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髮展歷程?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我要義烏的發展史

雞毛換糖開始的。

歷史背景

建國以後,我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大躍進”和“十年動亂”的失誤,使社會主義制度失去了應有的生機和活力,計劃經濟體制中的弊端越來越制約著生產力的發展:一邊是糧票油票豆腐票的限制,人們買不到東西;另一邊在打擊 “投機倒把”、割“資本主義尾巴”,誰也不敢把東西拿到市場上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中國命運的重要轉折,中國共產黨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探索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改革開放”方針提出後,中國經濟開始了由計劃向市場的轉變。

1979年1月,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在各地農村試行,《草案》明確指出:“家庭副業和集市貿易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不得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加以取締”。商品經濟在一些地方逐步解凍,手工製品、農產品擺上了集市……

“雞毛換糖”第一人

在浙江義烏,貨郎叫撥浪鼓“雞毛換糖”。義烏人多地少,歷史上有用可作肥料的雞毛換取紅糖等小百貨的傳統,而“雞毛換糖”可以說是如今聞名全國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起源。改革開放之前,“雞毛換糖”成為被打擊的投機倒把行為,直到1980年,“雞毛換糖”才被允許,工商局為“雞毛換糖”頒發了臨時許可證。當時還是楊街村農民的馮愛倩,在全縣第一個取得了“雞毛換糖”的許可證,許可證編號為第一號。

為了更快地賺錢,1980年12月1日,馮愛倩放下了手中的撥浪鼓,靠 “雞毛換糖”許可證批發來的小百貨,偷偷摸摸地在縣城擺起了小攤。

馮愛倩:百貨公司批來的,小鈕釦、針骨、縫紉針,七七八八的東西,賺了六塊錢,高興死了!那個六塊錢拿在手裡,好像現在六千塊還沒有這個味道。

圍堵“投機倒把”者

擺攤賣小商品讓馮愛倩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但是,當時“左”的思潮並未完全消除,雖然可以“雞毛換糖”,但是,擺攤做生意還是投機倒把的行為,馮愛倩受到了工商部門的圍追堵截。

馮愛倩:我們去配貨,都是到小站下車,像到蘇七鎮下車,要挑回來起碼三十里路。你到這裡下車,這兒有一個打辦———打擊投機倒把的辦公室,不讓你把東西拿進來。你一下車,東西馬上就給你掠走了。看到你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到小站下車,我們就跟逃難一樣,逃避過去了。哎呀,很辛苦。你去做生意,人家看到你,好像勞改犯一樣的,人家這個眼光看你,你是資本主義尾巴,好像你去做這個生意,比大便還要臭!要去創,要去做,不管它政策怎麼樣,我說總有一天麵包會有的。

堵住了縣委書記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國家農委《關於積極發展農村多種經營的報告》,“積極鼓勵和支持社員個人或合夥經營服務業、手工業、養殖業、運銷業等”。

但是,在義烏,馮愛倩等人擺攤做小生意並沒有得到鼓勵和支持,反而還要提心吊膽地躲避打擊。1982年5月,馮愛倩在縣委門口堵住了縣委書記謝高華。

時任中共浙江省義烏縣委書記的謝高華回憶道:她問我,你是不是謝書記?我說是的。她當時對我講,她擺攤了,她帶著氣來的。人越看越多,也說不清楚問題,(我就說)你到我辦公室裡去。

馮愛倩:我說走就走嘛,我到辦公室了。我們兩個人好像有點爭論。我問他說,義烏人那麼多,田地又那麼少,那麼你應該怎麼樣,我們現在在這兒擺攤,能夠為我們自己籌集一點(資金)。

和書記對拍桌子

馮愛倩:他好像有點不耐煩,他拍桌子,我也拍了一下。不肯也好,肯也好,你要有個答覆給我們。他坐下來說,不要哭。

馮愛倩當時確實有點生氣。她談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狀況,她要經商擺個小攤,可今天要趕,明天要關,她怎麼生活。責問縣委、縣......

