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如何傳承?

General 更新 2024-05-24

如何做好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文化傳承創新是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基本規律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其中諸如以人為本,講究誠信,強調和諧,重視教育,倡導德治等等,在當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建設中,仍然是重要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對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它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中國先進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傳統,就如同浮萍,沒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園。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是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繼續發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當然,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如何應對全球化的衝擊,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核心是文化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種文化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即使是優秀的文化傳統,也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實現現代性的創造性轉化,同時融入民主精神、科學精神、市場精神、法治精神、競爭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精神,才能譜寫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賦予其新的內涵與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在這裡,悠悠古韻與勃勃生機是有機結合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是內在統一的。傳承是基礎,創新是生命,兩者不可偏廢。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著力推進文化建設的現代化、生活化、社會化、教育化、網絡化

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有一套具體的做法和合適的路徑。中華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五四以來在文化方面總的看是破的多,立的少,從近百年來的文化討論來看,一些相同的主題幾乎過幾年就被重新提起,老是在批判傳統——重建傳統——再批判傳統——再重建傳統裡兜圈子。結果是,在如何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再猶豫彷徨了。要從娃娃抓起,從最基礎的典籍著手,從最基本的文明禮儀和規範做起,在文化建設方面多做紮紮實實的工作——

現代化。這裡的現代化主要指的是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既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強規劃,加大投入,特別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認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實保護我們的文化瑰寶。

生活化。逐步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禮義廉恥成為日常生活規範。培育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道德情感,見利思義、顧全大局的行為準則,形成相互尊重、禮讓寬容的人際關係,互諒互讓、友好協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尚,創造關愛他人、團結互助、維護公平、伸張正義的社會氛圍。

社會化。使中華文化走入社區和社會,改造和發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風俗禮儀,開展豐富多樣、健康有益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保持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記憶和文化傳承。

教育化。......

如何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首先,要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必須首先明確要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指什麼樣的文化,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我們知道,一方面,我們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這就要求我們對傳統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認識,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真正優秀的部分甄別出來進行傳承。另一方面,傳統文化與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樣,它存在著兩個不同的層面,一是傳統文化的形式和載體,如文化典籍,文化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一是傳統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觀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前者屬於優秀傳統文化的“體”,後者屬於優秀傳統文化的“魂”。這要求我們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時,要對傳統文化的這兩個層面進行區分,搞清楚什麼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什麼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載體,不至於一提起傳承傳統文化,就僅僅想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戲曲,恢復傳統節日等等,而忽視了我們傳統的自然觀、天人觀、倫理價值觀等等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反之亦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既要保護優秀傳統文化之“體”,更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之“魂”。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首先明確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指什麼,這就要求我們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全面深入把握的基礎上,對那些真正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進行發掘、闡發,使它們進入到我們的當下生活中,化為我們精神的血脈,指導我們的實踐生活;對那些真正優秀的傳統文化形式進行整理、保護,使它們得以延續和傳承,使當下的人們擁有進入傳統的現實渠道和方式。

第二,要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還應考慮為什麼要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或者說我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我們僅僅是為了傳統延續而傳承傳統文化,還是為了解決當今中國甚至人類世界中存在的問題而傳承傳統文化?為了傳統延續而傳承傳統文化固然必要,但傳承優秀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參與到我們的當下生活中,為解決現實中的中國乃至人類世界的問題提供啟示,而不是讓它進入歷史博物館供人瞻仰,告訴後人我們曾經擁有這些東西。傳統要成為活的傳統,它必須與當下生活中的問題發生關係。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研究中國的現實,分析當下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確立文化建設的方向,根據文化建設的方向,來反觀中國的傳統文化,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哪些精神理念,能為解決當下問題提供啟發和思路。我們知道,在當今世界存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生態環境危機,精神心理疾患,道德滑坡,貧富加劇等等。面對現實世界中的這些問題,我們的黨先後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偉大目標,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應該考慮能否為解決或改善現實中的這些問題,能否促進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啟發和思路。當然,研究中國當下的“現實”,不僅指研究當下的生活世界的現實,還指研究當今中國的文化現狀的現實,如果我們能夠清楚地瞭解當今的文化現狀中存在的問題,也能夠更好地判斷我們傳統文化中哪些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另外,關注文化現狀的現實,也包括關注當下文化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諸如在文化開發、文化保護、文化園區建設和文學經典改編中出現的一些失誤等。對於這些文化現實的關注,可以避免在文化傳承體系建設中繼續走一些彎路。

第三,在搞清楚了要傳承什麼樣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為什麼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之後,面臨的一個最現實、最艱鉅的任務也就是怎樣傳承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傳統文化的傳承途徑有很多,具體要採取哪一種途徑,應依據要傳承的主要是哪一層面的傳統文化而定。我們前面提到,傳統文化存在兩個......

