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國在什麼地方?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歷史上有沒有“女兒國”?女兒國在哪裡

女國是否就是傳說中的“女兒國”呢?據《舊唐書》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蠻西南蠻傳》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党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百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餘城。” 任新建解釋,按照《舊唐書》的記載,東女國南北長22天的行程,東西長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過去一天騎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麼東女國應該南北覆蓋400公里到800公里,東西覆蓋180公里到360公里。 據史書記載,東女國建築都是碉樓,女王住在九層的碉樓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層的碉樓。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領的綢緞長裙,裙襬拖地,貼上金花。東女國最大的特點是重婦女、輕男人,國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宮中女王的旨意,通過女官傳達到外面。東女國設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內部推舉有才能的人擔當,女王去世後,由副女王繼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為主導,不存在夫妻關係,家庭中以母親為尊,掌管家庭財產的分配,主導一切家中事務。 歷史上的東女國後來難道已經消失了? 《舊唐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是十分詳細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後,史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幾乎就中斷了。難道東女國的出現只是曇花一現嗎? 任新建說,唐玄宗時期,唐朝和土藩關係較好,土藩從雅魯藏布江東擴到大渡河一帶。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時候,唐朝和土藩關係變得緊張,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統治區的少數民族到內地,當時唐朝把8個少數民族部落從岷山峽谷遷移到大渡河邊定居,這8個部落裡面就有東女國的女王所率領的部落。 當時東女國女王到朝廷朝見,被冊封為“銀青光祿大夫”,雖然是虛銜,但是品級很高,相當於現在的省級官員。後來到了唐晚期,土藩勢力逐漸強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東邊,唐朝組織兵力反擊,在犬牙交錯的戰爭中,東女國的這些遺留部落,為了自保就採取兩面討好的態度。 後來,唐逐漸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漸漸滅亡。土藩崩潰後,曾經被他們統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來的部落時代,唐代分裂後,也沒有力量統一管理,到了後來的宋元明三代,對於青藏高原地區的統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沒有史料記載,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東女國的遺留部落有些由於靠近交通要樞,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女王死後沒有保留傳統習俗,逐漸演變成父系社會,而有一些部落依舊生活在深山峽谷,保留了母系社會的痕跡。 為什麼東女國的習俗能夠保留到今天呢? 任新建認為,隨著社會進程的發展,這個地區至今仍舊保留著母系社會的痕跡,是適應當地生產環境的需要,這個地區處於高山峽谷之中,生產條件差,土地、物產稀少,如果實行一夫一妻制,兒子娶妻結婚後要分家,重新建立一個小家庭,以當地的經濟能力根本無法承受,生產資料分配不過來。而且地處封閉的深山峽谷,和外界交流幾乎隔絕,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學專家萬建忠教授也認為,一定的生產力,有一定的社會制度與之相配,在這種生產能力比較落後,相對封閉的地方,勞動強度不大,居民自給自足,男性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的顯示,女性掌握著經濟大權和話語權。另外還有一種深層的社會心理因素,保持母系氏族制度,表明了人們對過去的社會形態和社會結構的一種追念。 譽為“神祕的東方女兒國”、“人類母系氏族領地的活化石” 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瀘沽湖,不僅湖光山色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旖旎靜謐,更因當地古老原始的社會形態,和至今保留著全球唯一、亙古獨存、淳樸獨特的種種奇風異俗而著稱於世。世居湖畔的數萬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為軸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裡,過著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

