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的要求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在傾聽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一、對對方表示理解

這包括理解對方的語言和情感。有個工作人員這樣說、“謝天謝地,我終於把這些信件處理完了!”這就比他簡單說一句“我把這些信件處理完了”充滿情感。

二、以相應的行動回答對方的問題

對方和你交談的目的,是想得到某種可感覺到的信息,或者迫使你做某件事情,或者使你改變觀點,等等。這時,你採取適當的行動就是對對方最好的回答方式。

三、對講話的人表示稱讚

這樣做會造成良好的交往氣氛。對方聽到你的稱讚越多,他就越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你在聽話中表現出消極態度,就會引起對方的警惕,對你產生不信任感。

四、要觀察對方的表情

交談很多時候是通過非語言方式進行的,那麼,就不僅要聽對方的語言,而且要注意對方的表情,比如看對方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觸、說話的語氣及音調和語速等,同時還要注意對方站著或坐著時與你的距離,從中發現對方的言外之意。

五、全身注意傾聽

你可以這樣做、面向說話者,同他保持目光的親密接觸,同時配合標準的姿勢和手勢。無論你是坐著還是站著,與對方要保持在對於雙方都最適宜的距離上。我們親身的經歷是,只願意與認真傾聽、舉止活潑的人交往,而不願意與推一下轉一下的石磨打交道。

六、察其言觀其行

正確的傾聽要求諮詢者以機警和通情達理的態度深入到來訪者的煩惱中去,細心地注意其所言所行,注意對方如何表達自己的問題,如何談論自己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如何對所遇到問題作出反應。還要注意來訪者在敘述時的猶豫停頓、語調變化及伴隨言語出現的各種表情、姿勢、動作等,從而對言語作出更完整的判斷。例如,來訪者說自己原諒了妻子的過錯,可是說的時候情緒是激動的,表情是生氣的,拳頭是緊握的。我們從這些非言語線索中可以判斷來訪者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原諒妻子的過錯。

七、設身處地地感受

諮詢者不但要聽懂來訪者通過言語、行為所表達出來的東西,還要聽出弦外之音,聽出來訪者在交談中所省略的和沒有表達出來的內容。比如,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性是許多人極為敏感的問題,來訪者常常只談些皮毛或打“擦邊球”,有時他們希望諮詢者能聽出問題,主動地向他們詢問。有時來訪者說的和實際並不一致,或者來訪者避重就輕,自覺和不自覺地迴避更本質性的問題。有的來訪者會拼命地說他一點兒煩惱都沒有,也沒什麼大問題,而事實上可能是準備向你傾訴他內心認為很重要的問題。有時來訪者所談的很多事情我們未曾切身經歷過,這時需要諮詢者儘量設想其處境,切身體會,才能瞭解來訪者所經歷的心理反應與體驗,才能知道如何幫助他脫離困境。

八、良好的態度和習慣

實際上,諮詢者傾聽的態度和習慣比具體技巧更重要。因為我們許多人在社會生活中養成了願意“說”而不願意“聽”,習慣“說”而不習慣“聽”的傾向。人們“聽話”的能力比“說話”的能力要差。造成這種情況有以下幾種原因。首先是人們容易帶著評判傾向來聽,他們注意對方所說的與自己的價值觀或看法是否一致,以此來把對方分成潛在的朋友或外人。這對於我們平時的人際關係或許是有意義的,但這種主觀傾向很強的“聽”的習慣在諮詢中就會有妨礙作用,使我們帶著偏見進入來訪者的世界。其次,真正的傾聽是一件相當耗精力的事,需要全神貫注,不能分心走神。再次,有時說者的話中含有激起情緒反應或引發聯想的作用,容易引起聽者對說者內容的分心。最後,由於信息傳遞中“噪音”的影響,導致錯聽、錯解。以上種種情況需要諮詢者高度重視,儘可能避免,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聽的態度和習慣。

九、適當地參與和反應

在諮詢過程中,諮詢者可採用的傾聽反應有以下五種。

1 、釋義。諮詢者將來訪者信息中與情境、事件、人物和想法有關的內容進行重新解釋,目的是幫助來訪者注......

