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說謊的原因及對策?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談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撒謊”

首先要分析說謊的原因,然後再採取相應的對策。一、主要原因1、成人的教育方法不正確 幼兒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他們的思維形象直觀,遇事不會從多角度考慮,認為好孩子就不能做壞事,做了壞事就不再是好孩子。如果承認錯誤,大人會把自己當成壞孩子看待,他無法接受“一個好孩子卻做了一件錯事”這一矛盾;也有的幼兒因為以前做了錯事照實承認了卻遭到大人的斥責、打罵懲罰的緣故,而故意用說謊來掩蓋事實,或用假話來取得家長的信任,討得家長的歡心。另外,由於家長溺愛、嬌慣,對孩子的錯誤包庇、袒護,也易導致孩子說謊。2、為了達到某種願望 如飯後剛出來,孩子看到了食品店,他會故意說自己肚子餓了,目的是為了向家長要錢去買小食品;還有為了取得成人的誇獎,如東西弄壞了,問是不是孩子弄壞的,並說只要你承認,你還是好孩子,孩子為了要做好孩子會違心地說:是我弄壞的。3、虛榮心作崇 孩子與同伴一起玩遊戲時,免不了要相互攀比、逞強。有的孩子會吹噓自己的玩具比同伴的多,自己家比別人家富有,也會誇自己的爸爸比別人有能耐等 ,孩子有時為了顯示自己比別人處處佔優勢而誇大事實,編造謊言。4、記憶、想象上的錯誤 幼兒的想象屬於初級階段,往往沒有特殊目的。不自覺的想象,容易把已發生的事記為目前的事,把這件事記成那件事,當孩子十分渴望或羨慕一件事或得到某一件某一件東西時,他會把希望發生的事通過想象變成現實。在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事:一個孩子說:我媽給我買了個飛機。另一個孩子說:我家有十個飛機。其實這不可能。遇到這類情況,教師和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弄明白想象與現實之間的區別,要求幼兒記憶事情的經過,逐漸提高他們辨別真偽的能力。5、認識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 比如陳晨有個漂亮的轉筆刀,宇宇很羨慕,課間,趁陳晨不注意,宇宇卻說轉筆刀是他的。稍大一些的幼兒,雖然辨別是非的能力有所加強,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弱。如果長期處於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有適當的機會,也可能會拿別人的東西,如果被別人發現,為了繼續持有這種東西,或不想承認錯誤,就只能靠說謊來掩蓋事實。二、對策1、根據年齡特點,循序漸進 小、中班重在教育幼兒分清自己的、別人的或幼兒園的東西,不經別人允許不去拿,不說謊話。如果發現有的幼兒拿了別人的東西又撒謊說是自己的 ,教師要在不損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個別教育,幫助他 分辨是非,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使用別人的東西經人同意,使用完畢後要歸還致謝,這才是好孩子。大班重在教育“做錯了事要勇於承認”,讓孩子懂得做錯了事不承認是不誠實的表現,不是好孩子所為,逐步讓他們學會自我慾望的控制。2、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 身教勝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成人要做到不說假話、說到做到、言行一致、表現如一,也可通過故事、電影及文學作品等為孩子樹立榜樣。成人切不可不負責任地對孩子輕易許願,如:你要是乖,我就給你買……而後來又不兌現,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跟著你學說謊話。3、堅持耐心疏導,及時表揚 發現孩子說謊,成人先不要責備孩子,而是要找出原因,屬於有意識說謊的,要幫他分析危害,可用形象的事例來幫助孩子瞭解說謊是一種不良行為,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會失去朋友,並鼓勵他 、幫助他改正。當孩子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給以信任。要激勵孩子鼓足勇氣,積極向上,爭取做一個高尚的人。4、和孩子交朋友,循循善誘 無論家長還是教師,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犯了錯誤,不要“一棍子打死”,惡語相傷、態度粗暴,而是和風細雨地給他講道理,這樣孩子才會對成人有信任感,才肯講出 真話來。5、家園密切聯繫,教育一致 加強家園聯繫是教育......

