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如何學鋼琴?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5,6歲小孩子怎樣學習鋼琴

小孩子學習鋼琴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學琴是學業 不是消遣

學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堅持學下去的,學了一段不願學是正常的。現在2歲多的幼兒就可以學琴;過去的孩子基本上是4歲到12歲左右,才先後開始學琴。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琴,或者滿足孩子自身的要求送他來學琴,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並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全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想當鋼琴家!於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個人觀點——孩子不願意學,也得讓他學。因為學琴從來都不是娛樂、消遣或遊戲。要對學琴孩子的家長說:學琴是學業,就像孩子去上學、去完成作業一樣。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沒興趣就學不好琴,不如不學。我對家長說:別問孩子,問自己!兒童的心理特徵,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他們的興趣容易發生轉移,尤其對玩感興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厭了。此時家長就應該認真對待,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

2、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因此我說不願意彈琴的多是正常現象。只要家長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孩子就能學得好;相反,家長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學習,就無法保證了。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沒興趣的孩子不比有興趣的孩子學得差,有興趣的孩子也不比沒興趣的孩子學得好,關鍵是用在學琴上的時間。或者乾脆這樣說,哭著練和笑著練,練出的效果沒多大分別。

3、“天資”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家長普遍關心兩個問題是——我的孩子有沒有音樂天分?我孩子的手夠不夠大?在回答這兩個問題前,我先簡單告訴家長一個概念——鋼琴不是給世界上少數、極少數超大手預備的,鋼琴不是給超音樂天才學的,鋼琴是給千千萬萬人學的。從這種意義上說,正常大小的手,都可以學,只不過手偏大一點兒,優越性更多一點兒罷了,關於天資問題,並不否認,音樂天分高的人成了大音樂家。但這並不等於說普通的人就不能學鋼琴。只要智商正常的孩子,絕大多數都能夠正常學鋼琴,而且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學琴的目的在於提高素質,不是成什麼“家”。

4、千萬別把彈琴當作享受

彈琴就像在車間裡幹活,是一項既艱苦,又枯燥、乏味、苦悶的工作,與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廢,莫如事先看清楚這一點,並有足夠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長),不斷督促孩子學成。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快樂的學鋼琴

對於所有正在學琴以及準備讓孩子學琴的媽媽而言,用快樂的心態陪伴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很多媽媽說曾經很有修養的我們,因為孩子練琴變得很沒有修養。這句話可能... 相關:◇ 父母家教心態實錄 >>詳細◇ 父母家教心態實錄 >>詳細◇ 鋼琴讓我抒發內心的情感 >>詳細◇ 我們為什麼讓孩子學鋼琴 >>詳細 有調查說,中國現有琴童家庭3000多萬。很多媽媽在孩子學琴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時,常會因窘迫、急躁和擔憂而發怒,說出一些自己都無法控制,甚至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話。對於所有正在學琴以及準備讓孩子學琴的媽媽而言,用快樂的心態陪伴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很多媽媽說“曾經很有修養的我們,因為孩子練琴變得很沒有修養”。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3000萬孩子,這個數字龐大到讓人吃驚,這麼多琴童長大後會誕生多少傑出音樂家?幾乎所有媽媽都認同,學琴只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並非刻意讓他們成為音樂從業人士。即便有這樣的認知,但當孩子練習達不到要求時,急躁和失望還是在所難免。讓自己和孩子保持快樂的心情,這樣才能發現學習的真正意義和樂趣。 如何培養和維持孩子對彈鋼琴的興趣 剛開始孩子對發出動聽聲音的鋼琴有著無限的好奇和嚮往,而真正開始學習後,才發現鋼琴並不像原來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好玩的大玩具。短時的興趣激發對孩子來說很容易,難就難在保持興趣的穩定性並堅持下去。 快樂法則:懂得孩子心理是關鍵。除了用生動的語言循序漸進地引導或者表揚孩子,懂得一些幼兒心理學的知識很重要。 要想產生不間斷的興趣,實在是很難,但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辦法。對於大部分小孩而言,適當的表揚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增強小孩子的自信心,使之對鋼琴學習更有興趣。比如晚飯後,讓孩子給大家彈一段新學的曲子,在掌聲中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還有一個好辦法是利用競爭意識,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自我表現需求,希望自己是突出的。媽媽不妨讓自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一起練習,讓其中一個看另一個彈奏,有了競爭者,小孩子就有了想要超過另一個的想法,練習時就有了動力和目標。 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練習達不到要求,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媽媽犧牲了逛街、做美容和健身的時間,陪孩子練習,在琴凳上一坐二三個小時卻看不到成績,通常會開始不耐煩,然後就會說出一些自己都無法控制,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話語,甚至做出一些打擊小朋友學習興趣的舉動。可是媽媽是否意識到,孩子同樣犧牲了自己玩耍的時間,在做一件符合你意願的事呢?又或者想想小朋友蹣跚學步時的憨態,再想想他們現在居然能彈奏鋼琴了,又有什麼好抱怨呢? 快樂法則:降低要求和嘗試自己彈奏是控制情緒的好辦法。 當孩子的表現遲遲不能達到要求時,持欣賞的態度進行表揚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激勵,並且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小朋友的自尊。積極的心態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情,而批評和冷眼則容易產生對抗心理。 很多媽媽小時候都沒有學琴的機會,這時不妨自己動手試著彈孩子正在練習的曲子,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的話,家長和孩子的心態上就會形成平等的狀態,並且會構成一種共同面對困難的聯盟關係,這樣在無形中抵消了孩子對家長的抗拒情緒,此時再巧妙地給予一定的指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有效提高單位時間內練琴的效率 孩子天生會用很多小花招逃避自己害怕的事情,比如讓孩子練習時,他們會說“媽媽你等一下,我還有一點點事情”,“我先吃點東西,喝點水”等等,其實是故意拖延時間。等到坐上琴凳後,也不時找各種藉口開小差。 快樂法則:給孩子開小差的空間和時間是集中孩子注意力......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學鋼琴

