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有哪些心理疾病是天生的不可治癒的

什麼叫天生的?人剛出生都是空白的,也就是心理健康的。

說到心理治療上的絕症的話,就是抑鬱症了,一般的心理諮詢師都不敢接的。

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心理疾病學術上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可根據不同的標準或其嚴重程度分類,可分為感覺障礙、知覺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障礙、行為障礙、意識障礙、智力障礙、人格障礙等。

詳細分類針對患者的年齡結構和不同年齡段患者的諮詢、治療重點,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類:

兒童常見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動症、習慣性尿褲、屎褲(兒童遺便症)、夜尿症、自閉症、精神發育遲滯、口吃、言語技能發育障礙、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兒童抽動症、兒童退縮行為、Asperger綜合徵、Heller綜合徵(嬰兒痴呆)、Rett綜合徵、品行障礙、兒童選擇性緘默、偏食、咬指甲、異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兒童特點的兒童性別偏差(包括兒童異裝癖)、兒童精神分裂症、兒童恐怖症、兒童情緒障礙(如焦慮症、抑鬱症)等。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

考試綜合症、嚴格管束引發的反抗性焦慮症、恐怖症、學習逃避症、癔病、強迫性神經症、師生戀(單相思)、戀愛挫折綜合徵、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網絡綜合症等。

成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工作適應疾病:過度成就壓力、物質金錢關係不當(如致富後的空虛症、吝嗇癖等)。

職業性心理疾病:教師的精神障礙、單調作業產生的心理障礙、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問題、高溫作業的神經心理影響。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陰癖、窺陰癖、窺淫癖、異裝癖、自戀癖、性厭惡、戀物癖、陽痿、早洩、過度手淫等。針對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綜合徵、痴呆、阿爾採莫氏病、老年期譫妄、退離休綜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質和發生原因劃分:

不良習慣及嗜好:偷竊癖、縱火狂、神經性嘔吐、物質依賴、潔癖。

神經症:神經衰弱、焦慮症、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強迫性神經症、恐怖性神經症、抑鬱性神經症 。

生理心理疾病

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化障礙、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心臟神經症、胃腸神經症、肥胖症、神經性厭食症、經前綜合症 。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阿爾採莫氏病、急性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多發梗死性痴呆、皮質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皮質和皮質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礙、肝豆狀核變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礙、麻痺性痴呆(大腦神經梅毒所致精神障礙)病毒性腦炎所致精神障礙、腦囊蟲病所致精神障礙、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顱內腫瘤所致精神障礙、癲癇性精神障礙。

症狀性(器質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關係、傳染病和心理疾病、藥物引起的精神障礙、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礙、肝腦綜合徵、肺腦綜合徵、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礙、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所致精神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精神障礙、營養代謝疾病所致精神障礙、風溼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礙、傷寒所致精神障礙、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精神障礙。

心理生理障礙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礙:適應性障礙、反應性精神病、感應性精神病、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氣功偏差)、恐縮症(縮陰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礙、憂鬱症、病態懷舊心理。

人格障礙

精神病和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藥物 心境障礙:躁狂症、抑鬱症

偏執性精神病

醫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

週期性精神病

家庭因素引發的精神障礙:喪偶綜合症。

常見的心裡問題有哪些

(1) 適應性障礙。 由環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為失調,表現為不能正常地適應工作、生活和學習,不能正常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進行人際交往等。

(2)焦慮性障礙。 焦慮是一種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達到目標和不能克服障礙時表現的緊張不安,心煩意亂,憂心忡忡;並伴有身體不適感,如出汗、口乾、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3)抑鬱性障礙。 主要表現是情緒持續低落,悲觀,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評價降低,自罪自責,內心體驗多不幸、苦悶、無助、無望,總感到活著沒有意思。

(4)恐怖性障礙。 對事實上對人沒有多大威脅的事物產生強制性的迴避意願和緊張、焦慮、眩暈等心理反應。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動物恐怖、廣場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較為常見。

(5)強迫性障礙。 做事反覆思考,猶豫不決,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覆想,不該做的事仍反覆做,因而感到緊張、痛苦。強迫性症狀中常見的有:①強迫觀念,如強迫回憶、強迫懷疑等;②強迫意向或強迫衝動等;③強迫動作,如反覆檢查門鎖等。強迫症狀幾乎每個人都曾出現過,但只要不成為他們的精神負擔,不妨礙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應算作強迫性障礙。

