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姓有多少人?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有沒有姓老的人?

百家姓裡沒有,但這個姓從古到今一直存在。

關於老姓的來源,有很多種不同說法,現根據維客萬家姓中的“老姓”留言簿整理收集如下版本。

老延兵:

一直以來,我們家都自認為是地道的滿族人,認為我們的老姓是從滿族的複姓改過來的。但是,這段時間通過和敏康兄一同探究,發現我們這支老氏幾乎可以肯定不是滿族。因為按照輩分看,到我這代我家已經延續十二代,至少也得七八百年時間。而滿族改漢姓那只是三百年前的事。也就是說,在滿族改姓之前我家已經姓老至少四百多年時間了。可能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這支老氏在清朝建立時加入了漢八旗,所以老人們認為自己是滿族。

輩分排序:晉、天、駿、成、文、振、德、永、昌、興(我高祖老興榮)、忠、孝、延(我老延兵)、世、哲、既、是、可、久、騁。

老敏康:

籍貫是順德,但早就沒有親戚,更沒有什麼祖屋了;我爺爺叫老時,他健在的時候已經操一口流利的廣州話,完全沒有順德口音,所以我對順德一說,一直持懷疑態度,因為我從來沒聽說在順德有家譜。

至於南雄一說,也有點奇怪:珠璣巷一百多個姓裡面,並沒有提及姓老,而且,經過本人訪問珠璣巷的老居民(都是七、八十歲的),他們均對姓老的沒有一點印象,甚至是第一次聽說,這也難免讓人存疑。

最近,有東北姓老的,主動跟我聯絡,說他們也姓老,是滿族人的後代,是由“薩克達”這個滿族姓更改漢姓而來,已經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薩克達”的滿語就是“蒼老”和“老的”的意思。他們有家譜,他們姓老也絕對有明確的根由。

同時,廣州日報提到,也是在二、三百年之前,乾隆曾派出1600多名滿族八旗官兵攜眷駐防廣州,辛亥革命爆發,該1600多名滿族八旗官兵及其家眷不得不紮根廣州;由於篡權的軍閥仇視滿人,所以致使在廣州紮下根來的滿人不敢張揚自己滿族八旗子弟的身份,紛紛隱姓埋名,並全部已改為漢姓。據分析,其中就有改成姓老的。

總之,老姓由來,真的是眾說紛紜,但卻始終沒有一個權威的結論。

我呼籲,手頭上持有家譜、族譜的老家人,是否可以約時間坐下來,一齊飲啖茶、食個包,大家傾傾計。

老冷:

1--------黃帝子孫老童後代,

2--------老聃後代,

3--------春秋時期宋國司馬老佐後代,

此外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很多人姓老,如老萊子、老成子、

老祈、老麻。。。

據最新考證,老子非李姓,乃老姓是也,所以如果從名人效應來看,老姓應是偉大思想家老聃後裔。。。

另,日本也有老姓,不知出自哪裡也

老志雙:

其五,源於老姓說。這種說法主要源於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於老姓。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餘,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 〔2〕唐蘭明確地說明:老子並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馬敘倫、陳獨秀等人同意唐蘭之說。高亨對此說有進一步的考證,他在《老子正詁??前記》中說:"老、李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3〕依高亨等人的說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來,而是源於老姓。高先生從音韻學的角度引證甚詳,有說服力。

考索以上李姓起源的五種說法,概而論之,筆者認為:《北史》李延壽《傳序》和《新唐書??宗室世系》所記李姓源於嬴姓之說,雖載入正史,流傳甚廣,幾為定論,現在許多新編......

有沒有姓老的人啊?

老姓,現行較罕見姓氏。

今遼寧清原,廣東新會、高要、乳源,廣西平樂等地均有分佈。

漢族、僳僳族等有此姓。

春秋宋有老佐;

宋代有老麻,關中人,畫家;

明代有老兆詳,嘉靖舉人;

請問有姓舊的人嗎?

