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孩子沒有安全感,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指出,5歲以下的孩子還是和父母睡在一起比較好,能夠讓小孩的安全感需要得到充分滿足。“一個內心有深深不安全感的孩子,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神上獨立的人。如果人從小缺乏安全感,長大以後會有很強的佔有慾,總想要控制別人,而且懼怕各種變化,這些不良心理過度強烈,往往會導致人通過一些極端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這個時期父母容易忽視,甚至採取一些錯誤的方法。比如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起來哄?有些態度比較堅決的家長認為不能一哭就抱,否則會慣壞他,而且事實證明只要你不抱,他哭一會兒就不哭了。趙醫生提醒這些“沾沾自喜”的父母:與母親子宮內溫暖舒適的環境對比,新生兒所面對的所有外部環境對他都可能是一種創傷。嬰兒對溫度、氣候、飢餓都很敏感,父母所謂的鍛鍊,會讓孩子的不安變得強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嬰兒哭的時候,父母及時將他抱起來,用自己的體溫和觸摸,讓孩子感覺到外界的環境也是安全的。  孩子從出生到大約5歲左右,最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一定在一張床上,但必須是距離足夠近,以便於孩子在感受到寒冷、飢餓、黑暗、有便意等一些需要的時候,馬上能得到父母的照顧和安慰。否則,孩子會感覺到不安全。由於接觸到很多國外的教育方法,如今的父母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過去的一些做法太溺愛,成天抱著孩子,睡覺也不分開,現在又要一下子讓孩子從幾個月開始就睡在自己的小屋裡。但專家認為孩子從5歲左右和父母分開睡比較合適,這個時候鍛鍊其獨立的精神並不算晚。  再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在培養其安全感方面要做到不能太溺愛。過分的溺愛、事事包辦會減少孩子探索、成長的機會,獨自面對社會時會顯得無能為力,從而產生對外界環境的不信任。所以,在忽視和過度保護之間,父母要把握好一個度,分清孩子到底想要什麼,是尋求幫助還是以哭鬧為手段。有的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負,不負責任的父母會馬上訓斥他:“你怎麼這麼膽小,為什麼不喊人、不反抗……”這種指責會讓孩子懷疑這個世界不安全,一旦有了這種懷疑,就不會信任任何人,發展為不健康的心理。孩子受到傷害和驚嚇時,父母要及時出現在身邊,告訴他剛才的危險已經過去了。人是最重要的,丟掉的東西還會得到,這個世界終歸是安全的。

孩子為何缺乏安全感

“爸爸抱抱!”“媽媽別走。”“你們是不是不要我了?”這樣的話相信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口中都可以聽到。在早期教育的研究中,這是孩子缺少安全感的直接表達。那麼究竟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呢?經調查發現,父母說話不當是引起孩子安全感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 表現一:“媽媽(爸爸)不要你了!” 這樣的話往往出現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喜歡用這樣的話來恐嚇不乖的孩子,雖然這只是一句氣話,但對於很多理解能力還不強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產生不好的影響。 對於很多思維剛剛開始發育的孩子來說,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他們還分不清父母話中的真假,所以有些孩子聽到這句話後會信以為真,反應就是大哭大鬧,即使不哭鬧也會有受到威嚇的表情。假如孩子有這樣的反應,父母最好馬上進行安撫,因為這句話已經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了影響。 表現二:“你不是我們生的,是撿來的。” 很多早教老師認為,孩子喜歡問“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是個很普遍的現象,但有些父母往往會回答這樣一句玩笑話。也許家長會覺得孩子的問題沒有必要正經回答,但這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傷害。細心的父母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孩子在聽完這個回答以後經常會有悶悶不樂的表情。 表現三:在幼兒園不哭鬧,在家或與父母外出時總是黏人而且愛哭鬧。 有些孩子上幼兒園了,在幼兒園裡孩子也比較配合老師,而且沒有過多的哭鬧,好像還比較愛上幼兒園。但是讓父母困惑的是,在幼兒園表現得很乖的孩子與父母在一起時反而會變得非常焦慮,生怕父母離開自己,有時候還會大哭大鬧呢? 其實,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當孩子黏某人時就是對那個人缺乏安全感,當孩子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模式後,他知道去幼兒園跟媽媽分離是必須的,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孩子多半會暫時放下自己的不開心,投入到活動中去,但是並不代表他(她)心中沒有負面的情緒,只不過父母沒有看到而已。當孩子跟父母在一起時,孩子的這種負面情緒會釋放,特別是當家長過於敏感,對孩子過於呵護時,孩子就會將自己的感情予以宣洩。 表現四:“再不乖,給你兩巴掌。” 孩子不聽話,做父母的總是很煩惱,所以經常會用這句話來嚇唬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寶貝,真要打還下不了手,時間長了孩子就會不怕這句話了,有的孩子甚至開始對著生氣時的父母嬉皮笑臉,讓你哭笑不得。 金寶貝早教專家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言出必行,不要說話不算話,否則時間長了父母的威信就會受到影響,當孩子把你的教育當成在開玩笑的時候,說明你對孩子的教育失敗了。另外,有的孩子聽到這句話的表現是不敢吭聲了,不要以為你的教育成功了,這其實表示孩子產生了恐慌心理,生怕不聽話造成父母對自己的厭惡,也會使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該如何找回 也許你會說現在我家的寶寶就有了上述的幾種表現,那麼該如何找回寶寶的安全感呢?要讓寶寶擁有安全感,最重要的是要讓家庭氣氛充滿和諧和溫馨,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寶寶自然就不會有恐慌的心理。假如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或是夫妻間經常有爭吵,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是非常有害的。 另外,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對孩子的愛意要表達出來,而且十分肯定。時間長了,孩子的不安全感就會慢慢消失。還有,要帶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比如多到戶外去活動,參加一些早教和親子類的活動,這些都是讓寶寶擁有安全感的好方法。 特別要說明的是,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家長切忌不要操之過急,請給予孩子你的愛還有時間。

