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哪裡人?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三國時期董卓是哪裡人

日本遊戲《三國志》董卓形象董卓(?-192年4月23)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官至太師、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

三國時期董卓是哪個國家的人

三國時期董卓死之前,三國還沒有形成,他是東漢末年的人。

董卓是誰

董卓

目錄

簡介

生平

評價

相關歇後語

(-192年4月)

編輯本段簡介

董卓,字仲穎,性別男,陝西臨洮(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官至太師、郿侯。早年為漢將,在西方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後來又參加討伐黃巾起義,數次兵敗,卻依然升為前將軍,掌管重兵。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於河東,不肯接受朝廷的徵召而放棄兵權,正逢京都大亂,何進被殺,董卓趁機進京,控制了中央政權。之後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董卓放棄洛陽,移都長安。董卓生性殘虐,當權後橫徵暴斂,激起了民憤,最後被王允和呂布謀殺。性粗猛而有謀斷,從駐守邊塞的地方官吏升遷為羽林郎,累遷西域戊己校尉、幷州刺史、河東太守。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後,奉命鎮壓響應起義的北地先零羌、湟中義從胡和金城人邊章、韓遂,屢屢敗北。靈帝病危時,他駐屯河東,擁兵自重,坐待事變。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和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諸宦官,不顧朝臣反對,私召董卓入京。董卓引兵馳抵京城 ,勢力大盛,廢黜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卓遷太尉領前將軍事,進位相國。董卓放縱士兵在洛陽城中大肆剽虜財物,淫掠婦女 ,稱之為“搜牢”。又虐刑濫罰,以致人心恐慌,內外官僚朝不保夕;與此同時,他又為黨人恢復名譽 ,起用士大夫 ,企圖籠絡人心。初平元年(190)冀州刺史孫馥與袁紹、孫堅等人興兵聲討董卓。黃巾餘部也陸續起兵關東 。董卓挾持獻帝西都長安,並焚燒洛陽宮廟、官府和居家,強迫居民數百萬口隨遷,致使洛陽周圍 200裡內荒蕪凋敝,無復人煙。初平三年四董卓月,董卓入朝時為呂布所殺。消息傳開後,百姓歌舞於道,置酒肉互相慶賀。董卓被陳屍街衢,其家族被夷滅。

編輯本段生平

東漢獻帝年間(公元189年一220年),民間廣泛流傳著一首民謠。

“千里草,何青青;十里卜,不得生。”

歌詞中“千里草”、“十里卜”合起來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則深刻地表達了當時廣大老百姓對誤國權臣董卓的極度痛恨,都希望他早日死去。這首民謠是東漢人民對董卓整個人生的基本評價,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董卓對東漢末年政治和社會的消極影響。

立足隴西 聞達亂世

董卓出生於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臨洮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少數民族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書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董卓不僅能識文字,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鞋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凶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羌族首領豪帥為了保全自己,極力迎合趨附董卓,並且與他結為友好,以求暫時相安無事。地方豪帥們經常帶著大量的牲畜和財物前來拜望,與董卓稱兄道弟。董卓年輕的時候就常常到羌人居住的地方遊玩,依仗地主豪強的出身和富足的資產,廣泛結交豪俠義士。他十分熟悉那裡的情況,見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尋思如何來利用和控制他們,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羅親信,為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於是,在野心趨使下,董卓絲毫不吝惜花費自己的家產,每當羌人豪帥來家作客,他便殺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帥,以取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和擁護。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凶悍,一方面感於董卓的“豪爽”,所以都歸附他,願意聽候他調遣。一次,一個羌人豪帥見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無幾,便從老遠的地方趕來上千頭牛,贈給董卓。由此可見,董卓當時在羌人中的影響之大。

除了結交羌人,董卓還注意保持自己在當地豪強中的地位和影響,憑著他非凡的才武,拉攏、兼併其他勢力,不斷鞏......

