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兩極格局解體?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兩極格局何時解體?

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作為標誌,1991年12月25日發生的蘇聯解體事件,為立國七十多年的蘇聯劃上句號,這標誌著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的瓦解。

戰後兩極格局解體的原因是什麼

兩極格局解體

1.格局是指各種力量對比與組合的結構、規模和態勢

世界經濟格局,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世界各國和國家集團在世界經濟領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結構、規模和態勢。其核心內容是大國或國家集團之間的經濟力量對比關係和支配世界經濟的權力分配狀況。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取決於各個國家或國家集團經濟實力的消長。二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從戰後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是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的第一階段,主要表現為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西方主要國家的經濟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德國、意大利、日本這些戰敗國幾乎成了廢墟,戰勝國的英國、法國也是遍體鱗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實力大大膨脹起來。到1945年,美國獨佔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的60%,對外貿易的32.5%,黃金儲備總量的59%,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與此同時,美國還享有其他任何國家不可企及的經濟規模和市場;科技上遙遙領先於別的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大大高於其他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正是憑藉這種經濟上的巨大實力和強大優勢,一步一步地奪取了世界經濟霸權。其基本步驟是:第一,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第二,建立以貿易自由化為基本原則的貿易體制,成立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計劃,如馬歇爾計劃以及通過提供“兩個安全網”(“軍事安全網”和“經濟安全網”),加強對歐洲、日本經濟的控制;推行“第四點計劃”,對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實行新殖民主義政策。第四,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經濟和技術封鎖。

(2)20世紀70年代後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是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發展的第二階段。進入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轉折。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國際金融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沖擊,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兩次宣佈貶值,標誌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第二,發展中國家石油鬥爭引發的能源危機,打亂了國際貿易舊有的價格體系。第三,美國逐漸陷入了經濟增長緩慢和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的困境,日本、西歐的經濟發展比美國快,美、日、歐的經濟實力消長明顯。

伴隨著美國經濟霸主地值的衰落,歐共體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兩大新的經濟中心,世界經濟中美國一國獨霸的局面開始向美國、歐共體、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過渡。1975年召開的第一次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是三足鼎立形成的標誌。

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經濟實力也有很大的增強。這個時期,在拉丁美洲和亞洲出現了一些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並且形成了一支新興的經濟力量。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興起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進一步加強了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是指獲得較快發展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它們的工業化取得重大進展,已處於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過渡階段。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年增長率,不僅高於本國曆史上的任何時期,而且明顯高於西方發達國家同一時期的增長速度。例如,“亞洲四小龍”,即韓國、新加坡和我國臺灣地區、香港地區。另外在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亞的印度等,也都在快步發展。但是,另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卻面臨更加“邊緣化”的危險。

(3)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是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發展的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美日歐三大區域經濟中心的較量越來越複雜激烈,直接推動了西歐、北美、亞太經濟區域化的發展,形成了三大區域組織相互依賴、矛盾鬥爭的新格局。除了這三大區域化組織外,還有眾多的經濟集團遍佈世界各地。跨洲的集團之間的聯繫也更為密切。如:亞歐首腦......

兩極格局解體的標誌是什麼?

蘇聯解體

對你有幫助還請採納我啊!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兩極格局解體的標誌是什麼?這樣的國際情況下,中國的外交目標是什麼

兩極格局的形成演變及其趨勢

一、何謂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係結構。而一種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種力量經過不斷的消長變化和重新分化組合,從量變逐漸發展到質變,構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的結果。一種世界政治格局的解體,則是由於這種穩定的均勢被打破,再也無法保持下去了。

二、兩極格局的形成與影響

雅爾塔體系的確立奠定了兩極格局的基礎。兩極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美蘇兩強由於二戰的結束,共同的敵人法西斯被消滅後,雙方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的矛盾衝突加劇,由戰時同盟轉為對抗。

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對戰後近50年國際關係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作用:①有利於緩解世界緊張局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雅爾塔體系消除了德日兩個法西斯戰爭策源地,有資格打世界大戰的美蘇兩國又長期處於均勢,使雙方均不敢貿然行事。這種建立在大國均勢基礎之上的國際秩序,雖然不能消除衝突的根源,但卻使大國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②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革命的進行創造了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消極作用:①打上了濃厚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無視弱小國家利益,導致戰後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②擅劃國界,分裂國家的做法,種下了不穩定的禍根,導致日後世界的紛爭和不安寧。③美蘇兩強為謀求霸權,展開長期的軍備競賽和地區爭奪,導致世界局勢長期緊張動盪。④兩極對峙的格局下,國際經濟秩序長期得不到改善,給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三、兩極格局的結束

