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出孝子的成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如何練習單手做俯臥撐?

雙腳分開,分開的多少自己根據自身的能力確定,使單手和雙腳形成三角支撐。然後就可以開始練習了!

求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論據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網友肯定都要笑我了:都什麼年代了,還談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並不是一個思想老套的人,相反自認為很多時候比同齡人還要新潮一點,包括為人處事,言談舉止,思想觀點等。之所以重提舊論,主要是多年來的生活感悟切身體會使我由感而發:還是棍棒底下能出孝子!

身邊的朋友有很多是獨生子女,其中又有很多為父母極盡寵愛嬌生慣養型的,從小到大在家裡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陽”的,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仍然會對父母出言不遜惡語相向的,甚至有的還會拳腳相加上演全武行,說話做事很沒有分寸,讓人大跌眼鏡直皺眉頭。記得前不久乘公交車,偶然聽到對面的兩位上了年紀的女士在竊竊私語,表情憤慨,於是凝神去聽,就聽到“***現在看上去真的很老啊,怎麼一下子老成這樣”“全是被她兒子給氣的”“也只有怪她自己,小時候把孩子寵的要上天,到現在把她氣得半死不說,還要三天兩頭去派出所贖他回來”......原來是在議論一個典型的“敗家子不孝子”啊。下了車,我的心情還是很沉重:教育孩子真是一個嚴肅的課題!

我老家在農村,兄妹三個,我排行老二,小的時候兄妹三人均屬於被父母散養類型的,上學的時候下雨父母從來沒有送過傘,除了給家裡打掃衛生得到過老爸老媽兩毛錢三毛錢的獎勵外,基本上沒有什麼零花錢,零食更是有限,即使是條件艱苦,仍然沒能使父母因此而對我們手下留情,做了錯事闖了禍的時候就是我們兄妹三個的“世界末日”,因為媽媽肯定會把我們反鎖在家裡,用已經準備好的底部光滑抽打有力的鞋子把我們的臀部狠狠的“伺候”一頓,打完以後,做了錯事的孩子肯定會坦白交代下定決心痛改前非,沒有犯錯的孩子則引以為戒再接再厲勇攀高峰。

記得那個時候媽媽的常用成語最多,什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了,什麼“人沒臉,樹沒皮,百法難治”了,什麼“從小看大,三生到老”了,都堪稱經典。還記得那個時候哥哥捱打最多,打的他悄悄地把捱打的次數在習字本上劃“正”字,以圖將來長大了報仇雪恨,妹妹其次,因為老妹小時候最倔,又喜歡“狡辯”,用我媽的原話說就是“歪嘴騾子賣個驢價錢—淨吃嘴上的虧了”,所以也經常捱打,我攝於“捱打”的壓力,又因為本性較乖,所以捱打最少。如今我們兄妹三人均已結婚生子,對待父母一直恭恭敬敬,尤其哥哥,身為長子,一直是我和妹妹學習的榜樣,孝順父母,工作努力,與嫂子相敬如賓,提到小時候要報仇雪恨的事情他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呵呵,想來,“孝子”都是打出來的!

時代在變,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改變,很多人已經拋棄了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人們都在想方設法採用更加科學的教育手段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目的其實只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似乎已經與現代的家庭格格不入了。但是,我認為,新的時代,應該賦予“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新的意義和內涵:

1、“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提倡家庭暴力,也和家庭暴力有著截然的不同,它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使孩子糾正錯誤擺正態度不得已而為之的教育手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受教育,有教訓,要選對時機,要找準部位,而不是把孩子往死裡打;

2、“棍棒底下出孝子”反對父母對孩子一味溺愛,提倡用“文治+武治”來管理孩子,教育孩子,從而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更體現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理性。

對孩子不能“家庭暴力”,但是也不能“一味說教”,走出這兩個誤區,才能更好地關心孩子,愛護孩子,讓孩子走上正軌,早日成才。

敬老孝親的成語故事

臥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

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成語故事什麼什麼溫席

----黃香溫席

在中國的古書上,有"香九齡,能溫席"的記載。講的是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 9

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

儘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裡,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竄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

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就這樣傳開

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裡乘涼,儘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

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裡。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幹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

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扇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關於親情的故事的成語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讚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

忠孝節義的成語典故

【出處】宋·洪邁《夷堅丙志·忠孝節義判官》:“吾今為忠孝節義判官,所主人間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事也。”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出孝子的成語故事?
什麼如雨下的成語?
大什麼四個大的成語?
什麼陽似火的成語?
什麼嗚驚人的成語?
什麼步之才的成語?
什麼澤而漁的成語?
什麼然無聲的成語大全?
什麼往知來的成語?
什麼然處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