傾聽的技巧有哪些

1.儘量把你的語言減到最少,因為說話和聆聽是不能同時進行的。

2.建立協調關係。瞭解對方,試著由他的角度看問題。這是提高聆聽技巧的主要方法之一。

3.表現興趣的態度。讓對方相信你在注意聆聽時的最好方式,是發問和要求闡明對方正在討論的一些論點。

4.簡要說明討論的要點,包括主要論點。這是有效的溝通方法,不過在簡述要點時不要做詳細論述和批判。

5.溝通中的聆聽是為了表達意見和感受,而不是為了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相互間要儘量瞭解溝通的意見。記住簡單原則,就是用簡單易懂的常用文字。

7.面向對方的臉、嘴和眼睛。將注意力集中於對方的外表。這能幫助你聆聽,同時,能完全讓對方相信你在聆聽。

8.對準焦點。試著將注意力集中於對方談話的要點。努力地檢查、思索過去的故事、軼事和統計資料,以及確定對方談話的實質。

9.抑制要爭論的念頭。你和你的對手之所以為對手,意味著你們之間必定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縱使只是內心有打斷他談話的念頭,也會造成溝通的陰影。學習控制自己,抑制自己要爭論的衝動。放鬆心情,記下要點以備一會兒10.不要猜測。猜測會讓你遠離你所要溝通的目標。所以,你要儘量避免對你的對手做猜測。不要猜測他想用眼光的接觸、面部的表情來唬住你。有時候猜測可能是正確的,不過最好儘可能避免,因為猜測常是溝通的最大障礙。

11.不要立即下判斷。人們常會在一件事情還沒有搞清楚之前就下了結論,所以要保留對對手的很多判斷,直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注意自己的偏見,即使是思想最無偏見的人也不免心存偏見。誠實地面對、承認自己的偏見,並且聆聽對手的觀點,容忍對方的偏見。

12.記錄。做記錄不但有助於聆聽,而且有集中話題及取悅對方的優點。如果有人重視你所說的話並作了記錄,難道你不會感到受寵若驚嗎?

13.適時用自己的話語查證對方。避免誤會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主要利益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讓對方加以證實。只有運用這樣的方法,你才能正確地溝通。

傾聽是什麼意思

【詞目】:傾聽 【發音】:qīng tīng 【詞性】:動詞 【釋義】:細心地聽取(多用於上對下)——現代漢語詞典 第五版 傾聽:就是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 【近義詞】:聆聽 【詞意探源】:指側耳而聽。 (1)《禮記·曲禮上》:“不傾聽。” (2)孔穎達疏:“不得傾頭屬聽左右也。” (3)引申為細聽。 [編輯本段]解釋【基本解釋】 [listen attentively to] 認真地聽取 傾聽選民的意見 【詳細解釋】 1. 側著頭聽。 《禮記·曲禮上》:“立不正方,不傾聽。” 孔穎達 疏:“不得傾頭屬聽左右也。”清 唐甄 《潛書·居山》:“與之處數日,見其身如丘山,神如淵水,無疾言,無矜色,無流視,無傾聽,以服其靜而自憾未能也。” 2. 細聽;認真地聽。 南朝 宋鮑照 《登廬山望石門》詩:“傾聽鳳管賓,緬望釣龍子。”《太平廣記》卷二八一引《河東記·獨孤遐叔》:“滿座傾聽,諸女郎轉面揮涕。”宋 文天祥 《跋辛龍泉行狀》:“予語以山川風俗之故,君離坐傾聽,若謹識之。” 巴金 《秋》一:“她也專心地在一邊傾聽。” [編輯本段]●傾聽的要點 1.克服自我中心:不要總是談論自己 2.克服自以為是:不要總想占主導地位 3.尊重對方:不要打斷對話,要讓對方把話說完。千萬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關的細節而打斷人。 4.不要激動:不要匆忙下結論,不要急於評價對方的觀點,不要急切地表達建議,不要因為與對方不同的見解而產生激烈的爭執。要仔細地聽對方說些什麼,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樣反駁對方所說的某一個具體的小的觀點上。 5.儘量不要邊聽邊琢磨他下面將會說什麼。 6.問自己是不是有偏見或成見,它們很容易影響你去聽別人說。 7.不要使你的思維跳躍得比說話者還快,不要試圖理解對方還沒有說出來的意思。 8.注重一些細節:不要了解自己不應該知道的東西,不要做小動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別人講話的特點。 [編輯本段]●學會傾聽 1.要體察對方的感覺。一個人感覺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導他的行為,愈不注意人感覺的真實面,就愈不會彼此溝通。體察感覺,意思就是指將對方的話背後的情感複述出來,表示接受並瞭解他的感覺,有時會產生相當好的效果。 2.要注意反饋。傾聽別人的談話要注意信息反饋,及時查證自己是否瞭解對方。你不妨這樣:“不知我是否瞭解你的話,你的意思是……。”一旦確定了你對他的瞭解,就要進入積極實際的幫助和建議。 3.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要被個別枝節所吸引。善於傾聽的人總是注意分析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事實背後的主要意思,避免造成誤解。 4.要關懷,瞭解,接受對方,鼓勵他或幫助他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編輯本段]●傾聽的祕密 1.身體前傾,表示對談話感興趣。 2.要“所答即所問”,這表示你在與人交流。 3.在傾聽的過程中,適時加上自己的見解,以使給予和吸收兩個方面平衡。 4.以頭部動作和豐富的面部表情迴應說話者。 傾聽的技巧 1.你必須充分認識到有提高這方面技巧的必要,並且很想改進它。如果沒有這種強烈的願望,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 2.當你很難弄懂對方的表達意圖的時候,要問:“你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 3.要對“紅牌”詞語加以警惕。這些詞語可能會引發過激反應,或造成偏見,比如“女性解放”、“男性沙文主義者”等詞。 4.如果你發現你走神了,當你回過神來的時候,你無法接上對方的談話,那麼就注意一下關鍵詞和使用最多的詞。當說話的人談吐不清、詞不達意、不切題時,這種情況會經常發生。 5.要儘量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

