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輔導一年級孩子?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轉:怎樣輔導一年級孩子學習

對於一年級的學習內容,相信家長們都懂,看到題也都會做。但是給孩子講,卻總講不明白;老師佈置的非書寫類的作業,家長覺得很重要,可孩子就是不願意做;明明很少的作業,孩子卻要磨蹭半天;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很希望孩子能再拓展一點,可他怎麼都沒興趣,要不就跟家長討價還價......面對家庭學習輔導的種種困惑,我們是否該問問自己:到底是孩出了問題,還是家長自己出了問題?在我看來,問題更多出在家長身上。

首先我們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如果上面的前十個問題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最後一個是肯定的,那你輔導孩子一定非常累,就算你班都不上,相信你也管不好孩子的學習,即是好,也是暫時的,到了中段,乃至往後,你拿他根本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們為什麼會發現孩子有那麼多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並且用大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一上小學,就懂事了、聽話了、知道怎麼學習了、學習要自覺了等等,把孩子都想成是天才。古人云:人是學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我們不要以為孩子們到了學校就什麼都學會了,一下就長大了,不要我們操心了。當我們對孩子有某種期待時,先想想我們自己教過她這樣做或者那樣做沒有。

具體做法:1、給孩子固定的做作業時間,(回家就做,或者吃了晚飯做)並且讓他記住。記不住就寫方便貼,貼在門上。有利於你督促孩子,免得你經常忘事,讓孩子覺得你不遵守時間。

2、每次給孩子限定做作業時間:放個小鬧鐘在他面前,告訴他,在幾點幾分之前,必須做完。達到了,給予獎勵;沒有達到,跟他一起分析原因,幫他想更好的辦法。

3、一定要和孩子一起閱讀書籍,並和孩子交流讀後的感受,讓他體會閱讀的樂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鞏固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要求學生放學後在家裡完成的作業。幾十年來,大多數對家庭作業的研究發現,課堂之外的作業會給學生帶來諸多益處,無論是學習成績的提高,獨立性、責任感、條理性的增強,還是時間管理技能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可是,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往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沒有“責任感” ,他們意識不到做作業是學生的義務,不善於利用時間完成作業,常敷衍了事,這就成了令家長頭疼的事:有的孩子不願意做;有的孩子做得慢……出現這種情況後,使得孩子當天所學的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記憶出現偏差甚至根本就沒有形成記憶。

要想孩子學有所獲,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是必不可少的。那作為家長能幫助孩子做些什麼呢?

首先:給孩子創建一個舒適的完成作業的環境。一要為孩子準備好一個完成作業的空間。其中包括光線充足的、安靜的、無噪音的房間,乾淨整潔的書桌,軟硬、高低舒適的椅子或板凳,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文具、工具書、書本等。另一個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少說話,少干預,少打擾。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如果在桌子上放著與完成作業無關的課外書或者玩具的話,甚至一面小鏡子,都可能使孩子寫一會兒看一會兒,不僅耽誤作業時間,也使心思不集中,造成作業正確率低。所以,桌面上一定要乾淨、整潔。如果桌椅的軟硬、高低不舒適,時間長了不僅影響孩子身體發育,而且也使孩子感覺完成作業的時間就是“受罪”的時間,那就更談不上享受作業的樂趣了。如果沒有準備好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文具、工具書、書本等,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就會一會兒找東一會兒找西,耽誤時間不說,打斷思路更要命。如果家庭糾紛不斷,會讓孩子心事重重、精神緊張;開電視,或是把一些朋友約到家裡喝酒,聊天,打麻將等,則會給孩子帶來極具負面的影響;有的父母在孩子做作業時經常干擾孩子,如:“今天在學校表現好不好?有沒有受老師表揚(或批評)?”“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點東西?”“做幾道了?還有幾道?”使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思路也總是被打斷。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中,孩子怎麼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怎麼能夠提高作業的速度、保證作業的質量呢?當然,孩子自身也要做好寫作業的一切準備,不能一會兒玩玩橡皮,一會兒就想喝水來放鬆一下等。

其次:教給孩子正確的、科學地完成作業的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增強記憶、提高效率的法寶。

1、每天固定時間完成作業。

老師每天都會在放學前把當天的作業清清楚楚地寫在黑板上,並要求他們抄在專門記作業的本上,家長每天根據作業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如果發現孩子沒有抄作業記錄,要及時教育。讓孩子養成一回家就寫作業的習慣,每天放學進家門後,休息 10-20 分鐘後就開始做作業,家長可根據作業內容幫助孩子安排完成的順序,一年級作業有讀、有寫,有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但如聽寫、練讀課文可能需要家長從旁指導,這就需要優化統籌安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自己安排了。