隨著物質的不斷提高,精神生活也不斷地開始豐富,好多家長選擇了讓孩子學鋼琴,彈鋼琴可以協調小朋友腦、手和身體,還能鍛鍊意志、陶冶心靈。但很多家長是用命令的方式,有的小朋友開始都會很喜歡,也會自覺去練習。但大多數小朋友都不喜歡彈鋼琴,他們認為彈琴佔用了玩的時間。我們要根據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讓孩子們喜歡上彈鋼琴,讓他們在心裡熱愛並主動去練習。我通過這幾年的教學總結了幾條心得,希望能給一些正在為孩子學琴而發愁和打算讓孩子學琴的朋友們一些幫助。

一、 讓孩子感到音樂能帶給他快樂。音樂是一種語言。是對自然界、人類聲音的模仿,是情感的表達,是情緒的宣洩。不同年齡都能在其中有所感悟。讓孩子從音樂中找到共鳴,給他們放不同風格的音樂,並引導他們聆聽音樂,哼唱音樂。

二、 體驗到通過努力練習獲得成功的快樂。大多數孩子很在意被人對自己的評價,家長要對孩子彈出的音樂真心的去聆聽,表現出有興趣,適當的表揚。如果他認為自己彈得音樂美妙就會更加努力地練習。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 “我一定能彈好”。

三、 指導孩子學琴的練習方法。

要做到這一步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鋼琴,多補充鋼琴學習的知識。適當的聽孩子上課,多和老師瞭解練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1、集中精神聯繫。不能一會下來喝水,一會上廁所,又是東張西望,又是搔癢,小動作極多等等,都是不良習慣!2、有目的性。每首樂譜會有不同演奏方法和技巧,要讓孩子自己清楚感知。3、善於運用方法。有的樂譜會在一些地方較難,要單獨慢速練好難點再從頭到尾連貫。

今天就寫到這,文筆不好還請大家見諒!以後還會在博客中多發鋼琴學習的文章,請大家多多關注。

初學鋼琴的小朋友手型怎樣才算正確?