(6)疑病性障礙。 主要表現為對自己健康狀態過分關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經常訴述不適,頑固地懷疑、擔心自己有病,經實驗室檢查和醫生的多次解釋後仍不能接受,反覆就醫,甚至影響其社會功能。這種對自身健康過度擔憂的心理傾向就是疑病性障礙的表現。

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焦慮

焦慮是預期要發生不良後果時的一種複雜情緒反應,其主要特徵是恐懼和擔心。焦慮主

要表現為交感神經系統的機能亢進。急性焦慮的症狀為:煩躁不安、神經過敏、震顫、心

悸、出汗、呼吸困難、厭食噁心、腹部不適等。體徵為皮膚溼冷、蒼白、瞳孔擴大、心動過

速、氣促、呼吸深大、血壓升高等,進一步發展也可能使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增強,出現

胃腸活動過頻而腹瀉。

焦慮反應的心理狀態很複雜,一般說來會導致心理活動增強,以致忐忑不安,出現失

眠,並伴有頭痛。言語變化方面,有人變得越說越快,而不間斷;有人聲音提高;有人變得

吞吐猶豫,因難用適當的詞彙而口吃;注意不集中,對簡單的問題也難回答。他們對醫護人

員,有的坦白承認恐懼;有的則極力否認焦慮的存在,他們不提任何問題,也避免談論自己

的病情;有人故作姿態來掩飾自己的焦慮;有的人則以敵意和攻擊來反應自己所感受到的威

脅;有人則提出不合理的特殊照顧;等等。醫護人員要以同情的態度和足夠的耐心進行有效

的引導,給病人以哭泣和傾訴的機會,有助於疏洩積累的緊張和焦慮,對此,醫護人員需作

細微觀察和分析。病人的焦慮一般說來可分三類:

1.期待性焦慮即面臨行將發生的但又未能確定的重大事件時的焦慮反應。常見於尚

未明確診斷或初次住院的病人,不瞭解自己疾病性質和預後的病人等等。

2.分離性焦慮病人住院,不得不和他所熟悉的或心愛的環境和人分離,包括配偶、

子女、親朋、同事、家庭和單位等。這些原來的心理生活的支柱和環境,一旦分離,便會產

生分離感而伴隨情緒反應。特別是依賴性較強的兒童和老年人,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3.閹割性焦慮 這是一種針對自我完整性的破壞或威脅所造成的心理反應,也屬一種分離性焦慮。從自我的心理髮展來看,軀體的完整性是自我完整性的一個重要部分。最易產生這類反應的是要行手術切除某臟器或肢體的病人,他們的閹割性焦慮十分強烈。但有人對即使是抽血、引流、胸透等各種治療、檢查也認為是對軀體完整性的破壞。

(二)退化

退化或稱幼稚化,即其行為表現與年齡、社會角色不相稱,退回到嬰兒時期的模式。

1.自我中心加強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一切事物和人際關係是否有利於自我存在為

行事前提,過去他考慮並照顧到他人的需要,現在則主要為了自己,常被指為自私自利。隨

病情好轉有可能去關心鄰近病人和周圍事物,自我中心減輕是病情好轉的一個信息。

2.依賴性加強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喪失和降低,需要依賴醫護幫助,需要家人照料,

這是正常現象。依賴不足,容易造成新創傷或不良後果;依賴過分,不利於樹立病人戰勝疾

病的信心。依賴性加強常伴隨有自我感覺異常,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無所適從。特別

是接受暗示性和自我暗示加強,容易接受醫護人員的指示行事,但又可能在內心產生矛盾,

情緒波動。

3.興趣狹窄全神貫注自身機體,而對以往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冷漠。不但對病前感興

趣的事物失去興趣,而且對興趣的領域會收縮變小。應採取措施吸引病人對事物的廣泛興

趣,轉移他對自身的注意,這是一種良好的調節。

退化並不完全是有害的反應。通過退化,病人可以重新分配其能量,以促進痊癒和康復。適度的退化是一種重新整合過程,有利於痊癒和康復。值得注意的是,醫護人員要根據

病情好轉情況,吸引他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為病人角色轉化為原有社會角色準

備條件。

(三)主觀感覺異常

與自我中心相聯繫會出現主觀感覺異常,就是指人患病之後,主觀感受和體驗與正常時

有了差異。除病體反應外,主要因為病人患病......