傾聽的技巧有哪些

1.儘量把你的語言減到最少,因為說話和聆聽是不能同時進行的。

2.建立協調關係。瞭解對方,試著由他的角度看問題。這是提高聆聽技巧的主要方法之一。

3.表現興趣的態度。讓對方相信你在注意聆聽時的最好方式,是發問和要求闡明對方正在討論的一些論點。

4.簡要說明討論的要點,包括主要論點。這是有效的溝通方法,不過在簡述要點時不要做詳細論述和批判。

5.溝通中的聆聽是為了表達意見和感受,而不是為了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相互間要儘量瞭解溝通的意見。記住簡單原則,就是用簡單易懂的常用文字。

7.面向對方的臉、嘴和眼睛。將注意力集中於對方的外表。這能幫助你聆聽,同時,能完全讓對方相信你在聆聽。

8.對準焦點。試著將注意力集中於對方談話的要點。努力地檢查、思索過去的故事、軼事和統計資料,以及確定對方談話的實質。

9.抑制要爭論的念頭。你和你的對手之所以為對手,意味著你們之間必定有意見不一致的地方。縱使只是內心有打斷他談話的念頭,也會造成溝通的陰影。學習控制自己,抑制自己要爭論的衝動。放鬆心情,記下要點以備一會兒10.不要猜測。猜測會讓你遠離你所要溝通的目標。所以,你要儘量避免對你的對手做猜測。不要猜測他想用眼光的接觸、面部的表情來唬住你。有時候猜測可能是正確的,不過最好儘可能避免,因為猜測常是溝通的最大障礙。

11.不要立即下判斷。人們常會在一件事情還沒有搞清楚之前就下了結論,所以要保留對對手的很多判斷,直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注意自己的偏見,即使是思想最無偏見的人也不免心存偏見。誠實地面對、承認自己的偏見,並且聆聽對手的觀點,容忍對方的偏見。

12.記錄。做記錄不但有助於聆聽,而且有集中話題及取悅對方的優點。如果有人重視你所說的話並作了記錄,難道你不會感到受寵若驚嗎?