首先要給大家看一段前蘇聯鋼琴家伊貢諾夫話:“幾乎任何一種手的姿勢都可以說得通,只要是這種姿勢合適,符合手的構造,符合音樂組成的高低起伏,更主要的是不破壞動作的.” 近期新來學鋼琴的小朋友不少,每天練琴總會看到一些家長無可奈何的的樣子和孩子傷心無辜的樣子。其實原因就一個,家長總是說孩子手型不好、手法不好(“手法”?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稱呼)看別的孩子什麼樣自己孩子也必須要那樣,但是孩子怎麼做家長都覺得沒按老師的要求來。 部分初學者的家長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總覺得孩子的手到處是毛病,總覺得孩子進步慢,豈止學鋼琴真的不能急於求成,大家知道世界著名作曲家舒曼練琴的故事嗎?舒曼的理想原本是想當一名優秀的鋼琴家,所以他異常的刻苦,他的無名指在練琴時老不靈光,憤怒的舒曼一氣之下,竟把無名指和中指捆在一起狂練,以致使這指頭造成永久性的損傷。對於家長來說,任何一個理論千萬不要在自己只知道皮毛的情況下死搬硬套的規定給孩子去做,往往適得其反。家長的輔導和關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指導方法有誤,反而會影響孩子的進步。現在我們就回到正題,說說手型吧! 觀察一下我們每個人會發現,沒有一雙一模一樣的手,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規定所有的手要是一個模子的理論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每個人彈鋼琴的手都應該是不一樣的。現在列舉幾個關於手型的誤區:1、老師要求手要支撐好,就用力的做成某個樣子2、老師說不能塌掌就狠狠的鼓起掌關節3、老師說要放鬆,手就軟塌塌的伏在鋼琴上彈不出聲音來4、老實說要音要彈響彈實就拼命的用力“砸” 這樣一說也許大家也許更茫然了,那要從何下手,沒有標準嗎?初學者手型可以參考掌心空、手呈半圓型自然放鬆狀(過去的教科書上是這麼說的,實際教學中,每個孩子手的特點不一樣也不一定)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無論什麼樣的手型只要做到“有支撐點、能放鬆、彈出來的音色好聽、自己感覺到不累”就是正確的!請牢記手型是為演奏服務的,無論你擺出多麼好看模子般的一雙手,理解不了音樂內涵,彈不出好聽的聲音也是枉然。 再科學一點來探討這個問題的話,答案一定沒有固定的,最好擺脫對鋼琴彈奏所謂手型、“技術”方法的盲從,鋼琴演奏技術經歷了200多年,無論是什麼樣的方法,無論是哪一位偉大的鋼琴家都在嘗試探索不同的教學主張,宣傳他們的主張,但是又總是不斷的被更好的方法和主張所代替。因為世界是在進步的,演奏技術也是在日臻完美和科學的。老師和家長的教育理念也應該是與時俱進的! 不知道這樣說大家明白了沒有?

孩子學鋼琴有什麼好處

從樂器專業的角度講,鋼琴作為樂器本身具有有以下優勢:

1、鋼琴除了自身是最佳的伴奏樂器外,同時還是最佳的獨奏樂器。

2、表現力豐富,鋼琴力度可以從ppp到fff,可以奏出不同的音色,可以表達各種各樣的情緒與情感;

3、音域寬廣,鋼琴共88個鍵,幾乎包含了音樂活動中所使用的樂音;

4、學習鋼琴是學習其它樂器的基礎,特別是鍵盤樂器,如手風琴,電子琴,風琴等;

5、學習鋼琴是學習其它音樂知識的基礎,特別是樂理,和聲、作品分析,音樂創作等;

6、學習鋼琴是兒童早期音樂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許多音樂人才是從學鋼琴開始的。

7、鋼琴經常用於課堂教學,聲樂、舞蹈伴奏等,是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音樂教學工具;

從非專業的角度講,學習鋼琴有以下好處:

1、開發智力

學習鋼琴能很好地開發兒童的智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字是一目雙行的,而彈鋼琴所用的五線譜卻是。鋼琴彈奏時要求演奏者不但要一目雙行地識別曲譜,而且兩手要同時反應,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靈敏積極活動,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使大腦左右半球的技能獲得同等發展並增進互相協調能力。正因為演奏鋼琴時同時調動了人體諸多器官,手、眼、耳、腳、口、腦、身的並用,所以可以很好的鍛鍊協調能力、反應能力和記憶力。無數事例證實,從幼年開始學習鋼琴的孩子,入學後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顯著高於一般孩子,學鋼琴的孩子一般學習成績都不錯。