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說謊行為

教育對策的思考與建議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5歲幼兒如果養成習慣性有意說謊的不良品質,無疑將影響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在有意說謊發展的萌芽階段就採取相應的有效對策,對其進行積極的教育和引導。孩子的說謊不外乎以上幾個方面,作為家長、老師一定要直面孩子的說謊行為,針對孩子說謊的原因去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在此有幾點建議:

1.成人要以身作則

學齡前的兒童,模仿能力特別強,幼兒的許多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由模仿他人的言行而習得的,觀察他人作出行為選擇時所獲得的榜樣行為、行為情境以及行為結果的知識,能使幼兒獲得替代性強化,影響其自身的行為選擇。然而,現實中有些家長常常有意無意地“指示”幼兒說謊,如“來電話時說我不在”“鄰居來借東西說沒有”,這無異於訓練幼兒有意說謊,成人所表現出的這種不誠實行為對幼兒進行了負誘導,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類似成人的說謊行為模式,並在幼兒的心裡埋下了說謊的種子,隨時可能生根、發芽。所以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首先不能說謊,更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錯誤的引導孩子。總之,家長、教師一定要做到誠實、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響幼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幼兒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2.坦然面對孩子撒謊

德國教育家克雷奇默認為,說謊是由於幼兒對成人尤其是父母的不信任,如果父母能採用理解的方式對待幼兒的說謊,便可避免幼兒出現最初的有意說謊。成人首先要信任幼兒,並向其說明“做錯事不要緊,重要的是如何改正”,讓幼兒感到改正了說謊的缺點依然能得到成人的信任。另一方面,要給幼兒營造一個大膽說真話的氣氛和環境。幼兒由於說謊而擔心受到斥責,不想辜負父母對其的期望,如果父母不顧一切地“逼”其坦白,結果只能讓其“自圓其說”,有意說謊。那種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幼兒說謊的做法,只能加重幼兒有意說謊的動機,強化其有意說謊的行為。家長在瞭解孩子說謊的原因以後,一定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懂得撒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可以用別的方法解決問題,誰都不喜歡撒謊的孩子。

3.適當的鼓勵

當孩子做了錯事,家長要鼓勵孩子說實話。當孩子真的說了實話後,要就事論事,首先要表揚他的誠實,然後再妥善處理他的錯誤。家長千萬不能因為孩子說出了所犯的錯誤而狠狠懲罰他,致使他以後為了逃避懲罰而不再報告實情。對於這種類型的說謊,聰明的父母不應該不分原因的責備和體罰孩子,該懂得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雖然爸爸媽媽不希望他做錯事,但爸爸媽媽更不希望他撒謊。然後,給孩子承認錯誤的機會:理解孩子犯錯誤的動機,包容孩子的錯誤結果,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鼓勵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並改正。總之,對於懼罰型撒謊的孩子,父母要調節自己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方式,給孩子改正的機會,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不要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4、側面引導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故事和故事中的任務特別感興趣,所以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說謊是錯誤的,並且可以把孩子說謊的事情編到故事裡,暗示說謊是壞習慣,這種委婉的引導會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 同時成人也可以利用一些傳統的童話故事如:《狼來了》《長鼻子》等有代表性的故事來引導幼兒,讓幼兒自己去理解說謊後所帶來的危害等等,這樣幼兒會自發主動的改掉說謊的壞習慣。

5.幫助孩子分清現實和想像

當孩子想像與現實分不開的時候,家長只需要用正確的語言給孩子表達一遍,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確的用語言表達。對於孩子充滿幻想的“謊言”,也不必要大驚小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

孩子說謊怎麼辦 探討孩子說謊的原因及對策

有意說謊緣於父母不當教養。

有意說謊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有意編造與事實不符的言語來欺騙別人的說謊行為。對孩子來說,,真正以欺騙別人為目的的說謊很少。面對孩子有意的說謊行為,真正應該反思的是父母,因為也許正是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引發了孩子的說謊行為。