2、作業前要複習。要教給孩子在寫作業前一定先將當天的功課複習一遍,把要求記憶的生字、詞等記牢了,再開始寫作業。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這樣就免得孩子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一會兒翻翻書、一會兒又回憶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如此這般肯定就會耽誤時間,完成作業的速度自然也會慢下來。

3、作業時要注意姿勢。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就是握筆、書寫的姿勢不正確,造成寫的字不好看,書寫速度上不去,長期下去,還造成視力下降。現在我們還是以練字為主,要求一筆一劃,注意間架結構, “慢功出細活” ,不......

怎樣教好一年級學生

一年級學生,學習能力和自覺能力等都是處於人生的初期。我認為教育一年級學生應該從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和學會思考三個方面著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為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教會學生傾聽

案例一:老師在講課,下面有的孩子在低頭玩,還有的在吃東西。老師提問,孩子不知道問什麼,站起來大眼瞪小眼;讓孩子翻開第幾頁做第幾題,孩子翻來翻去找不到題目。這些孩子不聽老師講,更不聽同學發言。

卡耐基說過:“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如何讓學生形成善於傾聽的品質?首先,應讓學生明確傾聽的姿態:⑴全神貫注地傾聽別人的每一句話。⑵非必要時,不要打斷他人的談話。在發表意見時,要以理服人。⑶即使不同意別人想法,也不能亂喊亂叫,這能幫助發言的人建立自信。其次,在課堂中,教師應學會裝傻。對於一些需要強調或疑問的地方,不妨問一問“剛才他說什麼?誰來重複一遍?”這樣逐步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聽講,使注意力能慢慢集中起來。當然,這樣做不是幾節課就能見效的。通過持之以恆,孩子們會漸漸養成傾聽的習慣。

二、教會學生表達

案例二:學生們暢所欲言,個別學生因為膽小或自卑,不願發言;老師帶領學生讀題的時候,個別學生嘴巴都懶得動,等他單獨讀題,卻發現他只是一知半解,讀都讀不通。

運用語言的技能是影響孩子命運的十種技能之一。對一些不願說和不會說的孩子可採取下面的方法:留出時間讓孩子說。例如一年級的看圖列式,孩子只有把圖說清楚,才能真正對圖意有所理解,因此一定要留出時間,讓孩子說說看到了什麼,瞭解到什麼。對於不願說的孩子,則多采取鼓勵的辦法,安排他們跟在優等生後面“複述”,肯定他“也說得對”,激發這些孩子說的主動性。

三、教會學生思考

案例三:“圖上畫了幾個圓?”老師的話剛說完,一個孩子就喊開了:“7個7個”,可圖上明明是8個。這些孩子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後面,還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就搶先發表意見,

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思考,漸漸養成思考的習慣。讓孩子要知道只有自己準備充分,才能有高質量的發言。教師要捨得花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沉默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深思的沉默,耐心地等待學生在沉默中爆發。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不能太約束孩子,會泯滅孩子的天性。

舉事例,講道理,在恰當的時機進行說服教育

換位思考,讓孩子在從中體驗得失,自己汲取教訓。

恰當時機鼓勵,讓他自己明白道理

對剛入學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做家庭輔導?

