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哪類傳染病?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什麼是梅毒?怎麼被傳染?

梅毒是一種經典性性病。古代稱花柳病、楊梅瘡、黴瘡、穢瘡等。梅毒是人類的傳染病,動物體內不存在梅毒螺旋體,因此梅毒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性接觸傳染佔95%。主要通過性交由破損處傳染,梅毒螺旋體大量存在於皮膚粘膜損害表面,也見於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未經治療的病人在感染一年內最具傳染性,隨病期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病期超過4年者,通過性接觸無傳染性。亦可通過乾燥的皮膚和完整的粘膜而侵入。少數可通過接吻、哺乳等密切接觸而傳染,但必須在接觸部位附有梅毒螺旋體。由於梅毒螺旋體為厭氧性,體外不易生存,且對乾燥極為敏感,故通過各種器物的間接傳染,可能性極少。輸血時如供血者為梅毒患者可傳染於受血者。先天梅毒是患有梅毒的孕婦通過胎盤血行而傳染給胎兒。一般在妊娠前四個月,由於滋養體的保護作用,梅毒螺旋體不能通過,故妊娠前四個月胎兒不被感染,以後滋養體萎縮,梅毒螺旋體即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傳染胎兒。 梅毒的症狀 一、後天梅毒。 (一)一期梅毒:約在感染後2-4周出現硬性下疳,大多發生在生殖器部位,男性在冠狀溝、陰莖、包皮等。女性在大小陰脣或子宮頸。開始為一丘疹,迅速破潰成紅色小潰瘍,約1-2cm,園形,境界清楚,上附少量漿液性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硬性下疳常為單發,具有軟骨樣硬,無疼痛,如不治療,3-8周內自然消退,局部不留痕跡或輕度萎縮性疤痕。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較硬,無紅腫痛熱,不化膿,內有梅毒螺旋體。 (二)二期梅毒。 由於梅毒螺旋體從淋巴結進入血液,在體內播散後出現全身症狀,在感染後7-10周,可有低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等,全身淋巴結腫大。 全身出現皮疹,表現為斑疹、丘疹、膿皰、蠣殼狀疹等,銅紅色,少量鱗屑附著。常對稱分佈,密集不融合。無自覺症狀,這種梅毒疹如發生在掌跖部具有診斷意義。 由於體內抗體漸形成,免疫力增強,梅毒疹可以自然消退,但又可復發,稱二期復發梅毒疹,但分佈範圍小,皮疹數目少。 粘膜損害:表現粘膜紅腫糜爛,有滲出物,還有一種常發生在肛門、外生殖器周圍的扁平丘疹,因常受摩擦,表面易糜爛滲出,故稱扁平溼疣,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強。 (三)三期梅毒:不僅侵及皮膚粘膜,並可累及全身各內臟器官或組織,破壞性大,但梅毒螺旋體不易找到,故傳染性小。 二、先天梅毒(又稱胎傳梅毒):梅毒螺旋體經過母體胎盤絨毛的滲透與彌散作用,沿臍帶血進入胎兒體內,由於妊娠四個月前胎盤循環尚不健全,胎兒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對感染不發生反應,故先天梅毒多發生在妊娠四個月後,孕婦感染梅毒後,可導致流產,早產或死胎。 梅毒的傳染源是梅毒患者,其傳染途徑有: 1、性接觸 這是主要的傳染途徑。未經治療的病人在感染後的1年內最具有傳染性;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到感染後4年,通過性接觸一般無傳染性。 2、血傳播 梅毒患者、潛伏梅毒及隱性梅毒血清具傳染性,通過輸血及共用針頭可傳染他人。 3、胎傳 患梅毒的孕婦可以通過胎盤使胎兒受染,一般認為感染髮生在妊娠4個月以後。病期超過4年未經治療的梅毒婦女,雖然有性接觸,一般也不會傳染,但妊娠時仍可傳染給胎兒,病期越長,傳染性越小。 4、其他 少數可以通過性接觸以外的途徑受傳染,如接吻、哺乳;接觸有傳染性損害病人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餐具、菸嘴等,也可傳染。