2、培養非智力因素

學習鋼琴可以培養氣質,陶冶性情,鍛鍊毅力,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鋼琴可以幫助孩子自信、自立,養成精力集中、做事不馬虎的習慣。很難想像粗魯、毛躁這樣的詞彙會和一個自幼學習鋼琴的孩子聯繫在一起,通過鋼琴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能使他們提高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形成高雅脫俗的氣質,同時對一個人的道德風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3、積累無形財富

學好鋼琴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學鋼琴除了一些家長希望將來可以為孩子的升學帶來幫助外,對於孩子拓展人際交往,讓孩子有一技之長,便更容易在群體中脫穎而出。

綜上所述,學習鋼琴比學習其它樂器對孩子有更多的幫助,有更深遠和廣泛的意義。

小孩子學習鋼琴到底有什麼樣的目的和意義

1、提高個人修養與文化素質 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能使他們提高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而且對培養嚴謹而踏實的學習態度、自覺刻苦的學習能力具重要意義。同時對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道德風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著遷移默化的影響。氣質得到昇華,如果你真的學習並且喜歡鋼琴那麼即使你在很浮躁的時候去彈鋼琴的話依然會平靜。

2、開發智力,培養協調性 鋼琴的練習和演奏都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靈敏積極活動,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使大腦的左右半球的技能獲得同等發展並增進互相協調能力,可以令左右腦更加靈活。無數事例證實,從幼年開始學習鋼琴的孩子,入學後,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顯著高於一般孩子。

3、培養對音樂的鑑賞力 學習鋼琴要接觸和閱讀大量的優秀鋼琴作品,通過長期的訓練和作品的薰陶,不僅可以使孩子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而且還可以提高音樂鑑賞力。

4、煉人的耐力和信心兒鋼琴,樂譜, 演奏鋼琴需要相對熟練的技術、技巧,需要有規律的、科學的、恆久的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氣。所以,鋼琴學習對於培養堅強的意志、頑強進取的品質,以及踏實、嚴謹、科學的作風,都有良好的作用。 學好鋼琴會讓人變得做事專一 ,肯花大量時間投入於一件事。

5、提高人的整體能力,樂譜,古典音樂,樂理,和聲,配器,我們假定有兩個人,有相同的學歷、經歷,從事同樣(非音樂)的工作。但是其中一位可以彈奏肖邦的《敘事曲》,另一位沒學過鋼琴。很可能,前者思考和處理事物的角度、方法、視野和境界,都高於後者,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們已經發現,在我們周圍學習鋼琴的中小學生中間,那些鋼琴彈得好的,往往也同時是學校裡成績優秀的學生。自身修養也會有所提高,喜歡古典的人氣質一般都比較嚴謹 ;喜歡爵士的人一般都比較幽默。

6、累積財富 鋼琴是最理想的、又是相對普及的和聲樂器,任何一件樂器,都沒有像鋼琴擁有那麼多的獨奏曲。在眾多的鋼琴獨奏曲中,包含有巨大數量的屬於人類最傑出創作之列的優秀之作,這是一筆無價的、具有永恆魅力的精神財富.鋼琴大師霍夫曼說過:當鋼琴家忘卻塵世單獨地面對他的樂器時,他能夠與內心最深處的和最高尚的自我交談,這種精神上的財富是不能用金錢購買也不能用暴力搶奪的。從物質財富來看,如果你是專業鋼琴手,那麼你將在樂隊中處於領導地位,起到中堅力量的作用;如果你是業餘愛好者,這將給你的生活拓展空間,有一技之長總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

孩子學鋼琴選哪種鋼琴好?

國產的海倫,珠江,施特勞斯都是國內的龍頭企業日系的卡瓦依,韓系的英昌原裝的話搐卡瓦依K系列,以及三益,賽樂爾

如何讓五歲以下的孩子快樂學鋼琴?

