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策略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什麼是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也就是說在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各個環節中使用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幻燈) 教學策略是為實際的教學服務的,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目標是教學整個過程的出發點。教學策略的選擇行為不是主觀隨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標的。業已作出的選擇行為在具體的情景中會遇到預測不到的偶然事件,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教師個體需要對選擇行為進行反省,繼而作出再選擇,直到達到目標。 因此,任何教學策略都指向特定的問題情境、特定的教學內容、特定的教學目標,規定著師生的教學行為。放之四海皆準的教學策略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具體的條件下,在特定的範疇中,教學策略才能發揮出它的價值。當完成了既定的任務,解決了想解決的問題,一個策略就達到了應用的目的,與其相應的手段、技巧不再繼續有效,而必須探索新的策略。 教學策略具有:結構功能的整合性、策略制訂的可操作性、應用實施的靈活性、教學策略的調控性、策略制訂的層次性。結構功能的整合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彼此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整體,其中的任何一個子過程都會牽涉到其他過程。因此,在選擇和制訂教學策略時,必須統觀教學的全過程,綜合考慮其中的各要素。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進程和師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的安排,並能在實施過程中及時地反饋、調整。策略制訂的可操作性。 任何教學策略都是針對教學目標的每一具體要求而制訂的,具有與之相對應的方法、技術和實施程序,它要轉化為教師與學生的具體行動。這就要求教學策略必須是可操作的。沒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策略是沒有實際價值的。任何教學策略都應該是針對教學目標中的具體要求而形成的,具備相對應的方法技巧,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學策略就是達到教學目標的具體的實施計劃或實施方案。應用實施的靈活性。 教學策略不是萬能的,不存在一個能適應任何情況的教學策略。同時,教學策略與教學問題之間的關係也不是絕對的對應關係。同一策略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決相同的問題。這說明教學策略具有靈活性。教學策略的靈活性還表現在教學策略的運用要隨問題情境、目標、內容和教學對象的變化而變化。教學中不同教學策略面對同一學習群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即便是採用相同的教學策略教同樣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策略的調控性。 由於教學活動元認知過程的參與,教學策略具有調控的特性。元認知表現為主體能夠根據活動的要求,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監控認知活動的進程,不斷取得和分析反饋信息,及時調控自己的認知過程,維持和修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教學活動的元認知就是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調節,教師能夠根據對教學的進程及其各種要素的認識反思,及時把握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及時反饋和調整教學的進程及師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推進教學的展開,向教學目標邁進。策略制訂的層次性。 教學具有不同的層次,例如學科、單元、主題、話題等。不同的教學層次就有不同的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學策略。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具有不同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具有不同的功能。另外,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之間尤其是相鄰層次的教學策略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高一層次的策略可分解為低一層次的教學策略,指導和規範低一層次的教學策略。明確了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的概念,老師們你們認為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二者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 教學設計時必然要考慮教學策略的制定、選擇與運用。 教學策略選擇與運......

教學策略主要包括什麼策略

有效教學是一套策略。 包括教學準備策略、 教學實施策略、 教學評價策略。 我在實施教學中感到選材很重要, 選材要來源於幼兒生活、 貼近幼兒的知識經驗, 從幼兒的興趣入手, 在活動中與幼兒師生互動

常用的教學策略有哪些

一般地,教學策略有兩類:⑴ 產生式教學策略是指讓學生自己產生教學目標,學生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安排學習順序等,鼓勵學生自己從教學中建構具有個人特有風格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處於主動地處理教學信息的地位。優點:① 戶以積極地把信息與他們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對信息的處理過程主動深入,因此學習效果較好;② 允許學生自主地設計、實踐和改善他們的學習策略,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③ 產生式教學策略主要出自學生自己,因此可以激發起學生對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學習策略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等。不足:① 設計不妥,可能導致認知超載或情緒低落,或是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② 學習的成功依賴於學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識和學習策略的廣度。

⑵ 替代式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在傳統教學中比較常用。它更多地傾向於給學生提出教學目標,組織、提煉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順序,指導學生學習。主要是替學生處理教學信息。優點:① 比產生式教學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學生在短期內學習許多內容;② 知識儲備有限和學習策略不佳的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學習。不足:① 因為學生智力投入少,信息處理的深度不夠,因此學習效果不如產生式策略好;② 由於教學安排過於周密,學生在學習中被動學習多於主動學習,因而學生學習志趣難以調動,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新教材“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新教材從以往單純規定和建議教學方法,發展到引導教師形成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式,為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想,那就是主體性教學思想和反思性教學思想。