浙江省義烏市的歷史和發展

義烏坐落在中部地區的浙江省與土地總面積為一千一百零五平方公里。整個城市管轄8鎮和5個街道,人口登記為地方六十七點〇萬家居和600000外部暫時 的。義烏市有著悠久的歷史。秦王贏政(公元前222 ) ,是在烏縣,在7日鄔的唐代(公元624年) ,並改稱義烏, 1998年,當時是作為一個城市。從舊時代,義烏市已取得的榮譽是先進的:文化,駱賓王之一-四項傑出人士初唐,宗澤-著名的抗金祕書長宋和朱丹溪之一- 四名醫金元時期。近代以來,義烏市已產生教育家陳望道,文藝理論家馮雪峰和歷史學家吳晗,等等。

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義烏市已決定實施發展戰略的構建城市商業堅定不移地繁榮,成為商品行業的領導者,驅動區域經濟,併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和強勁的經濟城 市的城市從傳統農業小縣城。 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的RMB15.6億元,財政總收入RMB1.66億元。金融機構的存款有出色的RMB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RMB5688元。 2001年,義烏市總體經濟指數為19的所有縣(市)的首位。此外,近年來,義烏市已被列為其中一個縣(市)的領導現代化建設在浙江,一個關鍵地區促進城市化在浙江,和第一組的強有力的縣(市)的擴大經濟管理權限。目前,義烏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最活躍的浙江。即使在全國,義烏先後獲得這種榮譽作為項目的全國技術先進的城市,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城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教育強市,等等。此外,它已被授予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獎連續4次。

今天,義烏市出現一個繁榮的場面與一個繁榮的市場,發展經濟和穩定社會。商品行業一直主導產業的區域經濟。目前,義烏小商品市場擁有一個面積為 1.5萬平方米並已40000商店,收集28類,約200000種日用品。吞吐量近10000噸,市場的業務量是最重要的全國性大型專業市場12個連續多年,並已獲得了獨特的市場之一的標題是'注重質量'和'保持承諾,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此外,義烏市場已成為國際商品配送中心和重要基地的外國商人購買的商品。工業經濟正在迅速聚集和加強,目前已開發和正在開發的工業園地區64平方公里,超過1300年的企業。它也培養了一批主導產業,規模企業和知名產品的襪子,飾品,拉鍊,化妝品,襯衫,文化文章,制筆,玩具等,形成工業發展結構,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和大殖民。高效農業穩步發展,與傳統農業正迅速轉變為現代農業,都市農業和外部農業。城市建設變化快,和一個大集團和民間的省級重點項目,如Xiuhu廣場,梅湖會展體育中心和義烏市部分杭州,金華,衢州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設。該地區的城市建成區已擴大到38平方公里,人口的城市增加至43.000萬,和文化的水平達到55 %以上。因此,城市的整合,迅速推進。在進行農村潔淨,道路硬度,道路照明,家庭美化和環境優化建設,城市面貌迅速改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加強。社會職業越來越多,而經濟環境是堅持優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日俱增。

在新的世紀,義烏的發展與時並進,利用和創新,提出了目標走在巨大的步驟,並努力成為世界排名前十位的世界商品博覽會在今後20年內,建設一個真正的國際小商品城。

第一步到2005年:率先實現現代化,全省,增加經濟外交方針,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以上3200 。這種意願的基礎建立國際商貿城建設。

第二步到2010年: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 6000 ,並建立全球地位的國際商品流通中心,製造中心和研發中心,作為國際商品城市的形成。

第三步到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進......

請問誰幫“簡述中國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發展歷程??

義烏的小商品早在乾隆年間,義烏農民就開始了“雞毛換糖”的經商活動,那時候的義烏人用紅糖換來的雞毛做雞毛撣子,每逢過年慶典與過節請客,便走街串巷地去賣,這便是義烏小商品經營的開始。

(1)小商品市場的誕生

義烏開放小商品市場的背景,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改革開放初期,北門街是自發小商品市場的集中交易地點,並初具規模;“貨郎擔”的生意非常興隆,因此小百貨批發業的微觀基礎十分雄厚;當時的政策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小商品市場的發展和有序管理的衝突十分激烈。

也許有的讀者會形成一種錯覺,以為當時開放小百貨市場一定是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在1982年開放的湖清門市場嚴格地說只是小商品市場的雛形,市場攤位十分簡陋。

當時開放小商品市場的理由,不是因為市場規模和社會影響力,而是因為部分農民“棄農經商”在義烏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要轉移也是一個客觀事實。其實,政府並不十分在意小商品市場會對農業生產帶來什麼負面影響,而是由於自發形成的市場影響了交通和市容,還造成了執法管理部門與眾多攤主之間的衝突。“貓捉老鼠”的遊戲長期玩下去總不是解決的辦法,逼迫市場主管部門必須迅速拿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既然禁止的做法不能奏效,小商品市場本身也不會對社會造成危害,與其關閉,還不如順其自然,開放小商品市場。

