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聽課、評課是教育管理者檢查質量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相互交流經驗的重要途徑,也是評估教學的重要手段。由於在語文教學評估中有很多項目是較難精確量化的,也很難嚴格地控制全部的無關變量,所以,不能用測試得到的數據來說明所有的問題。因此,常常通過聽課,對教師的課堂活動進行系統的觀察;通過評估,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一節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不同,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如一節閱讀課的評估標準,與一節作文的評估標準就不一樣。同是閱讀課,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以及文章的體裁不同,評估的標準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評課。 一、評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教學目標是否明確,主要指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是否明確,需要傳授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進行哪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採用哪些方法,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都是否做到明確、具體。 例如,對一節閱讀課的評估,主要看讀、寫訓練是否落實;是否既能緊扣語言文字來理解內容,又能根據內容來體會語言文字的作用;在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又能時時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 通常,傳統的老師對一堂閱讀課的評估,往往只側重在學生的回答好不好上,對學生讀得如何,課文讀得熟不熟,讀得好不好往往重視不夠,至於課堂上是否動動筆,練一練,就不大注意了,也就是課堂熱鬧就是好課。有的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如有的老師在講讀完《甜甜的泥土》(筆者要舉例論述)要讓寫信給王小亮。對於這種加強筆頭練習的做法,評課時一要給予肯定,二是加強學習。 二、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基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正確理解,主要包括對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對關鍵語句的正確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正確把握,對寫作特色的正確品悟。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反映了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語文能力。 明確教學要求,把握重點、難點,這是正確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礎。教學要求要定準,重點、難點要找準,這是教師鑽研教材的基本功。對關鍵語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點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對課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理解,是指能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主要觀點。(筆者舉例論述)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恰當地處理好教材是教好一節語文課的關鍵。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教材的處理,主要始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據此設計的基本教學思路。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包含以下方面。 1.看對教學內容的取捨是否合理。如,淡化結構、層次教學,重在整體感知課文,如《社戲》 2.看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否突出。就語文課來說,所謂重點、難點,一是課文本身的重點、難點,指對突出課文中心起關鍵作用的內容和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二是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指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過程中,選擇一兩項著重進行訓練。(筆者舉例論述) 3.看是否善於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出既符合教材特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思路。教學既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又考慮學生的實際。首先,教學思路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的。其次,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主要指“學”的一方出現了新情況,如學生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應納入教學中解決;原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卻比較容易得以解決,就不必多費功夫),調整教學設計,使之更加適合教學的需要。同時還要評出教師設計的銜接語言。 四、教......

怎樣評價一節語文課的好壞

現在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已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等等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即關注了教師的行為,也是關注教師如何組織並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

因此,評價一堂課的好壞,應看這堂課是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是否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否真正讓學生完全參與進去,是在展示教師還是在展示學生,是在教知識還是在教方法,是在求本還是在求末。

一堂課既要看結果,又要看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與對話。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喜歡。其次,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考過程。第三,要看你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師對學生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瞭解和引導。第四,從教師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實行了因材施教。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只要學生喜歡上的課就是好課。一堂課不是好課,從感覺上來說,可用累與不累來區別。如若聽課者始終被精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所吸引,精神專注、積極投入、沒有絲毫累的感覺,那麼,無疑,這是一堂好課。反之,聽著焦慮不安,惋惜不已,時而擡腕看錶,時而交頭接耳,等待著下課鐘聲響起,那麼,這樣的課是不能列入好課之列的。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學生面部表情是一張晴雨表。如果學生喜形於色,不由自主地投入學習,眼睛裡閃爍著成功的喜悅、生命的滿足、收穫的充盈,這就算得上好課。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應看它是否體現了實與活的統一。一節好的課,應是實與活的統一。實指紮實、樸實、真實,教師要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科學地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活不單是氣氛活躍,教學的活,首先應體現在活用教材,適當引進,利用相當的課程資源,拓展渠道,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發現,鋪墊教學,補充內容。其次,要活化教學形式,加強實踐活動。

如何評價有效的一堂語文閱讀教學課

一、教學目標明確

二、教學思路清晰

三、教學設計合理

主要體現在四方面:(1)課的導入恰到好處,各個環節的過渡非常自然;(2)所選用的材料能表現這堂課的主題,做到形散神不散;(3)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踐等;(4)整堂課的教學容量適當,節奏安排合理,時間把握得很好。

四、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教師能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教學語言規範、流暢且富有感染力

規範、流暢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潤滑劑,也是教師掌握整個課堂的遙控器。教學語言規範、流暢,這是對一個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估計大多數教師也具備了這種基本功。但規範、流暢的教學語言不一定富有感染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呢?總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種:1.富有激情的語言;2.幽默風趣的語言;3.個性鮮明的語言;4.親切、自然的語言;5.充滿智慧的語言。