當然,首先要說的是:孩子學鋼琴,儘量晚一點學琴比較好。何何學琴半年後我才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不是走專業路線,還是不要讓孩子在不滿四歲的年齡學鋼琴。當初何何一直很羨慕姐姐彈鋼琴,很願意學,正好碰上暑假,老師又是現成的,我就讓她正式拜師學藝了。剛開始的半年非常順利,我甚至覺得讓何何早開始學琴有百利無一害。但是,半年後,隨著日漸難度加大的曲子,看著何何犯難的表情,使得我不由得有些後悔了。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我是不願意輕易放棄的人,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吧,儘量調整。讓孩子哭著彈琴,並不是我的初衷,我一度想過先停幾個月,等何何大些再繼續學。不過,這會是我最後的選擇。那麼,這半年,我幾乎使出渾身解數,就是為了一個目的:讓何何繼續快樂學琴。經過半年的實踐,基本上達到了目的。總結經驗如下: 1.媽媽陪練更細緻以前喬喬是滿五歲學琴的,我除了小湯一、二陪她練習,後來的曲子雖然越來越難,但是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除了幫她看看譜子,我根本不用每首都陪她彈。記得我小湯四、五都只彈會了一首曲子,讓孩子感覺到媽媽還在陪她學就行,我也就樂得偷懶了。但是輪到何何,為了讓她快樂學琴,我真是費了老勁啊!真是每首曲子在她願意彈之前,我都給先練熟了,家裡總是迴盪著她熟悉的旋律,再讓她開始彈。我覺著吧,何何怎麼學好不重要,這樣練下來,我都快從業餘學生轉專業學生了。當然,我的心情也是快樂的:我從一個音樂盲,被迫成長為小湯五水平,順利地實現了學鋼琴“買一贈一”,多合算!也明顯提高了今後“退休生活”的幸福指數啊! 2.五遍原則,循序漸進這是給她定量,讓孩子覺得彈琴是一件有希望的事情。而不是無休止的練習。我的經驗是,小湯四之前,只要孩子堅持每天練習,基本上每天五遍就足以讓她練熟一首曲子。而如果她練熟了之後,五遍只需要十分鐘。對於五歲以下的小孩,這樣的練習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不會讓她抗拒學琴。現在,何何學到小湯四,五遍不太夠了,還好剛好趕上了暑假,我開始加碼到八遍,經過一週的實踐,何何也開始接受了這個新定量。想當年喬喬,是直接定量十遍的啊!大一點的孩子,是不用如此費勁的呢。3.如果難的曲子,就分手多彈幾遍再合手彈其實鋼琴最難的地方就在合手。但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如果不願意合手彈的時候不要勉強,可以多彈幾遍分手,等她有把握了,願意合手的時候再嘗試,就能一舉攻克難關。小湯一、二的時候,何何練琴都很高興。但是開始有難度了之後,她在合手彈之前,經常坐在琴凳上犯難,有時候就直掉眼淚。其實她不是想偷懶,而是心裡實在沒譜啊,就不願意開始彈。以前,我真的沒想到小孩子的心理也需要那麼細緻地去分析,才能對症下藥。後來我就不逼迫她合手彈了,開始幾天就讓她分手彈幾遍,等她左右手都彈熟了,合手也就水到渠成了。上週的《在舞會上》,她一直分手彈了三天,週日才合手,結果一天八遍下來,她基本上也就會了,還很輕鬆。 4.週末堅持彈完琴再出門玩何何平時上幼兒園,只有晚上才能練習。週三上完課,週四分手彈五遍,週五唱歌課不能彈,所以彈琴最艱難的第一遍合手,全指望週末了。週末我家是不讓孩子在家裡待著的,總得找個地方讓她們玩。但是,上午一定要讓孩子先彈完琴了再出門,這是快樂原則。因為,如果有那麼一根喜歡的胡蘿蔔在前面,孩子會更有彈琴的動力的。而且用出門玩作為誘惑,可以催促她們抓緊時間,否則一直耍賴不彈,是沒有辦法逼迫她們的。如果一時心軟,讓她們先出門玩了,那麼喬喬還會回來再練,何何嘛,賴皮加上累和困,基本上一天就沒戲了。如果少了這一天的練習,這“五遍原則”就貫徹不下去了,因為一首曲子少了這五遍,基本上就彈不熟的。 5.物質獎勵少不了胡蘿蔔加大棒......

5歲的孩子可以學鋼琴嗎?