女兒國是在哪裡拍的

雲南昆明、瑞麗、泰國——《天竺收玉兔》、《波生極樂天》 四川灌縣、九寨溝——《錯墜盤絲洞》、《誤入小雷音》中的“荊棘嶺”、《波生極樂天》中的無底船渡口。 山東煙臺——《四探無底洞》 雲南大理、石林——《困囚五行山》、《猴王保唐僧》的五行山、《智激美猴王》 四川青城山、峨眉山——《猴王初問世》、《偷吃人蔘果》 江蘇揚州大明寺——《除妖烏雞國》(試集) 紹興禹王殿——《困囚五行山》的唐王大殿 蘇州網師園——《除妖烏雞國》(重拍) 大同雲崗石窟、太原晉祠——《掃塔辨奇冤》 新疆吐魯番高昌古城遺址、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的火焰山 桂林蘆笛巖——《三借芭蕉扇》的鐵扇公主妖洞 北京戒臺寺——《官封弼馬溫》、《大戰紅孩兒》、《鬥法降三怪》 北京七王墳——《大聖鬧天宮》中與二郎神打鬥的戲 蘇州獅子林——《取經女兒國》 四川都江堰岷江——《錯墜盤絲洞》 湖南冷水江波月洞——水簾洞、《三打白骨精》 長白山——《大戰紅孩兒》 安徽九華山——《誤入小雷音》 北京育英小學的一箇舊體育館——蟠桃會 內蒙錫林浩特大草原——《官封弼馬溫》的弼馬溫天河牧馬 杭州——《計收豬八戒》的火燒雲棧洞 福建鼓山——《禍起觀音院》 河北北戴河——《猴王初問世》 其他:杭州西湖、大庸縣張家界自然風景區、閔東南的古湧泉寺、天河、武夷山、黃岩山、嶗山、貴州黃果樹瀑布等。 後補15集 浙江紹興吼山、河南嵖岈山——《淚灑隱霧山》、《收伏青牛怪》 浙江紹興舜王廟——《祈雨鳳仙郡》 雲南民族村、湖南張家界、浙江紹興——《真假美猴王》、《險渡通天河》、《緝盜菩提域》、《救難小兒城》、《情斷黑 水河》、《觀燈金平府》 北京懷柔、涿州影視城、河南嵖岈山的薄山湖——《險渡通天河》 北京密雲——《情斷黑水河》 湖南武陵源——《真假美猴王》 四川綿陽梓潼九曲山——《如來收大鵬》 四川江油佛爺洞——《收伏青牛怪》 其他:李白故里、羅浮山、青城山等。

女兒國在哪裡

被譽為“神祕的東方女兒國”、“人類母系氏族領地的活化石” 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瀘沽湖,不僅湖光山色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旖旎靜謐,更因當地古老原始的社會形態,和至今保留著全球唯一、亙古獨存、淳樸獨特的種種奇風異俗而著稱於世。世居湖畔的數萬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為軸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裡,過著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生活,這在即將進入21世紀的外部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著實讓人感到撲朔迷離,充滿了神祕的誘惑。

唐僧路過的女兒國在新疆。 誰也想不到青海最早還有一個“女兒國”。這個“女兒國”比《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更加真實一些。 一千三百年前青海的部分領地:青海果洛附近(黃河發源地一帶)就是女兒國的轄地。 而黃河上游的青海貴南拉乙亥鄉又發現了距今六七千萬年前的文化。拉乙亥文化屬中石器時代,當時的社會形態大約處在母系氏族公社早期階段。黃河上游的甘青地區出土的彩陶最多,從甘青古文化可窺探這樣一幅母系社會的生活情景:女酋長帶領女人們點燃篝火,迎接打獵歸來的男人們。 傳說,周穆王在青海崑崙山不僅遊覽了黃帝的殿堂,而且還到西海——青海湖邊石室與西王母——母系社會的女酋長幽會。在雲霧繚繞的瑤池之上,周穆王許諾,三年後會有期!不知這會不會是“女兒國”的前身。但另有說法是“女兒國”是由古青唐(西寧)遷徙過去的。 這個女國名蘇毗,女王達甲瓦,丈夫號金聚,過去是羌族的部落,現已融進藏族等民族。最先居住在青海河源地一帶,遷徙到西藏後以邏些(拉薩)一帶為中心逐步擴大領地,成為一個大國。她們的疆地北接于闐(新疆西南的于田),南*吐蕃(西藏山南一帶),西境天竺(印度),東北與多彌(青海通天河一帶)為鄰。真是一個大國佇立於許多小國和部落的割據風雨煙雲中。 不知蘇毗女國是不是母系社會的最後的定格。 公元五八六年,“女兒國”遣使向隋文帝朝貢,《隋書》稱為“女國”。 在這個國家中,國政由女王和小女王各一人共同執掌,男人只管打仗,不參與政事。 蘇毗有兩個都城,女王達甲瓦駐年卡寧波(今日喀則一帶),小女王棄邦孫駐儒那堡寨(拉薩河源地區),這個地方離現在的拉薩還有百多裡,今天的拉薩地區當時名臥馬塘,只是女王屬民放牧的地方。公元七世紀初,蘇毗小女王吞食了女王的領地,一些貴族不服,他們暗通南鄰的吐蕃贊普密謀叛反,這就為較先進的吐蕃滅掉蘇毗提供了機會。 吐蕃是中國古代藏族政權,是現在藏族的祖先。公元七世紀到公元九世紀在青藏高原建立,是由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雅隆農業部落為首的部落聯盟發展而成的奴隸制政權。雅隆農業部落之所以發展強大起來,可能與青海羌人無弋愛劍的後裔帶去了河湟先進的技術有關。吐蕃過去也是羌族的部落,遷到西藏較早,民住條件自然好些,今天的南瓊一帶。從約五世紀末吐蕃第八世創普(吐蕃的首領)起,冶煉礦石取得銀、銅、鐵;又製造木犁用牛力開墾河谷平原作田,引湖水灌溉,開始有了農業。到第二十八世贊普時,改進農業,興修水利,牧地與農田相接,國力日漸興盛。到第三十世贊普時,雜養牛與騾,定物價蓄積乾草,牧業開始發達。 就在這時蘇毗發生了內亂。吐蕃的第三十一世贊普論贊弄襄與蘇毗謀反的貴族盟誓,親提一萬精兵渡雅魯藏布江,攻破儒那堡寨,從此蘇毗領土被吐蕃佔有,因為這一勝利,他受尊號為朗日論贊,意思是“政與天比高,盔與山比堅”。蘇毗的一些叛臣有功,都得到朗日論贊賞賜的大批奴隸和土地,成為吐蕃的重要大臣。 朗日論贊重用這些新臣引起舊臣的不滿。到朗日論贊晚年時內有舊臣離叛,外有羊同(又稱香雄在今阿里一帶)、達布、工布、娘波等國和蘇毗的殘部孫波從四面起兵......