採納哦

梅毒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梅毒是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它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傳染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傳染病,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後,很快經淋巴系統及血液循環播散到全身,可侵犯身體任何臟器和組織。病程進行緩慢,症狀比較複雜,表現多種多樣。早期梅毒主要侵犯皮膚和粘膜,晚期梅毒除皮膚粘膜外還易侵犯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臨床上有時發生明顯的症狀,有時症狀消退而潛伏多年,時隱時現,病期持續較長,有"自愈傾向",但常處復發。治療愈早效果愈好,晚期因組織受到破壞,經任何治療均很難忘上到滿意的效果。孕婦患了梅毒還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先天梅毒,甚至引起流產、早產、死產或先天性梅毒兒,危害下一代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梅毒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梅毒在世界上廣為流行,世界總的發病趨勢是50年代未期以後明顯下降,60年代又上升,70年代初期略有下降,近十年來在許多國家又以緩慢的趨勢增長,估計全世界每年的300萬例新感染的患者。當前早期梅毒多見,由於有特效治療晚期梅毒已很少見。

梅毒螺旋體屬厭氧菌,容易在溫暖潮溼和缺乏空氣的環境中保持生活力,在體外不易生存,抵抗力弱,在乾燥環境、陽光直射或接觸普通化學藥品的情況下,迅速死亡。溫度對其生活也有較大影響,梅毒螺旋體最適宜的溫度是37攝氏度。

感染2~4年後,可發生晚期梅毒症狀,主要為梅毒樹膠腫,可侵及皮膚、粘膜,皮損癒合後遺留疤痕,症狀消失後進入晚期潛伏梅毒。晚期有的侵犯心血管及神經系統,造成嚴重後果,有的危急生命。

梅毒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生活中梅毒是常見的傳染疾病之一,生活中這種疾病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因此瞭解這種疾病的傳播途徑是很重要的。那麼,? ?梅毒作為一種性傳播疾病,在與梅毒患者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措施下,進行性接觸或其它密切接觸,都會感染到梅毒。專家表示,感染梅毒的傳播途徑有以下幾種: 1)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性接觸傳染:通過與梅毒患者的性接觸傳染,佔90%以上。生殖器部位的皮膚粘膜菲薄,血管豐富,性交時處於極度充血狀態,性交摩擦可造成細微的損傷,為梅毒蒼白螺旋體的入侵創造了條件。 2)間接接觸傳染也是梅毒的傳播途徑:凡是梅毒患者使用過的衣服、被褥、物品、用品、用具、便器、馬桶和浴巾等均可能被病人的分泌物汙染而帶上梅毒蒼白螺旋體,與梅毒病人密切生活在一起的健康人,當輕微的傷口接觸到這些沾有病原菌的物品時,就容易感染上。 3)血源性傳染也可能是梅毒的傳播途徑:梅毒病程較長,尤其是潛伏期梅毒患者,體內雖感染有病原體但可以無臨床表現,健康者或其他各種疾病的病人輸入了由他們提供的血液或血液製品,就可以使受血者感染梅毒。 4)梅毒的傳播途徑也可能是胎盤:孕婦患有梅毒,未經及時發現和治療,或治療不快速,梅毒蒼白螺旋體可通過胎盤的血液循環傳染給胎兒,使胎兒感染梅毒。胎盤傳染主要在孕婦早期梅毒時發生。 5)產道也是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當胎兒通過感染有梅毒的產道時,產道部位的梅毒蒼白螺旋體可感染給胎兒,導致新生兒傳染梅毒而發病。 ?相信經過文章的講解,大家對都瞭解了吧,最後專家提醒大家,得了梅毒大家一定要及時治療。

“梅毒”是什麼東西?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而發生的常見性傳播疾病,已經問世數百年了,目前在世界範圍均有分佈,是十分重要的性傳播疾病;可以分為獲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

獲得性梅毒

疾病簡介

獲得性梅毒(aquired syphilis)是指成人主要通過性行為而被感染的梅毒。臨床分為三期,除侵犯皮膚粘膜外,還可以累及內臟器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性傳播疾病。

接觸史

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染,也可由輸血、手術甚至衣物等間接傳染。

臨床分期

一、早期梅毒:病期2年以內,又分為以下幾類:

