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犯錯誤該如何教育?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孩子犯錯後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每天都會對孩子進行表揚與批評的教育。如果批評的方法不當,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反而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自暴自棄或叛逆的性格。

有分寸的批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孩子有錯,需要家長的積極引導,有分寸的批評就是一種積極引導,它有助於孩子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批評”這兩個字,評是批的前提。所以,批評孩子要掌握的第一個分寸是,當你想批評時,先要弄清楚自己欲“批”孩子的“錯誤”,是否是真正的錯誤。我發現,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犯了“錯”,對他們發怒,是源於自身的認識偏差或是本身的無理,而非孩子犯了錯。比如,孩子由於情緒緊張,考試失利,家長便對孩子多方指責;孩子尊老愛幼,在公車上給老人讓座,有些家長也會批評孩子……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公正,對你的信任度降低;還會使年紀小的孩子是非觀模糊。

第二個要注意的分寸就是別隻看表面現象,狂批一通了事。而必須詢問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既可摸清孩子犯錯的前因後果,還有利於掂量孩子錯誤的性質和程度,為下一步的教育展開定向、定位。同時,也表達了你對他的尊重,有助於孩子自尊心的培養。對內向、愛面子、膽子較小或特別害怕父母的孩子,尤其應和氣地詢問、傾聽。當然,詢問時要注意孩子的口氣、表情,發現一些“話外音”,幫助家長進行分析。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批評孩子特別要講究方法。

在這方面,我提下列建議:

1、堅持動口不動手。批評的本意,是對事物發表意見,工具自然是嘴和筆。批評時對孩子動手動腳,當屬懲罰的範疇而越出了批評的界限。舉上週那位署名“果果媽”的教育為例:她對孩子“沒跟我說一聲,就獨自跟一群小朋友跑到樓下玩了”這一“錯誤”,她“找到兒子後凶了他一頓”是批評;“回家後更是重重地打了他三下屁股”,就是懲罰了。體罰在家庭教育中原則上是禁止的。

2、不必逢事都批評。現在的家長教養心理太過緊張,杞人憂天式的批評相當多見,果果媽也有這種味道。孩子的天性喜歡合群,但獨生子女又沒有同伴,能自己下樓找人玩,表明這孩子膽大、活潑,事情本身談不上“錯”。硬要說他錯,只是沒和媽媽說一聲,那麼只要帶回家時提醒一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提醒後要教給他一些去外面玩要當心的“本領”。

3、多用肯定式的批評法。很多孩子雖犯了錯,但錯中還有閃光點。如果果果媽找到孩子後,先肯定:“不錯啊,會自己找夥伴玩了”,再批評他:“不過,沒跟我說一聲可不對。以後記住,出去要告訴媽媽一聲”,效果會更好。因為肯定式的批評法保護了孩子某些正當想法或做法,情緒不受破壞,更能接納你的教誨。

4、儘量在孩子犯錯時進行一次性糾正。孩子所犯錯誤,一般具有無意性、淺表性、混合性等特點。家長批評,提倡抓苗頭、抓初犯,儘量一次到位,這樣改正比較容易。初始糾正不力,以後再糾正難度會增大。

