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財政職能?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如何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1、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政府職責確定社會公共需要的基本範圍,確定財政收入佔國民收入的合理比例,從而符合高效的資源配置原則。2、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支出結構也就是財政資源內部的配置比例,如生產性支出與非生產性支出比例,購買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比例,都表明財政配置功能的大小,並對社會資源的配置狀態起重要作用。3、合理安排政府投資的規模、結構,保證國家的重要建設。4、通過政府投資、稅收和補貼,調節社會投資方向,提高社會投資整體效率。5、提高財政配置本身的效率。對每項生產性投資的確定和考核都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對屬於不能回收的投資項目,財政撥款應視為這項工程的成本,應求得以最少的耗費完成高質量國防產品的目標;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存在稅收收入與稅收成本的對比題。6.完善預算管理體制。在設置政府收支分類和預算科目的設計時要遵循公開透明、便於操作的原則,同時要借鑑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

財政是如何發揮其職能鍀

第一,國家通過財政可以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財政是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對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起著重要作用。

第二,國家通過財政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國家通過對財政收支數量、方向的控制,有利於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及結構的優化,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第三,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科教文衛都屬於事業單位,他們或者沒有經濟收入,或者經濟收入有限,必須依靠財政的大力支持。

第四,財政有利於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建設支出是國家財政支出的重要內容,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財政通過稅收和社會保障支出,對社會分配進行著廣泛的調節,為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第五,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雄厚的財政實力可以有效地調節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起強大的國防,鞏固國家政權,保衛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實現人民的安居樂業。

如何有效發揮財政的基本職能2000字左右

你就是廣金的。呵呵呵呵

如何發揮基層財政的職能作用

鄉鎮財政作為國家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鎮政府履行各項社會政治經濟職能的財力基礎。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改革的深入推進,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後,鄉鎮財政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時期,鄉鎮財政何去何從?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一、新時期鄉鎮財政職能的定位 就目前鄉鎮財政而言,一方面,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和財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農業兩稅徵收和教育、衛生經費管理的職能逐步弱化,而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三農”投入力度的加大,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直接面向農村的轉移支付資金及各種財政補貼的具體落實和管理責任就理所當然地落到了鄉鎮財政的肩上,如農村稅費改革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糧食直補、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農村低保等。這就要求對鄉鎮財政職能必須重新定位。就筆者理解,目前,鄉鎮財政的職能有以下幾點: 一是提供基本財力的職能。鄉鎮政權作為國家在農村一級的基層政權組織,承擔著繁榮經濟,發展農村文教衛生、水利、道路、通訊等社會公共事業,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和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等多方面的責任。鄉鎮財政作為鄉鎮財力分配的職能部門,就要積極提供基本的財力保障,參與到鄉鎮經濟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方方面面,去組織收入、監管支出,做好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幹部職工工資發放等基礎工作。 二是服務經濟發展的職能。在全面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鄉鎮財政的職能作用將更為顯著。(1)從生產上講,鄉鎮財政除了要管好用好上級安排的各項支農資金外,還要運用財政政策,引導、支持、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施農村經濟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2)從分配上講,要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減輕農民負擔大政方針的基礎上,做好農民收入分配的調節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監督制約機制,保護農民的利益,促進農民增收。(3)從市場流通上講,要建立和完善各類農產品市場,穩定農業生產發展,鞏固農業基礎地位。(4)從消費上講,要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5)要協調各個方面,這些都要求鄉鎮財政充分行使職能,在培育和健全農村市場經濟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財政資金管理的職能。目前,鄉鎮財政雖然直接組織的收入規模減少,但需要管理的支出規模在增大,如財政支農資金、扶貧開發資金、工賑資金、救災資金、農村社保資金以及農村稅費改革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農村集體資金等都需要鄉鎮財政具體實施管理。因此,資金管理的任務在加大。只有管好、用好財政資金,才能發揮資金使用的應有作用。 二、新時期強化鄉鎮財政職能的措施 新時期強化鄉鎮財政職能,應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從合理劃分鄉鎮事權入手,理順縣鄉財政體制,明確鄉鎮財權,充分調動鄉鎮政府發展經濟、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加強農村財源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健全鄉鎮財政職能,規範農村分配秩序,理順農村分配關係,促進鄉鎮財政工作穩步推進。努力把鄉鎮財政真正建設成制度健全、管理科學、體制規範、職能強化、服務一流的一級財政。 1、統一思想認識。目前,社會各方面對鄉鎮財政職能的認識是不盡一致的,在財政系統內部認識也不完全統一。有的人認為鄉鎮財政現在直接徵收的農業特產稅已經取消,農業稅逐步降低稅率很快也將取消,鄉鎮財政無事可幹,沒有什麼職能,在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中應壓縮精減財政編制和人員,甚至提出撤銷鄉鎮財政所。由於認識上存在盲點和誤區,對鄉鎮財政幹部隊伍的穩定和工作開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管理鬆散,人心不穩,工作消極,等待觀望等現象,弱化了鄉鎮財政職能。因此,要鞏固提高鄉鎮......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財政是怎樣發揮其職能的