姓何的有多少人?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後。相傳黃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孫,因居於姬水之濱,故而改為姬姓,其後裔后稷被周人尊為始祖。後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孫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避難逃亡到江淮一帶,當地人因“韓”、“何”音不分,後誤寫為何,子孫世代沿用。②唐代“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錫爾河流域各氏族統稱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③出自冒姓或賜姓。如漢時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鮮卑複姓賀拔氏為單姓何氏。五代吐谷渾亦有何氏,吐谷渾亦作吐渾,為鮮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撫使鎖南之子銘入明,被朝廷賜姓何氏,其後也有以何為姓的。④以名為姓。《漢書·五行志》載,西漢時有朱何苗者,以己名的第一個字為姓,改姓何名苗。他的子孫沿襲下去形成望族,成為何姓的另一支。⑤少數民族改姓。據《五代史》載,唐時北方少數民族吐谷渾氏,其中有的改為姓何。

始祖:何庶。 何姓早期主要分佈於江淮流域及江淮流域以北地區。在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何姓由江淮遷入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四川等地,從而形成以我國北方為主要繁衍地帶的局面。在這一時期,何姓逐漸繁衍壯大,且形成了廬江、陳郡、東海三大郡望,在政治上與文化上出現大量高官與名人,終使何姓成為名門望族,從而為他們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由於“永嘉之亂”,何姓在晉代開始南遷,成為“入閩八姓”之一。在隋唐時期,何姓在我國南北地區均得以巨大發展。尤其以南方各地繁衍為盛。在此時期,何姓族人在各個領域均出現了十分突出的人物,同時也顯示出其聰明才智。同時,何姓在唐朝中期再次大舉入遷福建,使何姓得以繼續發展。宋元時期,何姓由於身處南方且南方經濟持續發展,從而也使其成為當時更大的望族,此間人才輩出,進士及第者不可勝數,忠義之士也屢屢出現,忠義愛國成為何姓當時的歷史特色。但到了元朝,何姓有成就的文人逐漸增多,從而文名掩蔽了政聲,出現了何姓人一輩子不求聞達顯要的現象。明清時代,何姓的發展自北向南大規模快速推進,且出現了不少鐘鳴鼎食之家和世代簪纓之族,出現了何姓文化興盛,專門人才眾多,涉及領域廣泛之現象,家族逐漸壯大,從而遍佈於全國各地。何姓人口最集中的當屬四川、廣東、湖南三省。據2006年最新統計,目前何姓人口列全國第十八位,約有13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1。06%。

冼姓在全國有多少人口總數

冼(xiǎn)姓,在全國約有人口83萬,在各姓中排第310位,佔全國人口的0.06%。冼姓主要分佈於今廣東、廣西兩省。廣東冼姓主要分佈於茂名、湛江、廣州、陽江、江門、雲浮、肇慶、佛山和珠海等地。

冼(Xiǎn 洗)姓源流:

1.江三角洲的冼氏族譜多說冼姓出自於沈姓,是一名沈汭的人秦末隨趙佗來南越,定居南雄珠璣巷,然後在宋代由珠璣巷分居珠江三角洲各地。具體過程如《嶺南冼氏宗譜》所說:“冼氏之先,蓋出沈國,亦商或楚之苗裔。在秦,居真定郡(原注:今直隸正定府)。有名汭者,以義俠聞,為仇家所持,因秦法嚴,改今姓。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24年),遣趙佗將謫卒五十萬人戍五嶺,汭與佗同裡,且有舊,往投其帳。至嶺南,遂家焉。是為冼姓入粵之始。 …… 自此子孫蕃衍於嶺南。有居廣西者,不甚顯著,今鎮南關內有冼村,亦儼然一都會也。以廣東為大宗,分為二支:居廣州者為南海冼氏;居高州者為高涼冼氏。雖郡望不同,乃汭公之後。”