求女兒國具體位置?

神祕的瀘沽湖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去探祕者需要付出一定的辛苦。那蜿蜒起伏的山路,蟄伏在大山深處,如一條條絲帶系在山腰上,一層層,一道道綿延而去。放眼望去,右邊是雄偉的山峰此起彼伏,左邊就是一眼望不到底的峽谷,窄窄的小路繞山而上,車在喘息著向上爬去。路雖然艱險,但好在陳師傅的駕駛技術超好,所以也沒有耽誤我們那貪婪的眼光在搜尋著美景。

晨霧迷濛,在漫山遍野的翠鬆掩映下,一塊塊規整的梯田簇擁著一棟棟黑瓦的木稜房,裊裊炊煙隨風而散與雲相接,好一幅寫實的水墨畫,不禁讓我們駐足觀望。

拍完照,繼續我們的旅程,哇,山路十八彎,我們曾經不止一次的聽到《山路十八彎》,只是字面上的感覺,今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才是真正的“山路十八彎”。陳師傅將車停在了觀景臺,我們順著山勢向下看,一條灰色如同大蛇的柏油路彎彎曲曲的趴在山腰,成“之”字形,如同蛇在我們面前行走,進山和出山的人都要學會蛇的方式這樣迂迴纏繞才能達到彼此的目的。 過了十八彎,突然在路的右邊一棵紅彤彤的高原杜鵑正以燦爛的笑容迎接我們這些外來客,還有那一樹的潔白,讓人不捨離開。看著那熱烈的紅、一塵不染的白杜鵑,心生感慨:它們生長在這遠離人群的高原上,無人觀賞它們怒放時的激情,但是它們沒有因為孤獨、無人賞識而自滅,而是一如故我地讓自己的美麗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悄無聲息地裝扮著大山,點綴著自然。

路隨著山勢盤旋,時而上,時而下,一會在山谷,一會在巔峰,猶如坐上了遊樂園裡的過山車。6--7個小時的車程就在欣賞美景和過山車的享受中度過了,突然,劉姐指著右邊說:看下面,那就是瀘沽湖。我們轉過頭,透過路邊的樹叢看到了傳說中的麗江瀘沽湖。車一停,我們都迫不及待地跑上了觀景臺,在群山的環抱中,一泓藍藍的湖水靜靜地躺在山腳下,七顆珍珠般的小島散落其中,格姆女神安詳地睡臥湖中央,沐浴著藍天、白雲、陽光地洗禮,越發顯得端莊、樸實、美麗。相傳瀘沽湖原來是一片大森林,那裡居住著一戶人家,家裡有個美麗的女兒叫格姆,聰明伶俐,林中的飛鳥走獸都是她的好朋友,她釀出的蘇利瑪酒香飄十里之外。