兩極格局結束的標誌是蘇聯的解體。

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蘇聯長期推行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存在著嚴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誤積累了許多社會問題和民族問題。有現實原因:戈爾巴喬夫上臺後推行了錯誤的路線和政策——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方向的政治體制改革。有外部原因:即西方長期對蘇聯實行的“和平演變”戰略;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蘇聯在長達79年中,未能推動現代化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導致國民經濟比例的失調,從而在美蘇爭霸中處於劣勢,導致了兩極力量的對比失調,曾經強大的蘇聯最終解體。

四、世界政治格局的轉型期

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過渡的起始階段。在這個世界政治格局的轉型期,新舊矛盾併發,無論在世界事務層面,還是在地區事務層面,各種國際關係都在調整,處於各個層次的國家也都在審時度勢,重新定位,其中,大國關係的調整、世界經濟體系的擴展和世界主導力量的重構對新格局的確立及其未來走向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世界政治格局發展演變和最終形成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是:經濟全球化,它是世紀變遷的顯著特點。經濟全球化是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與重組,是生產、投資、金融、貿易在全球範圍內的大規模流動,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融為統一的、相互依存的經濟體系的過程,它已經成為21世紀不可逆轉的歷史洪流。它主要表現為世界經濟內在聯繫的密切性和外部互動的包容性。由它釋放出來的巨大的世界生產力動能,是推動世界鉅變的根本動力。這一歷史進程對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具有既導向多極化、又導向單極化的雙重效應,但主導作用是推動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由於多極化趨勢的長期醞釀和發展,原來的兩極格局早已出現了破綻,因此當舊格局最終被打破後,多種基於民族主義的國家力量和地區性力量亦趁勢蜂起,競相角逐,謀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冷戰結束後,威脅當今世界安全的因素——地區衝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領土糾紛不斷,局部性的、區域性的、小規模的衝突比起冷戰時期甚至還有所增加。這樣,在諸種因素的交匯作用下,冷戰後新格局的形成過程表現得非常複雜、撲朔迷離、動盪不定。

五、當今世界政治......

什麼是兩極格局

“極”原本是一個自然科學的概念,國內外學者用它來指世界上具有強大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或在各國關係中處於制約地位,對世界政治經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和國家集團;世界格局,指的是世界主要國家、國家集團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聯繫、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國際核心結構和戰略態勢,它建立在利益和力量對比的基礎之上。

由於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力量對比總是處於變動之中。當量變達到臨界點時,世界格局賴以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狀態就會遭到破壞,格局勢必發生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組,直至形成新的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蘇聯這兩個政治、經濟、軍事大國各有自己的盟友,組成強有力的集團,彼此對立,誰都不佔絕對優勢與統治地位。那時的美國和蘇聯就是兩“極”,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稱為兩極格局。由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作為標誌,1991年12月25日發生的蘇聯解體事件,為立國七十多年的蘇聯劃上句號,這標誌著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的瓦解。

“多極化”則是指在世界上存在多個對世界政治經濟具有重要影響的力量中心。60年代中期以來,西歐、日本和第三世界國家力量的發展衝破了兩極格局,世界格局開始出現多極化趨勢。冷戰結束,兩極格局隨之瓦解,按照歷史經驗,一個世界格局的終結,就意味著另一個世界格局的誕生,全球中心結構就進入“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組”的階段。現在世界的格局可以說是一超多強,世界向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所謂一超,是指美國這一超,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所謂多強,是指包括歐洲聯盟、日本、俄羅斯、中國在內的許多地區大國或大國集團。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前期,大體上是世界格局從兩極走向多極的過渡時期。這一歷史進程對世界格局的發展具有既導向多極化、又導向單極化的雙重效應,處主導作用是推動世界格局的多極化。世界上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組合,大國之間關係經歷著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

《兩霸爭雄》一書中說:“兩極格局解體不是大戰的產物,是以和平方式進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間將長期較量

B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準確理解,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關鍵語句有:長期較量、鬥爭、妥協,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會輕易退出,必然是新舊勢力反覆較量,從這些句子中不難得出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長期性,故選B。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兩極格局解體?
兩極格局形成的標誌是?
兩極格局瓦解的原因?
什麼是兩個責任清單?
什麼是積極的心態?
什麼是菠蘿格木?
什麼是抽樣名詞解釋?
什麼是最小整數解?
什麼是兩線制變送器?
什麼是無極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