以此為指導,教師應該運用新的教學策略,具有代表性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四種: ⑴主動參與教學策略主動參與教學策略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引導下,主動積極地置身於教學活動中以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策略。教師激勵、引導的含義應該是: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動機、指導學生參與教學的方法,保證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面性、為學生提供在參與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必要的參考意見等。 ⑵“探究——發現”教學策略 這種教學策略是關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事物現象的探素研究,獲得該事物現象的本質及關於現象間規律性聯繫的知識,發展智力能力,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教學策略。這時特別注意探究教學也必須一定的程序。學生的探究活動始於問題,而問題產生於學生對教師創設的問題的仔細觀察。這就要求創設的問題情境對學生具有符合教學活動要求的認知意義,即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具有與問題相適應的觀念,而且學生的已有觀念又不能對問題情境作出完全理性的解釋。⑶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是以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標,並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與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區別是: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活動的基本單位;小組合作目標是組內成員合作的動力和方向;組內成員之間分工協作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活動形式;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是合作學習活動的主要評價指標。⑷聯繫生活教學策略聯繫生活教學策略是通過教學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生活或通過對生活的模擬以實現學生知識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的策略。新教材“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

什麼是教學策略

這話怎麼說呢?

不同的戰術、策略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

比如一個定位講練結合的課型,邏輯有餘、生本不足;

一個定位學生自主活動、自主探究的課型,學生主體得到尊重,多種能力得到培養。

課型本無錯,看你要什麼。

因此,需求不同,可選擇不同的課型。

什麼是“教學策略”,它有哪些類型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最優化框架式集成整體,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於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

基本類型

產生式教學策略

讓學生自己產生教學目標,學生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安排學習順序等,鼓勵學生自己從教學中建構具有個人特有風格的學習。也就是說,學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處於主動地處理教學信息的地位。

優點:

① 可以積極地把信息與他們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對信息的處理過程主動深入,因此學習效果較好;

② 允許學生自主地設計、實踐和改善他們的學習策略,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③ 產生式教學策略主要出自學生自己,因此可以激發起學生對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學習策略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等。

不足:

① 設計不妥,可能導致認知超載或情緒低落,或是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

② 學習的成功依賴於學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識和學習策略的廣度。

替代式教學策略

這種教學策略在傳統教學中比較常用。它更多地傾向於給學生提出教學目標,組織、提煉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順序,指導學生學習。主要是替學生處理教學信息。

優點:

① 比產生式教學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學生在短期內學習許多內容;

② 知識儲備有限和學習策略不佳的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學習。

不足:

① 因為學生智力投入少,信息處理的深度不夠,因此學習效果不如產生式策略好;

② 由於教學安排過於周密,學生在學習中被動學習多於主動學習,因而學生學習志趣難以調動,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獨立學習與小組學習策略

長久以來,傳統教學不重視教學的社會性,教學中教師沒有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實現合作交往需要的機會,沒有將人際關係、合作與競爭作為推動學生學習、認知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般認為,學生之間的交往存在合作、競爭、個體三種形式:合作式,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群體,為達到共同目的,自覺地在行動上相互配合的一種交往方式。競爭式,指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對共同目標的爭奪。個體式,個人能否達到目標與他人無關,關注自己學習的掌握,強調自我發展,不參與同伴之間的交往,遊離於群體活動之外。

生生互動基本上是一種對稱性交往。在一個學年段的學生,個體發展水平相近,是在一個對等基礎上的交往,交往是平等互惠的。以合作形式進行的學習稱之為合作學習,以競爭形式開展的學習稱之為競爭學習,以個體形式開展的學習稱之為個別學習。而小組學習則是合作學習中的一種基本形式。

研究表明小組學習有幾方面的優越性:能激勵學生髮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情感溝通,改善人際關係;由於強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問題就變得比較容易解決。但是,各小組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競爭,這種競爭有時會產生較大的摩擦,也會直接影響各組的工作效率,甚至傷害成員相互間的感情。

要保證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應注意: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應有一定的難度,問題應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性與小組學習活動的激情以及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創造性。處理好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一般情況下,一節課中有一定難度任務的小組合作學習以3次為宜,做到開放空間與開放時間相輔相成。每小組研討的民主性集中表現在充分尊重與眾不同的思路和獨到見解,吸納與眾不同的觀點。小組研討的超越性,則集中表現......