孩子太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一個人的安全感,與生命早期和母體的關係密切相關,也與幼年父母對孩子的理解、關愛和保護有關。孩子缺乏安全感主要也是會有以下這些原因。

一、缺乏交流和信任。孩子總是有個願望,是能夠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總是在一起,有很多的快樂的時光,但是,很多時刻,孩子的這個小小心願也沒辦法達成。父母總是有做不完的工作,這個願望就遙不可及了。

二、所定目標太遙遠。如果父母總是過分的操勞孩子的事情,會對孩子造成不成比例的壓力,如果父母給孩子定的目標太過遙遠,那麼孩子就會受到無謂的壓力,讓他們無法承受,進而孩子就沒有了安全感。

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原因,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的一條道路,所以,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孩子,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面對以後的人生。

以上是家教114上專業的心理老師為大家分析的,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也可以去家教114找一個家教老師輔導一下,老師都是很優秀的。

孩子膽小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控制自己的怒氣  有的家長聽說孩子被欺負了,第一個反應是生氣。不但氣孩子被人欺負,更氣孩子“沒出息”,沒有奮起反抗,甚至責怪、恐嚇孩子。孩子遭人欺負本來心裡就難受,再受父母責難,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二次傷害。  2.營造家庭的和氣  家長要營造融洽的親子關係,寬鬆的家庭氣氛以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要經常開展一些輕鬆有趣的親子活動,讓孩子體會到人際交往的愉悅,在這種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膽量會變大。  3.培養孩子的勇氣  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參加一些有挑戰性的活動,讓他的好勝心戰勝膽小,以此來培養孩子的勇氣。比如,帶著孩子跑步、踢球、徒步遠行、爬山等。  4.提高孩子的人氣  家長要支持孩子多參加遊戲活動,主動融入到集體中,在遊戲中多和夥伴交朋友。朋友多了,人氣上升了,孩子就不再害怕與人交往了。家長可以在家組織聚會,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讓他增加“吸引力”。  5.宣洩孩子的怨氣  孩子受到欺負時,心中怨氣如不能得到及時疏解,可能會損害身心健康。此時,家長要多安慰孩子,指導他把怨氣合理地宣洩出去,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就會減輕壓力。  6.撫慰孩子的洩氣  家長要儘量支持孩子自主性的探索活動,如果失敗了,家長要及時撫慰。還要沙中淘金,指出閃光點,這樣孩子才不會被失敗打垮,越挫越勇。  孩子有膽小的心理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是極缺乏安全感的,只有在父母給其營造一個十分安全的環境下孩子才能綻放。希望父母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麼辦

缺乏愛的孩子,就缺少人格健康發展的原動力;缺乏愛的孩子,會感到安全感缺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逐漸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如果要幫孩子建立健全的心理,那就不要猶豫,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吧

