點也許是在青藏高原與甘肅交界地區,甚至就在甘肅境內。而這一地區曾是拓跋鮮卑的領土,北魏所建的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北石窟寺就在這一地區,而且這一地區在北魏時期還很繁榮,比如涇州就是北魏王朝的西北重鎮之一,正位於絲綢之路的東段北道之上,北魏歷任的涇川剌史,大多數是由當時的朝廷權臣來擔任的。同時,這一地區始終是各朝代難以控制的區域。此外,史書還記載:“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時,率王族改為元姓,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為庶姓,仍為拓跋氏,不與皇室同族。”由此可見,北魏滅亡後,或在此居住或逃亡於此將元姓恢復為拓跋姓的皇族、仍為拓跋姓的拓跋鮮卑的後代,與羌族融合在一起不是不可能的。......

三拓跋,獨孤是我國哪個民族的姓氏

鮮卑族。鮮卑的北魏皇帝姓拓跋,貴族之一姓獨孤,如楊堅的獨孤皇后

拓跋氏是突厥種人還是鮮卑族人

格魯塞說的是土耳其的觀念,他們是不承認鮮卑這個民族的,因為鮮卑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不同姓氏的民族成分也不同,所以沒法說成是一個民族;嚴格地說,鮮卑拓跋氏是說阿爾泰語的斯基泰人,血統上屬於東伊朗種的雅利安白人,突厥礎也起源於斯基泰,但是擴張中混入了不少的黃種人血統,最近中亞的考古發現證實了這一點。廣東有個李家村都是李唐宗室後裔,他們是安史之亂後南遷避難的,很多村民都是白種人或黃白混血長相

參考資料:歷史的真相

拓跋氏是突厥種人還是鮮卑族人

鮮卑本來是匈奴的屬民(鮮卑現在的直接後人錫伯人說通古斯語),後來,鮮卑與漢聯合夾擊匈奴,匈奴被迫西遷,餘部皆屬鮮卑。這樣,第一次形成鮮卑和匈奴的混合語--原蒙古語。匈奴後裔也由此分為兩部分,西遷後的部分(融合部分塞種)成為突厥(突厥語族),留在蒙古高原的部分與鮮卑融合形成柔然(蒙古語族)。另外,還有一部分通古斯人在西拉木倫河流域與匈奴人融合成為契丹人(蒙古語族)。其中有部分鮮卑化的匈奴人南下,自稱鮮卑,但其實是突厥人,這就是拓拔(圖瓦)。在中國建立了北魏政權。因此唐朝是漢人和突厥通婚的結果,而不是和鮮卑。留在蒙古高原的鮮卑與匈奴融合成為柔然,後來柔然被突厥推翻,突厥重返蒙古高原,柔然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西遷,稱為阿瓦爾人,一部分返回了呼倫貝爾額爾古納河。

鮮卑化的匈奴,他為什麼不說蒙古種人呢??呵呵,其實,這個問題已經無所考證了

現在還有拓跋氏嗎

現在沒有了

鮮卑族是我國北方阿爾泰語系遊牧民族,其族源屬東胡部落,興起於大興安嶺山脈。

隋唐時期,鮮卑部落大都解體了,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漸與漢族及其他各族融合。

現在的錫伯族是古代鮮卑族的後裔

拓跋是三國和晉朝時的鮮卑姓氏和部族,後來建立了北魏。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而改拓跋為元姓。現在就只有元沒有拓跋了。不排除解放後有家族自行恢復古姓的。

拓跋氏是突厥種人還是鮮卑族人

慕容部

《二十四史全譯.晉書.第四冊》:“

慕容廆……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於紫蒙之野,號曰東胡。其後與匈奴並盛,控弦之士二十餘萬,風俗官號與匈奴略同。秦漢之際為匈奴所敗,分保鮮卑山,因以為號。……父涉歸,以全柳城之功,進拜鮮卑單于,遷邑於遼東北,於是漸慕諸夏之風矣。

拓跋部

《二十四史全譯.魏書.第1冊》:“

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涉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記契而已,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記錄焉。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託,謂後為跋,故以為氏。……”

相關問題答案
拓跋氏是什麼民族?
李寧是什麼民族?
鮮卑是什麼民族?
福建蘭姓是什麼民族?
內蒙古主要是什麼民族?
白節節是什麼民族?
敘利亞是什麼民族?
努爾哈赤是什麼民族?
阿拉伯人是什麼民族?
馬超是什麼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