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班都有什麼課程?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國學教育有哪些課程

常見的是三百千千,弟子規,四書五經等!

少兒國學教育的課程都是什麼課程啊?

【課程設置】

1、文化課程:

經典一 《弟子規》 ――精讀精解,學以致用。

該書以《論語》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綱,分五個部分列定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的守則規範。該書被認為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讀物。國學堂通過解讀、引導背誦及實踐指導等方式讓少兒無形中將聖賢言行貫穿於日常生活。

經典二 《二十四孝故事》 ――故事教學,寓學於樂。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國傳統美德、傳統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本經典的選講旨在通過通俗易懂的孝敬長輩的故事,讓少兒形成孝親的價值觀,改變身心。

經典三 《千家詩》 ――詩詞薰陶,出口成章。

《千家詩》用以陶冶少兒性情的詩歌讀本,旨在用詠歌古詩“以養其性情”。共選詩 200餘首,大部分語言流暢,詞句淺近,易讀易記,包括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如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王之渙的《登鸛鵲樓》等名詩。通過經典古詩的講讀讓少兒的文學修養得到提升,語文成績無形提高。

經典四 《論 語》 ――名句選講,奠定基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熟知的很多名言都來自《論語》。本書影響了全亞洲及更廣範圍,其中許多思想至今仍被人們視為至理。本經典的學習使少兒對我國基本價值觀念的仁、義、禮、智、信等有一定理解,攝取經典智慧,奠定國學基石。

經典五 《道德經》 ――玄妙哲理,提高悟性。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對我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發生了深刻影響。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奧祕,此書是世界上除《聖經》外發行版本最多的著作。學堂選講其中一些體現做人智慧和事物哲理的名句提高少兒悟性。

其他經典 《大學》、《易經》等 ――簡單瞭解,博學多聞。

通過對其他經典的介紹和一些經典語句的簡單講解,讓少兒接觸更多的經典,為其以後的國學學習提供參考。同時增加其知識量,以達到博學多聞的目的。經典的介紹涉及:《大學》、《中庸》、《易經》、《心經》等。

2、體驗課程:1)國畫 2)書法 3)茶藝 4)古箏

在實際體驗中更深刻的理解我國傳統文化,開發潛質,提高興趣,提高整體文化修養。

國學班是什麼 國學班學什麼課程

國學經典課程:四書五經等

其他:禮儀、吟誦、漢服、茶藝、太極

國學主要有哪些課程?

國學課程主要講授什麼是國學、當下我們為什麼要研習國學、什麼是審美以及審美與國學等。通過講解、展示、欣賞、分享的方式,學習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崑曲京劇、中醫攝生、武術太極、書院文化、茶酒美食、服飾建築、器物鑑賞、儒道釋經典的基本知識和會通與創造 —— 小我與大我,人生審美等。

國學主要課程有哪些?

第一個模塊:帝王——英雄的抱負

自三皇五帝以來,周秦漢唐英雄輩出,五代十國豪傑並起,宋元明清此起彼伏,勝者王侯敗者賊,無數英雄竟折腰。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帝王史,更是一部英雄史。

1、《帝王列傳》——成功者的智慧:夏啟、商湯、周文王、秦皇、高祖、趙匡胤、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貧民皇帝朱元璋,大清帝國皇太極。

2、《貞觀政要》——帝王的學問:君道、政體、任賢、納諫。

3、《毛澤東思想》——東方的太陽:游擊戰、論持久戰、反對自由主義、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共和國、三個世界的劃分。

4、《三民主義》——革命的力量:民族、民權、民生。

第二模塊:儒家——君子的睿智

知天、知地、知人為大儒。大儒者,出門為良相安邦定國,或出門為良醫救民於疾苦之中。這就是儒家的理想。儒家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儒家把倫理與政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推崇理性的社會秩序,認為政治應以以道德為本,以人倫為法,以格物正心修身為仁政的根柢。

1、《論語》——孔子的智慧:仁、義、禮、智、信。

2、《大學》——儒家的教育:格物、致知、意誠、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

3、《中庸》——君子的德行:知天命而慎獨,致中和而近道,好學、力行、知恥。

4、《孟子》——善念的執著:性本善,行仁政,養浩然之氣。

第三模塊:道家——自然的思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認為,人只有持道歸真,心如赤子,才能讓身心與自然渾然一體,才能讓心兒乘鯤鵬翱翔九天,才能入海與魚兒偶語,才能種菊東籬下回歸自然而承享湖光山色。和諧的美,抱朴的心,這就是道家的浪漫。

