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線程技術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cpu的超線程技術是什麼意思?

以前的超線程技術簡單點就是發揮了CPU的小訂宙,讓他一個變兩個用。因為從物理角度,早期還沒有開發物理雙核心,就只能用這種忽悠的手段。現在的I5,I7本來就是多線程的,所以不需要超線程。

三級緩存對應一般人來講用處不大,但是對遊戲玩家來說就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型3D遊戲,緩存越大越多越好。

睿頻技術是INTEL新CPU的新技術。就是CPU會根據使用情況來自動超頻和選擇核心的數量。如果你上網什麼的簡單操作CPU就低頻率少核心運行,如果你玩遊戲,CPU就會根據遊戲的需要超頻或者多核心運行,讓你暢爽地玩。

不知道這樣簡單易懂的回答能否滿足您的要求。謝謝

超線程技術是什麼?睿頻又是什麼?說的通俗點

我認為我認為 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進一步精簡版,將有32nm工藝版本(研發代號為Clarkdale,基於Westmere架構)這種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點是整合GPU(圖形處理器),也就是說Core i3將由CPU+GPU兩個核心封裝而成。由於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戶想獲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顯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顯示核心部分的製作工藝仍會是45nm在規格上,Core i3的CPU部分採用雙核心設計,通過超線程技術可支持四個線程,三級緩存由8MB削減到4MB,而內存控制器、雙通道、智能加速技術、超線程技術等技術還會保留。同樣採用LGA 1156接口,相對應的主板將會是P55/P57。Core i5是一款基於Nehalem架構的雙核處理器,其依舊採用整合內存控制器,三級緩存模式,L3達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術的新處理器。它和Core i7(Bloomfield)的主要區別在於總線不採用QPI,採用的是成熟的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並且只支持雙通道的DDR3內存。結構上它用的是LGA1160(後改為LGA1156)接口,Core i7用的是LGA1366。 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進一步精簡版,將有32nm工藝版本(研發代號為Clarkdale,基於Westmere架構)這種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點是整合GPU(圖形處理器),也就是說Core i3將由CPU+GPU兩個核心封裝而成。由於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戶想獲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顯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顯示核心部分的製作工藝仍會是45nm。最後,最重要的 Intel Core i5核心線程數 4核心4線程數 二級緩存4*256KB 三級緩存8M TDP 95W Intel Core i3核心線程數 2核心4線程數 二級緩存2*256KB 三級緩存4M TDP 65W

滿意請採納

intel的超線程技術是什麼意思?

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一個物亥內核模擬成兩個芯片,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件,減少了CPU的閒置時間,提高的CPU的運行效率。

超線程技術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用?

“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是Intel在2002年發佈的一項新技術。Intel率先在XERON處理器上得到應用。由於使用了該技術,Intel將是世界上首枚集成了雙邏輯處理器單元的物理處理器(其實就是在一個處理器上整合了兩個邏輯處理器單元)的提供者,據說此項技術能夠提高30%的處理器性能。所謂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多線程處理器內部的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芯片,從而使單個處理器就能“享用”線程級的並行計算的處理器技術。多線程技術可以在支持多線程的操作系統和軟件上,有效的增強處理器在多任務、多線程處理上的處理能力。

超線程技術可以使操作系統或者應用軟件的多個線程,同時運行於一個超線程處理器上,其內部的兩個邏輯處理器共享一組處理器執行單元,並行完成加、乘、負載等操作。這樣做可以使得處理器的處理能力提高30%,因為在同一時間裡,應用程序可以充分使用芯片的各個運算單元。

對於單線程芯片來說,雖然也可以每秒鐘處理成千上萬條指令,但訂在某一時刻,其只能夠對一條指令(單個線程)進行處理,結果必然使處理器內部的其它處理單元閒置。而“超線程”技術則可以使處理器在某一時刻,同步並行處理更多指令和數據(多個線程)。可以這樣說,超線程是一種可以將CPU內部暫時閒置處理資源充分“調動”起來的技術。

實現超線程的五大前提條件:

(1)需要CPU支持

目前正式支持超線程技術的CPU有Pentium4 3.06GHz 、2.40C、2.60C、2.80C 、3.0GHz、3.2GHz以及Prescott處理器,還有部分型號的Xeon。