13.適時用自己的話語查證對方。避免誤會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主要利益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讓對方加以證實。只有運用這樣的方法,你才能正確地溝通。

8種提高傾聽技巧的行為訣竅

1.目光接觸

當你說話時對方卻不看你,你的感覺如何?大多數人將其解釋為冷漠或不感興趣。雖然你只是用耳朵在傾聽,但是別人可以通過觀察你的眼睛來判斷你是否真的在聽。

2.要適時地點頭表示讚許,還要配合恰當的面部表情

有效傾聽的傾聽者會對所聽到的信息表現出興趣。通過一些非語言的信號,表示同意的點頭、恰當的面部表情,與積極的目光接觸相配合,都可以讓說話的人知道你在認真地傾聽。

3.不要做出分心的舉動和手勢

儘量避免做出讓人感覺你的思想在遊走的舉動,這樣說話者就知道你確實是在認真地傾聽。在傾聽時,不要進行下面舉動:一直看錶,心不在焉地亂翻檔案,隨手拿筆亂寫亂畫,這些舉動會讓說話者感到你很厭煩,對話題不感興趣,更重要的是,這表明了你並沒有集中注意力,因此很可能會漏掉說話者傳達的一些有效的信息。

4.帶有批判性的傾聽者會分析自己所聽到的內容,並提出問題

這樣做可以確保對傾聽內容的有效理解。

5.有效重複

就是說用你自己的話把說話者要表達的信息重新再敘述一遍。有些人在傾聽時會這樣說:“你的意思是不是……?”或者“我覺得你說的是……”這樣說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有效重複是檢查你是否認真傾聽的最佳手段。如果你的思想並沒有注意傾聽或者在思考別的內容,你一定不可能準確地敘述完整的內容。二來這也是一種精確的控制機制。複述說話者的信息,並將此信息反饋給說話者,也可以檢驗自己理解的準確性。

6.不要在傾聽中途打斷說話者

......

傾聽的意思是什麼

傾聽:耐心地聆聽。

羅賓斯提出積極傾聽有哪四項基本要求

積極傾聽有四項基本要求:專注、移情、接受和對完整性負責的意願,這是羅賓斯提出來的。

如何學會傾聽?

我們都想要被人聽見,想要被人理解。當我們全身心投入一段關係中,與對方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擔憂、快樂、麻煩,我們需要對方全心全意的關注。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對方在聽我們說話的時候不會玩著手機或看著電視。他們的注意力沒有被其他事分散掉。他們不會打斷我們,不會評價我們,不會催促我們,他們只是安靜的、耐心的傾聽我們所說的。

但是我們很多人並不善於傾聽。因為,正如事實所證明,傾聽確實不易。傾聽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或性格,而是需要花心思的技巧。

正如精神科博士Michael P. Nichols在《消失的傾聽藝術:學會傾聽可以增進關係》一書中所寫的,誠摯的、關切的傾聽“需要以無私的態度,努力剋制自己。要做到認真傾聽,我們必須忘掉自己,將自己代入對方的需要,關注他們所關注的。”

當我們仔細傾聽,並不只是獲取信息,還“見證對方的經歷”。Nichols是威廉瑪麗學院的精神科教授、臨床醫學家,他說,我們由衷的對他們感興趣,暫時放下自己的事,停下來不去想自己想要說的話。

“至少在短期內,傾聽是單向的關係。”

《消失的傾聽藝術》一書有許多重要的(也是令人驚訝的)關於傾聽的見解、真實的故事、案例剖析和可行的練習。這很重要,因為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表現出同理心、支持意願,但是所做行為卻並非如此。

以下是書中所寫的三個小技巧。

別把同情和同理混為一談

有時候我們表達關心的程度太過誇大,比如“哦,真糟糕!!!”。我們以為這只是同情。但是正如Nichols寫道:“表現出不幸和傾聽不是一回事。”過分誇張的迴應會顯得假惺惺、居高臨下。

Nichols這樣介紹同情和同理的區別:“同情的範圍更窄,作用也更有限。同情意味著同樣的感受,而不求理解。同理則不同,正如許多人所想的,同理是與之同憂、同贊、同樂,一起滔滔不絕,互相撫慰,或互相鼓勵。同理意味著理解。”

適時寬慰

當愛人害怕、悲傷或低落,我們自然想要去寬慰他/她。沒人喜歡眼睜睜看著朋友或家人處於痛苦中。但是對於能量外洩的人們,寬慰會讓他們感到被人看輕。

Nichols寫道:“很多失敗的傾聽,就是告訴人們不要這樣想。”

