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的對聯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19

嶽麓書院門前的對聯是什麼?

嶽麓書院大門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

這幅對聯,粗通古漢語的人,一眼就看明白這對聯說的是,只有楚地有才子,而我這裡最多。據說,為了這幅對聯,還引起過人們的爭論。按春秋戰國時的格局來分,這楚地明明在湖北。你湖南什麼時候成了楚地了。這麼說,那個有才的楚,也該是湖北有才啊……這到底哪裡有才就說不明白了,何況這“於斯為盛”。而按照書院講習團師兄師姐們的說法,這對聯中的“惟”、“於”,都是虛詞,沒有實際的意思;對聯是“楚有才,斯為盛”。這對聯也有一番來龍去脈。當時,我沒怎麼用心記,現在則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了。

說到書院,難免就會想起在學校四年的生活。因為,生活、學習等等的不習慣,總覺得在學校變扭極了。這個彆扭,直到我畢業了還沒有改過來。一年以後,在網絡上看到這些介紹學校的文字和圖片,心底最隱祕的角落中似乎有什麼被牽動了。

嶽麓書院門前對聯的內容是什麼?撰寫者是誰?是什麼意意思?

大門兩旁懸掛有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上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下聯出自《論語·泰伯》,源出經典,聯意關切,道出了嶽麓書院英材輩出的歷史事實。

惟楚有材:唯有楚地有英才。

於斯為盛:在這裡最興盛。

嶽麓書院對聯及釋義

嶽麓書院對聯及釋義

1、嶽麓書院大門楹聯: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橫批:嶽麓書院

注:此聯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會聚。上聯是清代嘉慶年間任嶽麓書院院長的袁名曜(峴岡)所出,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是當時書院的一位學生張中階所對,語出《論語•泰伯》: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此聯四言,簡約有力,氣勢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嶽麓書院山長。張中階(生卒未詳)嶽麓書院生徒。袁任山長時之某日,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囑諸生應對。正沉思未就,明經(對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書就懸大門。抗日戰爭中,被日機炸燬。現聯是1984年據歷史照片複製的。

2、嶽麓書院大門門廳楹聯:

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 學有因革,通變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

——丙寅秋月曾曉滸書

注:馬積高、曾曉滸題嶽麓書院大門 。馬積高(1925-- )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曾曉滸(1938-- )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因革:因,繼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澤東、蔡和森。

3、嶽麓書院二門楹聯:

大門之後,宋元時為禮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擴建文廟於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門,後屢修繕。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戰爭中被日機炸燬,夷為平地。1985年根據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資料復原重建。中三間開三門,石料門框,左右各一間過道,通往左有齋舍。五間單檐懸山,中三間開三門,花崗石門框,左右各闢過道通南北二齋。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本侵略者炸燬,1984年重建。

納於大麓,藏之名山。 橫批:名山壇席

注: 程頌萬題嶽麓書院二門。程頌萬(1865--1932)湖南寧鄉人,字子大、鹿川,號十發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學堂)監督。善書法,長於篆、隸、楷。著有《程典》等。納於大麓:語出《尚書•堯典》:“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語出《史記•泰史公自序》:“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意為嶽麓書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闊物博的嶽麓山中。此聯語集句自然,貼切生動。是嶽麓書院名家雲集、人才輩出的真實寫照。

4、嶽麓書院二門過廳楹聯:

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 學宗鄒魯,禮門義路聖賢心。

注:清代山長羅典撰。羅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慶十三年

(1782--1808),連任嶽麓書院山長二十七年。此聯原掛大門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歐陽詢字重刻,改掛二門門廳。大澤: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鄒魯”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興盛之地。“禮門之路”見於《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夫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5、嶽麓書院三門楹聯: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橫批:實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集聯,賓步程(1879---1942),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1917年湖南工專遷入嶽麓書院辦學。。上聯出自《論語•衛靈公》,下聯出自韓愈《進學解》

6、嶽麓書院傳千載; 書院育材有良規。

注:北京大學教授張岱年撰書。張岱年(l909年--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1982......