財政的職能是指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我國的財政擔負著四個方面的職能,即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調控經濟職能和監督管理職能。

資源配置職能,一是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產品方面,如外交、國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衛生、科技、環保、大型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以及對公共資源的管理;二是對外部效應的干預,如控制和治理廢水、廢氣、廢料等環境汙染,實施森林保護、城市綠化等;三是介入自然壟斷行業,如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四是對短缺資源進行保護或調配。

收入分配職能,是要規範工資制度,對於公務員以及由預算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應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並參照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來確定其工資標準,並將各種工資性收入都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貼和暗補,提高工資的透明度,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商品化,取消變相的實物工資;二是對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資金,財政應履行集中分配的職責,通過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同等的待遇。

調控經濟職能,①改變政府購買數量,影響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總量關係,使經濟發展保持平穩。②改變政府轉移支付數量。如在經濟繁榮時,政府可減少用於福利、補貼方面的支出,以便減少總需求。在經濟蕭條時,可以提高各類補貼或補助,以便擴大社會總需求;③調整稅收。在經濟蕭條時,政府可以減少稅種或降低稅率,以便刺激總需求。

監督管理職能,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運行指標的監測、跟蹤,及時反饋信息,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二是通過建立健全財政、稅政、財務會計法規,對微觀經濟運行進行監督管理,規範經濟秩序,公平競爭環境;三是通過對國有資產營運的監督管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四是通過對財政工作自身的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增強財政分配效應。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財政是怎樣發揮其職能的。

首先應當分清財政職能和財政部門職責範圍兩個不同的概念。財政部作為國務院的一個職能部門,它的職責範圍,簡單他說就是組織收入,用於滿足國家公共支出和經濟建設支出的需要。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調節和監督作用。至於財政職能,它是一個經濟學名詞,是對財政部門職責範圍的高度抽象。從內容看,財政職能目前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我國現在的財政職能範圍,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部門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主體,財政就是以國家為主體進行的分配。按照這種思路,國家財政必然要在社會資源的配置中居於主導地位。全社會就象一個大工廠,社會再生產的全部過程每一個環節都在統一的財政計劃的控制下運作。企業財務成為國家財務的基礎環節,家庭財務處於從屬地位,財力十分有限,功能十分微弱,由此形成的財政職能範圍很廣,財政職能也延伸到包括生產。投資以及消費的各類財務職能之中,覆蓋了包括政府、企業、家庭在內的眾多部門的職能,因此,我們將這種財政稱為“生產建設財政”。

另一種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職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是社會資源配置的主導力量。只能在市場失靈的領域,政府部門的介人才是必要的。國家財政職能在社會資源配置中只能起輔助作用,首要解決的應當是通過市場不能解決的或者通過市場不能有效解決的事項。具體包括:

(1)提供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是相對於私人產品而言,它有三個基本的特徵,即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費的非排它性、受益的不可阻止性,這些特性決定了市場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是失靈的,從而也就決定了國家財政將提供公共產品納入職能範圍的必然性。

(2)糾正外部效應。所謂外部效應是指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或者私人受益與社會受益之間的不一致性。也就是說,某一個人或者企業的行為活動影響了他人或者企業卻沒

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成本費用,或者沒有相應的報酬。這些外部效應的存在,決定了帶有外部效應的產品的市場供給只能是過多或者是過少的,從而導致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扭曲。因此政府有責任採取包括財政在內的非市場方式糾正外部效應。

(3)維持有效競爭。在市場經濟中不完全競爭是隨處可見的,不完全競爭的含義是某些行業因具有經營規模越大經濟效益越好即邊際成本不斷下降的特點,而可能為少數企業所控制,從而產生壟斷力量。壟斷必然排斥競爭,甚至導致整個競爭性市場的解體,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也將因此而失靈。這就決定了政府應當承擔起維持有效市場競爭的責任,將與此有關的任務納入財政的職責範圍。

(4)調節收入分配。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收入分配是出每個人提供的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數量以及在市場上所能獲得的價格決定的,由於人們佔有或繼承財產的情況不同,以及勞動能力的差別,由市場決定的收入分配狀況通常是很不公平的。這不僅違背了社會公平法則,而且不可避免地要導致兩極分化、引起社會衝突,使得低收入階層得不到發展與改善自己處境的機會等。所以政府有義務用財政手段調節收入分配不公。

