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吳國滅亡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三國裡面吳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孫策踞於江東,孫策死後,孫權即位。赤壁一戰,又使曹操滅亡東吳的美夢化為泡影,因此,孫權對東吳政權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赤壁之戰後孫權為了聯盟抗曹暫時將荊州借給劉備,但劉備取蜀後拒不交還荊州。東吳又與蜀漢的荊州爭奪戰中斬殺關羽,並在夷陵之戰重創劉備。得到荊州後東吳構築了一條完整的長江防線,使得東吳成為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孫權晚年為了抑制東吳士家大族勢力以太子之位為誘餌,在二宮構爭中沉重打擊了以吳四姓為首的世家大族勢力,同時也嚴重削弱了東吳自身的實力,為東吳滅亡埋下了隱患。

吳國為什麼會滅亡?

孫權死(252)後吳國日趨衰弱,而魏國則在司馬氏消滅淮南地區三次軍事叛亂後日趨強大。由於司馬氏以先滅蜀後取吳作為國策,而在滅蜀(263)、代魏(265)後又忙於新朝定製,吳國政權暫得延續。晉泰始五年(269),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籌建水師,並預定攻吳的軍事方略。咸寧五年(279)冬,晉軍出兵自長江以北、江陵至建業之間五道攻吳,而以益州水師為奇兵出峽順流,於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業,吳帝孫皓降,吳國亡。吳國曆四帝,共五十二年。東漢初平元年(190)後出現的全國分裂局面,經過魏、蜀、吳三個區域的局部統一和相持後,至此又歸於全國的統一

吳國為什麼滅亡

孫休病死長子孫皓即位,孫皓殘暴民怨不絕。當時陸抗、陸凱等一些東吳老臣全力支撐才讓吳國勉強維持。

274年,陸抗病死。咸寧五年,晉武帝司馬炎下令分六路大舉討伐吳國,吳國防線快速崩潰。 太康元年,晉將杜預率領十萬大軍繼續前次的攻勢,孫皓緊急下令張悌率領七八千人抵禦,杜預破了張悌大軍,直逼建業,孫皓手下已無人為他賣命,自知大勢已去,便等西晉大軍攻來時,在石頭城上宣佈投降,被司馬炎封為“烏程侯”。至此,280年東吳滅亡,三國全部歸西晉。

三國時期蜀國 吳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首先司馬昭滅的蜀國派鍾會和鄧艾,在諸葛亮死後,吳國好像叫羊什麼滅的,因為孫皓驕淫奢侈,魏國韜光養晦,這是歷史的必然性,昏君當政,宦官亂政,賢臣無用武之地,

吳國是怎麼滅亡的

1.春秋吳國:春秋時期,吳國與中原的諸侯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也開始與其他諸侯國爭雄。吳王闔閭在今天的蘇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孫武攻破楚國都城,為其兒子吳王夫差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礎。闔閭的兒子夫差不顧國家連年征戰空虛,與齊國和晉國爭霸成功後,但卻忽視了邊界上的越國,並令伍子胥自殺,被越王勾踐趁虛而入。前473年,夫差兵敗而逃,被圍困在餘杭山(今天蘇州南陽山),向勾踐求和,勾踐不準,夫差自殺,吳國滅亡,吳地盡屬越

2.三國吳國:274年,陸抗病死。咸寧五年,晉武帝下令分六路大局伐吳。晉軍勢如破竹,晉將王渾、杜預、王浚和賈充等人相繼擊破吳將張悌、沈瑩、孫震、張象、伍延、薛瑩、沈瑩、胡沖和孫歆等人, 吳國防線快速崩潰,太康元年孫皓投降,東吳滅在晉國手上

3.五代時十國吳國:徐溫立丹陽郡公楊溥為吳國王,改元順義。順義七年(927年),徐溫去世,楊溥即皇帝位。天祚三年(937年)讓位予宰相徐知誥(徐溫義子)。南吳共歷4主,36年。統治地區包括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一部分。

三國中吳國最遲滅亡的原因?

1、地理優勢。魏國要想先滅吳國,就要渡長江,長江天險,魏國在赤壁打了敗仗,就是他們不會水戰。 2、孫權70多歲才死。孫策的選擇是正確的,他是魏蜀吳三巨頭(曹操劉備孫權)裡最長壽的一個。 3、司馬昭把魏國的國君位置搶來了。魏國只好變成晉國。這時,吳國還沒有滅亡。 4、不關諸葛亮的事。諸葛亮死後,蜀國還苟延殘喘活了好久。只是蜀國礌力實在是太薄弱了,魏國當然先把弱的給滅了,再攻強的。 5、蜀國早就和魏國結了仇。魏國當然先了結仇家。 6、吳國厲害的老臣還多。他們死的比蜀國老臣晚。魏國當然把蜀國這個老臣死絕的國給滅了。 7、阿斗年紀太輕,勢力太小,無所事事。魏國看他好欺負,再加上老臣也沒了,當然先打他們。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歷史的必然性。不過這不太科學。三國總有一個先亡的,總有一個最後亡的,但他們三國沒有一個是最後的贏家。

魏蜀吳三國之中吳國最後滅亡的原因是什麼魏蜀吳三國

1首先分析下國力,三國時期北方才是發達地區,魏國無疑國力是第一的,吳國佔有吳越地區和荊州大半,荊州富庶,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是以荊州為依託,西進巴蜀,結吳抗曹,所以吳國國力是強過丟了荊州的蜀國。蜀國國力最次。

2國內形勢,蜀國年年用兵,前有諸葛亮,後有姜維,直至蜀國滅亡都沒看見過長安的城牆,本就實力最弱還年年打仗怎麼能不滅?

3地勢,長江天塹絕對比巴蜀山道更讓人生畏,南宋不就靠著長江活活熬死了金朝,蒙古人都是先入巴蜀最後才滅掉南宋。

綜上所述,吳國最後滅亡的原因。

越國勾踐轉敗為勝,消滅吳國的原因是什麼

勾踐在兵敗後不得不屈辱求和,但他臥薪嚐膽,刻苦圖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滅亡吳國,給後人深刻的歷史教訓。越國轉敗為勝,終於滅吳,究其原因,首先是勾踐具有“以民為本”的思想。他不僅在行動上與百姓同甘共苦,休慼與共,而且在思想上對於“以民為本”有明確的認識。他兩次提到“古之賢君”如何如何,言下之意,認為只有民心所向,才能無敵於天下。作為君主,能夠尊重民意,依靠民力,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其次,最重要的,還在於勾踐有著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他面對膽敵手十分強大。夫差在打敗越國以後的十幾年中,國力處於鼎盛時期,先後出兵攻打陳、楚、魯等國,兩次執牛耳與諸侯國會盟。勾踐卻毫不畏懼,忍辱負重,不屈不撓。他充當夫差的馬前卒,低眉折腰在吳國服役,長達三年之久(前494~491),從敗退到滅吳,前後經歷了二十二個年頭(前494~前473),真可謂鍥而不捨,有志竟成。吳越之戰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跡,但勾踐在反攻復國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這種臥薪嚐膽、發奮圖強的精神,卻已溶入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至今還在炎黃子孫的血管裡流淌。

相關問題答案
說說吳國滅亡的原因?
概括六國滅亡的原因?
趙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東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楚國滅亡的原因一句話?
六國論被秦滅亡的原因?
夏朝被商朝滅亡的原因?
西晉滅亡的原因?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