2.出自洗姓,“冼(Xiǎn)”與“洗(Xiǎn)”的實際情況是改革以後洗(Xiǎn)姓多作“冼”,實際上,“冼”成為了原來正體字“洗(Xiǎn)”的通用簡化字,原來的正體字“洗(Xiǎn)”已很少有人用了。所以,在翻印古籍時要用原來的正體字即繁體字“洗(Xiǎn)”,今人應使用其通用的簡化字“冼”。

3.壯、黎、苗等民族也有此姓。

中國百家姓姓印的有多少人

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印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時,有個鄭國。鄭國有位國君叫鄭穆公,鄭穆公的兒子叫子印,子印的後代就以印字為姓,世代相傳。如在鄭國做官的印段,就是子印的孫子。印姓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王族。原來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他這一氏族中的一位貴族,分封到鄭,建立了鄭國,並又封為公爵。而周朝君王的先祖,又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所以印姓也是黃帝子孫龍的傳人。   周族的后稷也是印姓的先祖。周族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部落。周以經營農業而著稱,其祖先棄,任堯的農官,因善種五穀號稱后稷。後來棄與夏禹、商契一起成為舜的屬官,並協助大禹治水。   周文王也是印姓的先祖。傳說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武王也是印姓的先祖。前1027年,武王伐紂,開創了數百年周朝的基業和歷史。   周成王也是印姓的先祖。西周初的成王、康王時期是周王朝的盛時期,史稱“成康之治”。   周康王也是印姓的先祖。   印段的大名,在《左傳》中曾數次出現。鄭位於今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戰國時被韓所滅。出自鄭國公族的印姓,則在今陝西的馮翊一帶繼續繁衍生息,並向各地播遷。就全國而言,印是一個小姓,在上海,印姓人口也為數有限,據1994年底統計,有1.19萬人,排列在第128位。印姓在上海的歷史上卻有一定知名度。明末以前,留芳於上海史冊的印氏子孫,原籍河北安平。明末清初,為避戰亂,他們先遷湖北公安,不久就遷居當時屬於嘉定的浦東高橋,從高橋散居嘉定婁塘,寶山吳淤等地,後來又分遷到市區。“

百家姓總共有多少姓? 有沒有姓國的?全國大概有多少人姓國?

百家姓賞見的3000個,總共約有15000個,姓國有。

應姓人口全國有多少人

當代應姓的人口大約有60萬,為第二百四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應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八形的態勢。如今應姓的第一大省仍為浙江,大約佔全國應姓人口的一半,其次分佈於安徽、江西、上海、江蘇、福建等地。應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浙滬、皖贛閩大部、臺灣北部、湖北東端、雲南中部,應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08%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5%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8%,居住了大約67%的應姓人群。在臺灣大部、福建南端、粵湘鄂大部、江西西部、皖蘇北段、河南東部、山東大部、廣西東端和西段、雲貴川渝大部、黑吉東部、遼寧大部,應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02%一o.08%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0.9%,居住了大約27%的應姓人群。目前根據鄱陽應根生和浙江應衛強統計數字顯示,應氏聚居村落已900餘個,其中浙江省500餘個,浙江以外省份400餘個。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有多少個,分別是哪些?前100個姓氏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 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 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 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 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 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 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 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 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該書頗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有裨益 的。 〈正文〉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範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卡齊康 伍餘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粱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咎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幹解應宗 丁宣賁鄧 鬱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鬆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臺從鄂 索鹹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鬱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卻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莊晏 柴翟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毆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遊竺權逯 蓋後桓公 万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于單于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 鮮于閭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谷粱 晉楚閆法 汝鄢塗欽 段幹百里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嶽帥緱亢 況後有琴 樑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伯賞南宮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史姓有多少人口

史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五,約300萬。

相關問題答案
老姓有多少人?
姚姓有多少人?
卜姓有多少人?
經姓有多少人?
全球張姓有多少人?
現居姓有多少人?
茹姓有多少人?
陳姓有多少人口?
顏姓有多少人?
查姓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