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時怎樣補充水分?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運動中如何補充水分?

補充水分有講究 進行重量訓練及健身時,身體水分、鹽分代謝旺盛,喪失的水分很多。 合理適時的補充水分不僅有助於血液量的維持,對身體的血液循環和身體的散熱也是相當有利的。那麼如果體內水分不能及時補充的時候,就會引起血液濃縮、脈博跳動加快、體溫升高、運動能力下降、很容易就會產生疲勞。 一、在運動前要合理的補充水分,但不能過多,過多會使得胃部不適、影響食慾及消化吸收,水分太多同時影響了心臟、腎臟、排洩器官的負擔,也使得血液較為稀釋。 二、運動進行中及訓練後也不宜大量喝水。 三、在運動中及運動後必須以少量多次的方式來補充水分,使得身體逐漸得到水分的補充,以保持水分的平衡。以每15分鐘補充一次,每次250CC左右,每小時不超過1000CC為宜,水溫在8至12度之間最佳,對於降低運動時所產生的體溫及預防過熱較有幫助。 另外水分的補充可以運動飲料代替,以加入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鈉為優先選擇。

健身運動過程如何補充水分?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身體在被迫“透支”著。於是更多的人會擠時間去做健身運動。人們在運動中由於大量出汗,常常會感到口渴難忍,這時補充水分是十分必要的。可是您知道麼?當你感覺到口渴的時候,你的身體內其實早已缺水。如果您一口氣喝進大量的水,反而會導致體內體液稀釋,血容量突然增加,使心臟的負擔加重。另外,大量的的水貯留在胃中,既影響膈肌升降,妨礙呼吸,又會使人感到不適,降低運動能力。

進行健身及重量訓練時,身體水分、鹽分代謝旺盛,合理適時地補充水分對身體的血液循環和身體的散熱也是相當有利的。短時間內飲水過多,雖然能抑制口渴的感覺,但也增加了機體的排尿量和排汗量,前者使腎臟負擔加重,後者使體內鹽分進一步丟失,導致電解質紊亂,還會影響機體的運動能力。

應少量多次,每次喝100毫升為宜。飲水過多,大量水分進入血液中,增加了心臟的負擔。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鹽分流失,破壞血液中鹽平衡,很容易增加身體的疲勞感,引起肌肉痙攣。

健身前的“小水壺” 運動前可按如下配方將水飲料備好:每1000毫升的涼開水中,加入食鹽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這樣既補充了水分,也補充了鹽、葡萄糖和維生素,使體內水鹽代謝平衡。

劇烈運動,不宜大喝冷飲。因為腸胃血管受到冰冷刺激,會突然收縮,使胃部痙攣,產生胃痛。長期如此,會導致慢性胃病;再者,劇烈運動時,咽喉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突然受涼刺激,容易引起喉部發炎,咳嗽症狀。

那麼,在運動前後,該如何科學地補充水分呢?

運動前補水

運動前補水,要補充分,但不能過多,過多會使胃部不適、影響食慾及消化吸收,水分太多同時還會影響心臟、腎臟、排洩器官的負擔,也會使血液較為稀釋。運動前一般在30~120分鐘補充水分約300毫升,對減少體溫升高、延緩脫水發生有益,在特別熱的天氣裡,還應額外補水250~500毫升。

運動中補水,運動中宜採用飢量多次的辦法使得身體逐漸得到水分的補充,以保持水分的平衡。首先,在運動前10-15分鐘,可以先飲400-600毫升的水,以暫時提高體內水分的貯備,減輕運動時的缺水程度。然後在運動中每隔20-30分鐘補一次水,每次約補150-200毫升。運動進行中及訓練後不宜大量喝水。另外水分的補充可以以加入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鈉的運動飲料代替。

運動後補水,運動後,尤其是飯前大量飲水,會稀釋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對健康不利。由於運動中流失大量的水和鹽,所以劇烈運動後適宜飲用含糖量3%~6%、鈉鹽含量0.2%~0.3%的溶液,也可飲用運動飲料補充水分。補充的液體一般是出汗量的1.5倍,體液才能很快地達到平衡。

參考資料:hacc001.blog.163.com/blog/static/3088230...

人體在運動後一般應該補充多少水分?