原因一:做錯事後害怕受懲罰。哲學家羅素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基諾特分析兒童說謊的原因時也說:“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捱罵而尋求的避難所。”孩子年齡小,難免會做錯事,孩子做錯了事他也會擔驚受怕,尤其是已有了做錯了事會被訓斥、懲罰的經驗,再犯錯誤後就會捏造謊話來掩飾錯誤。

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這是好的,但有的則太過分、太嚴厲,動輒打罵,孩子見到父母像老鼠見了貓,生長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撒謊。孩子往往想通過一句謊言來避免一頓“皮肉之苦”。

原因二:受成人言行影響而撒謊。孩子的模仿能力強,辨別是非能力差,如果家長有撒謊的行為,孩子也會效仿。所以,當孩子說謊,父母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反面的榜樣。告訴孩子要說“實話”,然而,當電話鈴響的時候,卻說“告訴他我不在”。也就是,當父母要求孩子替他說謊時,父母正好教孩子對自己說謊。

原因三:為達到個人目的而說謊。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直接提出要求而被拒絕的經歷,於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做某些事或得到某些利益而編造謊話。如,有的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就撒謊說”幼兒園有小朋友打我”或 “今天肚子疼”。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要反思自己是不是鼓勵孩子說實話。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你是不是考慮到孩子真實情感呢,也許孩子就是不想去幼兒園,但你會軟磨硬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而如果孩子說”小朋友打我”時,你卻不問是非把孩子留在家裡。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說真話不管用,假話卻能達到目的。

原因四:為取悅父母而撒謊。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現得好就會很高興,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為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

原因五:孩子的虛榮心作怪。有些孩子,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往往容易胡編亂造,瞎吹瞎說。一件事本來不是他做好的,但說是他做的,可以得到獎賞,面子光彩,於是他說謊了;事本來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丟臉,於是他說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說謊了。

原因六:自卑導致說謊。有些孩子因學習成績方面的原因常得不到老師的表揚,在同學中也不引人注目,孩子會有不如別人的自卑心理。比如10歲的小佳就是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孩子,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他謊稱假期父母帶他去看了大海,還坐了大輪船,同學們都圍著他好奇地問這問那,在大家羨慕的眼光中他得到了一種重視。

