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當好學生家長?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如何做好中學生家長

第一招、家長要抽時間儘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接觸各種事物

現在的社會,工作競爭壓力大,但不能因此讓孩子放任自流,每天工作之餘,家長都要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活動,如:一起讀書和一起議論,一起逛街,一起與朋友交談。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經歷的機會,要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到各種事物。這樣一來,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使他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更有可能選擇最適合的發展空間,不但提供了孩子向家長學習的機會,也讓家長有機會了解孩子,有助於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交流和理解。

第二招、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慷慨和無私的關愛

進入中學,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著顯著地變化,需要家長更多的關心和愛。“衣食住行”上當然應儘可能多的讓孩子感受到家長關心他、愛他。但更重要的是,無論孩子犯了怎樣嚴重的錯誤,家長都要對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讓他同樣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孩子在成長,就需要嘗試,而嘗試,就避免不了犯錯。在批評孩子時不使用損傷情感的言行,例如“你怎麼總不如你的同學。”“你滾開,我再也不願見到你。”“如果你做不到,就別來見我。”罰站、罰跪、罰不準吃飯、罰不準出門、罰不準打電話等。家長能給予孩子的最有價值的禮物是“關愛”——慷慨和無私的關愛。

第三招、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

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應保持一致,這樣可以為孩子建立起統一的行為標準,也可以樹立起家長雙方的權威性。如果爸爸說可以去幹一件事,而媽媽說不可以,這樣會搞得孩子無所適從,或從中投機取巧。即使家長對孩子教育有分歧,也最好是孩子不在場時,再進行討論,絕不要在孩子面前爭論。

此外,聲傳言教,身體力行,好的言行舉止也是有利於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的。因此家長不可以讓孩子去做連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另做一套。更不可以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平時,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但是,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教時,一定要有權威。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提的要求是將伴有懲罰或獎賞的。如果家長抱怨管不了自己的孩子,那就說明你在平時管教孩子的時候,沒有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權威,無論孩子聽沒聽你的話,你都沒進行相應的獎勵和懲罰,長久下去,使孩子覺得家長的話,聽不聽一個樣,這樣就不好了。有效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教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所提出要求的原因。管束孩子是告訴他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不能做。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懲罰太多,懲罰並不能樹立權威。許多家長都有一套獎懲措施幫助他們落實對孩子的管教。在孩子做得好時,進行獎勵,只有在不得不懲罰時才去懲罰孩子。對孩子來說,獎勵比懲罰更有效果。所以,切不可從生理上和心理上來虐待孩子,疏遠、貶抑、支配、體罰,都要儘量避免。要把孩子管好,最上策就是表揚他的進步,並進行獎勵。

第四招、家長應留下一點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家長關愛孩子,但不能成為孩子的保姆,上下學接送,孩子看書,自己陪讀,一切圍著孩子轉,讓孩子產生依賴性。家長應該主動地尋找一點時間和空間,暫把孩子放在一邊。這不是不管孩子,只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心理環境。撫養孩子並不意味著家長要放棄個人的需要和夫妻間的交流。利用這點空閒,夫妻間多交流與溝通,夫妻關係的和諧對家庭穩定至關重要。不少家庭,正是因為夫妻不和,整日吵架,甚至鬧離婚,使孩子受到極大的傷害,家長形象地位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這是應努力避免的。

另外,家長需要這點空閒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遠離繁瑣的家務和工作,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鬆......