教學策略的基礎和核心是什麼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於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

教學策略是什麼意思呢

一、企劃書的基本構成要素

企劃書的種類,因提出的對象與內容不同,而在形式和體裁上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任何一種企劃書的構成都必須有5W2H1E,共8個基本要素:

What(什麼)——企劃的目的、內容。

Who( 誰)——企劃相關人員。

Where( 何處)——企劃實施場所。

When(何時)——企劃的時間。

Why(為什麼)——企劃緣由、前景。

How(如何)——企劃的方法和運轉實施。

How much(多少)——企劃預算。

Effect(效果)——預測企劃結果、效果。

任何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企劃書必須具備上述8個基本要素。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How much和Effect對整個企劃案的重要意義。如果忽視企劃的成本投入,不注意企劃書實施效果的預測,那麼,這種企劃就不是一種成功的企劃。只有5W1H的企劃書不能稱之為企劃書,只能算是計劃書。

二、企劃書的一般格式。

企劃書的一般格式大致如下:

1.企劃書名稱

企劃書的名稱必須寫得具體清楚。舉例來說,《如何防盜企劃書》的名稱就不夠完整、準確,應該修正為《北京市朝陽區1994年6月至12月防盜企劃書》。

2.企劃者的姓名

企劃者的姓名、工作單位、職務均應一一寫明。如果是集體企劃的話,所有相關的人員的姓名、工作單位、職務均應寫出。

3.企劃書完成時間

依照企劃書完成的年月日據實填寫。如果企劃書經過修正之後才定案的話,除了填寫“某年某月某日完成”之處,還要加上“某年某月某日修正定案。”

4.企劃目標

企劃的目標要具體明確。例如;在1994年6月至12月間,北京市朝陽區盜竊案降低10%。

5.企劃的內容

這是企劃書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企劃緣由、前景資料、問題點,創意關鍵等方面內容。具體內容因企劃種類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必須以讓讀者一目瞭然為原則。切忌過分詳盡、拉雜,否則會令讀者感到枯燥無味。此外,還要注意避免強詞奪理的內容。 6.預算表和進度表

企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化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必須進行周密的預算,使各種花費時,最好繪出表格,列出總目和分目的支出內容,既方便核算,又便於以後查對。

企劃過度表則是把企劃活動的全部過程似成時間表,何月何日要做什麼,加以標示清楚,以便日後檢查。

7.企劃實施所需場地

在企劃案實施過程中,需要提供哪些場地、何種場地,需提供何種方式的協助等,均要加以說明。

8.預測效果

根據掌握的情報,預測企劃案實施後的效果。一個好的企劃案,其效果是可期待的、可預測的,而且結果經常與事先預測的效果相當接近。

9.參考的文獻資料

有助於完成本企劃案的各種參考文獻資料,包括報紙、雜誌、書籍、演講稿、企業內部資料、政府統計漿、調查報告等,均應一一列出。一來表明企劃者負責的態度,二是則可增加企劃案的可信度。

10.其他注意事項

為使本企劃順利進行,其他重要的注意事項應附在企劃案上,諸如:

執行本企劃案應具備的條件。

必須取得其他部門的支持協作。

希望企業領導向全體員工說明本案的重要意義,藉以達成共識,通力使用。

現將上述企劃書的一般格式歸納如表2-2:

企劃書的一般格式

封面

(1)企劃書名稱

(2)企劃者的姓名 要求具體、清楚

(3)企劃書完成時間

正文

(4)企劃的目標

(5)企劃的內容 本企劃書的主要內容

(6)預算表與進度表

細化內容

(7)企劃場地

(8)預測效果

附件

(9)參考的文獻資...

相關問題答案
教學策略是什麼?
體驗型教學策略是什麼?
教學媒體是什麼?
教學重點是什麼?
傳播策略是什麼?
九字策略是什麼?
上課的教學常規是什麼?
教學探究是什麼意思?
閱讀教學主旨是什麼?
教學資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