中國文化的主要傳承方式是

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證和象徵,是它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無異於將自己推到了滅種的邊緣。因此,每一個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有著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然而這個古老、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體系在傳承上卻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沒能力進行詳細地闡述,因而只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的淺陋觀點。

首先來談談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語言。 中國是最早擁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中的一員。漢字可謂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然而從近代以來,漢字的傳承便幾經磨難。首先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因為要講求科學創新,向西方世界學習,魯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來取代漢字,但最終沒有成行。然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領導人也曾設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但在幾經權衡之後,僅僅是創造出了漢語拼音來輔助漢字的學習。隨後的簡化字改革中,我們的漢字差點被改了面目全非。到了21世紀,這個網絡十分普及的時代,網絡語言的泛濫又一次給漢字的傳承帶來巨大的衝擊。網絡語言中充斥著各種奇怪生僻的文字符號,語法錯誤屢見不鮮,千奇百怪的縮寫和文體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開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網絡語言已經遍及我們生活裡的各個角落,被大多數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這樣的情形無疑會對漢字和漢語的傳承造成巨大的損害。不是危言聳聽,久而久之,這些青睞網絡語言的人定會忘記真正的漢字該怎麼寫,真正的漢語該怎麼表達了!國家顯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高考語文試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網絡語言的規定。

我們的母語——漢語也遇到了與漢字相似的問題。由於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國內的英語學習熱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的情況較以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英語的學習早已提高到“從娃娃抓起”的高度。因此,學生們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英語的學習中,而完全忽視了漢語的學習。我敢說絕大多數高中生能對英語語法如數家珍,而對漢語語法卻是知之甚少。大學校園裡,隨處可見在背四六級詞彙的學生,有誰會將時間花費在漢語的學習上?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想到,什麼時候會出現一股漢語學習熱?

由此看來,流行的東西不一定就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幫助,有時甚至會對

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的衝擊。對於文字和語言這類意義非凡,對本民族影響深遠的東西,最好還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加以改進即可。除此之外,古代詩歌、詞賦、文章以及成語、俗語,我們就應該保留其本來的面目,因為這些都體現的是古人們的思想。如果我們肆意更改,就會改變它們的原意,這對我們的後人或許會成為一種誤導。

......

如何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在五千年的悠長歲月裡,中國文化曾有過各種各樣的輝煌。先秦時期已經有百家爭鳴,此後更有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小說,這些都是中國文化各個輝煌時期的代表。而無論形式如何,其深層次的文化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形式的不同只是這種精神在不同時代形勢下的反映。

中國文明垂世而獨立,可以說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在遊牧民族的入侵和打擊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戰後,整體性亡於蒙元,我們文明的發展的積累被破壞,可以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時常想,古中華遺風,究竟會有何等的團結與彪悍,連相對柔弱的南宋,都有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這樣的氣節,何時能再次擁有?

宋朝的滅亡,絕對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中國第一次亡國。“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真是血淚斑斑的警句。宋朝覆亡,崖山海戰中國整個精英階層全部殉國,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

其後蒙元和滿清交替的異族入侵,帶給華夏人民極大災難和深重殺戮,這是二個野蠻對文明血腥征服的朝代;中間一個明朝,又是以保守自大、喪心病狂且腐朽墮落聞名的(如海禁、如明太祖誅盡開國功臣、 明成祖夷方孝孺十族、明思宗碎磔剛剛血戰解了京師圍的袁崇煥)。

