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動念的念是指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什麼是起心動念?

對別人打主意

舉例說明什麼叫“起心動念”?

簡單用白話說,就是對什麼事有了慾望就想去做的意思

禪解:

源於種種貪嗔痴迷的妄念,產生無明煩惱、不理智的思維;

由此無明的思維,產生了要去做某種行為的意識念想;

由此想要產生行動的念想,產生了眼耳鼻舌身和心意(六根)對身外世界的各種分別判斷。

緣於對身外世界的各種分別判斷,產生分別心,有了喜愛或不喜愛的取捨;

由於這種分別取捨的思維,產生對喜愛的事物更加執著、對不愛的事物愈加排斥的心理和行為;

由於這種偏向的心理,對於苦、樂等感受產生種種執著的認定;

由於心中已經有了肯定的固定的價值觀,比如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產生了各種自以為是的定義;

由於這些價值取向的定義,便驅動自己進行各種行為活動,以取得這樣的自我價值,完成自己的自我意識;

由於執著於自我感覺自我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活動積累產生不同的後果。

由此接下來就是種種生、老、病、死;愛、恨、離別、種種五蘊盛聚之苦,也就是種種心身煩惱。

淨空法師什麼叫起心動念極其微細

淨空法師-----宇宙的起源是極其微細的起心動念。

現在科學家都常常講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這個看法怎麼發生的?他們在天文望遠鏡裡面觀察到一個現象,在外太空許多的星球都以很高的速度跟我們相反的方向離開,好像我們這裡是個爆炸的中心點,統統往四周快速度的移動,這個現象許多天文學家都看到了,所以大家想想應該是大爆炸。但是,是不是真的是這個現象?沒有一個人敢確定,就是暫時以這個為基礎。也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所有生物是進化而來的,人是從猿猴進化來的,可是這裡頭又有問題,那現在為什麼還有猿猴?難道這一類進化成人,那一類還是老樣子?這些講不通。佛法告訴我們,沒有進化也沒有爆炸,可是爆炸現象怎麼解釋?

所有一切現象,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是波動的現象,這話說得很有道理。近代的科學家說宇宙之間什麼都沒有,就是波動,精神現象是波動形成的,物質現象也是波動形成的,形形色色不相同是頻率不一樣。這個說法跟佛經上講的相應。佛法講的宇宙起源是個波動現象,非常微細的波動現象。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面,就講得很清楚,那裡頭講的前面三段確實就是這兩句話,從一體起二用,二用就是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它生起來。

《妄盡還源觀》,是全部《華嚴經》的精華。論文不長,全文只有六段,前面三段,那是方東美先生講的,最高的哲學;後面三段,那是最高的科學。這是大乘教裡頭哲學跟科學都講到登峰造極,究竟圓滿,把宇宙的緣起講清楚,萬物的緣起,生命的緣起,我從哪裡來的,我們自己的緣起,都說出來了,太難得了。跟今天全世界頂尖的這些哲學、科學來比,絕不遜色。我們也用了兩百多個小時,這一套光盤可以多聽,聽不懂,沒有關係,一遍一遍的聽,聽了會開悟。聽了,縱然不開悟,它肯定幫助你放下,這個利益就很大。

我們在大乘教學當中能夠找到解釋的理論依據,大乘教裡面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有道理,《華嚴經》給我們講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心就是講自性、真心,這個不是妄心,真心能現,外面境界千變萬化那叫所現,能現、所現。所以物質的現象就是宇宙的現象,精神的現象是我們自己這個人的現象,這自性變現的,自性能現、能變。自性裡面有沒有這個東西?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沒有緣它就不現,不現的時候在佛法裡面叫隱,好像隱藏起來不見;有緣,它就現。這個緣是什麼?世尊在大乘教裡講得很多,叫「一念不覺」。這一念,一念不覺,不是覺,覺就沒有問題,一念不覺這叫根本無明,這叫無始無明。根本無明是什麼意思?就是整個宇宙跟我們自己出現了,那是根本,從那個地方出現的,從自性出現的,叫根本。無始是什麼意思?跟你講沒有開始。這沒有開始,沒有開始就不是真的,有始有終就是真的,沒開始。沒開始怎麼個意思?