如何與家長溝通,做好學生教育工作

一、 講究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和孩子們打交道是一門學問,和家長打交道更是一門學問,每個家長從事的職業不同,文化修養、政治素質不同。再加上作為年輕的班主任來說,還沒有感受過為人父母的辛酸,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歷,雖然可能與學生的代溝不大,但總怯於與家長溝通,或在溝通中容易出現意外,導致溝通的失敗。因此在同家長交流時要講究溝通的藝術性。否則,就難於取得理想的效果。

1、溝通前要有充分的準備

與家長溝通之前,首先要掌握其家庭基本情況,如該家長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成員等等,這樣才會讓你巧妙地對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所以每接到一個新班時,我會翻出所有學生的檔案,把這些情況作一記錄。才發現到,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都是初高中畢業生,其中單親家庭的學生11個,經濟困難(父母失業)的家庭有5個,做小生意的個體戶家庭23個。再次,還要全面瞭解該學生的表現,因為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家長不免會問有關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因此,與家長溝通之前,還要對學生作全面的調查研究,做到“有備無患”。記得有一次,家長打電話問我:“我的小孩,最近數學成績不知怎麼樣,他從小就不喜歡學數學。”由於當時我並不瞭解情況,只是隨便答了一句:“我教他的語文課,他還學得可以,對於數學科的情況我不太瞭解,你問一下數學老師……”這樣一來,家長產生誤解,引不起興趣了。也讓我明白了這次與家長溝通不好的原因在哪裡了。

2、選好場合,挑好時機

與家長溝通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不在節假日的晚飯前後,儘可能不在正常的上班時間。忌到單位造訪,忌在家長有特殊事情和心情不佳的情況下去訪問或溝通。人的心理活動不同程度地受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一般來說,在教室、辦公室等公共場合與家長面談,眾目睽睽之下,這樣做會極大地挫傷家長的自尊心。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能有一個引以為榮的子女,也都很要強愛面子,他們也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在那樣的場合,家長很容易激發起對孩子的怒火情緒。學生於父母的關係,師生關係也會陷入僵局。所謂選好場合瞄準時機,就是選擇、創設一種輕鬆、和諧、親切的場合。這時與家長、學生的三方面談,一下子便拉近了師生間的思想距離,拆除掉學生的心理屏障,也消除了他們的恐懼和不安,同時平穩了家長的情緒。這樣家長也願談樂談,收到良好溝通效果。

3、要注意開頭語,增進互相間感情交流

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是雙方教育者的感情交流和工作彙報。由於他們之間各方面的情況互不瞭解,中間總隔著一道“牆”。因此,作為教師與家長交談,不要急於談學生的情況,否則,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或誤會。那麼,要使他們之間感情儘快融洽,教師可從以下三方面的話題引入:第一,關心的話題。從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出發,詢問生產、生意、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第二,讚揚的話題,如可這樣跟家長聊起:“這孩子很有禮貌……”、“小明在學校很喜歡幫助別的同學,大家都喜歡他……”可用這些讚語一方面引起對方的注意,又可以把氣氛搞得更融洽些。第三,拉家常的話題。“觸景生情”地拉家常,使人感到親切隨便。儘量不要觸及家長們的傷心事,以免引起氣氛緊張,使溝通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4、要實事求是,不能只報“喜”不報“憂”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學校,家長是第一教師,學校的教育與家庭教育是緊緊聯繫著的。因此,在與家長溝通時,教師對於學生的在校情況,要實事求是地向家長彙報,不能只說好的方面,迴避不好的;也不能盡說不好的,不談好的。尤其是對於剛剛出現的不良行為,要認真彙報,共同研究,防微杜漸。這樣才能避免學生沾沾自喜的情緒產生,使家長充分掌握子女的各方面情況,及時進行教育。我們班有一雙差生李磊單親家庭,從小......