在森林的另一頭住著一個年輕人叫後龍,他和格姆一見鍾情,他們每天晚上等媽媽睡著了以後都在森林裡燃起篝火,唱著情歌,傾訴愛意。但是每天天不亮就要戀戀不捨地趕回家,因為聽老人說:天神見不得年輕人在山野林間談情說愛,如果發現就會嚴懲。一天後龍和格姆不知有什麼高興的事情一直說啊,唱啊,跳啊,忘了時間的流逝,月亮回了月宮,星星藏到雲後,天開始變白,一下子驚醒了蜜意中的年輕人,後龍拉起馬就跑,慌亂中馬失前踢,後龍摔在了馬蹄印裡,他掙扎著想爬起來,但是天亮了,他開始變得僵硬,在最後時刻,後龍把自己的心和媽媽給的一串珍珠項鍊拋向格姆,不想拴項鍊的羊毛線斷了,珍珠撒滿遍野,只有七顆落在了他和格姆之間的馬蹄印裡,扔完項鍊,他就變成了一座山,深情地望著他心愛的格姆,格姆一看傷心地大哭起來,淚水積滿了馬蹄子印,變成了海子,格姆也化作山與後龍隔海相望,那七顆珍珠就是現在的七個小島。

瀘沽湖海拔2690米,湖域面積50.3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米,平均水深45米,湖水清澈甘冽,透明如鏡,最大能見度12米,素有“中國西南一片淨水”之美譽。

瀘沽湖的水清的讓人不捨觸碰,象一塊溫潤的寶玉晶瑩剔透地鑲嵌在群山中

看完了湖的全景,我們就到了裡格島的客棧,我放下行李,沿著湖邊慢慢地走著。湖水清澈透底,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倒映在湖面上,遠處的群山在夕陽的映襯下,顯得蒼茫而莊嚴。一個個小島在湖水的滋潤下鬱鬱蔥蔥,湖邊的居民閒適而安靜,他們會友好地詢問是否坐船觀光,或......

女兒國在哪?

女兒國,

雲貴川三省交接 滬沽湖一帶,就有東女國和西女國.

而西藏也有個東女國.