董卓屬於哪國人

從寬泛地說,董卓是中國人。從朝代說,董卓是東漢末年的人。簡單地說,董卓就是個漢人。

董卓出生年不詳,死於公元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權臣,涼州軍閥。於漢靈帝末年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利用宦官與外戚兩敗俱傷的機會,一舉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各地群雄的聯合討伐,從而引起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的局面。最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

董卓到底屬於什麼樣的人物

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董卓是集惡人之大成者,其實拋開儒教的束縛,擺脫歷史的偏見,我們會對董卓有全新的認識。 談董卓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涼州。 漢朝的涼州地處西北邊陲,土地貧瘠,並長期與遊牧民族交戰。涼州人以射獵為業,居無定所,過著刀口舐血的生活。涼州的地理環境加上東漢末年的動亂,孕育了一批軍事人才,董卓就是其傑出代表。 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董氏屬當地豪族。《三國志》說,董卓臂力過人,身背兩弓,騎馬奔馳之際,能左右開弓。說明其力量之強和騎術射術之精。同書又說,董卓好遊俠,在家鄉有相當的知名度,並且在遊牧民族中都頗有威名。郡太守和州刺史都欣賞他的武勇,都曾招他作官。董卓在擔任地方武官時,在與盜賊和遊牧民族的戰鬥中充分顯示了其軍事才華,並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董卓在擔任涼州兵馬掾時,既要指揮作戰又要幫助長官進行戰時的謀劃,說明其並非有勇無謀。 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後漢書.董卓傳》)。六郡指天水、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六郡都屬於與遊牧民族交界地區,此地人多驍勇。良家子指非巫醫、商賈、百工。羽林郎是皇帝的衛士。這次經歷是董卓一生中的重大轉折。被選為羽林郎說明董卓的能力和名聲被中央政府所重視。從此以後董卓逐漸擔任東漢中央政府的高級武官,而非地方的基層武官。更重要的是他逐漸掌握了一隻屬於自己的精銳的涼州兵。 董卓當上羽林郎後不久,在洛陽受到中郎將張奐得推薦,回到涼州,以軍司馬的職位隨張奐參加了對羌族的戰爭。董卓與司馬尹端並擊羌軍,大破之。擊斃羌族首領,斬首萬餘級。戰爭結束後,董卓“拜郎中,賜縑九千匹”。董卓說,自己雖有指揮之功,但作戰還是要依靠士卒,於是,董卓把這九千匹縑全部分給了吏卒。這段史實說明董卓不但善戰,而且具備作統帥的風度。這也是董卓日後成為西涼軍閥首領的重要原因。此後董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其間,董卓曾討黃巾失敗,被免官。但董卓善於鑽營,賄賂十常侍,當涼州戰事再起,董卓又被起用。東漢政府為了鞏固西北邊防,需要董卓這樣的人。董卓的存在確實鞏固了涼州的防務,但由於董卓長期在涼州作戰,其在涼州的實力和聲望已超過了東漢政府,於是逐漸不受東漢政府節制。 董卓手握重兵,東漢政府當然對其不放心,先後兩次要董卓到洛陽來任職,藉以奪其兵權。董卓擁兵自重,挾羌胡以威脅東漢政府,拒不來京,更不交出軍隊。這種形勢下,東漢政府想讓皇甫嵩以武力解決掉董卓,董卓屯兵河東郡以觀東漢政府的變化。東漢政府終於還是不敢發難,可見董卓當時的軍勢已頗為強盛。 189年,大將軍何進為誅宦官召前將軍董卓進京。為了正確評價董卓進京後的作為,先要了解東漢末年的形勢。 東漢有一個特點,地方豪強的勢力很大。因為輔佐劉秀奪得天下的大都是豪強,奪取天下後他們的勢力到了鞏固和加強。劉秀作為開國皇帝想丈量全國的土地,但因為地方豪族的反對而作罷,可見地方勢力之強。到了東漢後期,中央政權衰落而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政府漸漸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權。東漢的官員從地方名士中選出,名士代表的是地方豪強勢力,所以皇帝也基本上被官僚給架空了。皇帝為了維護中央政府壓制官僚集團而起用宦官。東漢末年的“黨錮之亂”表面上是名士與宦官的爭鬥。其實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豪強的爭鬥。 大將軍何進作為外戚當然是屬於皇帝一邊的,他扮演的是皇帝與名士調解人的角色。他拉攏名士,誅殺宦官希望能維持東漢政府。他還希望能得到西涼軍閥董卓和幷州軍閥丁原的支持,於是召其進京。董卓還未到洛陽時,洛陽已發生變亂,何進被宦官所殺,宦官被以袁紹為代表的名士所消滅。到此為止,皇帝在與名士的鬥爭中已經徹底......