嶽麓書院對聯

上聯:惟楚有材

下聯:於斯為盛

橫批:嶽麓書院

上聯: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

下聯:學有因革,通變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

嶽麓書院對聯及釋義

嶽麓書院大門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

這幅對聯,粗通古漢語的人,一眼就看明白這對聯說的是,只有楚地有才子,而我這裡最多。據說,為了這幅對聯,還引起過人們的爭論。按春秋戰國時的格局來分,這楚地明明在湖北。你湖南什麼時候成了楚地了。這麼說,那個有才的楚,也該是湖北有才啊……這到底哪裡有才就說不明白了,何況這“於斯為盛”。而按照書院講習團師兄師姐們的說法,這對聯中的“惟”、“於”,都是虛詞,沒有實際的意思;對聯是“楚有才,斯為盛”。

關於嶽麓書院對聯的解析?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嶽麓書院山長。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 ”囑諸生應對。正沉思未就,明經(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

上聯“惟楚有材”,典出《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全聯的意思或可理解為;楚國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嶽麓書院更是英才齊聚之會所。

嶽麓書院對聯欣賞 嶽麓書院中的匾聯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的楹聯碑匾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懸於前門)三湘雋士講研地,四海學人嚮往中(懸於赫曦臺)合安利勉而為學,通天地人之謂才(懸於赫曦臺)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懸於大門)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學有因革,通變為雄,試忖度朱張意氣,毛蔡風神(懸於大門門廳)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沅生芷草,澧育蘭花(懸於講堂)一水長流池不涸,兩賢互磋道終同(懸於講堂)嶽麓學府傳千載,書院育材有良規(懸於講堂)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懸於講堂)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學府傳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傳,一代風流直到今(懸於講堂)聖域修文,前有朱張講壇,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墳五典,諸子百家(懸於御書樓)訓詁箋註,六經周易尤專,探羲、文、周、孔之精,漢宋諸儒齊退聽;節義文章,終身以道為準,繼濂、洛、關、閩而起,元明兩代一先生(懸於御書樓)學貫九流,匯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賢事業名山(懸於講堂側門)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於世無偶,百代絃歌貫古今(懸於半學齋)德冠生民,溯地闢天開,鹹尊首出;道隆群聖,統金聲玉振,共仰大成(懸於大成殿)覺世牖民,詩書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類拔萃,河海泰山麟鳳,莫喻聖人(懸於大成殿)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懸於大成殿)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聖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懸於大成門)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懸於文廟廡廊)不為子路何由見,非是文公清退之(懸於文廟廡廊)業精於勤,漫貪嬉戲思鴻鵠;學以致用,莫把聰明付蠹蟲(懸於教學齋)陟此峰顛,看湖浪湘波,總是源頭活水;拜茲堂上,仰賢關聖域,無非心地嚴師(懸於講堂側門)教同化雨綿綿遠,泉似文瀾汩汩來(懸於百泉軒)學憶宋張綿聖脈,書傳虞夏刻螭虯(懸於百泉軒)金聲玉振;虎躍龍騰(懸於成德堂)胸懷子美千間廈,氣壓元龍百尺樓(懸於時務軒)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懸於吹香亭) 麓山寺碑嶽麓書院辦學千年,積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主要分佈在麓山寺碑亭、講堂、御書樓壁及復廊、百泉軒園林碑廊等地。麓山寺碑亭豎有麓山寺碑。此碑是中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也是長沙現存時間最早、價值最高的碑刻,由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李邕於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親自撰文、書丹、並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絕碑”之稱。歷代許多大書法家都曾前來瞻仰臨摹,宋代書法家米芾於元豐三年(1080年)專程前來臨習,並刻襄陽米黻同廣惠道人來,元豐庚申元日16字於碑陰。原刻在麓山寺中,後移至嶽麓書院右側,明知府錢澍建亭護碑。清代嘉慶年間有達官遣吏前來拓取,因不得其法而使名碑碎裂,長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後,親赴現場,和沙灰集其殘片94字,另嵌碑亭內壁之上。講堂檐牌匾講堂檐前懸掛的“實事求是”匾,是民國初期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校長賓步程所撰,為嶽麓書院在轉制時期的校訓,對當時寓居於書院的毛澤東影響很大,後成為毛......

嶽麓書院上的對聯是?

唯楚有材 於斯為盛

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嶽麓書院山長。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 ”囑諸生應對。正沉思未就,明經(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

上聯“惟楚有材”,典出《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全聯的意思或可理解為;楚國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嶽麓書院更是英才齊聚之會所。

相關問題答案
嶽麓書院的對聯是什麼?
春回大地的對聯是什麼?
書院的學長是什麼職位?
書房的英文是什麼?
法院的公告是什麼意思?
對於的對字是什麼意思?
角的對邊是什麼意思?
書杭的意思是什麼?
認識的對象是什麼?
書遂的拼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