怎樣教育犯錯的孩子的經驗總結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成年人如此,處於生長過程中的未成年人犯錯誤,更不足為怪了。那麼,家長該怎樣對待犯錯的孩子呢? 兩種基本態 不急不躁與不棄不餒 孩子所做的事,何為對,何為錯,家長常常用自己的理解來作出判斷。其“標準”是什麼,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家長常常不會多去思考,反思。因此,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家長最基本的態度應是“不急不躁”。因為生氣而枉用評判的標準,因為急躁而導致家長情緒的失控,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可能委屈孩子的事例並不少見,動輒打罵孩子的做法更不可取。 與“不急不躁”相聯繫的,是“不棄不餒”。一些家長恨鐵不成鋼而打罵孩子的做法固然不對,同樣放棄對孩子的正常教育,則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兩者都不可取。 幫孩子分析犯錯的原因 孩子犯錯誤,家長正確的方法是與孩子共同分析發生錯誤的原因。一般來說,孩子犯錯,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與興趣追求有關。孩子自來到世界上,對周圍的人或事無不充滿好奇,產生興趣。這種需要,有時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或指點,但許多時候會被家長們的一句“煩死了,一邊去玩”等不耐煩的話語拒之門外。有些孩子會漸漸喪失好奇心、求知慾,有些孩子往往不灰心而繼續去追求他所希望瞭解的知識。不管怎樣,在追求知識、追求成長、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錯誤在所難免。 2.與情商發展狀態有關。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在人之成才的多種因素中,智商(IQ)佔20%%,機遇佔20%%,而情商(EQ)則佔60%%。在“情商”諸要素中,對自我情緒的把握能力,常常是其能否與同事、周圍處理好關係的重要環節。因為孩子正處於社會化過程中,情緒、意志力等都處於不穩定狀態之中。而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又表明,九歲以下的兒童基本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也沒有明確的責任感,對許多事物、現象無法進行合理的推理,包括何為“對”,何為“錯”等是非觀。因此,兒童的許多言行都具有形象性、直覺性,當然犯錯率比較高。 3.孩子犯錯誤,成年人有責任。 (1)未處理好“指導”與“放手”的關係。未成年人的成長,需要家長、老師等師長的悉心指導。一些家長往往因為在成長中沒有長輩的引導而照樣長大,就以為自己的孩子成長也會這樣,順其自然。殊不知,現在孩子成長的環境與父輩們成長的環境不大一樣,而且,隨著獨生子女周圍環境的變化,今天孩子的生活環境不確定性甚至危險性大為增加。如果成年人不多加科學指導(注意,不是包辦代替,管頭管腳),孩子犯錯的機率必然更高。當然,要正確處理好指導與放手的關係,是給每個家長的難題。 (2)指導未切合孩子的性格特徵。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的天生細心多慮,處事有分寸,有的孩子大大咧咧,粗心大意。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指導方法,顯得十分必要。家長在指導時,要摸清孩子的性格特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藝術處理 孩子的錯誤 與上述相聯繫的是,家長要學會藝術處理孩子所犯錯誤,並從中發現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做好轉化工作。 1、冷靜對待,藝術處理。所謂“冷靜對待”,即前面所倡導的兩種基本態度,永不放棄。而“藝術處理”,指的是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而不是置之不理以致將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認識與思維的素材白白扔掉。 著名科學家斯蒂文·格倫回憶自己兩歲時所發生的一件小事,並認為這對自己走向成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天,他試著從冰箱拿出一瓶牛奶。誰知瓶子太滑,脫手掉在地上,牛奶灑了一地。廚房的地板上成了一片狼籍,媽媽到廚房看到這種情形,沒有責備,沒有教訓,也沒有懲罰。媽媽說:“你做了多麼棒的垃圾!我還從沒有見過這麼一大攤牛奶呢!既然已經這樣了,兒子,你願意在我們打掃前在奶河......

孩子犯錯誤父母如何教育?

一些家長主張自然教育,而這所謂的自然教育就是不管不顧,放任自流。另一些家長則是以懲罰為主要手段,但是打罵都用過了就是沒有效果。 其實在孩子犯錯後,家長需要考慮的不是孩子為什麼犯錯,而是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方式是什麼樣的。很多家長總會以愛為藉口,處處對孩子進行管束。家長需要明白的是當你所謂的愛變成了孩子的困擾,那麼這就不是愛,而是專制,你希望教育出的孩子其實只是傀儡娃娃,因為他是按照你的期望發展的。 1.不要以愛為藉口來要求孩子。孩子與你一樣是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得到尊重。不被別人尊重的人也不會知道要尊重別人,所以想讓你的孩子能夠尊重別人,那麼就是讓他也得到尊重。 2.要相信孩子做什麼事出發點都是好的。有些孩子犯錯誤是因為他想做好事,只是沒有用對方法,好心辦了壞事,家長應該及時給予引導,不要讓孩子在責備中長大。有些孩子犯錯是因為想得到父母的關注,想想在一個星期內,你有幾天是與孩子在一起的。 3.孩子犯錯父母先要檢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同時還要糾正自己的觀點。教育不僅僅是交給學校或各早教機構就行了的。孩子最渴望的還是父母的關愛,不妨多陪陪孩子,不管上班有多累,每天抽出一到兩個小時陪孩子玩耍。 4.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想想孩子在犯錯誤時,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毛病,很多家長都說自己沒有,是真的沒有還是你自己在逃避。孩子很多行為都是從家長那裡學來的,所以不要只是一味責怪自己的孩子。 查看原帖>>

孩子犯錯家長如何教育?