董卓在三國中是那國的

董卓不屬於三國時期的人,他是屬於東漢末年的人,

如果按廣義的三國時期來說的話,他就是三國前期的人,

三國一共只有出現過五個【王朝】(東漢、袁術的【成】又稱【仲氏】,還有就是魏蜀吳)

董卓不屬於任何一國,如果要算的話,他算是東漢朝廷的

殺死董卓的人是誰??

董卓在朝野內外都廣佈親信,用上近似天子的服飾及車駕,呼召三臺,尚書以下官員自行繞過朝廷到董卓家中議事,董卓與官員言語間略有不合即被當場殺死,引起朝野不滿。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殺死董卓(在《三國演義》,呂布與董卓關係變得惡劣是因為受到義父王允所命的虛構人物美女貂蟬所挑撥),結果成功。根據史書記載,董卓身軀肥胖,棄屍後,陳屍示眾;守屍的士兵在董卓肚臍眼中插上燈芯,點燃照明,持續了數天。蘇軾以此事寫了詩《郿塢》嘲笑董卓的下場:“衣中甲厚行何懼,塢裡金多退足憑。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董卓餘黨李傕和郭汜帶兵進城,殺死王允,並把持朝廷大權。李傕等人把董卓骨灰合斂一棺殮葬,殮葬當天,大風大雨,雷電劈中其棺木,水流入墓穴,漂浮其棺木。

董卓此時將長安都交付王允管理,王允亦假意奉承。董卓亦因此將王允推心置腹,不作懷疑,王允於是能在此亂局中扶持王室,亦受朝臣倚仗。但王允同時亦祕密地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泰等謀誅董卓,於是上表請楊瓚和士孫瑞從武關出兵攻伐袁術,實質是為討伐董卓。但因董卓懷疑不許而令圖謀失敗,王允唯留二人在朝。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到長安,自為太師,賜王允二弗食邑。初平三年(192年),王允與士孫瑞和楊瓚等人再圖謀誅除董卓,於是乘著一次董卓因小事不滿呂布而用手戟向他投擲以及呂布與婢女私通而不自安的機會,離間呂布和董卓,並告知他們的圖謀,終令呂布參與,作為內應。最終,王允乘漢獻帝病癒,董卓入朝拜賀的機會,讓呂布成功刺殺董卓,並誅董卓三族,主簿田景也被殺。當時長安士民都爭相慶祝。

董卓是個什麼樣的人

綜述

董卓一生粗暴,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複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衰敗。董卓最終遭受群起而攻之的被殺下場,是應有的報應,作為歷史的垃圾,他將永世遭到人們的唾罵和譴責。正如宋人蘇軾所說:衣中甲厚行何懼,塢裡金多退足憑;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眾人評價

陳壽: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

王粲:昔大人見臨洮而銅人鑄,臨洮生卓而銅人毀;世有卓而大亂作,大亂作而卓身滅,抑有以也 。

鄭泰:董卓強忍寡義,志欲無饜。

范曄:董卓初以虓虎闞為情,因遭崩剝之勢,故得蹈藉彝倫,毀裂畿服。夫以刳肝斫趾之性,則群生不足以厭其快,然猶折意縉紳,遲疑陵奪,尚有盜竊之道焉。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昆岡之火,自茲而焚,《版》、《蕩》之篇,於焉而極。嗚呼,人之生也難矣!天地之不仁甚矣!