(2)需要主板芯片組支持

正式支持超線程技術的主板芯片組的主要型號包括Intel的875P,E7205,850E,865PE/G/P,845PE/GE/GV,845G(B-stepping),845E。875P,E7205,865PE/G/P,845PE/GE/GV芯片組均可正常支持超線程技術的使用,而早前的845E以及850E芯片組只要升級BIOS就可以解決支持的問題。SIS方面有SiS645DX(B版)、SiS648(B版)、SIS655、SIS658、SIS648FX。VIA方面有P4X400A、P4X600、P4X800。

(3)需要主板BIOS支持

主板廠商必須在BIOS中支持超線程才行。

(4)需要操作系統支持

目前微軟的操作系統中只有Windows XP專業版及後續版本支持此功能,而在Windows2000上實現對超線程支持的計劃已經取消了。

(5)需要應用軟件支持

一般來說,只要能夠支持多處理器的軟件均可支持超線程技術,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軟件並不多,而且偏向於圖形、視頻處理等專業軟件方面,遊戲軟件極少有支持的。應用軟件有Office 2000、Office XP等。另外Linux kernel 2.4.x以後的版本也支持超線程技術。

超線程技術和雙核技術有什麼區別

暈,怎穿什麼問題都有哈,我說白點,雙核就是把兩個CPU內核搞到一個裡頭,然後呢相當於一個CPU有兩個CPU的威力

超線程技術能同時執行兩個線程,但它並不象兩個真正的CPU那樣,每個CPU都具有獨立的資源。當兩個線程都同時需要某一個資源時,其中一個要暫時停止,並讓出資源,直到這些資源閒置後才能繼續。因此超線程的性能並不等於兩顆CPU的性能。

什麼是超線程技術?

Hyper-Threading技術簡介

??Hyper-Threading做法是複製一顆處理器的架構指揮中心(architectural state)變成兩個,使得Windows操作系統認為是在與兩顆處理器溝通,但這兩個架構指揮中心共享該處理器的工作資源(execution resources)。架構指揮中心追蹤每個程序或執行緒的執行狀況;工作資源指的則是“處理器用來進行加、乘、加載等工作的單元(execution unit)”。如此一來,操作系統把工作線程安排好以後,就分派給這兩個邏輯上的處理器執行,而這顆CPU的每個執行單元等於在同樣的時間內要服務兩個“指令處理中心”,當然它的效率就高多了,操作系統就把一顆實體的處理器認定為兩個邏輯處理器作工作指派,當然整體工作效能就比沒有具備Hyper-Threading 的處理器高出許多,性價比自然高出許多。

超線程技術實現的必要條件

除了硬件支持之外,我們必須注意到,超線程技術的實現還需要軟件的支持才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威力。首先是操作系統的支持,我們必須使用支持雙處理器的操作系統,如Win2000等才能完全發揮出超線程技術的性能。至於軟件方面,目前很多專業的應用程序對於雙處理器都提供了支持,如著名的圖形處理軟件3Dmax、Maya等。

此外,很多用戶可能會有疑問,既然超線程技術以前專門針對服務器處理器,那麼現有的眾多軟件,能否完全兼容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處理器,是否還需要什麼修改才能運行呢?其實這個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現有的IA32軟件不需進行任何的修改,就可以在支持超線程的P4處理器上很好的運行了。

超線程=效能提升?

一般很多人都會認為,採用超線程技術,就能使得系統效能大幅提升,但是事實真是如此麼?不要忘了我們前面說到的超線程技術實現的必要條件,這可是超線程技術發揮應有效能的前提條件。除了操作系統支持之外,還必須要軟件的支持。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就目前的軟件現狀來說,支持雙處理器技術的軟件畢竟還在少數。對於大多數軟件來說,目前由於設計的原理不同,還並不能從超線程技術上得到直接的好處。因為超線程技術是在線程級別上並行處理命令,按線程動態分配處理器等資源。該技術的核心理念是“並行度(Parallelism)”,也就是提高命令執行的並行度、提高每個時鐘的效率。這就需要軟件在設計上線程化,提高並行處理的能力。而目前PC上的應用程序幾乎沒有為此作出相應的優化,採用超線程技術並沒不能獲得效能的大幅提升。