義烏縣政府為了小商品市場的關閉或開放的問題,曾召開過三次縣長辦公會議,經過反覆討論,大多數領導初步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對小百貨市場,不應該用強硬的手段強制關閉,可以走一步看一步,關鍵在於正確的引導、加強管理。後來,縣政府、稠城鎮、縣商企局(城陽商企所)三個部門的領導成立“稠城鎮整頓市場領導小組”,並於1982年8月發佈《關於加強義烏小百貨市場管理的通告》,宣佈將於是年9月5日正式開放“稠城鎮小百貨市場”,地址在湖清門,由城陽區商企所管理。

當時的湖清門市場非常簡易,在一條用於排水排汙的內城河溝上架起了水泥板,在水泥板上方用木板搭成攤位,在長條木板上方用塑料薄膜搭起了雨棚,用作簡易攤位。攤主經商企所登記,領取攤位證,攤位固定,每一攤位佔用的木板長度相等。據時任城陽商企所所長的孫章寶回憶,市場開放之初,有正式固定攤位100多戶,還有600多戶流動攤位和大量“提籃”,共計攤位705個,年成交額700萬元。

湖清門市場開放之後,當時的義烏縣委縣政府領導看到了這股經商的潮流,感受到潛伏於這股潮流下的巨大經濟動力。1982年11月25日,義烏縣委縣政府召開了農村專業戶、重點戶代表會議,縣委書記謝高華在講話中果斷地提出“四個允許”,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

“四個允許”政策是在小百貨市場開放之初縣委縣政府領導審時度勢做出的決策。“四個允許”的政策簡明扼要,符合民心,頗有號召力,打消了許多尚在等待觀望的經商戶的疑慮。

市場的發展,帶動了社隊企業,特別是家庭工業的發展。1984年10月,義烏縣委縣政府抓住這一可喜的勢頭,審時度勢,提出了“興商建縣”(1988年5月撤縣建市後改稱“興商建市”)的發展戰略。

在第一代市場時期,廿三裡小商品市場的交易品種和規模與稠城小百貨市場非常類似。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市場的集聚效應逐步顯示出來,這表明在有限的地域空間和市場輻射範圍內,只能有一箇中心,否則均衡的分佈只能扼殺市場的集聚作用。

從理論上講,成為非均衡發展的中心,對於義烏小商品市場起源的兩個地方來講,機遇是同等的,但發展的是終結果卻是前者合併到稠城小商品市場。這說明市場集聚的是帶有自然壟斷性質的資源,如培育市場的投入、集聚的信息、為商品......

義烏站的歷史沿革

2014年12月10日,滬昆高鐵杭長段開通,義烏站新增開列車76趟,其中有杭州東-九江的D81/84次列車,其餘均為高鐵列車。為配合杭長高鐵開通,義烏火車站將進行改擴建,同時配套建設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工程預計於2018年完工。

義烏在歷史上的地位

義烏坐落在中部地區的浙江省與土地總面積為一千一百零五平方公里。整個城市管轄8鎮和5個街道,人口登記為地方六十七點〇萬家居和600000外部暫時 的。義烏市有著悠久的歷史。秦王贏政(公元前222 ) ,是在烏縣,在7日鄔的唐代(公元624年) ,並改稱義烏, 1998年,當時是作為一個城市。從舊時代,義烏市已取得的榮譽是先進的:文化,駱賓王之一-四項傑出人士初唐,宗澤-著名的抗金祕書長宋和朱丹溪之一- 四名醫金元時期。近代以來,義烏市已產生教育家陳望道,文藝理論家馮雪峰和歷史學家吳晗,等等。

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義烏市已決定實施發展戰略的構建城市商業堅定不移地繁榮,成為商品行業的領導者,驅動區域經濟,併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和強勁的經濟城 市的城市從傳統農業小縣城。 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的RMB15.6億元,財政總收入RMB1.66億元。金融機構的存款有出色的RMB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RMB5688元。 2001年,義烏市總體經濟指數為19的所有縣(市)的首位。此外,近年來,義烏市已被列為其中一個縣(市)的領導現代化建設在浙江,一個關鍵地區促進城市化在浙江,和第一組的強有力的縣(市)的擴大經濟管理權限。目前,義烏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最活躍的浙江。即使在全國,義烏先後獲得這種榮譽作為項目的全國技術先進的城市,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城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教育強市,等等。此外,它已被授予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獎連續4次。