1、《道德經》——老子的智慧:道之德,道之心,道之體,道之用。

2、《莊子》 ——逍遙的“老叟”:逍遙與內聖,齊物與王道,化蝶的寓言。

3、《黃帝內經》——生命的詮釋:五行五臟與五味,經脈氣血與營衛。

4、《易經繫辭傳》——宇宙的祕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於雷霆,潤之於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署。

第四模塊:釋家——心靈的超度

自佛學東渡,幾千年來,阿彌陀佛已與中華民族血肉相連。當你身處逆境困頓無助時,阿彌陀佛會慰籍你破碎的心靈,點燃來世的希望。當你春風得意時,阿彌陀佛讓你心存感恩善待眾生。萬法唯識,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就是佛家的禪境。

1、《金剛經》——悟心的妙慧:無人相,無我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者佛。

2、《楞伽經》——唯識的真諦:萬法唯識,八識規矩,化識轉智。

3、《大悲咒》——慈悲的心:至心稱誦大悲咒,慈悲生成金剛身。

4、《六祖壇經》——禪宗的聖典:般若、決疑、定慧、妙行、機緣、護法。

第五模塊:法家——權勢的殘酷

法家主張法、術、勢的結合。法,指法律制度;術。指君王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勢,指君王的權勢。在中國歷史上,法家的每一次變革都伴隨著刀光劍影和血腥的氣息。少仁寡恩的法家用嚴刑峻法維持權勢的秩序,削鼻、斷足、滅族,這就是法家非人道的殘酷。

1、《管子》——賢臣的智慧:牧民,乘馬,形勢,法度,匡王,九府。

2、《商君書》——帝國的再造:革新變法,重農重戰,重刑少賞,重本抑末。

3、《韓非子》——中國的管理:人性惡而重刑罰,法術勢而定天下。

4、......

國學課程學習班,哪個好?

真有個好的

國學品鑑是什麼課,主要學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近幾年越來越受關注,各學校紛紛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國學”課程,全國的“國學教師”缺口很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明年教育部的高校專業設置中將首次增設“國學教育本科專業”。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目前國家提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少應該包括國學經典、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三個部分。

上國學課有什麼規矩

一、善用語言巧表述

好的語言,能夠讓一節課熠熠生輝。有了優美動聽的教學語言,學生在國學課堂中也是一種高尚的享受,有了恰當好處的教學語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喚醒學生奮發向上的心靈,使得國學課程更好的開展。

1、解釋文本的q語言

國學課中的很多內容都是用文言文所寫,這就造成了今人在閱讀和理解上的困難。不但是學生,就連老師,對於很多生僻的字,年代久遠的文章都很難看懂和理解。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會選用合適的現代語言來向學生講授文章內容,讓學生能夠明白古今義的差異,並能很好的理解。就像易中天品三國一樣,易老選擇了很多很q很現代的語言來幫助我們的理解。比如說“曹操第一個官職是洛陽縣北部尉,相當於副縣級公安局長”。我們對於“北部尉”這樣一個官名十分陌生,但是與現在的副縣級公安局長對比著來說,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這就是新語釋舊詞的對比性解釋運用。在我們的小學課堂上,這種方法尤其適合。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古文底子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學生,教師語言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選用的課堂語言生動活潑且貼切形象,學生可以很直觀的瞭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

如《弟子規》中的第三課有“冬則溫,夏則”這樣一句話。生活在優越物質條件下的孩子們卻很難理解,教師可以採用形象的比喻說:“黃香對於父親的作用,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空調。黃香就是一臺小空調。”因為孩子對空調很熟悉,可以深有體會的感受到黃香孝行對父親的作用,同時也讓孩子很直觀的學習到有關“孝”的道理。

2、形式多樣的鼓勵語

國學的課文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複雜,孩子們很難理解和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教師應充分注意觀察學生的上課表情和反映。可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去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上國學課的積極性。教師的鼓勵語言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而不是簡單的很棒、你真棒等。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鼓勵。孩子在得到教師的認同之後,會對教師所表示的認同表現出更多的興趣和關注,而興趣則是最好的老師。

比如說,在班上有一個孩子很喜歡認字,並在學習中學會了很多字。老師發現之後,高興的誇獎他為“小字典”,而不是簡單的“你真棒”,老師在孩子的眼中發現了驕傲,比簡單的一句“你真棒”更有效果。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採用形式多樣的鼓勵語言,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了解。當然,教師課堂上的鼓勵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是口頭表揚、實物獎勵、優勝者特權等等。 二、濃厚生活氣息的課堂