(一)快快樂樂上小學

孩子上小學了,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和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做好一切準備外,家長和教師還要特別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情緒氛圍。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嚮往、渴望學習、渴望與他人交往,要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好事,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平時家長可以在與孩子交流中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的小學生,做起事情來就是不一樣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為自己即將的小學生活感到自豪。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準備上學用的各種物品,可以帶孩子走走上學的馬路,在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告訴他:“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裡,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己看了,還能從書裡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呢!”,這些方法可以有效保持和延遲孩子的有益學習動機。與快快樂樂準備上學相對應的,我們也看到有些家長的入學教育是非常錯誤的,應與糾正。比如,學業成績是父母最重視的核心問題,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長將這種渴望過多過早的轉嫁給孩子,動輒就嘮叨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拿第一名……這樣做會令孩子感到壓力驟增,與幼兒園的“玩”的反差太大了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緒,對今後漫長的學業之路影響甚大。另外,有個別家長用學校和老師來嚇唬自己頑皮的孩子。比如說:“等你上學了,看老師怎麼管你”。還有家長片面強化學業的沉重和艱辛。比如說:“玩不了幾天了你,上學了你就沒時間玩了”學齡初期的兒童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有些話會引發孩子的恐慌和厭惡心理,恐懼老師、恐懼學習。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引發生理上的不適症狀:比如發燒、失眠等,這樣會更加影響孩子的學業,形成惡性循環,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避免這樣的不當言行。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顯然,上小學後“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身旁周邊較之幼兒園的相對鬆散的作息時間,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持久性,小學生上一節課要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這個能力是需要練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什麼時間不應該做什麼事情,並能夠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比如作業一定要按時完成,完成作業後收拾利索才能去看電視和玩,避免完成作業就玩您就幫孩子收拾了,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忘帶書或一些學習用品,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家長沒給他收拾好,而忘記收拾書包應該是誰的責任。有些家長自從孩子上學後就不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做是不科學的,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但要加以引導。要培養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規律,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來面對小學生活。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大有益處。而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主要在小學低年級。所以,孩子入學後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執筆姿勢:拇指食指執筆,中指托住筆。坐姿:腰挺直,腳放平,做到四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拇指食指留條縫)。書寫要工整橫平豎直間架合理(依照書先看再描最後落筆)。為孩子選擇文具等也很重要,為孩子多準備鉛筆,避免自動鉛筆和功能多的文具,那隻會增加玩的機會。

2.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每天除了在學校內完成作業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應該先做完回家作業,包括口頭和筆頭......

家長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雖說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對於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需要家長的督促和輔導,家長還經常要和孩子一起“做作業”,幫助他們按時、正確完成作業。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1、我們學校每個學生都發有一本《作業登記本》,這可是孩子學習的好幫手呢。老師每天都會在放學前把當天的作業清清楚楚地寫在黑板上,並要求他們抄在登記本相應的位置,家長每天根據作業登記本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如果發現孩子沒有抄作業記錄,要及時教育並給老師打電話詢問作業內容。2、讓孩子養成一回家就寫作業的習慣,對於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嚴格要求,字寫不端正的要求重寫。如果在做題目的過程中有什麼疑問,及時打電話給老師。家長還可以詢問孩子每天教了什麼,幫助學生回憶今天所教內容,總結昨天的作業情況,對錯誤的地方仔細分析原因,在以後的學習中重點提醒。做得好的及時表揚。3、從批改的情況來看,最嚴重的還是讀題的問題,以至於經常漏題或者讀不懂題目,主要原因是剛入學的孩子識字不是特別多,理解能力欠缺,針對這個問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讀題的習慣和能力。比如,做題目之前可以請他們讀題,然後說說這一道題目叫我們做什麼。如果說不對的,家長再進行說明補充。4、孩子按時完成每天的家庭作業後,家長要在記錄本上簽名。簽名時不僅檢查了當天的作業,同時也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平臺,如果在學習中發現什麼問題,有好的意見或建議都可以寫在記錄本上。簽名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有些家長非常忙,只是籤一個名,但是孩子是否逐項完成了作業,作業的字跡是否端正都不得而知,這樣就起不到監督的作用了。另外我發現有些學生沒有完成作業又想向完成作業的同學那樣得到獎勵,就乾脆自已籤家長的名字,建議家長要注意簽字的方法。5、創設更多的識字途徑,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首先是鞏固課內生字,及時複習。其次是鼓勵課外識字。平時隨時隨地的都可以認字。除此之外還要養成讀書的習慣。

家長應怎樣輔導一年級孩子的數學

輔導小孩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具備主動、高效學習能力的孩子。

要做到這一步,需培養孩子以下習慣。

1.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課上認真高效地聽,課後主動複習預習。一定要向課堂要效率,課內注意力高度集中,跟著老師的節奏走。

分兩種情況,

(1)程度好的孩子,所有的知識點聽懂,在老師最後留出的一點時間裡,回顧整節課的知識點是否全部聽會,沒有問題了抓緊背會,如果還有時間,抓緊時間預習後面的內容。總之,課內不要耽誤一分鐘,不要遺留問題。放學後,迅速複習課上內容,迅速完成作業,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正確率完成。之後,預習下一課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不是很清楚的一定要在課上搞懂搞透。孩子輕鬆完成課業內容後,可適當學一些課外內容,拓寬知識面。