前幾天,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偶然間提到批評孩子的問題,沒想到,話題一挑開,許多家長開始抱怨不斷,有的家長說:“現在的孩子真難管,犯了錯誤,你批評他,他根本就不理會你那一套。”有的家長說:“他甚至會惡語相向,好像犯錯誤的是我們。”聽到家長這樣議論,老師微笑著對他們說:“你們沒想過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嗎?”“啥?孩子犯了錯,難道還不能讓我們當家長的說他幾句?”一位家長氣憤地說。“當然,批評孩子是對的,但是,你們在批評孩子時,嘮叨個沒完,甚至翻出那些‘陳年舊賬’呢?”老師繼續微笑著問道。這個問題一提出,教室裡立即鴉雀無聲。稍後,一位家長率先打破沉默,說:“老師,你說的問題在我身上確實存在,可是,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啊!”“錯,‘翻舊賬’恰是批評孩子的大忌!”老師說:“許多家長在批評孩子的錯誤時,最不可取的就是翻舊賬,這樣做,只會讓你的談話缺少中心,不僅不能提高孩子對這件事的認識,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的批評心不在焉。”一、就事論事,不翻舊賬。做錯的事已經批評過了就應該‘結案’了,不要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他在父母面前永遠無法翻身。孩子正處在學習做人的過程中,父母要原諒孩子的過錯。二、先褒後貶,獎懲結合。當我們動怒時,常常會急於讓孩子認錯,會直接針對孩子所做的錯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實不是從小到大都只做錯事,必定還有許多可取之處,如果我們只針對眼前的錯事而忽略了他的優點,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父母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為。所以,在我們批評孩子時,應先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給予肯定,然後再反映出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並不是光把眼睛盯著他的錯處,做得好的地方同樣看得見。三、用‘親密接觸’化解冰冷的批評。在批評孩子時,可以摟著他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所以當你們實在需要責備他時,我們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一邊說著指責他的話,一邊身體部分要有接觸,這樣就能夠達到恩威並用的效果。四、批評是愛,感情依舊。批評過後,父母不要一直板著臉說話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來打算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錯事為理由不帶孩子出去。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應該受到批評,但父母不會因為他做了錯事就不愛他,而是希望他更茁壯成長起來。”老師的話說完了,許多家長都露出了讚許的表情。幾秒鐘後,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當孩子犯下嚴重錯誤是,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一般小孩子是很怕老師找家長的!所以找家長自然成為老師對犯了“嚴重”錯誤的學生教育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小孩子還是無責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他的錯誤自然要他的監護人父母來承擔責任,老師找家長也是很正常的。家長到學校應主動找老師瞭解孩子犯了什麼錯誤,耐心聽老師說明事情的原委,併為沒有教育好孩子而誠懇向老師誠懇道歉!家長不宜在老師面前責罵孩子,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犯錯誤正是引導教育的孩子的契機。帶孩子回家後,家長需保持冷靜,最忌諱不問青紅皁白的痛罵孩子,甚至粗暴對待孩子(孩子怕老師找家長的原因),未成年孩子犯了錯誤當然是要由家長擔責任的,但這個責任不是打罵孩子,而是教育孩子!打罵孩子跟教育完全不是一回事!教育孩子是用情感感化,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而不是責罰,首先家長要心平氣和的對待孩子,讓孩子自己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孩子也許會避重就輕,為自己找藉口等等,但家長不要打斷孩子說話,讓他說完,然後家長也要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說明從老師那裡瞭解到的情況,不宜深究細枝末節,讓孩子自己想一想(反省)自己錯在那裡,不論孩子錯誤有多嚴重,家長要明確表達對孩子的原諒(不原諒又能怎麼樣?殺了孩子?)讓孩子知道家長已經原諒了他,是孩子能接受後續教育的前提,原諒的是孩子,不是原諒孩子犯的錯誤,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如果孩子對自己錯誤認識不足,家長再跟孩子一起分析錯在那裡!忌諱說三歲看到老,狗改不了吃屎等傷孩子自尊心的話,相信他已經認識到錯誤,(儘管孩子可能對錯誤的認識還不夠透徹)寬慰孩子因犯了錯誤而抑鬱的心情,並表達家長對孩子的希望,(只針對這次錯誤的希望)不宜翻陳年老賬,把孩子說的一無是處,讓孩子切實感受父母的關心愛護,父母要用真情實感來感動孩子,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也不要奢望“畢其功於一役”,孩子以後還是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孩子就是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循環中不斷成長成熟起來的。 採納?^_^