我們在養育孩子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身體健康、聰明伶俐,而且還要擁有健全的心理。那麼,怎麼才能使孩子心理健康呢?心理學家已經證實,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無條件的愛,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這是幫孩子建立健全心理的核心所在。

我相信沒有媽媽會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們需要怎樣的愛,怎樣給予孩子正確的愛,卻並不是每個媽媽都做得很好。媽媽們可能感到困惑,自己已經給了孩子無微不至的愛,但孩子身上總還是出現上面所列舉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我今天首先就要說說“愛”和“安全感”對於孩子健康人格養成的重要性,然後和在座的爸爸媽媽們一起來探討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愛。

愛和安全感——健康人格的基礎

母親的愛是一種營養,愛就像陽光、水分一樣,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

母親的胸懷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搖籃,孩子在這關愛的搖籃裡獲得心理的滿足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心理素質的培養集中體現為健全人格的培養。擁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能夠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及其對社會的責任,並且具有親和意向與合作精神,懂得關心他人。相反,人格缺失的孩子,可能出現自私、焦慮、膽怯、敏感、偏激而固執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健全人格的養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成人榜樣的薰陶、同齡夥伴間的人際互動、認知教育與實踐,等等。但是,愛和安全感是啟動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原動力,愛的缺失會使孩子的人格發展出現偏離,而且是難以用其他東西來彌補的。

科學證實,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能感受到媽媽的愛。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能不斷地發現規律。他們慢慢會懂得,只有持續照顧自己的父母或爺爺奶奶才是最愛他的,他的生存離不開這些人,從而對他們產生深深的依戀。有了這種愛和安全感的孩子,會時刻感到自己不會受到拋棄,也才會有信心專注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母親給予孩子深切的愛以及肉體的緊密接觸是母子間建立基本感情聯繫的關鍵。母親的眼光、母親的聲音、母親的胸懷以及母親的輕撫和拍打都是母子溝通的橋樑,孩子就是憑藉著這種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交流,發展成為對整個人類的愛,並建構自身健全的人格基礎。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三種表現 孩子沒安全感怎麼辦

安全感是孩子在成長中建立對他人、對世界的信任感,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求。而在現實中,有許多的孩子存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那麼,寶爸爸媽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1

保姆或者是在其他親人照顧的時候,孩子表現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見了媽媽,就會粘著不放。有時會別表現出委屈,甚至是眼淚汪汪的樣子。之後,只要媽媽離開或者是一動的話,就會緊張的大哭大鬧,扯著媽媽的衣服不讓離開。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2

稍微有點不順心的地方,就會和自己周圍的小夥伴發生衝突,甚至是拳腳相加,如果父母去勸告的話,那麼孩子就會把攻擊的對象轉移到大人身上,或者是用大聲哭鬧來抗議。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3

外出的時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擡頭,神情表示的非常緊張,自己的小手還會不停的擺動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4

會有喜歡吃大拇指的現象出現,其實這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現。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現5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的也不踏實,還會時不時的摸摸身邊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緊。

孩子缺乏安全感應該怎麼辦呢?

1、家庭氣氛很重要

當孩子經常處於不安環境中時,孩子會有恐懼的猜測,爸爸媽媽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才吵架?他們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會不會離開我?由於孩子對大人們的爭吵無能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裡暗自哭泣,或是獨自生自己的悶氣,後者會把這股怨氣累積在心中,長大後心中將會有扭曲的價值觀。因此,擁有一個安康快樂的生長環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關重要的。

2、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是安全的

孩子要是對這個世界的安全產生懷疑的話,那麼就會失去對任何人的信任,從而逐漸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要時常的用語言和行動來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即使有什麼危險也是會過去的,父母也是會一直在他身邊。

3、互動遊戲有幫助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參與活動,或是通過遊戲中的肢體接觸,這都有助於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時可以多花點心思,設計一些簡單的家事、遊戲,或DIY手工勞作等,讓孩子從做中學,同時也讓親子情感升溫,溝通更加順暢!

相關問題答案
寶寶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嚴重缺乏安全感怎麼辦?
缺乏歸屬感怎麼辦?
造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缺乏安全感是什麼原因?
缺乏安全感是什麼意思?
人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指什麼? ?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很缺乏安全感 ?
支付寶安全險怎麼收費?
寶來安全性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