(2)程度不太好的孩子,也要集中精力去聽課,力爭都聽懂,課內不懂的,課後抓緊向老師請教。做作業也是一樣要求儘快盡好去完成。這些孩子可能不如上一種孩子快,家長不要太著急,幫著孩子查漏補缺,督促孩子重視預習,預習時多思考,聽課時再主動一些,慢慢地學習掌握程度會越來越好,逐步轉向程度好的孩子。這個階段,家長不要給孩子報太多課外班,報一大堆班,每天忙忙乎乎,囫圇吞棗,效果不一定好,孩子還非常累。個人意見,首先把課本知識學透,學有餘力在選擇性地報一些提高的班。

2.學會制定學習計劃。

從小裡說,每天放學回來時間怎麼安排,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分別花多長時間,做到心裡有數,這樣就不會太忙亂。比如,先做某作業,大概30分鐘能完成,然後休息眼睛,吃吃水果等,10分鐘後做另一個作業,然後吃飯。大概什麼時候完成所有作業,然後預習,然後室外活動。要讓孩子知道勞逸結合,知道持續學習一門課時間太長,比如超一小時,大腦相應部位會疲勞,降低效率,階段性學完一樣,稍事休息後換一門功課來學,效率會高一點,因為同樣是學習,文科和理科調動大腦的部位就不同,不同部位輪著工作就不致於太過疲勞。

從大里說,每學期要有個宏觀的規劃。讓自己所學知識在新學的時候學好,遺忘之前複習,最終牢固掌握。掌握知識都是有遺忘週期的,在遺忘之前複習,花費時間很少,忘了之後再撿起來就費時費力了。不妨這樣試試,每天覆習當天學的內容,每週複習這一週的內容,每月複習這一月的,每兩個月複印2個月的,這樣,複習所需時長可能很短,效果卻很好。

上述學習計劃家長要教著孩子去做,逐步放手,而不是每次都安排孩子做什麼,否則孩子永遠不會自主學習。

3.喜歡上一些體育活動,孩子無論學習任務多忙,都一定要給他留下一定的體育活動時間。

體育活動看似孩子沒有在學習,其實,通過體育鍛煉,孩子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開發,學習起來效率會更高,您看歷年來各地的高考狀元哪個不是有許多特長,把握好學習和特長的分寸,二者只會齊頭並進。況且,孩子身體好了,不容易生病,本身不就是節省時間了嗎?

4.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做好心理輔導都是必須的。

有的孩子成績一路領先,突然那次沒考好,就會壓力很大,甚至做出傻事。

有的孩子成績一直落後,喪失自信,就自暴自棄,對孩子成長很不利。

所以需要培養孩子好的心理素質,自信樂觀,從我做起。偶爾的挫折,正是讓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自己進步得更快更好。一時追不上別人,也不用氣餒,我努力付出,就會不斷進步。

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不再需要輔導,孩子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身體狀況,良好的掌控時間的能力,還愁孩子長不好嗎?...

一年級孩子如何教育

您好,很高興能你解答,關於這個問題,我為您做了以下詳細解答:

一、 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是孩子學習不好的主要原因。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動力源,尤其對小學生更為重要。他們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擾。只有當孩子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後,才會主動地學習,持久地學習,學習成績才會提高。 調查顯示,對學習有濃厚興趣、自覺性強的學生,大都能鑽心聽講,注意力集中,肯動腦筋,愛提問題,按時完成作業。而那些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學習上往往很被動,學習不專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難易產生消極畏難情緒,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 二、 剛入學的孩子只對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正確教育的引導,孩子開始對學習的內容和結果發生興趣。約從三年級起,孩子更喜歡比較新穎的、需要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作業。孩子的學習興趣最初是沒有學科差異的,在教育的影響下,才逐漸對不同的學科產生不同的興趣。我們常聽孩子說,我喜歡哪科,這主要取決於孩子的這科成績好。學齡初期的孩子的學科興趣是不穩定的,孩子喜歡成績好的學科,心情愉快,成績不好就有痛苦情感。因此,小學階段的家長應注意設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是保持和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孩子為什麼厭倦學習 學齡前家長放縱孩子,沒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上學後,家長一反常態,整天督促加壓。想想看,孩子還會有學習熱情嗎?“學習”從家長的嘴裡出來,在孩子心裡變成了巨大的包袱,學習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於是,孩子開始厭學,認為學習就是給家長學的,敷衍了事。所以家長應該注意讓孩子放下思想包袱,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為孩子創造一個心情舒暢的環境,恢復、保持和提高學習興趣。 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1、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瞭解孩子的作業情況,並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3、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4、可從孩子的某一特長出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優點、特長和成功,趁機培養學習興趣和毅力,取得較好的效果。 5、鼓勵表揚。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點滴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會因一次成績不好而失去學習興趣。 6、設法提高孩子成績。提高孩子成績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家長應該設法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哪 怕是某一科的成績。 7、目標傾斜法。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在努力工作或學習時,“痛苦”作業的前方應同時安排有快樂的報酬。也就是說,不管多麼痛苦的作業,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東西,就不會感覺特別痛苦。這就是“目標傾斜法”。 家長可以為孩子設計兩種“目標傾斜法”,使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1、“先苦後樂”的“目標傾斜法”。先了解孩子想要看的電視節目,收看前的一段時間定為孩子的學習時間。這樣,孩子不僅樂意接受,而且比平時多學,效果也好。 2、“先樂後苦”的“目標傾斜法”。孩子正在看喜歡的畫本或電視節目,如果打斷他,孩子會不高興甚至反感和反抗,即使學習也心不在焉或者賭氣翻書、胡亂作業,學習效果不會好。與其如此,家長不如把時間調整一下,等孩子把畫書或電視看完,再囑咐他們去學習。家長必須明白,時間是為提高效率而定,必要時可做調整。