宋以後,特別是宋明相繼覆亡於蒙元和後金滿清手中時,漢人在經歷了多次異族入侵、改朝換代的血腥殺戮後,華夏文明陽剛進取的民族脊樑基本被打斷,勇烈誠信的人群幾被殺絕,民族最優秀成分基本喪失,存活下來的都是“劣幣淘汰良幣”法則衍生出來的奴化人群,因此宋後社會總是充滿太多圓滑世故的保命哲學。再經歷宋明理學特別是明代以來的文化自我閹割後,剩下的古老中華文明基本屬於一種散發著腐朽氣息的文明,雖然古老,卻是戧害著最優秀成份的一種老人黃昏式智慧。雖不無可取之處,卻於歷史大格局深有妨礙。

經過幾千年的原地打轉,中華民族陷入了一個循環的怪圈不能超脫,終於在清末成為一個政治經濟落後的民族。而後又經歷了十年文化浩劫,徹底西學東漸,原有的文化幾乎被完全拋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從此割斷。仁義禮信都不在!  在當今中國社會,可以說是存在著兩種思想,一種是變異的傳統文化的思想,這種文化是精華和糟粕並存。而另一種是一種超越現實條件的超前思想。無論哪一種,都不符合當今中國人的形象和精神。

一句話,當前中國文化的弱勢,正是由於缺乏一種與世俱進,能夠展現當今中國人真正面貌的文化精神,中國人缺乏一個總體的抽象的正面形象。在文化的各種形式中,缺乏真正能代表當代中國人的形象。

沒有這樣的精神,沒有這樣的形象,造成不少人崇洋媚外,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要圓。這是悲哀,五千年沉澱下的悲哀。  正如拿破崙所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而直到現在,這頭雄獅還沒有真正地甦醒。中國沒有強大到一覽眾山小,也不是一些盲目崇洋的人眼中的弱者,它的潛力巨大,但要真正贏得自己應得的地位,任重而道遠。看清自己的地位,確定自己的目標,才是中國人現在最需要做的。

自二十世紀以來,中國人已經創造了很多奇蹟,但這遠遠不是中國人所有的實力,中國可以更強。最關鍵之處,就在於要從文化上重塑中華民族的精神,重新獲得對自己文化的信心。我堅信,真正代表人類發展方向的,還得數中國人,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堅持的信條。

西方文化在現今的確算是優秀,但絕對代表不了未來。真正代表未來的,是中國人的文化。  但是,這並不代表排斥一切外來文化。一種文明的文化,不僅僅要要強大的影響力,既能影響到本國人民,更具有世界性,而且需要有兼容性,其他文化的優點和長處都可以吸收,繼而融合到本國文化中。中國古代文化曾具有......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是我們祖先留下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根。。。。。。

弘揚傳統文化要對傳統文化有正確的認識。中華民族歷經萬千年的對“幸福”的不懈追求,逐漸形成了“福祿壽喜財吉”的民俗傳統文化和儒、釋、道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進而進化為今天的治世哲學。中國的文化、歷史發展歷程,就是中華民族追求幸福的發展過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一脈相承,文化和歷史是鑑證文明進步的軌跡,我們無法挽留逝去的歷史,但我們可以留住歷史給予我們的文化,歷史是路,社會是車,文化是車的動力。。。。。

鑑於此,傳統文化——我們祖先留給子孫的活寶,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地傳承下去。。。。。。

歷史是死去的無法改變的昨天,傳統文化是生於人類之始並可進化永生的。傳統文化有永恆的的生命力和誘惑力,不用刻意去弘揚,只要不去專注的破壞她,她就會很好的傳承下去。比如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極大破壞,給歷史造成了無法癒合的創傷。這麼大浩劫,也只是損壞了文化的軀殼,增添了世人的幾聲惋惜而已,沒能把文化抹殺,同時“破四舊”本身又形成了一種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文化的一場流行感冒。而後那些抗體(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流感病毒做了殊死搏鬥,最終傳統文化迎來的依舊是生機勃勃的春天。。。。。。

