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怎樣做

八殲滅銥w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包括實施素質教育應該處理好哪些關係,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素質教育思想的要求等 ?

教育是以培養和造就人才為目的。進入21世 紀,如何培養適應新世紀所要求的新型人才是當前 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21世紀人類將面臨著 多方面的激烈競爭,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競爭、飛速 發展的經濟競爭以及綜合國力的競爭,歸跟到底是 人對丫肉競爭。站在21世紀的制高點,誰有高素質的 人才,誰就能搶盡先機,誰就能穩操勝卷。因此,21世 紀的中學化學教學,已不僅僅是關心提高學生的知 識水平問題,而應特別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各方面 素質的培養

一、處理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 “學”關係

教學過程是教和學兩過程的有機統一。現代學 習,心理學認為“以學論教”是化學教學的一條新的教 學原則.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 體,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這幾 乎是所肩“教師的口頭禪,但由於受舊的教學思想的 束縛,在實際教學中放不開手腳,總是懷疑學生的基 礎知識和能力,懷疑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以 至於目前仍有相 當一部分教師重教輕學,而忽視對 他們學法的指導。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一個思字道出了 方法上指出教法的真諦。教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 “導”上,“導”是開導、引導、疏導,而不是以教師為主 體來行使權力,強迫學生來接受知識,或者是主宰課 堂45分 鍾,搞滿堂灌填鴨人。教的主導作用只有通 過調動學生“學”的自覺性、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因 而在教學中,引導他們自覺地動腦、動口 、動手大膽化的 探索。勇於發現提出問題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校的 主體是學生,教學質量的好壞應由他們來體現。教師 的教是外因,通過學生的學內因才起作用,自覺性、 主動性就是內問起變化的反映,是在明確學習任務, 瞭解學習意義的情況下產生的,是學習責任感和學 習興趣的綜合體現。只有自覺主動的學習,才能產生 最佳的精神狀態,才能愉快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才 能深刻理解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才能真正成 為學習的主人。

二、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

現代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交給 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生 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終生受益。特別是在知識 爆炸的今天,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汲取知 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處理好發展智力因素和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關係

學生的智力發展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既有 直接與認識過程的感覺、知覺、想像、記憶和思維等 智力活動構成的操作系統。又有動機、興趣、意志和 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品質構成的動力系統。兩者在學 習生活中.共同起著促進和協調作用,學牛成績的好 壞,智力因素固然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非智力因素也 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甲:。 如今,在化學教學中只重視智力因素,忽視非智力因 素的現象仍普遍存在,這也是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 化的一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樹立智力因素與非智 力因素並重的觀念。

四、處理好結果與過程的關係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化學教學是化學思維活動 的教學,應著眼於活動的過程,而不是活動的結果。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較為突出, 這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五、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係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內教師要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形式,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各 項教學內......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最佳解答1.教育者要在教育思想上實現5個轉變1)要轉變過去那種過份強調教育的社會、經濟、政治功能而忽視其育人功能的觀念。2)轉變基礎教育為構建教育“金字塔”服務的片面觀念。3)轉變惟升學者是人才、惟升學者能成才的觀念,確立多渠道成才、多規格育人的人才觀。4)轉變以分數論人才、以升學率論效益的質量觀,確立德、智、體全面發展,個性特長充分發展的質量觀。5)轉變只對少數學生負責,只對學生升學負責的施教觀,確立對每個學生負責,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的施教觀。2.教育教學方面進行改革要真正做到不僅注重教學的效果,也注重教學的過程;不僅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也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僅重視單科的教學目標,也注重跨學科的目標;不僅重視統一要求,也重視因材施教;不僅重視學生的行為訓練,也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以及身心發展的統一;不僅重視知識、能力的培養,也重視品德的陶冶;等等。課程結構必須科學化。要建立必修課與選修課、統編教材與本土教材、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的新課程體系。要探索啟發式、科學化的教學方法。以往的教育過於保守,採用的教育方紶多數是適應性的,學生在現行環境下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去解決新問題時往往缺乏創新精神。素質教育是一種創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和途徑。3.全方位、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教育評價制度教育評價的內容很複雜,決不是三言兩語所能闡述的。本文只強調一點,即:要改變過去那種比較簡單的“好學生”與“差學生”的觀念,使不同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真正確保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4.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思想穩定的教師隊伍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今天中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教師隊伍中師資儲備由於各種原因流失現象非常嚴重。這種現象,不利於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因此,大力發展師範教育,培養具有敬業精神和專業能力的師資隊伍,是保證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歷觀所有的教學機構,現在無非在做三方面的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技能及社會實踐,素質教育,對於第一模塊我們 中國的教育體制已經落實的很到位了,而技能現在在一些私立及技能學院日趨成熟,維度素質教育這一塊一直成了一個空口號。我們學校現在沒有一個很全面的一個課程體系,主要是加強儒家文化 ,社會文化,心理教育,職業規劃,不知道大家也沒有 一些更好的建議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主動