這個一念,佛經上常講「一念不覺」,不覺我們好懂,一念不好懂。一念是什麼意思?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才知道這一念的意思。世尊問彌勒菩薩,說一般人心目當中所想到的這一念,佛問這一念當中有幾個細念組成這個粗的念頭?這一念裡頭有幾念、有幾形、有幾個識?這問得好,這個話我們問不出來。彌勒菩薩回答世尊,他說一彈指這樣短的一個時間,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怎麼曉得這一念不覺?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中國人講的是三百二十兆。我們彈指彈得快一點的,這一秒鐘大概可以彈四次,那再乘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滅,這個念頭,念頭有生滅。彌勒菩薩說「念念成形」,形就是宇宙,物質世界;「形皆有識」,只要是有形,物質裡面統統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我們就知道,現在我們都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有多少......

起心動念,不著一念什麼意思?

前念不生後念不滅,

心本無生因境有。

起心動念指代自己心中的慾望,和幻想

不著一念是因為慾望太大現實無法滿足。

起心動念的”心和念”有什麼異同呢???

從緣起的過程看,心的思維和後期的以思維為基礎的判斷,構成整個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

源於種種貪嗔痴迷的妄念,產生無明煩惱、不理智的思維;

由此無明的思維,產生了要去做某種行為的意識念想;

由此想要產生行動的念想,產生了眼耳鼻舌身和心意(六根)對身外世界的各種分別判斷。

緣於對身外世界的各種分別判斷,產生分別心,有了喜愛或不喜愛的取捨;

由於這種分別取捨的思維,產生對喜愛的事物更加執著、對不愛的事物愈加排斥的心理和行為;

由於這種偏向的心駭,對於苦、樂等感受產生種種執著的認定;

由於心中已經有了肯定的固定的價值觀,比如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產生了各種自以為是的定義;

由於這些價值取向的定義,便驅動自己進行各種行為活動,以取得這樣的自我價值,完成自己的自我意識;

由於執著於自我感覺自我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活動積累產生不同的後果。

由此接下來就是種種生、老、病、死;愛、恨、離別、種種五蘊盛聚之苦,也就是種種心身煩惱。

起心動念--常用在佛教術語中

你這種理解六祖慧能已經批判過了,根本上來說是以空相解空,佛教中的空是無所不包的空,如同宇宙,包羅萬象之空而非真空之空相。

念念相續,無念可斷,靜心非斷念,斷念則成死物,而靜心恰恰是歷經紅塵而可以做到一塵不染。

起心動念是不是成語

起心動念不是成語.

起心動念

《起心動念 》是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蘇克爾

內容介紹

從自身的經歷和需求出發,從神經學、心理學的角度解讀愛戀、兩性關係,分析男人與女人不同、吸引力、出軌、愛成癮、性取向、性高潮等行為。重塑科學的愛情觀、性愛觀和兩性關係。《起心動念》從大腦科學最先進的認識和觀點,對「愛」和「性」進行了生動有趣的探索和解說。

起心動念其實是在想什麼東西

起心動念,簡單用白話說,就是對什麼事有了慾望就想去做的意思。

禪解:

源於種種貪嗔痴迷的妄念,產生無明煩惱、不理智的思維;

由此無明的思維,產生了要去做某種行為的意識念想;

由此想要產生行動的念想,產生了眼耳鼻舌身和心意(六根)對身外世界的各種分別判斷。

緣於對身外世界的各種分別判斷,產生分別心,有了喜愛或不喜愛的取捨;

由於這種分別取捨的思維,產生對喜愛的事物更加執著、對不愛的事物愈加排斥的心理和行為;

由於這種偏向的心理,對於苦、樂等感受產生種種執著的認定;

由於心中已經有了肯定的固定的價值觀,比如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產生了各種自以為是的定義;

