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無信下一句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民無信不立的下一句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論語 ·顏淵》,是孔子所言。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民無信不立就是最後一句話了,沒有下一句了。現在有人說“人無信不立,國無法不安”下半句是後人加上去的。

民無信不立,請問下一句是什麼

【原文】

這句話出自《論語 · 顏淵》,是孔子所言。

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

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會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人無信則不立後面一句是什麼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川這句話出於《論語》,意思是說,人如果不講信譽那怎麼可以呢?說明孔子對“信”的重視。在《論語》中,“信”有兩層含義: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對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體中,與人相處,得到別人的信任十分重要。據《論語》記載,弟子問孔子如何治國,孔子說要做到三點:一要“足食”,就是要有足夠的糧食;二要“足兵”,有足夠的軍隊;三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問,如果不得已必須去掉一項,去哪一項?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問如果還必須去掉一項,去哪一項?孔子說“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可見,在孔子看來,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治國如此,其他事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什麼事都辦不成,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彥語人而無信的下一句是什麼

詞目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發音 ré,n,é,r,wú,xì,n,bù,zhī,qí,kě

釋義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出處 《,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示例 列位呵,“~。”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

【出 處】此語出於《論語》,說明孔子對“信”的重視。在《論語》中,“信”有兩層含義: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對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體中,與人相處,得到別人的信任十分重要。《論語》記,弟子問孔子如何治國,孔子說要做到三點:要“足食”,有足夠的糧食;“足兵”,有足夠的軍隊;“足信”,還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問,如果不得已必須去掉一項,去哪一項?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問,如果還必須去掉一項,去哪一項?孔子說:“去食。民無信不立。”可見,在孔子看來,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治國如此,其他事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得不到別人的信任,什麼事都辦不成,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如此。

民無信-------後一句,出自《 》

民無信不立

《論語》

民無信不立是關於什麼的名言

一個關於誠信的名言警句:

民無信不立。——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相關問題答案
民無信下一句是什麼?
與世無爭下一句是什麼?
胸大無腦下一句是什麼?
大道無為下一句是什麼?
無所畏懼下一句是什麼?
人無完人下一句是什麼?
一地雞毛下一句是什麼?
心如止水下一句是什麼?
心主神明下一句是什麼?
得道多助下一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