如何看待幼兒的說謊現象

但對於幼兒來說,“說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質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心理因素來分析,幼兒說謊大致可分為無意說謊和有意說謊兩大類。 一、 無意說謊 這是由幼兒的心理展特點造成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 滿足願望的心理 幼兒有時會把幻想、願望與現實混合在一起。他們為了滿足某種理需要,常常無意識地和不自覺地“說謊”,這與品德行為無關。如在主題活動“交通工具博覽會”進行時,我在電腦裡找到了許多海輪船,在放給他們看的同時,我繪聲繪色地告訴他們我乘輪船的感覺和開心的情感,誰知一幼兒也說去過海傷乘過輪船,還將他的感受將的非常美妙,神情也非常開心。面對這種“美麗的謊言”,教師不能簡單責備,而應給予正確引導。我就對他說:“老師知道你很想到大海邊去玩,可現在還沒有去過,對嗎?”在他意識到並點頭承認後,我再作鼓勵:“你講大海講得很好,今後你一定會有機會去大海邊玩的。” 2. 理解性心理錯覺 幼兒常因認識不足和理解錯誤產生心理錯覺,用想像的情節代替記憶不確切的情節。於是便出現了“說謊”現象。例如,去年教過的有個叫“李先鋒”的幼兒在園裡做了錯事,老師教育說:“你做錯事是不對的,以後注意改了,就同樣是好孩子。”幼兒聽到“好孩子”這樣詞語,往往會把它當成“表揚”,回家就高興地報告給爸爸媽媽,說:“老師今天表揚我了,說我是好孩子!”這種情況就是由於幼兒缺乏經驗而產生的理解性心理錯覺。 有的幼兒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內涵,往往不自覺地“說謊”。例如,有的幼兒在家看過爸爸媽媽和朋友打撲克、下象棋,就對老師說:“我會打撲克,也會下象棋。”其實,他只不過是會模仿大人的樣子,並不理解這類活動的真正含義。對於這類認識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錯覺而產生的“說謊”現象,教師應採用適當方法讓幼兒明白事理,幫助他們理解有關概念的真正含義。 3. 自信眩的萌動 幼兒由於理解問題的簡單化和不善於分辨想像與現實,往往不切實際地說“大話”,誇“海口”。例如,在拍皮球比賽前挑選小運動員時,教師問:“咱班誰會拍皮球?”結果全班幼兒都爭著舉手說:“我會派皮球!”這是幼兒自信心的萌動。教師切不可將此視為“說謊”“吹牛”,對孩子的積極性應當加以保護。當然,不能讓幼兒的這種自信心只停留一種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應在注意保護、鼓勵的同時,給予積極的引導,讓幼兒逐步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說與現實的差距,懂得實現美好的願望,必須從小好好學習的道理。 二、 有意說謊 有時,幼兒為達到某種目的會有意說謊。這類說謊與品行有關,雖不能說是品行壞,但多少反映了幼兒品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於這類說謊,教師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有意說謊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 取悅家長,虛誇成績 幼兒有時想取悅家長而沒有實際成績,往往會出現有意說謊現象。例如,有個幼兒在老師指導大家剪五星的過程中,留下一顆紅五星放進口袋裡,回家後向媽媽誇耀:“媽媽,我今天得了一顆小紅星。”媽媽說:“得了小紅星不是貼在《好孩子》專欄裡嗎?”這孩子又說:“老師叫我拿回來讓爸爸媽媽看的。”幼兒的這類說謊,屬於有意編造事實騙人,是幼兒說謊現象中錯誤性質較為嚴重的一種,多發生在五歲以上的幼兒身上。這類錯誤的產生,多與成人的教育不發有關。 作為教師,應當注意經常和家長取得聯繫,交流情況,一旦發現這類說謊現象,必須家園配合,正確把握對幼兒的期望,及時批評教育,絕不可姑息遷就,任其發展。 2. 謊造優越感,滿足虛榮心 幼兒有時也會謊造優越感,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類說謊在幼兒中是多見的,如見別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謊說自己家中那件更好;見別人的爸爸......

孩子撒謊,是什麼原因,怎樣教育孩子?

孩子撒謊說明孩子在那個方面需求的,一直得不到滿足,孩子才會想自己的方法來進行滿足。其實這是家長的責任,家長找到原因,然後瞭解到哪裡的問題,滿足到孩子,然後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對謊言有個正確的認識,這樣孩子就很好改正了。可以帶孩子去李凌雲兒童自由繪畫心理樂園,那裡的老師會幫助家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應對愛撒謊的幼兒有哪些策略

、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齡小、個子小,他所觀察、體會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樣。因此,他說的話有時就會顯得很誇張,例如:“我家裡有一個像房子一樣大的球”。

2、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過別人的注意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經歷中,說謊比較能引起成人的關切,孩子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當

幼兒模仿性很強,父母的不誠實行為,不僅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會在他們的心靈播下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種子。

4、容易受別人的暗示

家長不能用暗示性的提問口氣問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彈子吞進肚子裡去了”?這種暗示性的提問,很多孩子會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問孩子“彈子哪裡去了”?孩子會指著桌子底下告訴你“彈子滾進桌底下去了”。

5、為了達到某種願望而說謊

有時,小孩子常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得到的。這是由於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展尚不完善,因而產生了“幻想”,並非真在說謊。

6、為了逃避某些事

有時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就會說“我肚子疼”。

7、因害怕訓斥、打罵

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便要罵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罵怕打,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這種掩飾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寬恕,於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錯事時,便再說謊來求得寬恕了。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撒謊