當你傾聽人們的苦惱和痛苦,表達出你很重視他們即可。

當然,有時候人們確實需要寬慰。Nichols說,例如你對剛理的髮型不滿意,你的朋友說“沒事,挺好的。”,再比如你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對此感到很沮喪,此時有人列出你所有的出彩的事兒,你會感覺好得多。

我們很難分辨出人們什麼時候需要傾聽,什麼時候需要寬慰。Nichols說:“自我懷疑、擔憂、或糾結於某個問題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此類的內容說的越多,他越有可能需要寬慰。傾訴中表達的感受越強烈,他需要被傾聽、被理解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你不確定呢?“如有疑慮,傾聽即可。”

別急著假設

我們會假設對方下一步要說什麼,然後直接跳到論斷上。我們會打斷別人,幫他們說。我們會說“哦,我知道!”或者是“我也是!”或者是“我討厭這種事。”諸如此類。

我們這樣做是處於好意,想表達善意,但是對方卻會覺得我們並沒有在聽。

再說一遍,好的傾聽,其核心是同理。同理需要兩件事:首先需要敞開心扉,像“電影觀眾一樣,將自己沉入電影中,和角色共進退。”——Nichols寫道。第二點是“從感知轉換到思考。他/她在說什麼,什麼意思,他/她的感受是什麼?”

不要只是想當然以為自己能理解對方的感受——即使你曾有相似的情況,也要去問。舉個例子,旅行令你精疲力竭,但你的伴侶卻未必感到疲累。也有可能你的伴侶也覺得很疲累......

有效傾聽步驟

傾聽是一種情感活動,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藝術。不同的方式方法和質量,將產生巨大的效果差異。因此,在傾聽時應該給表達對象充分的尊重、情感的關注和積極的迴應等,力求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一.傾聽的定義 傾聽是一種情感的活動,它不僅僅是耳朵能聽到相應的聲音。傾聽還需要通過面部表情,肢體的語言,還有用語言來回應對方,傳遞給對方一種你很想聽他說話的感覺,因此我們說傾聽是一種情感活動,在傾聽時應該給客戶充分的尊重、情感的關注和積極的迴應。【案例】傾聽的“聽”字在繁體中文是聽字裡有一個“耳”字,說明聽字是表示用耳朵去聽的;聽字的下面還有一個“心”字,說明傾聽時要用“心”去聽;聽字裡還有一個“目”字,說明你聽時應看著別人的眼睛地聽;在“耳”的旁邊還有一個“王”字,“王”字代表把說話的那個人當成是帝王來對待。從聽字的繁體結構中可以看出,傾聽時不僅要用“耳朵”,還要用“心”,用“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把你對面的那個人當成是帝王,充分地去尊重他。二.傾聽的內容(一)聽事實和情感傾聽不但要聽清楚別人在講什麼,而且要給予別人好的感覺,那麼聽時服務代表都在聽什麼呢?對服務代表來說,需要聽兩點:1.聽事實 傾聽事實意味著需要能聽清楚對方說什麼。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服務代表必須有良好的聽力。2.聽情感與聽事實相比,更重要的是聽情感。服務代表在聽清對方說事實時,還應該考慮客戶的感受是什麼,需不需要給予迴應。【案例】A對B說:“我昨天看中一套房子,決定把它買下來。”B說:“哦,是嗎?在哪兒呢?恭喜你呀。”A看中了房子,想買下來,這是一個事實,B問房子在那,這是對事實的關注,“恭喜你”就是對A的情感關注。A把事實告訴B,是因為他渴望B與他共同分享他的喜悅和歡樂,而作為B,應對這種情感去加以肯定。對於服務代表而言,就是運用傾聽的技巧,通過你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給予客戶恰當的及時迴應。例如客服人員對客戶說:“現在你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你真的是很內行。”這就是對客戶的一種情感的關注。而在這種關注之前,服務代表在聽到客戶談話時應該分辨出哪些是情感的部分,哪些是事實的部分。三.提升傾聽能力的技巧(一)永遠都不要打斷對方的談話可以這樣說,在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沒有一個人說我喜歡或習慣打斷過別人的談話,很多時候一些人的傾聽能力是很差的,他們都不是無意打斷,而是有意識地打斷對方的談話。無意識的打斷是可以接受的,有意識的打斷卻是絕對不允許的。無意識地打斷客戶的談話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應該儘量避免;有意識地打斷別人的談話,對於客戶來講是非常不禮貌的。當你有意識地打斷一個人說話以後,你會發現,你就好像挑起來了一場戰爭,你的對手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回應你,最後你們兩個人談話就可能變成了吵架。因此有意識的打斷是絕對不允許的。(二)清楚地聽出對方的談話重點當你與對方談話時,如果對方正確地理解了你談話中的意思,你一定會很高興。至少他知道你成功地完成了我們上邊所說的“聽事實”的層面。能清楚地聽出對方的談話重點,也是一種能力。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不滿,受情緒的影響的時候,經常會有類似於“語無倫次”的情況出現。而且,除了排除外界的干擾,專心致志地傾聽以外,你還要排除對方的說話方式給你的干擾,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說話人的咬舌、口吃、地方口音、語法錯誤或“嗯”、“啊”等習慣用語上面。(三)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談話必須有來有往,所以要在不打斷對方談話的原則下,也應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是正確的談話方式。這樣做還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始終都在注意地聽,而且聽明白了。還有一個效果就是可以避免你......