心裡疾病有哪些

一、焦慮症:由緊張、不安、焦慮、憂慮、恐懼等感受交織成的心理狀態

1.泛慮症

2.恐慌症

3.恐懼症:單一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懼曠症

4.強迫症:強迫思考、強迫行為

二、體化症(身體症):由心理上的問題轉化為身體上的症狀,但在生理上又找不出病因

1.轉化症

2.慮病症

3.心因性痛症

三、解離症:將痛苦的記憶或不為社會認可的衝動從整個精神活動中解離出去

1.心因性失憶症

2.心因性迷遊症

3.多重人格

四、性心理異常:在性行為表現上明顯異於常人

1.性別認同障礙

2.換性症

3.性變態(性偏差):戀物症、扮異性症、暴露症、性虐待、戀童症、窺視症

五、情感症:有情感或情緒障礙的困擾,可能同時有思考、行為上的異常變化

1.憂鬱症

2.躁鬱症

3.躁狂症

六、妄想症:因統覺上的障礙(無幻覺),產生一種連續性的妄想

1.迫害妄想

2.嫉妒妄想

3.誇大妄想

4.關係妄想

七、精神分裂症:思想紊亂、知覺扭曲、幻覺與妄想、情緒錯亂、脫離現實、動作怪異

1.錯亂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2.僵直型精神分裂症

3.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4.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八、人格異常:人格特質顯得僵化且不適應,破壞個人生活的正常功能

1.自戀型人格異常

2.強迫型人格異常

3.反社會型人格異常

心理疾病大概有哪些分類

一、軀體化障礙 表現:經常有軀體不適的感覺,常有頭暈、頭脹、緊繃等症狀,胃部不適較多,食慾不振、噯氣、胃脹,經常有心慌、心跳快,有時感到胸悶、呼吸急促,常有疲乏、虛弱感覺。 二、焦慮症 表現:經常有不明所以的擔心、緊張,無法掩飾的焦慮狀態,如心跳、心慌,常有出汗,手指輕微的顫抖,有時會感到坐立不安。 三、抑鬱症 表現:自我評價過低,情緒低落明顯,無愉快感,常常愁眉苦臉,興趣減退。有時會哭泣或有活得太累、生不如死的想法,失眠早醒,食慾不振。 四、疑病症 表現:擔心或相信自己已經或必將會患某種嚴重軀體疾病,反覆就醫,儘管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加上醫生的反覆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鬱。 五、強迫症 表現:重複做某一動作或某一件事,或反覆思考一些想法,無法剋制內心的衝動,伴有較明顯焦慮,一天中有數小時會做反覆動作或竭力思考等強迫行為。 六、社交障礙 表現:很少在生人面前多說話,表現為敏感、多疑且易害羞。對別人的講話比較留心,常擔心別人會議論自己,有時對別人有警惕心理狀態,做事小心謹慎。 七、人格障礙 表現:平時充滿敵意,經常疑心別人有意與他作對,內心對環境忿忿不平,常常有想叫罵,摔東西,常為小事與人爭鬥,終使之難以與周圍人相處。 八、恐懼症 表現:經常會採取某些逃避行為,主要是但心、缺少安全感,所以表現為不敢獨自一人留在家中,不敢去空曠的地方,強制去時有緊張、焦慮、手足出汗的症狀出現,也會有心跳加快、心慌的表現。 九、偏執症 表現:不信任別人,經常懷疑別人捉弄他,迫害他,為此去收集別人加害了他的依據,走在路上感到被跟蹤,看到報導認為在含沙射影針對他等,內心緊張,害怕,忿忿不平,經常影響工作與生活。 十、精神病性 表現:經常有幻聽,內容多為批評、責罵,有時與幻聽互相對誇、對罵,認為別人要害他,跟蹤他,伴有緊張情緒,有時認為自己的思維被別人知道了,還會播散出去。(完)

相關問題答案
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見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傳染性性疾病有哪些?
慢性消化道疾病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問題有哪些?
解決疾病有哪些途徑?
心理測驗有哪些?
膽囊疾病有哪些?
卵巢疾病有哪些症狀?
痔瘡疾病有哪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