西方的女兒國是在哪,就不清楚了,只是舊約好象有記載,耶和華 女兒國,,,哈哈

西遊記裡面的女兒國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提起“女兒國”,人們可能會記起《西遊記》中那個“女兒國”,那裡的女人喝了泉水就可以懷孕。那是在新疆。 誰也想不到青海最早還有一個“女兒國”。這個“女兒國”比《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更加真實一些。 一千三百年前青海的部分領地:青海果洛附近(黃河發源地一帶)就是女兒國的轄地。 而黃河上游的青海貴南拉乙亥鄉又發現了距今六七千萬年前的文化。拉乙亥文化屬中石器時代,當時的社會形態大約處在母系氏族公社早期階段。黃河上游的甘青地區出土的彩陶最多,從甘青古文化可窺探這樣一幅母系社會的生活情景:女酋長帶領女人們點燃篝火,迎接打獵歸來的男人們。 傳說,周穆王在青海崑崙山不僅遊覽了黃帝的殿堂,而且還到西海——青海湖邊石室與西王母——母系社會的女酋長幽會。在雲霧繚繞的瑤池之上,周穆王許諾,三年後會有期!不知這會不會是“女兒國”的前身。但另有說法是“女兒國”是由古青唐(西寧)遷徙過去的。 這個女國名蘇毗,女王達甲瓦,丈夫號金聚,過去是羌族的部落,現已融進藏族等民族。最先居住在青海河源地一帶,遷徙到西藏後以邏些(拉薩)一帶為中心逐步擴大領地,成為一個大國。她們的疆地北接于闐(新疆西南的于田),南*吐蕃(西藏山南一帶),西境天竺(印度),東北與多彌(青海通天河一帶)為鄰。真是一個大國佇立於許多小國和部落的割據風雨煙雲中。 不知蘇毗女國是不是母系社會的最後的定格。 公元五八六年,“女兒國”遣使向隋文帝朝貢,《隋書》稱為“女國”。 在這個國家中,國政由女王和小女王各一人共同執掌,男人只管打仗,不參與政事。 蘇毗有兩個都城,女王達甲瓦駐年卡寧波(今日喀則一帶),小女王棄邦孫駐儒那堡寨(拉薩河源地區),這個地方離現在的拉薩還有百多裡,今天的拉薩地區當時名臥馬塘,只是女王屬民放牧的地方。公元七世紀初,蘇毗小女王吞食了女王的領地,一些貴族不服,他們暗通南鄰的吐蕃贊普密謀叛反,這就為較先進的吐蕃滅掉蘇毗提供了機會。 吐蕃是中國古代藏族政權,是現在藏族的祖先。公元七世紀到公元九世紀在青藏高原建立,是由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雅隆農業部落為首的部落聯盟發展而成的奴隸制政權。雅隆農業部落之所以發展強大起來,可能與青海羌人無弋愛劍的後裔帶去了河湟先進的技術有關。吐蕃過去也是羌族的部落,遷到西藏較早,民住條件自然好些,今天的南瓊一帶。從約五世紀末吐蕃第八世創普(吐蕃的首領)起,冶煉礦石取得銀、銅、鐵;又製造木犁用牛力開墾河谷平原作田,引湖水灌溉,開始有了農業。到第二十八世贊普時,改進農業,興修水利,牧地與農田相接,國力日漸興盛。到第三十世贊普時,雜養牛與騾,定物價蓄積乾草,牧業開始發達。 就在這時蘇毗發生了內亂。吐蕃的第三十一世贊普論贊弄襄與蘇毗謀反的貴族盟誓,親提一萬精兵渡雅魯藏布江,攻破儒那堡寨,從此蘇毗領土被吐蕃佔有,因為這一勝利,他受尊號為朗日論贊,意思是“政與天比高,盔與山比堅”。蘇毗的一些叛臣有功,都得到朗日論贊賞賜的大批奴隸和土地,成為吐蕃的重要大臣。 朗日論贊重用這些新臣引起舊臣的不滿。到朗日論贊晚年時內有舊臣離叛,外有羊同(又稱香雄在今阿里一帶)、達布、工布、娘波等國和蘇毗的殘部孫波從四面起兵攻擊。朗日論贊後來被叛臣毒死。 就在這決定吐蕃興亡生死攸關的時候,出現了西藏曆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松贊干布(棄宗弄贊)。就是松贊干布完成了統一西藏的大業,並娶了唐文成公主。 關於蘇毗“女兒國”也與《西遊記》中的“女兒國”一般有許多的美麗的傳說。 在《西遊記》中的“女兒國”裡沒有男人,女人只需喝一個泉中的泉水就可懷孕。而青海的“女兒國”故事比這個還要美好:相傳剛開始的“女兒國”也跟那......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在現實的哪個地方

在新疆

在庫車縣城東北23公里處,蘇巴什故城就坐落於此,庫車河穿山而出,將故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庫車河過去就叫“子母河”。寺東有一個維吾爾村莊,據說《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所在地。

女兒國在哪裡?

女兒國指的是全是女性的國家(只見於小說或神話傳說中)。女兒國景區位於中國湖北省隨州市洪山鎮,是西遊神話經過世界景區之一。景區佔地三千六百畝,包括女王溫泉區、西遊記公園、省委大院和蟠桃園養生區四個部分,分為體驗區和觀光遊覽區。以《西遊記》的故事情節、場景、人物原型為背景,結合自身的地理環境,打造出具有西域風情的神祕國度旅遊景區。

女兒國在哪裡

“‘女兒國’在歷史上的的確確存在過,而且現在有一些村寨一直將‘女兒國’的古老習俗留存至今。”任新建說。任新建是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四川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經過長期研究和實地考察發現,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縣至道孚縣一帶就是《舊唐書》中記載的東女國的中心。

東女國是否就是傳說中的“女兒國”呢?據《舊唐書》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蠻西南蠻傳》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党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百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餘城。”

據任新建解釋,按照《舊唐書》的記載,東女國南北長22天的行程,東西長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過去一天騎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麼東女國應該南北覆蓋400公里到800公里,東西覆蓋180公里到360公里。