喝水之多寡,因人而異,唯避免引起不適,最好在運動之前10至20分鐘就飲水,運動後5分鐘馬上補充才適當。但是運動之後,不能一下子大量飲水,大約在800cc以下,以免胃部吸收不良。運動中的喝水,應在口渴之前實時飲用,不要等口渴時,血液濃度增加,電解質不平衡或不舒服時,已來不及了,尤其是大量流汗的運動,更應該實時補充才對。運動飲料應該少喝,除非太累,由於其中有鉀、鈉含量之故,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更應避免在運動後飲用,蒸餾水雖乾淨,但沒有礦物質,如果流汗過多,可加少許的鹽,以利新陳代謝。碳酸飲料如汽水、可樂,其實並不適合飲用,冰水最好不要飲用,以免傷到肺部及氣管,對於溫熱的內部器官如食道、胃等消化器官亦不妥當。

補充水分應該分為前、中、後三階段,運動前補充500cc左右的水,運動中每10~15分鐘間斷補充100cc~150cc的水,運動後儘量補充。由於水分從攝取,到進入腸胃到進入腸胃道,接著被人體吸收,需要一段為時20~30分鐘的時間,因此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反而會使的飲用的水集中在胃裡,而不能真正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

至於運動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可能導致“胃下垂”的說法,則可能憂慮過度了;在運動前補充超過負荷量的水,的確有可能因此產生飽漲感進而影響運動的表現,不過倒不至於產生胃下垂。

運動飲料真的適合運動飲用嗎

當健身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運動飲料的品牌、標榜功能也就愈發另人眼花撩亂,不過,運動飲料真的比開水更適合運動者嗎?運動後補充水分的重點,除了攝取的水量之外,還包括身體保留水量的能力。

徐教授並表示,“因為運動後會使人體流失如納、鉀之類的電解質,使得人體處於不平衡的狀態之下,這時候飲用補充的水分,常常會直接排出體外,而不能被良好的保存在身體裡,供身體運用。”由於電解質流失,使得人體的壓力不平衡,這時候除了需要補充水分,更需要補充適當的電解質,以幫助人體體內的壓力回覆到平衡的狀態,使攝取的水分被保留在體中供人體運用。

如果是一小時之內的運動,電解質流失的情形可能尚未多到需要補充的程度,此時飲用一般的開水就可以達到解渴與補充的目的;但是當運動持續一小時以上,且強度較高時,最好能飲用適量的運動飲料或是添加了食鹽的水做為補充,藉由攝取飲料中的鈉、鉀成分,幫助人體回到平衡狀態。

運動時 該怎麼喝?

以理想而言,運動補充水分應該分成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運動前15~30分鐘,補充500cc左右,運動中每10~15分鐘補充100cc~150cc,運動之後則儘量補充。不過,如果運動前補充過多的水分,可能會使胃部的重量增加,使得運動時腹陶不舒服的感覺。因此如果喝不下500cc,則可以稍微減少水量。

運動的前後喝水比較有講究。大家都知道運動的時候,我們都要大量的排汗。水份就要丟失,如果等到口渴再去喝水,那你就失去平衡了。所以我們應該在運動之前就要喝水。運動以後要丟失汗液,同時還要丟失一些電解質。所以運動完了之後,喝水的時候,一定要少量多次的飲,不要一下飲用很多水。因為在運動以後體溫是增加的,你又要出汗,又要排水,這樣反覆的大量飲水,容易導致水中毒。運動之後不能只喝白開水或者清水,裡面要加一點鹽分,如果運動過後,馬上喝很多白水,裡面又沒有電解質這一些,水分要進入腦細胞內,引起腦細胞的水腫,輕者可能頭暈、嘔吐,重者還有精神症狀。

1、 經過一整夜的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的時候先喝250毫升的水,可以幫助腎臟及肝臟排毒。

2、 早上的時間總是特別緊湊,情緒也比較緊張,無形中身體會出現脫水的現象。所以到了......

運動後補充水份應注意哪些事項

劇烈運動後如果因渴一次性喝水過多,會使血液中鹽的含量降低,天熱汗多,鹽分更易喪失,降低細胞滲透壓,導第二世界整理髮布致鈉代謝的平衡失調,發生肌肉抽筋等現象。由於劇烈運動時胃腸血液少、功能差,對水耽吸收能力弱,過多的水分滲入到細胞和細胞間質中。腦組織是被固定在堅硬的顱骨內,腦細胞腫脹會引起腦壓升高,使人頭疼、嘔吐、嗜睡、視覺模糊、心律緩慢等“水中毒”症狀。一次性喝水過多,胃腸會有不舒適的脹滿感,若躺下休息更會因擠壓隔肌影響心肺活動。所以劇烈活動後口渴不可喝水太多,應採用“多次少飲”的方法喝水。