(5)穩定經濟。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不可能自我平穩地向前發展,其原因一是由於價格信號在一些重要的市場上很難伸縮自如,靈活調節;二是從總供求角度看,不同主體在實現其經濟利益上所具有的競爭性和排它性,也會使市場的自發力量不能經常保證,總供求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水平上相一致。通貨膨脹、失業、貿易失衡、經濟增長波動等都會週期性的重複出現,所以政府也有必要採用財政手段干預經濟的運行。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職能的範圍是以“市場失

靈”為標準,從糾正和克服“市場失靈”現象出發來界定的,由此形成的財政職能範圍與......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如何發揮

1.調節資源在地區之間的配置

2.調節資源在產業部門之間的配置

3.調節全社會的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

財政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主要手段:

1.調節資源在地區之間的配置,其主要手段是通過稅收、投資、財政補貼和財政體制中的轉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來實現。

2.調節產業結構主要有兩條途徑:(1)調整投資結構;(2)改變現有企業的生產方向。首先是調整投資結構,其次是利用稅收、財政補貼和投資政策引導企業的投資方向,再次是調整資產存量結構。

3.調節全社會的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這主要取決於社會公共需要在整個社會需要中所佔的比例。

如何發揮財政職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1)財政政策是國家干預和調節經濟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兩方面。

(2)國家運用財政收入政策時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調節收入和財產分配的稅收措施。個人所得稅實行累進制,高收入者納稅多,它可以起到縮小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的作用。

第二,對壟斷企業實現稅收優惠措施。這一措施可以增加壟斷資本積累,刺激經濟增長。

第三,調整經濟結構的稅收優惠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扶持需要大力發展的部門和地區經濟,抑制某些部門生產的增長。

第四,刺激或抑制經濟增長的總量調節措施。通過減稅可以刺激積累增長、投資增長和消費增長;通過增稅,可以抑制投資和消費。

(3)用財政支出政策調節經濟主要採取的措施有:

第一,增減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這項措施可以影響社會總需求的增減,從而調節市場。

第二,增減社會福利開支。這項措施可以增減社會購買力。

第三,增減政府直接投資、對私人投資的津貼補助、各種價格補貼、各項事業費用開支等。這項措施可以引起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或減少。

(4)財政政策的緊縮與擴張。

當經濟過熱(經濟過於膨脹)時,政府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

第一,從財政收入政策上,往往採取增稅等手段,抑制投資,減少個人收入從而減少個人消費,抑制需求膨脹。

第二,從財政支出政策上,減少財政支出,抑制社會需求,從而把過熱的經濟降下來。 經濟不景氣(經濟疲軟)時,政府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

第一,從財政收入政策上,往往採取減免稅等手段,刺激投資,增加個人收入從而刺激個人消費,擴張整個需求。

第二,從財政支出政策上,增加財政支出,直接擴大社會需求,從而刺激經濟復甦。

如何有效發揮財政的基本職能 2000字論文

論文提綱,是指論文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準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構思謀篇是指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以便論文作者可以根據論文提綱安排材料素材、對課題論文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佈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1]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準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

2寫作方法

論文提綱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縱觀全文,寫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或詞彙,這些信息或詞彙,可以從論文標題中去找和選,也可以從論文內容中去找和選。例如上例,關鍵詞選用了6個,其中前三個就是從論文標題中選出的,而後三個卻是從論文內容中選取出來的。後三個關鍵詞的選取,補充了論文標題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內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選出,與從標題中選出的關鍵詞一道,組成該論文的關鍵詞組。

論文提綱(一)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佔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當,篇幅的長短是否合適,每一部分能否為中心論點服務。比如有一篇論文論述企業深化改革與穩定是辯證統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業為例,說只要幹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則,與職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數職工的理解。從全局觀念分折,我們就可以發現這裡只講了企業如何改革才能穩定,沒有論述通過深化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增加,最終達到社會穩定。

(二)從中心論點出發,決定材料的取捨,把與主題無關或關係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捨棄,儘管這些材料是煞費苦心費了不少勞動蒐集來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塊毛料寸寸寶貴,捨不得剪裁去,也就縫製不成合身的衣服。為了成衣,必須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材料只是為形成自己論文的論點服務的,離開了這一點,無論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須捨得拋棄。

結合財政的職能,談談如何發揮其收入分配職能。

收入不均衡是每個發展中國家都存在的問題。它是由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均等發展所造成。我國的政策一向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其他人富起來的經濟策略。為的是經濟較快的發展。而現在則講究的是又快又好發展,所謂的好便是指發展均衡。

現今,政府主要通過宏觀調控來實現收入均衡。比如利用稅收的無償性這一特點。個人所得稅的徵收便是多得多交,少得少交或不交。還有就是你上面所說的通過低保政策等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發揮財政職能?
如何理解財政的職能?
如何發揮獨立顯卡性能?
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如何理解財政的內涵?
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長?
如何發揮黨支部的作用?
談談如何發揮黨員作用?
如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智能手機如何發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