首先要分析說謊的原因,然後再採取相應的對策。 一、主要原因 1、成人的教育方法不正確 幼兒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他們的思維形象直觀,遇事不會從多角度考慮,認為好孩子就不能做壞事,做了壞事就不再是好孩子。如果承認錯誤,大人會把自己當成壞孩子看待,他無法接受“一個好孩子卻做了一件錯事”這一矛盾;也有的幼兒因為以前做了錯事照實承認了卻遭到大人的斥責、打罵懲罰的緣故,而故意用說謊來掩蓋事實,或用假話來取得家長的信任,討得家長的歡心。另外,由於家長溺愛、嬌慣,對孩子的錯誤包庇、袒護,也易導致孩子說謊。 2、為了達到某種願望 如飯後剛出來,孩子看到了食品店,他會故意說自己肚子餓了,目的是為了向家長要錢去買小食品;還有為了取得成人的誇獎,如東西弄壞了,問是不是孩子弄壞的,並說只要你承認,你還是好孩子,孩子為了要做好孩子會違心地說:是我弄壞的。 3、虛榮心作崇 孩子與同伴一起玩遊戲時,免不了要相互攀比、逞強。有的孩子會吹噓自己的玩具比同伴的多,自己家比別人家富有,也會誇自己的爸爸比別人有能耐等 ,孩子有時為了顯示自己比別人處處佔優勢而誇大事實,編造謊言。 4、記憶、想象上的錯誤 幼兒的想象屬於初級階段,往往沒有特殊目的。不自覺的想象,容易把已發生的事記為目前的事,把這件事記成那件事,當孩子十分渴望或羨慕一件事或得到某一件某一件東西時,他會把希望發生的事通過想象變成現實。在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這樣的事:一個孩子說:我媽給我買了個飛機。另一個孩子說:我家有十個飛機。其實這不可能。遇到這類情況,教師和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弄明白想象與現實之間的區別,要求幼兒記憶事情的經過,逐漸提高他們辨別真偽的能力。 5、認識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 比如陳晨有個漂亮的轉筆刀,宇宇很羨慕,課間,趁陳晨不注意,宇宇卻說轉筆刀是他的。稍大一些的幼兒,雖然辨別是非的能力有所加強,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弱。如果長期處於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有適當的機會,也可能會拿別人的東西,如果被別人發現,為了繼續持有這種東西,或不想承認錯誤,就只能靠說謊來掩蓋事實。 二、對策1、根據年齡特點,循序漸進 小、中班重在教育幼兒分清自己的、別人的或幼兒園的東西,不經別人允許不去拿,不說謊話。如果發現有的幼兒拿了別人的東西又撒謊說是自己的 ,教師要在不損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個別教育,幫助他 分辨是非,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使用別人的東西經人同意,使用完畢後要歸還致謝,這才是好孩子。大班重在教育“做錯了事要勇於承認”,讓孩子懂得做錯了事不承認是不誠實的表現,不是好孩子所為,逐步讓他們學會自我慾望的控制。 2、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 身教勝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成人要做到不說假話、說到做到、言行一致、表現如一,也可通過故事、電影及文學作品等為孩子樹立榜樣。成人切不可不負責任地對孩子輕易許願,如:你要是乖,我就給你買……而後來又不兌現,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跟著你學說謊話。 3、堅持耐心疏導,及時表揚 發現孩子說謊,成人先不要責備孩子,而是要找出原因,屬於有意識說謊的,要幫他分析危害,可用形象的事例來幫助孩子瞭解說謊是一種不良行為,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會失去朋友,並鼓勵他 、幫助他改正。當孩子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給以信任。要激勵孩子鼓足勇氣,積極向上,爭取做一個高尚的人。 4、和孩子交朋友,循循善誘 無論家長還是教師,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犯了錯誤,不要“一棍子打死”,惡語相傷、態度粗暴,而是和風細雨地給他講道理,這樣孩子才會對成人有信任感,才肯講出 真話來。 5、家園密切聯繫,教育一致......