由於這些價值取向的定義,便驅動自己進行各種行為活動,以取得這樣的自我價值,完成自己的自我意識;

由於執著於自我感覺自我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活動積累產生不同的後果。

由此接下來就是種種生、老、病、死;愛、恨、離別、種種五蘊盛聚之苦,也就是種種心身煩惱。

有時候我們一樣會浮起一些“念頭”,那浮起念頭的時候,你一樣可以看到念頭的起、滅。那有時候它沒有浮起什麼念頭,但是當你自己要起什麼念頭的時候,可以看得到。所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沒有刻意要浮起什麼念頭,然後它自己這樣浮出來,這些念頭的內容,念頭有沒有貪心、有沒有嗔心、有沒有嫉妒心,你自己都可以覺察得到。而另外一種是你刻意的想要得到什麼,是內心的慾望。而這些“念頭”就是起心動念的源頭。

等覺菩薩還起心動念嗎

樓主您好!

末學先說一句話:“造罪凡夫永不起心動念;諸佛世尊分分秒秒起心動念”。

您覺得等覺菩薩處在什麼位置呢?

造罪凡夫有沒有真心?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睹明星開悟時所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又如經中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因此,就算五逆十惡的地獄眾生,也本具與諸佛世尊毫無差別的真心。這個真心,永遠不會起心動念。因為他根本不了別六塵。而起心動念,就表明六識心在運作:六根觸六塵,因此出生六識心。六識心只要存在,必然分分秒秒了別萬法,起心動念。而真心永遠都不會“起”,因為他“本不生滅”:無始劫以來,他沒有一剎那的斷滅,怎麼可能“起”呢?他也不會“動”:《六祖壇經》說過:“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如上可知,凡夫的五蘊身時時刻刻起心動念,而真心從來都不會起心動念。

諸佛世尊與造罪凡夫的共同點在哪裡?就是“本具真心”這一點。所以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講:“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法身如來永遠是“如如不動”。可是,應身佛卻出現世間,49年說法300餘會;若不起心動念,乃至不知弟子正在問什麼,怎麼說法呢?若不起心動念,乃至不知痛癢、飢寒,怎麼生存於世間說法度眾呢?報身佛現在色究竟天為菩薩眾說法,又如何不起心動念呢?切莫將佛謗為不知不覺一切法的木石瓦礫!

如上可知,諸佛世尊的應化報身,一樣起心動念,行種種無漏有為法,以便度生無盡。如《維摩詰經》:“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永不起心動念的,唯有定性聲聞阿羅漢入滅之後。無餘涅盤中,包括意識覺知心在內的一切法滅盡無餘,唯餘金剛不壞的真心獨住。當然也就不會起心動念,也就再無度眾生的可能。正因為如此,才叫做“自了漢”。若是菩薩眾及諸佛世尊,正是:“若一眾生未成佛,永不於此取泥洹”(《楞嚴經》)。因此,諸佛世尊永不入無餘涅盤。觸此,“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楞伽經》)

如今有外道,不教人去努力求證永不起心動念的真實心;而是教人將分分秒秒起心動念的六識妄心修煉成永不起心動念的狀態(這本來就不可能)。妄圖用這種方法將妄心轉變成真心。名為“蒸沙成飯”。

《楞嚴經》雲:“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六祖壇經》雲:“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祖師雲:“莫道無心便是禪,無心猶隔萬重山”。

諸位學人請仔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心生心起心動動,念離念消念空空什麼意思

推薦閱讀南懷瑾先生金剛經說什麼一書,這句話意思是應心無所住,心念本空,念來念去都是生滅現象,不必刻意剋制心念升起,只要時時知曉明白念頭起來又消失了就行了。

相關問題答案
狼狽為奸的狽是指什麼動物啊? ?
五穀中的稷是指什麼?
勞動二重性是指什麼?
男生說的作是指什麼?
能手的手是指什麼的人?
計算機的字是指什麼?
發動機排量是指什麼?
詩經中的風是指什麼?
古代的金是指什麼顏色 ?
請問風水中的“宮”是指什麼,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