地發展,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體質體能、審美情趣

結合實際談一談中小學應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中小學可以這樣實施素質教育:

一、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改革現行的教育模式,優化學校佈局,提高辦學效益

三、改進教學方法,形成新的教學特色,走出新的教改路子

四、推行新的教育評價制度,建立新的學校評價標準

五、探索新的辦學體制,逐步實現多層次、多格局的辦學形式

六、鼓勵爭先創優,辦好一批示範性學校

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實施教育內部人事制度改革

八、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九、加強教育宣傳,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如何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一、解讀教師角色,領悟教師的職能。

教育的改革與進展,教師的素質與進步也受到社會的重視。以往人們把教師擡得很高,把教師比作“蠟燭”、“園丁”、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桶水”等角色,這些隱喻中無不包含著人們對教師和社會的期待,期待教師們能教育出一代代出色的人才,但是這些讓人覺得是很高尚的角色,在當今新課程改革中已經顯示出他的有點不合襯。何以見得呢?

教育在發展,教師也同樣在進步,教師並不是墨守陳規的老古董。其實,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對話,學生在與教師和其他學生的交往中會生成新型的人格,而不是沒有生命的、事先被規定好規格的產品。學生是具有靈性的人,其靈魂所需要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喚醒’、‘激發’、和‘昇華’。”而對於“一桶水”這一比喻,有的教師認為“與其期待教師時刻有一桶水往學生的碗裡倒,還不如把教師當成一個幫助學生挖掘泉水的人。學生就是一眼泉,一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師就是引導發展泉水的人,使泉水噴湧而出,永不停息。教師應該從‘倒水人’變成‘挖泉人’,為具有不同個性的學生的終生髮展出一鎬之力。”對於在新時代的教育中,教師到底充當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而我則認為,其實教師也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教育工作者,一個站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與學中不斷提高文化素養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教師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計得那麼高,教師只是學生進入文化之門的引導者,所以不必一味順從社會的期望,將其作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多年來,我在這方面做了些積極的探索,作為教師應該把對學生的愛,把自己的知識和熱情充分地展現出來,喚醒和激發學生的智力。在教與學當中,我領悟到教師也應該做到以下兩種角色。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從朋友做起。

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有時候教師與學的的關係,比學生與家長的關係更加的深。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如何取得學生的信任,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一直以來都是讓教師頭痛的難題,儘管在實踐中我們得出做學生的好朋友,能將教學中很多難題可以解決,但是,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要有恆心和耐心。

1、當學生的好朋友,首先要從教師的言行抓起。

很多時候有些教師知道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朋友關係,但是往往很多時候會忘記自己的言行。例如在請學生回答問題時,我們應該採用談話式的對話,教師不能充當高高在上的提問者。如“請你告訴大家好嗎?”、“誰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呢?”、“請問哪位小朋友想到辦法呢?”從這些話語當中,我們體會出師生關係也是朋友之間的一種互相尊重的和諧關係。如果學生回答對了,我們應該給予支持和讚賞,如“謝謝這位同學給大家解決了這個問題”、“謝謝這位同學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回答不當,我們也不應該責備而應該採用巧妙的方法以免打擊到他的學習積極性。如“你可以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意見,不錯哦,你想聽聽別人的意見嗎?”或者是“老師也有一個想法,你願意聽聽嗎?”這樣,學生就很樂於去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可以對比出自己的錯誤。

2、樂於分享與聆聽。

作為教師的你應該也會留意到每當下課的時候,不時就會有一兩個學生跑過來跟你說他發生的事情。如“老師,你吃過龍蝦沒有呢?昨晚爸爸媽媽帶我去吃過了……”,“老師,我昨天去香江野生動物園了,那裡真的有很多很多的動物哦!”“老師,星期天是我的生日呀,爸爸媽媽說帶我去肯德機……”,看著一張張稚氣的臉蛋,聽著一句句天真的話語,作為老師的你會怎麼想怎麼對待他......