當然,首先要說的是:孩子學鋼琴,儘量晚一點學琴比較好。何何學琴半年後我才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不是走專業路線,還是不要讓孩子在不滿四歲的年齡學鋼琴。當初何何一直很羨慕姐姐彈鋼琴,很願意學,正好碰上暑假,老師又是現成的,我就讓她正式拜師學藝了。剛開始的半年非常順利,我甚至覺得讓何何早開始學琴有百利無一害。但是,半年後,隨著日漸難度加大的曲子,看著何何犯難的表情,使得我不由得有些後悔了。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我是不願意輕易放棄的人,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吧,儘量調整。讓孩子哭著彈琴,並不是我的初衷,我一度想過先停幾個月,等何何大些再繼續學。不過,這會是我最後的選擇。那麼,這半年,我幾乎使出渾身解數,就是為了一個目的:讓何何繼續快樂學琴。經過半年的實踐,基本上達到了目的。總結經驗如下: 1.媽媽陪練更細緻以前喬喬是滿五歲學琴的,我除了小湯一、二陪她練習,後來的曲子雖然越來越難,但是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除了幫她看看譜子,我根本不用每首都陪她彈。記得我小湯四、五都只彈會了一首曲子,讓孩子感覺到媽媽還在陪她學就行,我也就樂得偷懶了。但是輪到何何,為了讓她快樂學琴,我真是費了老勁啊!真是每首曲子在她願意彈之前,我都給先練熟了,家裡總是迴盪著她熟悉的旋律,再讓她開始彈。我覺著吧,何何怎麼學好不重要,這樣練下來,我都快從業餘學生轉專業學生了。當然,我的心情也是快樂的:我從一個音樂盲,被迫成長為小湯五水平,順利地實現了學鋼琴“買一贈一”,多合算!也明顯提高了今後“退休生活”的幸福指數啊! 2.五遍原則,循序漸進這是給她定量,讓孩子覺得彈琴是一件有希望的事情。而不是無休止的練習。我的經驗是,小湯四之前,只要孩子堅持每天練習,基本上每天五遍就足以讓她練熟一首曲子。而如果她練熟了之後,五遍只需要十分鐘。對於五歲以下的小孩,這樣的練習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不會讓她抗拒學琴。現在,何何學到小湯四,五遍不太夠了,還好剛好趕上了暑假,我開始加碼到八遍,經過一週的實踐,何何也開始接受了這個新定量。想當年喬喬,是直接定量十遍的啊!大一點的孩子,是不用如此費勁的呢。3.如果難的曲子,就分手多彈幾遍再合手彈其實鋼琴最難的地方就在合手。但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如果不願意合手彈的時候不要勉強,可以多彈幾遍分手,等她有把握了,願意合手的時候再嘗試,就能一舉攻克難關。小湯一、二的時候,何何練琴都很高興。但是開始有難度了之後,她在合手彈之前,經常坐在琴凳上犯難,有時候就直掉眼淚。其實她不是想偷懶,而是心裡實在沒譜啊,就不願意開始彈。以前,我真的沒想到小孩子的心理也需要那麼細緻地去分析,才能對症下藥。後來我就不逼迫她合手彈了,開始幾天就讓她分手彈幾遍,等她左右手都彈熟了,合手也就水到渠成了。上週的《在舞會上》,她一直分手彈了三天,週日才合手,結果一天八遍下來,她基本上也就會了,還很輕鬆。 4.週末堅持彈完琴再出門玩何何平時上幼兒園,只有晚上才能練習。週三上完課,週四分手彈五遍,週五唱歌課不能彈,所以彈琴最艱難的第一遍合手,全指望週末了。週末我家是不讓孩子在家裡待著的,總得找個地方讓她們玩。但是,上午一定要讓孩子先彈完琴了再出門,這是快樂原則。因為,如果有那麼一根喜歡的胡蘿蔔在前面,孩子會更有彈琴的動力的。而且用出門玩作為誘惑,可以催促她們抓緊時間,否則一直耍賴不彈,是沒有辦法逼迫她們的。如果一時心軟,讓她們先出門玩了,那麼喬喬還會回來再練,何何嘛,賴皮加上累和困,基本上一天就沒戲了。如果少了這一天的練習,這“五遍原則”就貫徹不下去了,因為一首曲子少了這五遍,基本上就彈不熟的。 5.物質獎勵少不了胡蘿蔔加大棒......

相關問題答案
小朋友如何學鋼琴?
小朋友如何學跳繩視頻?
小朋友如何保護眼睛?
小朋友如何接待客人?
初學者如何學鋼琴?
如何彈鋼琴?
如何彈鋼琴指法圖?
小班小朋友應該學什麼?
如何和小朋友溝通?
如何跟小朋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