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基礎油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潤滑油基礎油分為五類,這五類各有什麼區別和優點?

全合成油的定義

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全合成油,其實並非是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全合成油,它們大多數屬於高度精煉的第三類礦物油(GroupIII),而真正科學意義上的全合成油分兩種,第一種是Polyalphaolefins(PAO),是原油中提煉出來的乙烯、丙烯經聚合、催化等複雜的化學反應煉製成的大分子基礎液,另一種便是以酒精和脂肪酸為基礎材料,經化學縮聚反應而合成的酯類油。

在2000年之前,一般只有以100%PAO或酯類為基礎油的潤滑油,才會在包裝上印上“FullSynthetic”(全合成)這二個英文字。在1999年,美國消費者維權機構,Better BusinessBureau,裁定美孚對嘉實多不應在以第三類基礎油製成的產品上印上“Full Synthetic”字句的指控不成立,原因是“FullSynthetic”在包裝上是市場推廣用字,而並非科學用字。自此以後,很多潤滑油製造商紛紛稱他們以第三類基礎油製成的產品為全合成油。

而到了今天,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小品牌,或不負責任的潤滑油從業員,甚至宣稱以更低質量的基礎油所製成的產品為全合成油。

對機油的常見誤解

1)從包裝上去辨別一款機油的品質

很多車主在選購機油時企圖從包裝上去辨別一款機油的品質,那是徒勞的。一款潤滑油的包裝只會告訴你油的規格與黏度,質量還是要用過才知道。如果你不想亂試,你可以諮詢資深和中肯的機修師傅,或者通過互聯網絡)搜尋有關不同人對不同品牌潤滑油的評價,眾人的說法會給你一個客觀的答案。

2)機油的黏度越高越好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解。通常,機油的黏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就越厚,流動性較差,阻力大所以耗能大,高黏度機油通常會用於比較舊的汽車,厚油膜有助於加強密封性,新車或剛大修過的汽車則適宜使用低黏度的機油,以節省燃料。當然,在夏季高溫、怠速、開開停停等惡劣的行駛情況下,品質較差的低黏度機油容易變稀,難以維持正常的油膜厚度從不利於發動機的壽命,適當選擇黏度高一點的機油在某些情況下是有利的,但並不代表要盲目追求高黏度。如果你在黏度的選擇上舉旗不定,應參考《車主手冊》的建議。

3)換油看里程

很多車主習慣按公里數換油,基實這樣並不科學,換油期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而定,駕駛模式、路面的狀況(高速公路、市區堵車、爬坡、空氣混濁)、室外溫度、燃料的質量、還有就是機油本身的質量都會影響油的壽命,公里數只是一個參考。最好的方法是經常檢查油的狀況,最低限度每星期一次,如果顏色已變得很深、手感已有一點粗糙、黏度已和新油有很大的差別、有很重的汽油味或焦味,或已太久沒換油,就應該更換。當然,最簡單的是,感覺需要換便換。

4)只要認證越新,質量越好

很多對機油一知半解的潤滑油從業員,經常把具更新認證的機油,說成是質量更好的機油,以訛傳訛,令到坊間對機油認證的觀念有著極大的誤解。

舉個例子,假如你車子的《車主手冊》要求是API SL規格的機油,那是否一款具API SM認證的半合成機油會比一款是API SL認證的全合成機油,可以令你的車子有更良好的性能表現呢?答案是:“不會的”。 無疑,較新的規格要求一般都會比舊的規格高,但須知道有關規格只是一些下限,而很多高質量(當然也是較昂貴)的機油產品,性能表現往往已遠遠超越了其本身所具認證甚至更新的認證的要求,但很多時只是出於市場策略上或時間上的考慮,未有更新認證。

而平價的產品,即使具備一個較新的認證,很多時只是僅僅過關,時間一長,質量便很快下降。所以,如果你是愛惜你的車子,在選購潤滑油產品時,不要盲目追求更新的認證,......

車用潤滑油的基礎油怎麼區分?

車用潤滑油都是石蠟基的

目前分為1 2 3 4 5類 我把一篇文章鏈接給你 這裡挺全的

wenku.baidu.com/...LmXo1a

什麼是基礎油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及合成基礎油兩大類。

礦物基礎油:

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調配的產品,因而使合成基礎油得到迅速發展。

礦油基礎油由原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製、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製。1995年修訂了我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準,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並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製兩類專用基礎油標準。礦物型潤滑油的生產,最重要的是選用最佳的原油。

礦物基礎油的化學成分包括高沸點、高分子量烴類和非烴類混合物。其組成一般為烷烴(直鏈、支鏈、多支鏈)、環烷烴(單環、雙環、多環)、芳烴(單環芳烴、多環芳烴)、環烷基芳烴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機化合物和膠質、瀝青質等非烴類化合物。