如何做好學生家長

多溝通

如何當好小學生家長

暑假過後,女兒就要告別幼兒園升入小學了。女兒對小學已經期盼很久了,只要一提及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她就顯得特別的興奮。作為父母,我們也和女兒一樣滿懷欣喜和期待的同時也帶著一份隱隱的擔憂,不知道女兒能否順利地過度到小學。為此,我們走訪了有經驗的家長和老師,在聽取了他們的建議後,我們構思了幾個方法希望能幫助女兒平穩地走過這一過渡期。 首先,在暑假期間,多給女兒說些小學裡有趣的事,使女兒對小學產生好感和興趣,對小學的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同時,給女兒介紹小學的生活、學習、同學、老師等各方面與幼兒園的區別,讓女兒在思想上對將來可能會出現的不適應有一定的認識和準備,以免入學後遇到狀況而產生心理和情緒上的不適。 其次,抽空帶女兒到即將就讀的學校去走一走、看一看,讓孩子提前熟悉上下學的路徑、校園極其周遍環境,可能的話也進教學樓、教室等處感受一下學校的氛圍,將來孩子就不會因為對環境的陌生感而產生膽怯、害羞等情緒,有助於孩子儘快地融入小學的新鮮氛圍裡。 再次,瞭解一下我們家周圍是否也有即將上學的同齡孩子,最好是有可能和女兒就讀同一所學校的孩子, 提前讓他們接觸認識,相互熟悉,這樣到將來上學的時候女兒就有了好夥伴,她在學校裡也不至於感到孤單了。 第四,利用暑假這一段時間,有計劃地調整女兒的作息時間,保證孩子的生物鐘能夠適應小學生作息的節奏。由於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比較寬鬆自由,與小學的作息時間不是十分吻合,如果不注意及時調整孩子的作息習慣,很可能進入小學後由於休息不好而影響正常的學習活動。 最後一點就是做好女兒在學習方面與小學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的連接準備,爭取實現知識系統的無縫對接。我們雖然對女兒現階段的學習狀況有一定的瞭解,但對小學的學習要求卻知之甚少,所以我們重點了解了小學一年紀第一學期的知識量以及深度,結合女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和串聯,對於孩子沒有掌握好的或者是空白知識點給予及時的補充,目的不在於掌握更多的知識,主要是為了防止孩子入學後因跟不上課程進度而產生自卑心理,造成學習障礙,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健康心態的養成,使孩子始終保持質樸樂觀的精神面貌。 除以上幾點外,我們始終注意尊重女兒的個性,絕不盲目與其他孩子攀比,更不要把家長的個人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根據孩子的優勢和短處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揚長補短,儘量全方位地為女兒升入小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努力實現幼兒園向小學的平穩過渡。

怎樣當好初三學生家長

調整心態 優化情緒

有的家長非常擔心孩子在初三掉隊,只要看到孩子成績波動就緊張,看到孩子在玩就著急,恨不得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學習、都有進步……家長的情緒影響到了孩子,使得孩子很焦慮,擔心這擔心那,學習反而不能專心。

另一方面,一些家長誇大了初三的艱苦使得孩子很畏懼。其實,過了初一初二自然就是初三,初三學習任務更重些,面臨中考壓力也會大一些,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坦然面對就好。

期中考試結束了,孩子的成績各不相同:有的很優秀,有的很一般,有的進步,有的退步……家長不要急躁,這些情況也都是正常的。不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什麼狀況,家長都要保持積極心態,要以此影響孩子,積極面對初三增加的學習任務和壓力,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態度決定一切。

瞭解孩子 理解孩子

作為家長,都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孩子取得進步。

教師要因材施教,醫生要對症下藥,都是要從實際出發。那麼,孩子的實際是怎樣的?你瞭解嗎?倘若希望瞭解,又包括哪些方面:

首先,要了解初三學生的共性:他們感覺自己長大了,獨立意識增強,聽不進家長的意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遇到感情上的一些困擾;初三學習科目增加,難度加大,有些不適應;老師和家長的不斷強化,壓力很大。孩子需要鼓勵、指導、監督、幫助。

其次,要了解你的孩子:有沒有明確的目標?什麼樣的目標?

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業水平;性格、心理、體質如何?優點、不足?信心不足還是驕傲?需要鼓勵或鞭策?

壓力大不大?有什麼困惑?有哪些困難?