六、教學效果好

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不應該單看課堂上的熱鬧程度,還應熟悉教材和了解授課教師的教學目標。我覺得,一堂教學效果好的語文課,應具備下列四點:第一,學生學習主動,發言積極;第二,師生關係和諧、融洽,課堂氣氛活躍;第三,教師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第四,反映好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每一堂課,當你課後進行教學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那麼一些的不足和遺憾.這些不足和遺憾,卻是我們提高的教學藝術水平的法寶,正是在他們的不斷磨練下,我們的技能得到了提升. 我覺得一堂好課,應該有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充實的教學內容,應該講究師生互動,要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美國羅傑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和信任,師生關係依賴於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一堂好課,應該是在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之下進行的.評價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我認為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就是一個維度.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實現課堂教學理想效果的基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讓我們的學生沉浸在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下,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利於我們的教學. 充實的教學內容,也是一個評價維度.充實的教學內容,應該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深廣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要能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就是要讓知識,充分發揮其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勾起他們的求知慾;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也要能夠充實我們的學生,滿足他們的求知慾. 一堂好課,應該是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交流,老師主動親近學生,學生自然親近老師,這有利於我們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一堂課下來,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我想這也是評價一堂好課的一個維度.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準,是一節課的靈魂.課堂教學,不只是要學生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到方法、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一節數學課下來,我們的學生,還只停留在定理這些純粹的知識,不懂得應用,不能夠聯繫生活實際,我想這就是一堂失敗的課.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提高能力. 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課件,確實有利於我們教好某些課.但我認為是否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並不是評價一堂好課的關鍵.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可以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不一定就是一個好的教學設計. 羅強點評:黃光明老師對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的認識很深刻,也很全面,值得我們學習. 我覺得教學評價應該分成“評教”與“評學”兩大塊,從教育的根本目標看,應該“以學評教”.就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評價,我覺得首要的評價標準是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這個指標指向教師課前預設的目標,既應該衡量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的準確性、合理性,又應該評價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的實現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衡量教師課堂教學一個最基本指標.其次,評價一堂好課還要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個有效性既要看單位時間裡學生的收穫,還要看班級群體學生的發展數,還要看我們的教學對學生未來發展的持續影響力.

怎樣評語文課?

新課改下如何評小學語文課

評課也稱課的分析,是聽課人依據一定標準對所聽課的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效果做出診斷。它對促進教學交流,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有著積極作用。下面就新課改下如何評小學語文課的一些淺見與同行們作以探討。

一、評課的原則。

評課是一項嚴肅的教學研究活動,應該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是指導性原則。評課的目的是對教學進行指導,給執教者或執教者所在學校指出一個明確的教研方向。因此,評課要抓準主要問題與主要特點來評。

二是綜合性原則。評課者要憑藉評課的各種標準綜合評定其所長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則。評課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其長處充分肯定鼓勵,並委婉指出不足是什麼,什麼地方還要提高。

四是針對性原則。針對不同教師,不同的課,要採用不同評法。

五是互動性原則。對課的評價不宜搞一言堂,要讓執教者、聽課者、評課者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在平等、民主的學術氛圍中,求同存導,互相借鑑,互相提高。

二、評課的標準。

課的評價標準對教學發揮著教學導向、問題診斷、結果評定等重要作用。傳統的評價標準已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在借鑑吸收當前教學改革諸多先進思想和成功經驗,高屋建瓴地把握小語教學改革的走勢和軌跡基礎上,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嘗試制定新的評課標準。我認為可嘗試從下幾方面去評。

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目標要符合新課程標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本領域教學特點,體現良好學習素質的培養和基礎性目標的完成,關注學生髮展性目標達成。

2、新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愛、尊重中下等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課堂,師生共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與必要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重視指導學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新課標要求充分落實。(1)識字:遵循漢字構字規律,注重漢字蘊涵的文化信息;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強調識字工具的指導與運用;培養主動識字的興趣和意願,養成良好書寫習慣。(2)閱讀:強化朗讀感悟,注重閱讀方法的個性化;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培養語感,注重積累;學生思維與表現方法多樣化,學用結合;鼓勵學生質疑求異,培養創新精神。(3)表達: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寫作中嘗試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重視具體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重視修改和修改中的合作;關注兒童生活與情感世界。

4、教學方法靈活、具有啟發性。根據預設及學生提問設計教學過程,依據學情變化有效地調控教學步驟,以學定教。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基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真正的啟發式。講授生動、恰當,提問有啟發性。對學生課堂上遇到的問題與矛盾,隨機採取切實有效的引導與補救措施。

5、教學手段恰當、有效。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使現代教育媒體與教學有機結合。教師使用電教媒體技術熟練,效率高,效果好。

6、教師業務素質良好。儀表端正,教態親切。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富有啟發性、引導性。板書精當,書寫工整。組織教學能力強,善於根據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有效開發和拓展語文學習資源,體現大的語文觀。

7、教學效果顯著。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不同層次學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評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如何評好一節語文課?
怎樣上好一節歷史課?
如何點評一節美術課?
怎樣上好一節鋼琴課?
怎樣點評小學生作文?
怎樣提高初二語文成績?
怎樣學初一英語?
怎樣才能讀好語文?
怎樣可以提高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