良好的傾聽習慣的養成是從什麼開始的

家長在家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我提供一下幾點建議:    1、說話時放慢速度,使他們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孩子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  2、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讓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鮮豔、圖文並茂的圖畫故事。還可讓孩子聽一些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兒歌磁帶等,當有聲有色的話語,伴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將孩子帶到幻想中的動物世界、古老宮殿時,他們會完全忘卻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聽。  3、多多稱讚和表揚孩子,鼓勵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孩子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所以只要孩子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就可給予表揚鼓勵。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孩子以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

4、利用“按指令行事”法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家長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其完成,以鍛鍊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根據某種音樂或節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一邊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的行為等。

5、利用“聽辨錯誤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聽一件事時,只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說明傾聽的質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和不認真。因此,家長應有目的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斷語言的對錯,吸引孩子注意傾聽,並加以改正。

6、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善於傾聽孩子心聲。培養幼兒傾聽習慣需要家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注重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家長,其孩子習慣明顯優於那些隨意的家長。在工作中我也發現家長千差萬別,由於職業不同,文化層次不用,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也不同,幼兒期是一個好模仿的時期,環境的創設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代替作用。良好的環境對其傾聽習慣的養成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沒有認真傾聽孩子心聲的習慣,這也是孩子無法養成傾聽他人習慣的原因。經常有父母這樣感嘆:“孩子有什麼話總不肯跟我說,我說什麼孩子也不願意聽,真是拿他沒有辦法。”事實上,父母不善於傾聽孩子,孩子說的話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孩子便只會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而且,孩子還會感覺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從此更加減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這種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心理學家提示父母說:“如果父母從不聽孩子說話,孩子長大後往往要經過許多年才能恢復自尊。”事實上,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他們也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是沒有權利剝奪孩子的這些權利的。

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僅是瞭解孩子心靈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孩子傾聽他人的重要方法。父母必須定期抽出專門的時間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和賞識。

傾聽孩子說話時,父母一定要端正姿態,千萬不要擺出一副表面上傾聽、實際上千方百計想出一些理由來反駁他的樣子,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總是否定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便不會再主動與父母交流了。

如造房子一般,聽是學和說的“奠基石”,實踐證明,幼兒養成可良好的傾聽習慣後,說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在教學活動中,自然幼兒主動地聽,積極地說,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才會提高。

從小播種下良好習慣的種子,將會獲得命運的收穫。有良好傾聽習慣的孩子將終生受益。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也說過:“把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是行為;把行為播種下去,收穫的是習慣;把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是性格;把性格播種......

相關問題答案
傾聽的要求有哪些?
證據的要求有哪些?
影響傾聽的因素有哪些?
撰寫總結的要求有哪些?
圈樑的設置要求有哪些?
上課的常規要求有哪些?
檢驗要求有哪些?
帶聽的成語有哪些?
職業要求有哪些?
音樂的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