學校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第一,實施素質教育要從轉變觀念抓起,特別是各級領導的觀念。……首先是領導的認識,同時還要社會形成共識。為此,要反覆宣傳,取得各方面的支持、理解,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二,實施素質教育,要有一個較好的大環境。現在全國大環境在逐步形成,但還談不上完善。考大學和重點中學,這仍是兩個“獨木橋”,……為考大學都希望能進重點中學,升學競爭相當激烈。怎麼來解決這個“獨木橋”呢?我們已經對宏觀教育結構作了規劃,現正在向規劃的目標發展。……學生在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後要分流,一部分分流到中等職業學校,一部分分流到普通高中。各地要因地制宜,60—70%進入中等職業學校,30—40%進入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畢業生中有40—50%左右能考上大學,50—60%還要接受多種形式的高中後的職業教育。……通過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把職業教育的體系建立、完善起來,與普通教育相協調、相溝通。這是十分重要的。……再有一點,即今後不能再人為地搞重點中學,把人力、物力、財力、捐助,全往裡面投,這樣勢必削弱了其他學校,就會出來一些薄弱的學校,辦學條件、領導和師資力量都很差。……改變這些學校的面貌,校舍、設備往往不是主要問題,關鍵是校長和老師。一個好校長帶一批好老師就能辦出一所好學校,……

第三,要構建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包括有效的導向機制、有力的制約機制、科學的評估機制、廣泛的社會參與機制等。長期以來,尤其是社會和家長評估學校的標準就是一個升學率。我到一個學校,第一個彙報的是升學率。清華考取幾個,北大考取幾個,升學的有多少,“狀元”有幾個,有的學校把高考第一名的名字用金字刻在校園碑上。我說不能刻,他們將來如何還不知道呢。……

第四,要搞素質教育,就必須對校長、師資有更高的要求。應當看到,搞素質教育很不容易,而搞“應試教育”倒反而比較容易,最簡單的辦法,每天佈置大量的家庭作業、經常考試就行了。素質教育就不能這樣,要研究很多的教育方法。……實施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就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加強教學方法的科學研究,怎樣用最少的時間能教得最好,獲得最佳的效果。……

簡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怎麼樣實施素質教育

摘要:當前小學教學偏重智育,忽視德育美育;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思考

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偏重教師權威,片面強調共性,無視學生的個性、感

情、興趣、愛好、差異和人格;偏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包辦學習過程,無視學生的

主體地位,壓抑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習,更新理念,全

心全意實施素質教育;少些包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的評價制度,全面

落實素質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更新理念;主體地位:評價制度

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面向全

體學生,承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

主動的發展;要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以及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打

好基礎。”可見素質教育的目標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傾向,順應了當代國際教育人文

化的潮流。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可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全面性”是素質教育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為了一切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表達。基礎教育

首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使全體學生的

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闡述。二是“新”

,即在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新要求。

素質教育內涵的核心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反映了新世紀大教育的時代要求,

同時也體現了未來終身教育對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把提高國民素質為基

本目標和根本宗旨,一是要從教育內部自我完善、自我評價的侷限中解放出來,傾

聽時代的呼喚,關注國家民族的命運,做到把人的自身發展要求同國家社會發展的

要求結合起來,把教育內部自我評價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二是要以提高國民素質

為根本標準,探索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建設高質量教育的

過程,也就是把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把素質教育從基礎教育階段擴展到整個教育系統,成為中國教育走向21世紀的一

面旗幟。三是要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社會系統工程,推進教育內部和外部相配套的

整體改革。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習,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實施素質教育

教學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靈魂和統帥,正確的

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能夠推動教育事業健康地發展;不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

會給我們的教育事業帶來損失,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現在有越來越多的

人接受了素質教育的思想,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取得共識。比如現在有幾種說

法,一種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沒有什麼不同。

理由是素質教育也要考試,“應試教育”也講素質;第二種是大同小異,或小有差

異。認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有一點差異,差異就是少一點活動,少一點音樂

和體育,所以不必做什麼大的改動,加一點就行了,對“應試教育”作點修補就可

以了;第三種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互相滲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

說我是“應試教育”我就是“應試教育”,你說我是素質教育我就是素質教育。於

是把升學率的經驗改一改,貼個標籤,就成了素質教育的經驗;第四種是素質教育

重要,“應試教育”也很重要,二者同等重要。實際上,這些看法是要混淆“應試

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差別,儘量把“應試教育”說成是素質教育,如果都這樣搞,

那實施素質教育很容易,貼上標籤,全國一下子都是素質教育了。

然而,當前小學教學偏重智育,忽視德育美育;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思考

力、想象力......