青巖劉村的發展歷程

2005 年,青巖劉村依靠著僅一路之隔的義烏最大貨運市場,迎來了村子裡的第一撥“網商”。金融危機期間,村民們乾脆把青巖劉村打造成“義烏淘寶城”。憑藉著“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貨源優勢,彼時的電子商務已經在義烏零散開花。一個山頭立起來,活躍在虛擬空間中的“網商”們像是找到了組織,來自浙江各地甚至重慶、安徽、遼寧的網商也紛紛住進了青巖劉村。“淘寶村”的現狀已經基本達到了創始人的最初設想———只要租一套房子 、帶一臺電腦就能開始做生意。6年前,青巖劉村還是義烏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2005年完成舊村改造後,閒置了大量的房子,房租便宜,加上毗鄰義烏最大的貨運市場——江東貨運市場,運輸方便,這就讓一些網商選擇在此創業。2009年5月該村組織成立義烏·國際電子商務城籌委會,組織網商培訓交流,匯聚人氣。這個原本僅有 1486名村民的村莊,現在容納了8000多人,開出了2000餘家淘寶網店,2010年成交額超過2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淘寶村。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互動融合,使義烏商貿業躍至千億元級規模,他們要做“東方商谷”,成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費品網貨採購中心和全國網商的集聚中心。

義烏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有哪些啊?

義烏市位於浙江省中部,至省會杭州百餘里。處於西太平洋沿岸前居中位置,南通廣東、福建,西接長江腹地,東靠中國最大城市上海,面對太平洋黃金通道。

陸空運輸,交通便利。鐵路方面,貫穿全境的浙贛複線已經全面進入電氣化時代,為了城市的發展,鐵路遷移後,義烏境內新線全線通車後,列車運行時速最高可達每小時200公里。義烏到杭州行程直達時間可縮短至不到1小時。路交通網布,杭金衢高速、金甬高速穿境而過,03省道、20省道、37省道更是把義烏與周圍地區緊密的聯繫了起來。正在興建的義烏至蘭溪公路、義烏至武義公路、東陽至義烏至浦江公路、義烏至浦江二線公路,都將為義烏的物流提供方便。

義烏歷史文化遺產知多少

您好,義烏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村鎮和傳統鄉土建築等歷史文化遺存是人類文明的物化成果,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在我市,祖先留給我們的相關歷史文化遺存有多少呢?

據統計,義烏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義烏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村鎮2處。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大都聞名遐邇,老少皆知。另外還有義烏市級文物保護點291處,如天女散花般散落在全市各地,具體在各鎮街分佈如下:

赤岸鎮:古建築33處,古墓葬2處,石刻1處,古窯址2處。

義亭鎮:古建築20處。

佛堂鎮:古建築50處,石雕1處,古遺址1處。

蘇溪鎮:古建築13處,古墓葬2處,革命紀念墓2處。

上溪鎮:古建築20處,名人墓1處,石刻1處。

大陳鎮:古建築16處,革命紀念墓2處。

北苑街道:古建築19處。

江東街道:古建築10處,古墓葬6處,石刻1處。

後宅街道:古建築19處,古遺址1處,革命紀念墓1處。

廿三裡街道:古建築24處,古窯址1處,石刻1處。

稠城街道:古建築13處,古墓葬1處。

城西街道:古建築15處,碑刻1處。

稠江街道:古建築11處。

我們眼前無法迴避一個嚴峻現實:因為歷史風雨和各種人為因素,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些古建築正背對著我們漸行漸遠。

不錯,每一個地方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都會面臨發展與保護的問題。而視有重要價值的歷史遺址為財富,還是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的負擔,反映出是否尊重歷史和文化遺產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發生偏差,則經濟發展越快,歷史文化遺產損壞程度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在當前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古建築民居等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工作更加凸現出來。有些人思想認識上存在著誤區,對文化遺產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關係認識不到位,認為保存古老建築將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因此,保護古建築民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古建築民居內柴草、雜物隨意堆放,電線隨意拉接,且多為老年人居住,有的出租給外來打工人員,隨意搭灶用火,極易發生火災,安全隱患很多。至於日常管理維護等,就更無從談起。尤其是村莊整治、舊村改造規劃的實施,對古建築民居保護構成最大威脅。隨著全市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不少農村開始實施舊村拆遷改造與整治規劃,因此許多古建築民居正面臨被拆除、毀壞的命運。

面對嚴峻的現實,一些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我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鋼筋水泥,更需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切實做好新農村建設中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令人欣慰的是,市委書記樓國華同志對此一再強調,市委副書記、市長吳蔚榮同志多次批示,市政府日前又出臺了《關於加強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若干意見》。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將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我市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春天已經悄然來臨了。

這裡,還需要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共識。古建築是歷史和文化的結晶,是過去和未來的橋樑。每一座古建築都承載了先人奮鬥的結晶,見證著塵世的滄桑,記錄著歷史的興衰。由於歷史文化和民俗傳說的浸潤,現存的古建築愈加散發出神奇迷離的魅力。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充分發掘古建築的歷史文化內涵,推陳出新,繼往開來,從而豐富我們的歷史文化底蘊,提升我們的現代文化品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意義實在是重大而深遠。

全國罕見的佛堂鎮古街

......