上面說的只是目前軟件支持的現狀,操作系統在這個方面則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Windows的某些版本、Linux都是支持多處理器的操作系統。並且隨著Intel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處理器面世之後,憑藉Intel處理器的號召力,必然會引起目前應用程序設計上的改變,必然會有更多的支持並行線程處理的軟件面世,屆時,當然是支持超線程處理器大顯身手的時候了。那時候,普通用戶才能夠從超線程技術中得到最直接的好處。

但是我們還是需要看到,隨著目前操作系統對於雙處理器技術的廣泛支持,例如Windo川s2000、Windows XP等操作系統都支持雙處理器,在這些操作系統上使用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處理器,對於系統的整體性能還是有一定的提高的。。

超線程技術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讓單核cpu能同時執行兩個線程 該技術最早出現在 intel的奔騰4 2.4C上 但由於當時奔4架構的侷限性 並無法發揮其優點 在酷睿2出現後 intel就沒在cpu上配置這項功能 只有在ATOM(上網本)上使用 直到i7一代出現後才又在自家i3以上級別的cpu上使用該功能 目前就使用效果看 基本雙核的i3/i5/i7多了超線程後 雙核的性能基本相當於同主頻的四核酷睿2了

超線程具體是個什麼東西

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芯片,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件,減少了CPU的閒置時間,提高的CPU的運行效率。因此支持Intel超線程技術的cpu,打開超線程設置,允許超線程運行後,在操作系統中看到的cpu數量是實際物理cpu數量的兩倍,就是1個cpu可以看到兩個,兩個可以看到四個。

有超線程技術的CPU需要芯片組、軟件支持,才能比較理想的發揮該項技術的優勢。

什麼是雙核處理器呢?雙核處理器背後的概念蘊涵著什麼意義呢?簡而言之,雙核處理器即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換句話說,將兩個物理處理器核心整合入一個核中。企業IT管理者們也一直堅持尋求增進性能而不用提高實際硬件覆蓋區的方法。多核處理器解決方案針對這些需求,提供更強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實際空間。

雙核心處理器技術的引入是提高處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為處理器實際性能是處理器在每個時鐘週期內所能處理器指令數的總量,因此增加一個內核,處理器每個時鐘週期內可執行的單元數將增加一倍。在這裡我們必須強調一點的是,如果你想讓系統達到最大性能,你必須充分利用兩個內核中的所有可執行單元:即讓所有執行單元都有活可幹!

為什麼IBM、HP等廠商的雙核產品無法實現普及呢,因為它們相當昂貴的,從來沒得到廣泛應用。比如擁有128MB L3緩存的雙核心IBM Power4處理器的尺寸為115x115mm,生產成本相當高。因此,我們不能將IBM Power4和HP PA8800之類雙核心處理器稱為AMD即將發佈的雙核心處理器的前輩。

目前,x86雙核處理器的應用環境已經頗為成熟,大多數操作系統已經支持並行處理,目前大多數新或即將發佈的應用軟件都對並行技術提供了支持,因此雙核處理器一旦上市,系統性能的提升將能得到迅速的提升。因此,目前整個軟件市場其實已經為多核心處理器架構提供了充分的準備。

**********************************************************************************************

32位、64位指的是處理器中的計算機制,指數據的長度、指令尋址的長度。64位指按64個2進制數去尋址。32位計算在理論上可支持4G內存,而實際上只能支持2G。隨著互聯網、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服務器應用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對內存需求擴張得非常快,現在一個標準服務器配1G、2G的內存很普遍,32位服務器走到今天已經到了技術盡頭,不得不升級到64位。

主板中的超線程技術是什麼 意思

超線程技術

CPU生產商為了提高CPU的性能,通常做法是提高CPU的時鐘頻率和增加緩存容量。不過目前CPU的頻率越來越快,如果再通過提升CPU頻率和增加緩存的方法來提高性能,往往會受到製造工藝上的限制以及成本過高的制約。