合成基礎油:

1、聚α-烯烴油:由α-烯烴聚合而成。與礦物油比較,具有優異的破乳化性、優異的抗高溫結焦積炭性、優異的粘溫性、良好的熱氧化安定性、良好的潤滑性、揮發性低、成本較高。

2、酯類油:由醇與酸酯化而成。與礦物油比較,具有優異的熱氧化安定性、優異的抗高溫結焦積炭性、優異的熱傳導性、優良的潤滑性、優良的破乳化性、優良的粘溫性、良好的潤滑性、揮發性低、成本較高。

3、硅油:由硅氧烷聚合而成。與礦物油比較,具有優異的粘溫性、優異的化學安定性、優異的電絕緣性、優良的抗水防潮性、揮發性低、成本較高、較差的潤滑性。

4、氟油和氟氯油:通過氟化劑氟化或氟化乙烯聚合而成。與礦物油比較,具有特殊的化學惰性、優異的熱穩定性、優異的潤滑性、成本高、粘溫性較差。

5、聚醚:由環氧烷聚合而成。與礦物油比較,具有優異的熱傳導性、出色的潤滑性、優良的粘溫性、良好的抗輕烴稀釋性、良好的抗氧化性、成本較高。

機油的基礎油和齒輪油的基礎油一樣嗎

沒錯,你很專業!都是基礎油+添加劑調配的。基礎油分為礦物油和合成油兩大類。礦油基礎油由原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製、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製。1995年修訂了我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準,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並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製兩類專用基礎油標準。礦物型潤滑油的生產,最重要的是選用最佳的原油。合成潤滑油是指由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基礎油,合成基礎油有很多種類,常見的有:合成烴、合成酯、聚醚、硅油、含氟油、磷酸酯。合成潤滑油比礦物油的熱氧化安定性好,熱分解溫度高,耐低溫性能好等優點,但是成本較高,可以保證設備部件在更苛刻的場合工作。

潤滑油添加劑概念是加入基礎油中的一種或幾種化合物,以使基礎油得到某種新的特性或改善潤滑劑中已有的一些特性。添加劑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劑、抗磨劑、摩擦改善劑(又名油性劑)、極壓添加劑、清淨劑、分散劑、泡沫抑制劑、防腐防鏽劑、流點改善劑、粘度指數增進劑等類型。市場中所銷售的添加劑一般都是以上各單一添加劑的複合品,所不同的就是單一添加劑的成分不同以及複合添加劑內部幾種單一添加劑的比例不同而已。

潤滑油中的基礎油是什麼意思

基礎油屬於潤滑油機油裡面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潤滑油沒有基礎油的鋪墊的話,就無法形成全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成品油,所以基礎油再多數潤滑油中都是極為重要的成分,如美孚殼牌聖保路機油用的都是進口基礎油,所以整體質量都很高

使用四五類基礎油的全合成機油有哪些

四類:美孚一號、嘉實多極護0w系列、長城金吉星0w系列、西班牙威爽。五類:法國摩特的300V系列和8100 x-max系列、美國紅線、日本速馬力彩虹系列。五類油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國家生產,中國的小城市不好買到。如果你是玩車的,建議用五類的,加速好、保護髮動機好,但清潔性和長效性差。如果家中代步汽車用,四類更適合,長效、省心。

潤滑油油的Ⅲ類基礎油是什麼意思

您好,潤滑油是由基礎油以及添加劑組成。美國石油學會AP根據基礎油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礎油分為5個類,I、II、III、IV、V類基礎油。

其中,III類基礎油是用全加氫工藝製得,與II類基礎油相比,屬高黏度指數的加氫基礎油,又稱作非常規基礎油(UCBO)。III類基礎油在性能上遠遠超過I類基礎油和II類基礎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數和很低的揮發性。某些III類油的性能可與聚α-烯烴(PAO)相媲美,其價格卻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潤滑油基礎油需要化驗哪些項目指標

你在做初步規劃時,考慮一下你們產品有哪些附加條件

指的是你們使用基礎油到哪個項目方向,如加工用油、車用油、潤滑脂類等…

每種該做的都不一樣,全做的話有十幾種可以做

重點器材要有:

運動粘度,測40度及100度,就可換算粘度指數--->重要

閃點,分開口、閉口,兩種分別測高閃點跟低閃點

傾點,凝點,酸值、氧化

車用油、設備油多加乳化安定、滴定、再者抗磨(四球機)等...

總之看預算、哪此是必需比較重要

相關問題答案
學科基礎課是什麼?
機票基建費是什麼?
基礎層是什麼?
機油基礎油是什麼?
機油的作用是什麼?
豬油蒙了心是什麼意思?
酥油的拼音是什麼?
燃油添加劑是什麼?
油腔滑調是什麼意思?
精油基礎油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