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觀點正確麼

解答如下:   (一)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是實施新教育理念理論的必要條件   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教師素質是教育轉型的重要一步,也是新教育理念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   教師職業道德即師德,對青少年身心發影響,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感受的不只有教師教授的知識,還包括教師的個性、為人、價值觀等等。在學校裡,教師的一言一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是學生的模仿者。   學生的自主性是隨著不同成長階段變化的,而教師也應該在不同的階段適時地對學生施以不同的影響和培養。教書育人的過程也是教師個人創造發揮的過程,就像一件藝術品的創造,是獨特的,帶有創造者的色彩的。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只有以充分的熱情和對學生的愛才能真正充分地將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從而真正做到促進學生髮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師德的培養和也是很重要的。   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其主觀能動性和選擇性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有:   第一、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帶有光環。   第二、由於學生還處在成長髮展的階段,學生們對於很多事情都要不會客觀地去判斷分析,而是盲目接受。   新時代下的教育理念旨在將舊的教育模式轉型,提倡以人為本的新的育人觀念,即將過去的被動接受模式轉變成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二)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是新教育理念實施的核心   深化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素質,而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是轉變育人的觀念,也就是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師除了應該具備崇高的師德,還要具備正確的、符合苛求的育人觀念。一名教師教育觀念正確與否決定了他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實踐和最終結果。新的課程改革中提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完全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的,也是符合教育規律的。而每一名教師能夠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也就面了新教育理念順利實施的核心。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和“從   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來頌揚教師。教育是塑造心靈的藝術,當你選擇教師這一“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時,你就要用你智慧的金鑰匙去開戶學生的心靈之鎖。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在傳遞人類的精神文化和幫助人類繼承與發展知識。育人活動就是教師實踐活動的中心,教師全部教育實踐活動都是圍繞育人展開的。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給學生,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教學生如何做人。   總而言之,老師品格高尚,才能教出好的學生,同時在教導好學生的同時,自身素質也得到了提升,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

在小學教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一、音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在人的素質培養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沒有的特點。比如,在音樂的薰陶中,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昇華思想境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審美能力等。小學是教育的基礎時期,小學音樂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為以後聽音樂、欣賞音樂做鋪墊。這些都是學生素質培養的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容。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音樂一直被視為副課,教師和學生都沒有高度重視起來。教師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又不和升級、升學考試有聯繫,讓學生會唱幾首兒歌就行了,對學生也沒有系統、嚴格的學習要求,音樂課變成了非常自由的課。教師既便教一些樂理知識,教得也非常死板,教學內容單一,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枯燥無味,與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不相符合,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要找準突破口,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徹底糾正這種局面,以利於素質教育持續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創造基本條件。

二、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的發展條件

1.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在新課改的逐步深入下,素質教育被放到了教學的首位,學生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還要在其他方面全面發展。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利用音樂課進行思想道德的滲透。在讓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時候,在思想上受到薰陶。例如,教師在教小學生學唱《學習雷鋒》時,可以向學生介紹雷鋒的光榮事蹟,使他們學習雷鋒的精神。道德觀是一個有效的手段。我們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多關心支持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制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考核目標,建立綜合評價體系。

2.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也要加大音樂器材的投入,條件較好的學校可配備高檔樂器和教具,條件差的學校也要配備必要的樂器和教具,促使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為進行音樂教育提供便利條件,學校要給學生和音樂教師配備音樂課專用的教室和教學設備,如鋼琴、風琴、電子琴、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常用的打擊樂器、民族樂器及西洋樂器等。

3.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我們要定期組織培訓,對音樂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音樂水平和教學技能,使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能更好地發揮對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例如,安排教學水平高的音樂教師繼續進行深造,與外校聯合組織教師音樂技能大賽,召開教師經驗研討會等等,提高教師的音樂素質和教學水平。

4.狠抓課堂教學改革與藝術實踐活動。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教師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外,還要不斷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所制定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已經不適應了,需要教師不斷改進和追求新型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被動狀態,努力尋找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點,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不僅能掌握音樂知識,還要掌握學習音樂的方法。通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使學生掌握自己學習的進度。在這種課堂“主人翁”精神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更高。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把音樂與實踐相結合,在提高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讓他們通過音樂課的課外活動,增加學習音樂的興趣,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發展他們的音樂才能。

三、音樂教育要體現個性化

從教育學角度看,個性實際上指的是個體的整個精神世界,其內在本質特徵為主體性和獨特性。教育的個......

相關問題答案
教師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為何實施素質教育?
如何看待素質教育?
簡述如何理解素質教育?
提倡實施素質教育是為了什麼 ?
教師如何鼓勵學生?
教師如何樹立威信?
幼兒教師如何備好課?
教師如何做好家長工作?
教師如何做到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