1、要將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縱觀《弟子規》這本書,主要教授的是“為人父母怎麼做”、“為人子女怎麼做”、“為人朋友怎麼做”、“為我怎麼做”等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弟子規》最現實的一個目的是為了指導我們如何做人,並在此基礎上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歷史傳統。如何去貫徹這一目標?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學有成效?關鍵是將課堂和生活結合起來,善於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結合課本與學生共同剖析文本內容。比如在《弟子規》中的第五課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德有傷,遺親羞;身有傷,遺親憂”。我們可以結合調皮搗蛋的學生的例子來加以講解,讓調皮的孩子自己來說說其中的見解和感悟,讓其有切身體會,同時也明白,原來生活中處處皆國學。並適時的將德育和安全教育貫穿其中,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2、實際生活情景的模仿

《弟子規》中著重講的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我們要善於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而在課堂上實現結合的最好辦法就是情景模擬。通過情景模擬,可以將課本內容直觀、形象的體現在學生面前,同時也可以檢查學生對課......

小學國學班要講什麼? 10分

國學故事,三字經,弟子規。。。。。講講先秦諸子的故事啦!給他們普及一些國學知識。(詳細請入 國學群:370388414)

學國學有什麼好處

本文為家長朋友們主要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家長朋友們,具體內容如下:好多智慧的媽媽爸爸們,都想讓孩子學習國學經典,但寶寶能從國學中能學到什麼呢?孩子學習國學到底有沒有好處呢?給寶寶選擇國學班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1、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教人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益”“凡出言,信為先”......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後的語句時,不僅能夠識字認字,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素養、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2、開發孩子智力潛能,培養兒童記憶能力和語言學習能力。幼兒時期是寶寶智力和記憶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寶寶如果在這一階段通過學習經典古籍和詩歌,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智力和記憶力方面的開發,有實驗表明,通過學誦讀經典,他們的識字能力也會明顯提高,識字量明顯要超過一般的小孩。在學習和朗誦古典文學經典的同時,寶寶也學習了優美經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學到了“語”又學到了“文”,兩者融合為一個整體,為寶寶今後語文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培養了寶寶良好的閱讀意識、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3、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當前,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寵愛,家長的疏忽,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裡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覺;自私狹隘》......而在《弟子規》、《論語》、《孟子》、《道德經》等先賢的著述中的大多經典恰恰是給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學國學的三大環境1、多播放古典音樂,尤其能開發右腦的音樂,如:《潛腦音樂》、古琴曲等。音樂能讓寶寶心情放鬆,同時更能對國學中的意境有所共鳴。寶寶在輕鬆的環境下就能體驗到自由,學國學的熱情也就更旺了。2、多佈置名畫:可選擇色彩比較亮麗的、莊嚴的、厚重的名畫,多薰陶不同風格的名家風範,這將直接提升孩子的審美標準。名畫不一定要是很貴重的,有時一張韻味十足的畫也是可以的,關鍵是畫的內涵和畫功。欣賞名畫也對孩子的品質和性格發展有著明顯的薰陶作用,可謂多利而無一害。3、多跟孩子一起讀經典。言傳不如身教,如果父母真的認可國學經典的教育價值,那就從自身做起,父母親的興趣也將直接傳遞給孩子,這“內在的環境佈置”比外在的環境更重要得多!父母的陪同和支持是對孩子的最重要的鼓勵,父母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指導作用是不可推卸的。這樣的親子活動好處多多,相信能得到孩子們的喜愛,不過,父母要合理安排好時間,萬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背誦,而強迫孩子!給寶寶選擇國學班的注意事項1、考慮國學班的辦學質量和收費家長在為孩子選擇上國學班時,一定要細心考察國學班的辦學質量。儘量選擇那些聲譽好的、影響力大的學校。現在社會上各種辦學機構令人眼花繚亂,其中的辦學質量也是良莠不齊,父母要多方打聽,最好親自考察一下,儘量給孩子選擇一個辦學質量好、收費又合理的國學班,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受到好的教育。2、家長自己也要適當學習國學知識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家長在送孩子到國學班學習時,自己也應該瞭解並熟悉一些國學知識。這樣一來,不僅自己收穫到了新的知識和思想,也可以跟孩子交流互動,促進孩子在學習上的的提高和進步。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自信、獨立、堅強、快樂並勇於承擔責任的人。而這與國學中對人的培養其實是殊途同歸的——中國傳統儒學文化對人的最高要求是“仁、義、禮、智、信”,家長在對孩子進......

相關問題答案
國學班都有什麼課程?
健身房都有什麼課程?
學校都有什麼職位?
中國手錶都有什麼牌子?
中國石化都有什麼崗位?
職業學校都有什麼專業?
音樂學院都有什麼專業?
美國媒體都有什麼?
赤峰學院都有什麼院系?
韓國吃的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