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論語的句孑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有哪些句子出自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裡有哪些著名的句子

求學篇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講解】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並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講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不貪圖飲食的滿足、居室的舒適(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說話謹慎,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請教,這樣做,就可以說是一個好學的人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講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講解】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溫故知新)

【講解】溫習已知的舊知識,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藉這一點做老師了。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論語·為政》

【講解】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立足與社會,四十歲時能通情達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歲時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歲能聽的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已經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7、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講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愛真理勝於愛生命)。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舉一反三)

【講解】(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麼也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告訴他(四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個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識)了。

9、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講解】發奮時候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候就忘記了憂愁,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罷了。”

10、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講解】古代讀書人學習的目的,在於修養自己的學問道德(然後去為國家、人民服務),現在讀書人學習的目的,在於給別人看(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講解】懂得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以它為樂。

立志篇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講解】讀書的人不可不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遙遠。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講解】三軍中可以奪取統帥,但是不可能強迫改變一個平民百姓的志向。

1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講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品德篇

15、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講解】仁,距離我遠嗎?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隨著心念到了。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講解】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

17、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講解】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心裡不會有多少“仁德”(這種人不會有真正的愛人之心)。

18、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講解】有了過錯,別人都能看到;改了,人們都會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講解】......

弟子規中哪些句子出自於論語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相關問題答案
出自論語的句孑有哪些?
語意未盡的句子有哪些?
出國留學的誘因有哪些?
關於母愛的句子有哪些?
讚美老師的句子有哪些?
關於月亮的句子有哪些?
愛才如命的句子有哪些?
舉例事物的句子有哪些?
關於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陳述句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