孩子就是孩子,有時候不夠努力,有時候不夠專心……這些是正常的,關鍵在於怎樣引導。

根據實際 幫助孩子

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幫助孩子。首先培養初三意識:主動意識、目標意識、責任意識,拼搏意識(吃苦意識)、鑽研意識、效率意識;和孩子一起確立目標,分解目標。目標要切合孩子的實際(一般情況下,跳一跳能夠達到的);試著讓孩子懂得做最好的自己。家長還要善於把自己的意圖轉化為孩子的意圖和行動,但不要和別人去攀比,以防過度期望。

幫助孩子還包括和孩子一起制訂初三學習計劃,可以分長計劃、短安排,如每天的學習計劃、週末的學習計劃、節假日的學習計劃、各科的時間安排,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另外,還有檢查落實計劃,查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粗心問題,聽課不夠專心的問題。讓孩子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尋找成績增長點。

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鼓勵、指導、寬容、幫助解開思想疙瘩、克服自卑、自負、膽怯、不專心等。如果孩子心理壓力過大,還可求助於學校的心理老師或心理醫生。孩子學習方法的問題,可以求教於老師。

關注結果 更重過程

半個學期過去了,看看孩子在學校處於什麼狀況?要幫助孩子處理好與老師的關係;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同學的關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為高中打下好基礎。

不妨關注一下,孩子成績進步的原因是什麼?弄清楚了好堅持,學習退步的原因是什麼,要及時解決。要求孩子落實學習常規:預習、聽課、複習、作業、考試、訂正;瞭解孩子的學習態度、方法、行動,讓孩子明確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時間。

此外,做好家校配合,關注學校的工作安排:月考、期末考、模擬考等,和孩子一起積極準備課程的調整,需要家長配合的如檢查背誦等,跟著老師的步子走。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溝通孩子在家裡的表現;關注考試及招生政策的變化,對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影響,要做哪些準備等等。

不妨“刀子心豆腐......

小學新生家長會集中培訓怎樣當好“學生家長”

家長學校學習心得 又一次走進學校,坐在教室裡兒子的座位上,參加家長學校家長的學習。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競爭意識的激烈,作為獨生子女家長的我們,感覺肩上的責任重大。

如何當好初三學生家長

其實作為家長,無論是小孩處在哪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應該以平常心去對待。很多時候,越是特別對待,越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壓力。我雖然不是家長,但我是一個經歷過中考,高考的學生。在我中考期間,我的媽媽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她也很少在家裡提及我學習的事情,這讓我感覺到:回家很幸福。即使在學校的功課有多麼繁重,一回到家,我就一下子輕鬆下來了,也就有了一個好的心情重新投入到學習中,這對我十分重要。另外,假如你有空的話,可以主動跟你的孩子聊聊天,我建議不要一開始就去談論學習問題,你可以先從學校一些有趣的事情談起或者讓孩子說說最近有什麼事情想跟你分享。你要讓孩子覺得你是關心他而並非是他的成績。最後,當然要百分百地相信你的孩子,以他為傲。初三的學習確實不容易,加油吧!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你!!

怎樣做好家長,學生滿意的教育

可以開家長會,對學生家訪,也可通過信函、短信、微信等溝通。

去怎樣做好一名初中學生的家長

聽完華師大著名兒童心理師陳默教授講課,有幾點記憶猶新:

1、要做大氣、自然、輕鬆的家長;

2、做家長首先要克服焦慮,最好的辦法要適時學會“閉嘴”;

3、親子關係相處要做到減少控制,加強,做好宏觀管理;

4、若孩子發生早戀問題時候。

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家長

這個問題本身有異議。

做好 學生的家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主動和孩子打成一片,跟孩子經常談心,學習孩子的語言,多抽時間陪孩子,任何時刻不要忘了自己是父母。做 好學生的家長:還沒想好答案,應該跟以上面差不多吧,你做到了上面的,你的孩子自然就是好學生了。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當好學生家長?
怎樣當好一個師長?
怎樣做好高二學生家長?
怎樣當好手機店的店長?
怎樣當好小學班主任?
怎樣當好副科長?
學生家長承諾書怎麼寫?
怎樣當好一名保安班長?
怎樣當好一名兒科醫生?
怎樣當好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