很高興能為您回答,能為您回答是我的榮譽,您......

怎樣輔導小學一年級孩子做作業

、每天固定時間完成作業。進家門後,休息10-20分鐘後就開始做作業,家長先看好當天的家校聯繫手冊,根據內容幫助孩子安排完成的順序,一年級作業有讀、有寫,有的孩子可以獨立完成,但如聽寫、練讀課文可能需要家長從旁指導,這就需要優化統籌安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自己安排了。

2、作業前要複習。

要教給孩子在寫作業前一定先將當天的功課複習一遍,把要求記憶的生字、詞等記牢了,再開始寫作業。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就免得孩子寫著寫著就寫不下去了,一會兒翻翻書、一會兒又回憶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如此這般肯定就會耽誤時間,完成作業的速度自然也會慢下來。

3、作業時要注意姿勢。正確的握筆、書寫姿勢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就是握筆、書寫的姿勢不正確,造成寫的字不好看,書寫速度上不去,長期下去,還造成視力下降。現在我們還是以練字為主,要求一筆一劃,注意間架結構,“慢功出細活”,不許連筆、潦草、筆劃不到位要糾正,錯的字要擦乾淨,不許應付差事,必要的話,反覆要求孩子重寫,這樣孩子就懂得了要認真寫,否則不會過關。

4、要培養孩子的審題能力。對於任何作業,認真讀題,瞭解題目要求,是完成作業最基本的要求。有的孩子只讀一遍題,還沒有理解題意就下手做,結果儘管花費了時間還沒有做對;有的孩子一看題目就嚷著不會做。其實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正確的方法是:“你很聰明,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得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大人要高興地稱讚:“我說你很聰明吧,只要仔細一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於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這種做法,雖然大人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處在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5、完成後要檢查。基本上所有的作業都是按照先易後難來安排的,因此,可以讓孩子做一道檢查一道,做完所有的題目後再綜合檢查一遍——這就是教給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方法。

對於聽寫的作業,它全部來自生字表二100個字。讓孩子先抄寫2-3遍,然後聽寫,錯的要看好錯在哪,看好字形的特點和結構,再練習5-10遍,再聽寫,一定要全部練會。

對於讀的作業,要求讀幾遍,就認真讀幾遍,不要怕麻煩,第二天,我查朗讀,讀不出來,一聽就是沒有認真練習讀課文。如果沒有朗讀訓練,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就得不到訓練。老師的作業都有其訓練目的的。現在個別家長,不重視口頭作業,或者是隻讀一、二遍,這樣的話,孩子的表達能力從何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說會道?是從讀兒歌、唐詩來,現在讀課文,是語文語感的培養,為今後習作打基礎。所以要認真地對待,千萬不可以認為可讀可不讀。讀的時候要求孩子像一名主持人一樣,直立站好,不要橫七豎八、奇形怪狀,什麼姿勢都有,要端莊大方,氣質高雅,並且聲音洪亮,吐字清楚,分清平翹舌。

最後:做好監督、檢查作業,做到寬嚴有度。...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輔導一年級孩子?
怎麼輔導一年級語文?
一年級孩子怎麼教育?
一年級孩子心願怎麼寫?
一年級孩子都學什麼?
一年級孩子閱讀的意義?
適合一年級孩子的謎語?
一年級孩子用什麼鉛筆?
一年級孩子家長如何教?
如何輔導六年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