如何對待和干預幼兒撒謊的行為

針對幼兒說謊的教育對策

(一)搞清說謊的動機,採取有效的措施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正確、合理和適合標準的兒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對於幼兒由於智力和知識水平較低而造成的無意識說謊,家長不必驚慌,只要幫助幼兒分清想象與現實間的差異即可,因為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這些說謊現象會自然消失;對於幼兒的有意說謊,家長要及時地發現和揭穿其謊言,並讓幼兒明白說謊是要受批評和懲罰的,將幼兒說謊的企圖適時地化解掉;而如果是由於家長經常說謊而造成孩子也跟著說謊的情況,那麼家長一定要認真檢討自己的行為,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二)幫助幼兒,正確引導

即便幼兒說了謊,家長也不要認為孩子好像犯了彌天大罪,而是要耐心幫助他,給他一個寬鬆的氣氛和環境,減輕他的心理壓力,給其改錯的機會,原諒並幫助他擺脫困境,讓他知道如果犯錯了,大人會幫助他的,切不可嚴厲斥責和大罵。一些幼兒說謊是為了防止成人過多地干涉自己的事情,若承認了,大人會對自己尋根究底,便會用撒謊的方式來掩蓋他不想談論的事。因此家長要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並給予正確的引導。

(三)防微杜漸

當幼兒第一次說謊時,家長應將其當做一件大事來抓,絕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這第一次說謊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幼兒便嚐到了說謊所帶來的好處,他就會再次產生說謊的念頭,留有後遺症,以後再糾正就很困難。

(四)善待幼兒的說謊現象

雖然我們說要重視孩子的第一次說謊,但是家長對於幼兒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屬於幻想一類的說謊應當區別對待,因為嚴格地來說,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謊言,而是幼兒幻想和想像的產物。比如當三、四歲的幼兒向你述說一個並非真實的故事,或者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時,這並不是在說謊,而是孩子在想象,這時的孩子還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現實之間的界限,他經常會把自己想象的東西當作事實加以描繪。對於孩子的這類謊言,家長和教師在理性地分析和了解事實真相後無須過分擔心,更不要一味地去指責和訓斥孩子在說假話,因為這會使孩子不知所措,而且還會影響孩子想象力和思維力的發展。可以想辦法幫助他分清現實與夢想的區別,一步一步地引導孩子:你很想開小汽車,是不是?你想讓爸爸帶你去公園,對嗎? 你是不是想要一個洋娃娃?這些都是你的願望,每個人在說自己的願望時,要加上:“我想…”或者“我希望”這樣的詞,否則別人會以為是真事了,這樣反而不能幫助寶寶去實現願望了……等等,類似的語言去疏導孩子,教育孩子不隱瞞自己的過錯,並要勇於改正錯誤。

要使幼兒切實做到這些,最主要的是家長的教育態度,如果一味地相信孩子,得到“謊言”的認可後,不僅會強化幼兒的說謊行為,更會造成幼兒想象與現實的混淆。習慣性地將想象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導致孩子缺乏理智感,為成長埋下隱患。

(五)瞭解孩子說謊的動機和方式,該批評的一定要批評,態度一定要明確,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對的,怎麼做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六)允許孩子申辯。

有些家長喜歡俯首帖耳“聽話”的孩子,家長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出現偏差,就會不分青紅皁白的訓斥,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悅誠服,還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為其說謊埋下種子。所以家長一定允許孩子申辯,查找原因,並讓他們明白正確的申辯方法是什麼,決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標準繩之以“法”,強制教育。

(七)父母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

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誠,有說謊、私拿別人的東西等不良行為,也可能是受了成人不良行為的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使幼兒形成根深蒂固的惡習。父母平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以身作則,誠實做人。如果一時失信於孩子,應向孩子說明原因、虛心承認錯誤並......

相關問題答案
幼兒說謊的原因及對策?
職業倦怠的原因及對策?
血糖低的原因及對策?
膽囊萎縮的原因及對策?
兩歲幼兒嘔吐的原因以及怎樣解決 ?
幼兒急疹的原因?
嬰幼兒吐奶的原因?
嬰幼兒溼疹的原因?
中學生厭學原因及對策?
手腳抽筋的原因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