如何對待孩子犯錯

第一點,要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啊。我們成年人有時也會犯錯誤,更何況是孩子呢,家長們又怎能苛求他們不去犯錯呢。因此,在對待孩子犯錯這個問題上,家長們要用理解、耐心、引導、寬容去對待。而不要孩子一犯錯就去責備,大驚小怪的說:你怎麼能這樣,你怎麼能那樣,好象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更不要怒氣沖天的打罵孩子,想其得到深刻的教訓。那樣的話,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縮手縮腳,就有唯恐犯錯的膽怯心理。

第二點,要和孩子交朋友,尤其是犯了錯的孩子更應該增加溝通,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們交流。瞭解犯錯的前因後果,同時和孩子分析犯錯誤的事情,並從中加以教育和引導,使他們改正錯誤。而不要孩子一犯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訓斥一頓。那樣,孩子不太容易會接受,會有抵觸的態度,在心裡否定家長們的教育,這樣就達不到改正錯誤的目的了。以朋友的身份既能搞清犯錯的因果,又能感觸孩子的心態,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的想法,從而可以教導和說服他們,使其受到教育和改正。

第三點,要經常性的和學校,尤其是班主任保持聯繫。孩子在校犯了什麼錯,班主任是最清楚的。如和同學吵架打架啦。上自習課時不寫作業,還打攪別的同學啦。曠課到網吧去玩遊戲等等。其他的同學會第一個報告給班主任,所以班主任是最瞭解你的孩子在校的一切情況的,而她又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對孩子的表現、個性、心理、教育方法等,都比較有研究。所以,經常和班主任取得聯繫,一來可以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二來又能和老師探討最好的教育方法,一舉兩得。

第四點,當孩子犯了錯誤後,請不要袒護。雖然孩子犯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管犯了什麼錯,完全可以理解和原諒。但在孩子面前絕不要袒護,應當向他指出,無論是什麼事,也不管事的大或小,既然犯了錯,就應該受到教育並讓其改正。袒護就是幫孩子推脫犯的錯,那就是縱容犯錯,是一種對孩子不負責任的溺愛。每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袒護肯定不是真正的愛!

第五點,有時,不要孩子剛剛犯錯誤就急於說教。有的孩子犯了錯自己在短時間內還沒有認識得到。此時,去說教可能會產生頂撞的情緒。可以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自己反思一下,想一想自己錯在哪兒了,這也是自我反省的過程。之後,家長們再去循序漸進的教育,這樣孩子才會心服口服。

教育孩子需要用科學的方法,而教育犯錯的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犯錯怎麼教育

我是一名金寶貝的老師,在中心裡我也會經常遇到和樓主家孩子類似的問題。像這樣的問題樓主可以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是成人,他們總是隨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自己喜歡說的話,但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很快就忘記了,這樣的個性是所有孩子都有的。我在中心就遇到過這樣情況的,寶寶一到上課時間就喜歡往外跑,越是叫他,他越跑得起勁,這種時候我們就會利用一些小玩具或者是寶寶感興趣的話題把他的注意力再吸引回來。第二,因為他們總是容易把大人提醒過的話忘記,所以難免會知錯再犯錯,這就好比是做習題,有的會卻做錯,第二次還會做錯,這是很正常。作為家長要有寬容的心,更要有耐心,對待孩子犯的錯,要不停的去糾正提醒。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不要以為就你的孩子是,我見過很多類似情況的孩子,用一句政治的語氣說:“孩子不長記性至少證明你的孩子是好動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還是潛力很大的,所以我們要以一個寬容的耐心去對待他們。