1、一期梅毒:即硬下疳

2、二期梅毒:

3、早期潛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且病期2年以內,無臨床症狀或者症狀已經消失,物理檢查缺乏梅毒的表現,腦脊液檢查陰性,而僅有梅毒血清反應陽性者。

二、晚期梅毒(三期):病期2年以上,分為以下幾類:

1、晚期良性梅毒:包括皮膚、粘膜、眼和骨胳的晚期梅毒損害

2、心血管梅毒

3、神經梅毒

4、晚期潛伏梅毒

對於病期不明的潛伏梅毒應該按照晚期潛伏梅毒對待。

潛伏期

一、 一期梅毒:從10日至90日不等,平均21日

二、二期梅毒:多在硬下疳發生後3~6周出現;偶見硬下疳未完全消退時已出現損害。

診斷要點

一、一期梅毒

(一)病史:感染史或性伴感染史,潛伏期1-3周

(二)臨床表現:

1、硬下疳;

2、腹股溝或近衛淋巴結腫大

(三)實驗室檢查:

1、暗視野顯微鏡:皮膚粘膜損害或淋巴結穿刺液可見梅毒螺旋體

2、非梅毒螺旋體試驗(如RPR):可陽性;若感染不足2-3周,可陰性,應於感染4周後複查

3、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驗(如TPHA):陽性;極早期可陰性

二、二期梅毒

(一)病史:感染史或性伴感染史,輸血史,病期在2年內

(二)臨床表現:

1、多形性皮膚損害;

2、粘膜斑;

3、蟲蝕樣脫髮;

4、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

5、梅毒性骨關節、眼、神經系損害

(三)實驗室檢查:

1、暗視野顯微鏡:扁平溼疣、溼丘疹和粘膜斑可查見梅毒螺旋體

2、非梅毒螺旋體試驗(如RPR):陽性

3、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驗(如TPHA):陽性

三、三期梅毒

(一) 病史:一或二期梅毒病史,性伴感染史,輸血史,病期在2年以上

(二)晚期良性梅毒臨床表現:

1、皮膚粘膜損害:頭面部及四肢伸側的結節性梅毒疹,大關節附近的近關節結節,皮膚、口腔、舌咽的樹膠腫,上齶和鼻中隔穿孔,馬鞍鼻;

2、骨梅毒,眼梅毒,其它內臟梅毒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內分泌腺和骨骼肌

3、心血管梅毒:可發生單純性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

(三)實驗室檢查:

1、非梅毒螺旋體試驗(如RPR):陽性

2、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驗(如TPHA):陽性

3、組織病理:有三期梅毒的組織病理變化

四、神經梅毒

(一)病史:不安全性行為史,性伴感染史,輸血史

(二)臨床表現:

1、無症狀神經梅毒:無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血清試驗陽性,腦脊液檢查有異常變化;

2、腦膜神經梅毒:腦膜炎的表現,頭痛,頸項強直和視乳頭水腫;

3、腦膜血管梅毒:為閉塞性腦血管綜合徵的表現,偏癱、失語、癲癇發作、阿-羅瞳孔等;

4、腦實質梅毒:麻痺性痴呆和脊髓癆等

(三)實驗室檢查:

1、非梅毒螺旋體試驗(如RPR):陽性

2、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試驗(如TPHA):陽性

3、腦脊液檢查:白細胞數≥10X106/L,蛋白定量>500mg/L;腦脊液VDRL或FTA-ABS陽性,無條件做後兩項時,......

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愛滋、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腎綜合徵出血熱、、鉤端螺旋體、布魯桿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肺結核、新生兒破傷風。

丙類傳染病:血吸蟲病、絛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

我認為比較令我擔心的是 乙肝

一但得了狂犬病 死亡率是100%的

相關問題答案
梅毒是哪類傳染病?
霍亂是哪類傳染病?
傷寒屬於哪類傳染病?
流感屬於哪類傳染病?
肺結核是什麼類傳染病?
甲乙丙類傳染病各包括哪些病種 ?
乙類傳染病有多少種?
瘧疾是什麼傳染病?
幼犬有哪些傳染病?
有哪些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