運動中如何補充水分麻煩告訴我

人在出汗時,還會排出少量的礦物質,其中成分主要是鹽。所以,出汗過多時對鹽的補充也很重要。如果只注意飲水,不及時補充鹽,體液中離子濃度減少,人體為維持體液中的濃度,就要將“多餘”的水分排了。其結果是越喝水,越出汗,體液損失也越多,口乾渴得也更厲害。鹽損失過多,還會引起肌肉痙攣,甚至使體內電解質發生紊亂。

所以,人體大量出汗時,在補充水分的同時還應補充點鹽,如配製淡鹽水等飲料供飲用。運動時最好有專門配製的特殊飲料,含一定比例的葡萄糖、維生素及礦物質,與人體體液的滲透壓接近,便於吸收利用。它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還能補充能源物質和電解質,從而可以儘快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因此,“運動員飲料”目前正引起人們重視。 由於在運動時,胃腸道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供應暫時減少。這時,大部分血液都流到參加活動的肌肉裡去了,以便供應運動時肌肉所需要的養料和更快地帶走廢物。如果此時大量飲水,由於胃腸部分血管收縮,吸收能力減退,於是水分就積聚在胃腸道,使人感到胃部沉重悶脹,還會直接妨礙膈肌活動,影響呼吸。所以,運動中不宜大量飲水,以少量多次為宜。(三九)

運動中和運動後補充水分應該注意哪些

運動中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就會引起脫水,脫水可以使人體的生理機能和運動能力下降。當脫水佔體重的2%時,機體的耐熱能力降低,脫水4%時肌肉耐力降低;嚴重的脫水可使體溫過高和循環衰竭以致死亡。因此如果不及時補水對人體是有害的。

在長時間的運動鍛鍊中,特別是在夏天,或在溼熱的環境中運動,更要注意飲水。補水的最好方法是少量多次,運動中每15~20分鐘飲水 150~200毫升,每小時的總飲水量不超過600毫升,這樣既可以保持體內水的平衡,又不致因為大量飲水增加心臟和胃腸的負擔。也可以採用運動前飲水的方法,在運動前1小時補水300毫升。運動後補水也要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

由於水分流失的同時,體液也在流失,體液包含的鉀、鈣、鈉、鎂等電解質也隨之流失。因此也可以選擇補充一些運動飲料(稍加鹽的涼開水或低糖飲料也可)。但是飲料的含糖量不能過高,因為糖的濃度過高,會使飲料在胃中停留的時間過長,反而使水分不能及時進入體內。一般而言,夏天飲料糖的濃度不宜超過5%,最好在2.5%左右,冬天則可在5~15%。水的溫度也不是越涼越好,以8~14攝氏度為宜。另外,如果在早晨鍛鍊,由於人體經過一夜的睡眠,水分丟失,全身組織器官以及細胞處於相對缺水狀態,因此在運動前要補水,但也不宜過多,150~200毫升即可。

在劇烈運動中和運動前後,均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運動時的飲水應以少量,多次為原則,最好飲用淡鹽水或含鹽飲料,以保持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

運動不僅消耗能量,也消耗水分,尤其夏日進行運動,往往口乾舌燥,該如何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個方面。

第一是飲水的質量問題。應儘量不喝各種飲料,諸如汽水之類;要喝白開水,或者綠豆湯,或1%的淡鹽水等,以去熱除暑,及時補充體內由於大量出汗而丟失的鈉。

第二就是忌服過冷的水。因為平時人的體溫在37度左右,經過運動後,可上升到39度左右,如果飲用過冷的水,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引起胃腸平滑肌痙攣、血管突然收縮,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導致消化不良。

第三是飲水的量。運動中出汗多,需飲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飲用。一次飲水量一般不應超過200毫升,兩次飲水至少間隔15分鐘。另外飲水速度要慢,不可過猛

體育運動後,如何補充水分?