義烏華鴻集團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求詳細歷程?急~~

不太清楚哦,義烏的企業一開始都是由小作坊做起來的,華宏最早應該是做相框的,現在涉及的業務就廣了。

義烏有什麼特點

全球最大的市場——義烏 許多人是從小商品開始瞭解義烏的,在中國凡是做小商品生意的人都知道在義烏能找到品種最全、價格最便宜的小商品。可以說是小商品讓義烏這個十年前還默默無聞的縣級市揚名海內外的。 比起10年前,義烏的變化非常大,十年前的那個全部是臨時攤位,像一個特大型的農村集貿市場的小商品集散地早就不見了,如今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已經開始走向國際市場;支撐義烏1/3貿易產品的地方民營企業正逐步走向現代化;過去破舊的老街、老巷、老房子也全部得到改造。義烏越來越重視貿易城市的特色,她正以嶄新的形象迎接世界各地的商業合作伙伴。 義烏的小商品 早在乾隆年間,義烏農民就開始了“雞毛換糖”的經商活動,那時侯的義烏人用紅糖換來的雞毛做雞毛撣子,每逢過年過節,便走街串巷地去賣。這便是義烏小商品經營的開始。 現在義烏的小商品聞名海內外,從針頭兒線腦兒、鞋帶兒、鈕釦兒、拉鎖兒、牙籤兒到精緻的禮品、精美的飾物;從鞋襪、圍巾、帽子、服裝到毛紡織品;從各種玩具、打火機到電視機、紅木傢俱、各種五金工具、和電子產品。凡是日用百貨中人們能想到的,沒有這兒不賣的。 現在,用小商品來定義義烏的商品範圍已經不全面了,應該說,在義烏能夠以低價位買到所有生活、生產用的商品。由於義烏的價格便宜,所以人們寧可用“小商品”作為義烏經營所有商品的總稱。 打造規範化市場 短短的十幾年,義烏就從做“雞毛換紅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發展到了目前的“華夏第一市”。據統計,2001年義烏商品市場成交額高達211.97億元,商品成交額已經連續11年位居全國十大集貿市場榜首。 2001年義烏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小商品博覽會。商博會規模空前,外向度明顯提高,26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佔總展位的20%。國內30個省(市、區)和境外的共有1026家企業參展,成交額達43.7億元。比上屆增長13.3%。 目前,義烏“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工業產業發展格局初步構築形成。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們就敢為人先,提出了允許長途販運和允許發展一些小商品市場等“四個允許”,冒著風險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原始積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義烏人又一次抓住機遇,提出了“引工經商”這麼一個重大戰略,把原始積累的商業資本迅速轉化為工業資本。當我國加入WTO以後,義烏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的商貿名城,擴大經濟的外向度,在連續七年舉辦中國小商品博覽會的基礎上,今年他們又將舉辦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從而實現市場貿易與國際接軌。 義烏小商品市場有幾大優勢,一是規模優勢。義烏小商品市場總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經營商位4.5萬個,經營人員10萬多人。全市還有各類專業市場10多個、專業街30多條。2002年10月,新建造的現代化的“福田市場”即將投入使用,使得小商品市場的規模擴大了一倍。二是商品優勢。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經營品種類齊全,彙集了2 8個大類近32萬種商品。這些商品價廉物美,90%以上外銷全國及世界各地。三是網絡優勢。義烏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建立了30多個分市場;在南非、烏克蘭等國家設立了5個分市場;12萬義烏經商大軍,其中5萬人分佈在全國各地,在全國經商者30000多人。四是管理優勢。經過20多年的實踐,市場形成了一套管理規範的管理體系,營造了公平競爭、守法經營、秩序井然的經商環境。 以商促工 工商聯動 義烏經濟具有強大的生機和活力的重要原因是民營經濟。義烏企業99%為非公有制企業。義烏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立足於民,大力發展民本經濟,藏富於民間,為地方發展留足了後勁。 2001年,全市金融機構年末存......

相關問題答案
義烏髮展歷程?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程?
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的同義詞?
發展歷程什麼意思?
家族發展歷程怎麼寫?
不斷髮展的同義詞?
小學拓展課程的意義?
從江蘇無錫到浙江義烏需要多少車費?有多遠路程? ?
義烏市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