三國中董卓是個怎樣的人?

大概說一下吧,這個細說可以寫本書了:

一、董卓年輕時有武勇、善騎射,好結交,與諸羌豪帥交好,講義氣,混得開。

二、從軍後除征討黃巾外主要在涼州作戰,前後幾十年,大小數百戰,憑軍功漸漸升職。慷慨豪爽,善待部下,很得部下人心。軍事能力不錯,當屬中上,與孫堅是一個級別的。

三、在涼州有威信,掌軍多年,是何進、宦官、袁紹等多方勢力爭相拉攏的對象。董卓首鼠兩端,結好各方,卻也遊刃有餘。其後朝廷曾決定剝奪其兵權,但董卓擁兵拒命,時值東漢衰落、天下多事,還沒來得及受懲罰。

四、董卓算是袁氏的故吏,因此袁紹向何進建議招董卓威脅太后以殺宦官。袁紹自以為袁氏可以控制董卓,可惜董卓生在西涼,與羌人為伍,野蠻無禮,不吃舊主故吏那一套。那時候故吏如臣子,大多任舊主驅使。

五、雒陽大亂時董卓趁機掌握群龍無首的何進、何苗兄弟的稜隊,渾水摸魚,亂中取勝。之後殺丁原並其部隊,基本控制雒陽。膽略、眼光皆非常人所及。

六、任用名士的舉措說明了董卓的努力,他最初的目的不是破壞,而是復興。出名士為州牧的陰謀騙了董卓,最終關東丟失。玩權謀,董卓終究不敵老政客。

七、被戲耍的董卓暴怒了,西遷長安,為非作歹,最終死於非命。

董卓的簡介

董卓(?~192)

東漢末年權臣。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性粗猛而有謀斷,從駐守邊塞的地方官吏升遷為羽林郎,累遷西域戊己校尉、幷州刺史、河東太守。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爆發後,奉命鎮壓響應起義的北地先零羌、湟中義從胡和金城人邊章、韓遂,屢屢敗北。靈帝病危時,他駐屯河東,擁兵自重,坐待事變。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和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諸宦官,不顧朝臣反對,私召董卓入京。董卓引兵馳抵京城 ,勢力大盛,廢黜少帝,立陳留王為獻帝,卓遷太尉領前將軍事,進位相國。董卓放縱士兵在洛陽城中大肆剽虜財物,淫掠婦女 ,稱之為“搜牢”。又虐刑濫罰,以致人心恐慌,內外官僚朝不保夕;與此同時,他又為黨人恢復名譽 ,起用士大夫 ,企圖籠絡人心。初平元年(190)冀州刺史孫馥與袁紹、孫堅等人興兵聲討董卓。黃巾餘部也陸續起兵關東 。董卓挾持獻帝西都長安,並焚燒洛陽宮廟、官府和居家,強迫居民數百萬口隨遷,致使洛陽周圍 200裡內荒蕪凋敝,無復人煙。初平三年四月,董卓入朝時為呂布所殺。消息傳開後,百姓歌舞於道,置酒肉互相慶賀。董卓被陳屍街衢,其家族被夷滅。

參考資料:www.365zn.com

相關問題答案
董卓是哪裡人?
董存瑞是哪裡人?
蚨來購董事長是哪裡人?
奧巴馬是哪裡人?
狄仁傑是哪裡人?
舜是哪裡人?
你是哪裡人粵語?
諸葛亮到底是哪裡人?
劉伯溫是哪裡人?
江姐老公是哪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