孩子犯錯誤家長怎樣辦

孩子犯錯誤時,每個家長都會採取自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幫助、教育他:有的用講故事的方法讓他認識錯誤;有的用體罰的方式讓他記住教訓……無論哪種方法,其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認識錯誤,並且以後不再犯。我與其他家長不同,在孩子犯錯誤時,最常用的方法是“沉默”。 兒子小的時候和我一起生活,對我的依賴性很強,非常注重我對他的看法。針對這一點,在他犯錯誤的時候,我採取了以沉默來懲罰他的辦法。因為我認為,每個孩子犯了錯誤後,自己都會有所察覺,家長此時適時的說教當然會起到當頭棒喝的作用,但如果是由他自己認識到錯誤,效果卻是最好的。當然,前提是他已明白,哪些事是應該做,哪些是不應該做的 有一次,兒子犯了個很嚴重的錯誤。我很生氣,但一直壓制著火氣,沒有馬上教訓他。回家後,他一個勁兒地討好我,逗我,或在我身邊爬來爬去,我都照常做著自己的事,照常說話,就是不說他所犯的那個錯誤。看得出來,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但他並沒有承認錯誤,認為哄哄我就可以過關。我始終堅持著,不提他所犯的錯,耗了整整一個晚上,他實在堅持不下去了,怯怯地站到我面前,小聲說:“媽媽我錯了,對不起。”我馬上問他:“你怎麼錯了?”他很誠懇地將他的錯誤說了出來。 我馬上原諒了他,並告訴他:做錯事改正就是好孩子,但如果做錯了還不承認、不改正錯誤,那就沒有人願和他做好朋友了。說這些話時,看著他懊悔的表情,我的心情也很複雜,心痛得真想一把將他抱在懷裡,告訴他,無論什麼時候,媽媽都是愛他的,可是我只是微笑著,像對待大人一樣拍了拍他的肩 兒子長得很快,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沒想到,隨著學會了越來越多的話,他竟然說起了髒話 有一次,我讓他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好,準備洗手吃飯。他邊收拾,邊笑著對我說了一句:“媽媽傻X”。說得字正腔圓十分流利。我忙躲進廚房,裝作什麼也沒聽到,邊準備晚飯,邊思索著他從哪兒學來的髒話。我們在家裡時,一直很注意言傳身教,無論何時都會使用文明用語,絕不會說這種話,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他是從外面學來的。 據兒子的爺爺說:他聽到外面的小朋友這麼罵人,覺得很有趣,費了好大力氣才發準了這句話的音。知道他說髒話的原因後,雖然我很生氣,卻並沒有表現出來。我知道,孩子在這個年齡還沒有辨別能力,他並不明白這句髒話的含義,只是初次聽到,感覺新鮮好玩才努力去學的,對我說髒話,不過是為了引起我的注意,顯示他的本事。 怎麼糾正他呢?我再次採取了沉默的辦法。他再說這句話的時候,我並沒有去糾正他,而是裝做什麼也沒聽到,對他說的話不理不睬,或者乾脆就轉移話題。過了很長時間,他發現,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全家人的反應都很冷淡,感覺沒什麼意思,於是,再也不說這句話了,後來好像把這句髒話也忘記了。 以我的經驗,當孩子犯了不是出於本意的錯誤時,家長沒必要興師動眾,這樣有時反而會使孩子加深對錯誤的印象,難以真正改正,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讓他通過思考認識到這些錯誤,並在反思這種錯誤行為的同時,心甘情願地改正。當然,並非孩子犯任何錯誤,這種方法都有效,如果孩子對同一個錯誤屢教不改,那麼家長就應該嘗試著結合實際情況,使用其他的一些教育方法了。 儘管有人覺得,我這樣做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但我並不後悔。如今,兒子已長大成人,但他仍保持著時時自省的習慣。並且已開始使用這種方法教育他的孩子了…… 我認為,每個孩子犯了錯誤後,自己都會有所察覺,家長此時適時的說教當然會起到當頭棒喝的作用,但如果是由他自己認識到錯誤,效果卻是最好的—孩子犯錯,家長沉默。 孩子犯錯誤時,每個家長都會採取自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幫助、教......

孩子犯錯誤時應怎樣對待?

孩子犯了錯誤,最忌諱的就是一味地打或者罵。俗話說:“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這麼做了,以後孩子犯了錯誤,一定會想辦法來逃避或者想更多的方法來隱瞞。根據年齡特點,對於小孩子,首先,要找到孩子犯錯誤的動機。對症下藥是關鍵。因為好多時候,孩子犯錯只是因為覺得好玩。接著對孩子要講清道理。其次,對於經常犯相同或者類似錯誤的孩子,則需要恩威並施,該罰的罰,該獎的獎。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基本就可以了。對於年齡大的孩子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其犯錯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找準原因是主要的。家長要和孩子平心靜氣地去分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指導孩子如何對待自己的過錯。對於常犯類似錯誤的孩子就要找找家長的原因了,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家長的監管是否到位和持久?我訂不應只看到孩子犯錯,而忽略了自己的教育監管責任。

相關問題答案
小孩犯錯誤該如何教育?
孩子犯錯如何教育?
小孩遇到壞人如何自救?
小孩發音不準如何矯正?
小孩肚臍疝氣如何治療?
小班孩子如何教育?
小孩脾胃失調如何調理?
小孩調皮如何教育?
小孩不聽話如何教育?
三年級小孩如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