儘管提高CPU的時鐘頻率和增加緩存容量後的確可以改善性能,但這樣的CPU性能提高在技術上存在較大的難度。實際上在應用中基於很多原因,CPU的執行單元都沒有被充分使用。如果CPU不能正常讀取數據(總線/內存的瓶頸),其執行單元利用率會明顯下降。另外就是目前大多數執行線程缺乏ILP(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多種指令同時執行)支持。這些都造成了目前CPU的性能沒有得到全部的發揮。因此,Intel則採用另一個思路去提高CPU的性能,讓CPU可以同時執行多重線程,就能夠讓CPU發揮更大效率,即所謂“超線程(Hyper-Threading,簡稱“HT”)”技術。超線程技術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芯片,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件,減少了CPU的閒置時間,提高的CPU的運行效率。

採用超線程及時可在同一時間裡,應用程序可以使用芯片的不同部分。雖然單線程芯片每秒鐘能夠處理成千上萬條指令,但是在任一時刻只能夠對一條指令進行操作。而超線程技術可以使芯片同時進行多線程處理,使芯片性能得到提升。

超線程技術是在一顆CPU同時執行多個程序而共同分享一顆CPU內的資源,理論上要像兩顆CPU一樣在同一時間執行兩個線程,P4處理器需要多加入一個Logical CPU Pointer(邏輯處理單元)。因此新一代的P4 HT的die的面積比以往的P4增大了5%。而其餘部分如ALU(整數運算單元)、FPU(浮點運算單元)、L2 Cache(二級緩存)則保持不變,這些部分是被分享的。

雖然採用超線程技術能同時執行兩個線程,但它並不象兩個真正的CPU那樣,每個CPU都具有獨立的資源。當兩個線程都同時需要某一個資源時,其中一個要暫時停止,並讓出資源,直到這些資源閒置後才能繼續。因此超線程的性能並不等於兩顆CPU的性能。

英特爾P4 超線程有兩個運行模式,Single Task Mode(單任務模式)及Multi Task Mode(多任務模式),當程序不支持Multi-Processing(多處理器作業)時,系統會停止其中一個邏輯CPU的運行,把資源集中於單個邏輯CPU中,讓單線程程序不會因其中一個邏輯CPU閒置而減低性能,但由於被停止運行的邏輯CPU還是會等待工作,佔用一定的資源,因此Hyper-Threading CPU運行Single Task Mode程序模式時,有可能達不到不帶超線程功能的CPU性能,但性能差距不會太大。也就是說,當運行單線程運用軟件時,超線程技術甚至會降低系統性能,尤其在多線程操作系統運行單線程軟件時容易出現此問題

超線程和雙核是什麼意思

超線程”(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技術就是通過採用特殊的硬件指令,可以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芯片,在單處理器中實現線程級的並行計算,同時在相應的軟硬件的支持下大幅度的提高運行效能,從而實現在單處理器上模擬雙處理器的效能。其實,從實質上說,超線程是一種可以將CPU內部暫時閒置處理資源充分“調動”起來的技術。

“超線程”的實現條件:CPU的支持,主板芯片組和主板BIOS的支持,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的支持。

一般說來,最大發揮HT技術的運行效能還需要真正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軟件,現實中這樣的軟件是少之又少的。除了MS Office系列軟件和一些視頻、圖形如Photoshop等專業軟件外幾乎都不支持HT技術。很多遊戲也不支持HT技術。

所謂雙核心處理器,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塊CPU基板上集成兩個處理器核心,並通過並行總線將各處理器核心連接起來。雙核心並不是一個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單芯片多處理器)中最基本、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一種類型。其實在RISC處理器領域,雙核心甚至多核心都早已經實現。CMP最早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提出的,其思想是在一塊芯片內實現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對稱多處理)架構,且並行執行不同的進程。早在上個世紀末,惠普和IBM就已經提出雙核處理器的可行性設計。IBM 在2001年就推出功基於雙核心的POWER4處理器,隨後是Sun和惠普公司,都先後推出了基於雙核架構的UltraSPARC以及PA-RISC芯片,但此時雙核心處理器架構還都是在高端的RISC領域,直到前不久Intel和AMD相繼推出自己的雙核心處理器,雙核心才真正走入了主流的X86領域。

相關問題答案
超線程技術是什麼?
線控技術是什麼意思?
大數據技術是什麼專業?
數字化測量技術是什麼?
破壁技術是什麼意思?
空調技術是什麼意思?
現代信息技術是什麼?
創馳藍天技術是什麼?
醫學生物技術是什麼?
畜牧技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