大量運動後,所缺失的是大量的生理鹽分,不僅僅是表象上的水分。所以應該補充生理鹽水成分的飲譁。比如,紅牛,脈動。。。。

人在劇烈運動以後可以馬上喝水麼?理由是?劇烈運動後怎麼補充水分才是正確的

人在劇烈運動以後不可以馬上喝水,理由是:

1如果劇烈運動後因口渴一次性喝水過多,會使血液中鹽的含量降低,天熱汗多,鹽分更易喪失,降低細胞滲透壓,導致鈉代謝的平衡失調,發生肌肉抽筋等現象。

2由於劇烈運動時人體對水的吸收能力弱,過多的水分滲入到細胞和細胞間質。以腦組織為例,腦組織被固定在堅硬的顱骨內,腦細胞腫脹會引起腦壓升高,使人頭疼、嘔吐、嗜睡、視覺模糊、心律緩慢等“水中毒”症狀。

3劇烈運動時胃腸血液少、功能差,一次性喝水過多,胃腸會有不舒適的脹滿感,若躺下休息更會因擠壓隔肌影響心肺活動。

所以劇烈活動後口渴不可喝水太多,應採用“多次少飲”的方法喝水,實在口渴難耐,可以口含一小口水,分多次嚥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劇烈運動後,如何補充水分才最健康?

另外由於劇烈運動時胃腸血液少,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弱,過多的水分滲入到細胞和細胞間質中,會讓人感到噁心,頭疼,會造成“水中毒”症狀。

而此時最好的補水方式就是慢口細飲日加滿力水,因為其中內涵的電解質不僅能補充汗液中丟失的鈉、鉀,還有助於水在血管中停留,使機體能夠得到更充足的水分補充。

運動後如何補充人體體內的水份?

說多了怕誤解你 給你參考!

我們都知道水對身體的重要性,對於運動的人則更是如此;也許你也知道要多喝水,可是,運動的時候究竟該喝什麼水?喝多少水?什麼時候喝?

你在運動中流失多少水

想不到吧!跳上一小時的有氧舞蹈所流失的汗量,竟然接近一瓶小包裝的礦泉水。

運動的流汗量主要和運動環境及運動強度有關,當運動強度越高,運動環境的空氣流動性越差,流失的汗也就越多。以一般人經常進行的運動,以一小時的有氧舞蹈、中低強度的慢跑為例,通常在運動後流失500cc左右的汗,如果是在烈日下打籃球、或是更提高運動強度,則流失的水分則可能將近1000cc。

此外,當運動後身體流失大量水分,血液中鹽的濃度就會隨之升高,並增加心血管運作的負擔,因此如果不適時補充,便會連帶影響到心血管功能的運作。

運動補水原則

補充水分應該分為前、中、後三階段,運動前補充500cc左右的水,運動中每10~15分鐘間斷補充100cc~150cc的水,運動後儘量補充。由於水分從攝取,到進入腸胃到進入腸胃道,接著被人體吸收,需要一段為時20~30分鐘的時間,因此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反而會使的飲用的水集中在胃裡,而不能真正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

至於運動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可能導致“胃下垂”的說法,則可能憂慮過度了;在運動前補充超過負荷量的水,的確有可能因此產生飽漲感進而影響運動的表現,不過倒不至於產生胃下垂。

運動飲料真的適合運動飲用嗎

當健身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運動飲料的品牌、標榜功能也就愈發另人眼花撩亂,不過,運動飲料真的比開水更適合運動者嗎?運動後補充水分的重點,除了攝取的水量之外,還包括身體保留水量的能力。

徐教授並表示,“因為運動後會使人體流失如納、鉀之類的電解質,使得人體處於不平衡的狀態之下,這時候飲用補充的水分,常常會直接排出體外,而不能被良好的保存在身體裡,供身體運用。”由於電解質流失,使得人體的壓力不平衡,這時候除了需要補充水分,更需要補充適當的電解質,以幫助人體體內的壓力回覆到平衡的狀態,使攝取的水分被保留在體中供人體運用。

如果是一小時之內的運動,電解質流失的情形可能尚未多到需要補充的程度,此時飲用一般的開水就可以達到解渴與補充的目的;但是當運動持續一小時以上,且強度較高時,最好能飲用適量的運動飲料或是添加了食鹽的水做為補充,藉由攝取飲料中的鈉、鉀成分,幫助人體回到平衡狀態。

運動時 該怎麼喝?

以理想而言,運動補充水分應該分成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後。運動前15~30分鐘,補充500cc左右,運動中每10~15分鐘補充100cc~150cc,運動之後則儘量補充。不過,如果運動前補充過多的水分,可能會使胃部的重量增加,使得運動時腹陶不舒服的感覺。因此如果喝不下500cc,則可以稍微減少水量。

相關問題答案
運動時怎樣補充水分?
我的世界怎樣補充體力?
怎樣補充礦物質?
怎樣補充氨基酸?
運動後多久補充蛋白質?
怎樣補充黑色素?
燒水時怎樣去除水垢?
我笑得怎麼樣補充?
安踏運動鞋怎麼樣?
運動時骨折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