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的作者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逢入京使的作者是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鍾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託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誇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裡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鍾”在這裡是淋漓沾溼的意思。“龍鍾”和“淚不幹”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裡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於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逢入京使的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荊州江陵(今屬湖北)人。出身於官僚家庭,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遊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742~756)年間,兩度出塞,居邊塞六年,頗有雄心壯志。安史亂後回朝,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轉起居舍人等職,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與高適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其詩題材廣泛。有《岑嘉州詩集》。

逢入京使的作者叫什麼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逢入京使的作者叫什麼名字?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鍾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託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逢入京使是什麼朝代誰寫的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名篇之一。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逢入京使作者在什麼地方遇到了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小題1:詩人在什麼地方會到了回京城長安的使者?對他有何託付?(2分)

小題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麼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題1:赴安西途中,託付他捎口信向家人報平安

小題2: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相關問題答案
逢入京使的作者是誰?
野火燒不盡的作者是誰?
幸福是什麼的作者是誰?
山亭夏日的作者是誰?
浣溪沙的作者是誰?
鬼吹燈的作者是誰?
古朗月行的作者是誰?
江雪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專心致志的作者是誰?
爬山虎的腳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