據史書記載,東女國建築都是碉樓,女王住在九層的碉樓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層的碉樓。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領的綢緞長裙,裙襬拖地,貼上金花。東女國最大的特點是重婦女、輕男人,國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宮中女王的旨意,通過女官傳達到外面。東女國設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內部推舉有才能的人擔當,女王去世後,由副女王繼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為主導,不存在夫妻關係,家庭中以母親為尊,掌管家庭財產的分配,主導一切家中事務。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西遊記裡面的女兒國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西遊記》中的描述並非完全虛構———

一位美麗痴情的女王、一條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遊記》中描寫的“女兒國”曾經留給人無數的幻想。“女兒國”究竟是吳承恩全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虛構出來的理想樂園,還是歷史上果真有過這樣一個“女兒國”呢?

史書中記載的東女國是否就是傳說中的“女兒國”呢?

“‘女兒國’在歷史上的的確確存在過,而且現在有一些村寨一直將‘女兒國’的古老習俗留存至今。”任新建說。任新建是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四川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經過長期研究和實地考察發現,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縣至道孚縣一帶就是《舊唐書》中記載的東女國的中心。

東女國是否就是傳說中的“女兒國”呢?據《舊唐書》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蠻西南蠻傳》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東與茂州、党項接,東南與雅州接,界隔羅女蠻及百狼夷。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餘城。”

據任新建解釋,按照《舊唐書》的記載,東女國南北長22天的行程,東西長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過去一天騎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麼東女國應該南北覆蓋400公里到800公里,東西覆蓋180公里到360公里。

據史書記載,東女國建築都是碉樓,女王住在九層的碉樓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層的碉樓。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領的綢緞長裙,裙襬拖地,貼上金花。東女國最大的特點是重婦女、輕男人,國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宮中女王的旨意,通過女官傳達到外面。東女國設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內部推舉有才能的人擔當,女王去世後,由副女王繼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為主導,不存在夫妻關係,家庭中以母親為尊,掌管家庭財產的分配,主導一切家中事務。

歷史上的東女國後來難道已經消失了?

《舊唐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是十分詳細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後,史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幾乎就中斷了。難道東女國的出現只是曇花一現嗎?

任新建說,唐玄宗時期,唐朝和土藩關係較好,土藩從雅魯藏布江東擴到大渡河一帶。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時候,唐朝和土藩關係變得緊張,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統治區的少數民族到內地,當時唐朝把8個少數民族部落從岷山峽谷遷移到大渡河邊定居,這8個部落裡面就有東女國的女王所率領的部落。

當時東女國女王到朝廷朝見,被冊封為“銀青光祿大夫”,雖然是虛銜,但是品級很高,相當於現在的省級官員。後來到了唐晚期,土藩勢力逐漸強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東邊,唐朝組織兵力反擊,在犬牙交錯的戰爭中,東女國的這些遺留部落,為了自保就採取兩面討好的態度。

後來,唐逐漸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漸漸滅亡。土藩崩潰後,曾經被他們統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來的部落時代,唐代分裂後,也沒有力量統一管理,到了後來的宋元明三代,對於青藏高原地區的統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沒有史料記載,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東女國的遺留部落有些由於靠近交通要樞,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女王死後沒有保留傳統習俗,逐漸演變成父系社會,而有一些部落依舊生活在深山峽谷,保留了母系社會的痕跡。

為什麼東女國的習俗能夠保留到今天呢?

任新建認為,隨著社會進程的發展,這個地區至今仍舊保留著母系社會的痕跡,是適應當地生產環境的需要,這個地區處於高山峽谷之中,生產條件差,土地、物產稀少,如果實行一夫一妻制,兒子娶妻結婚後要分家,重新建立一個小家庭,以當地的經濟能力根本無法承受,生產資料分配不過來。而且地處封閉的深山峽谷,和外界交流幾乎隔絕,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

相關問題答案
女兒國在什麼地方?
秦國在什麼地方?
趙國在什麼地方?
齊國在什麼地方?
大涼國是現在什麼地方?
中國南洋在什麼地方?
三國魏在什麼地方?
韓國在戰國叫什麼地方?
匈奴在中國的什麼地方?
西寧海湖橋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