傳承就是弘揚。文化是以人的思想意識的變化而變化的,除了永恆的“福”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它的階段性,失去潮流價值的文化逐漸走向歷史的暗角。唐詩、宋詞應該說經久不衰的文化,但還是衰退了許多,原因是時代變遷,使其逐漸失去社會潮流性:唐、宋時期,文化娛樂比較匱乏,幾千年的文字成了當時文化推崇的主題,唐代作詩,到宋已發展到作辭,吟唱詩詞幾百年,把漢字研究到了極致,以至後世子孫都無法逾越,那是的詩、辭,相當於今天的流行音樂,李白、李清照相當於今天的周杰倫,隨便找個學生都能唱幾首周杰倫的歌,唐詩宋詞就要老師家長逼著背了。繼承發揚和遺棄是文化發展的正常規律。。。。。。

傳承即為弘揚。祖宗留下的東西,絕不能遺棄,也不可能都擺在明面上。事實周杰倫的流行歌曲和李白的詩是血脈相連的祖孫關係,只不過是幾經繼承與發揚的唐詩罷了,為了能讓後人知道這是怎麼來的,就要把這幾經發揚的過程原原本本的傳承下來,這就是把傳統文化的各個階段性文化傳承下來,再讓子孫傳承下去,以至世界上唯一最完整的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永遠的傳承下去,留給全人類一個最輝煌的傳統文化——中華文化。

如今已經不僅中國在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那神奇的誘惑力使全世界都在關注她,國內的國學熱,國際的孔子學堂,漢語熱,都是傳統文化的發展軌跡。。。。。。

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立了保護機制,文化遺產正在得到搶救性保護。。。。。。

奧運福娃,百家講壇,創意文化產業的興起等等都為傳承傳統文化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由以上內容得出結論: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血液,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就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過程,只要保護好失去流行意義的文化遺存,中國傳統文化將會完整的,永遠的以中華文明的身份高高屹立於世界巔峰

。。。。。。

不要擔心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以獨特的魅力,受到全人類的推崇,已經成為世界共有的精神財富,她將一統天下思維,以原始共產主義,追求共有“幸福”而始,以世界大同(世界共產主義),擁有“幸福”而終。。。。。。

傳統文化該如何弘揚?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無論輝煌,還是衰落,無論是強悍,還是軟弱,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然而,何謂文化?中國古人在《......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古為今用,發揚光大。

如何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一、 明確定位,整合資源,建立公信,顯正破邪。

如何定義中華傳統文化,專家學者眾說紛紜,要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正名聚焦,綱舉目張才能化繁為簡。中華文化即是聖賢教育,是參透宇宙人生根本規律的聖賢對芸芸眾生的心智啟迪,旨在令大眾破迷開悟、了凡成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為人所需,其核心理念是仁愛,仁愛的原點和最實際的落腳點就是“孝慈”。父母愛子女,自動自發,天性使然;子女孝父母,既是天性的彰顯,又是教育的重點!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每個生命個體圓滿人生的內在訴求, “以孝治家”是當前傳統文化推廣最準確最實際的定位。家庭是否和諧,是衡量公民真實素質和幸福指數的最基本指標,是檢驗公民個人修為乃至工作質量的高懸明鏡。這一條,無論對官員,對教師,對任何團體和個人都適用。國家政府致力於促進家庭和諧的舉措能夠得到民眾最大程度的認可,沒有誰有理由對此提出異議!

在此前提下,整合當前傳統文化資源,建立相對中道正統的傳承體系,提高傳統文化弘揚團隊的公信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在政府支持下組建一支公益化的傳統文化弘揚團隊,由在公眾享有盛譽的各方大德們組成顧問班子,下設具體部門各負其責。“舉直錯諸枉,則民服。”最初的倡導者、凝聚者、護持者,具足福慧威德,誠邀各方大德,組建正法團隊,旗幟鮮明,顯正破邪,如此則名正言順,具體工作方可順利開展,此是關鍵第一步。(若非如此,則說明全國性的普弘因緣尚未真正具足,小民徒有報國之志,螳臂何足以擋車,非大信願、大氣魄、大權威者不敢效法古聖先賢迎難而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恪守原本的人生定位,紮根修學、韜光養晦、安以待時,方為現實明智選擇。)

二、 廣泛宣傳,深入試點,營造正氣,樹立標杆。

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步好的開始,就意味著成功的一半。這幾年弘揚傳統文化已經有了很好的群眾基礎,政府媒體適時宣傳,引導大眾以孝治家、學習經典、共同改善社會風氣,各地自然會有更多民眾響應。上下同心,正氣浩然,中華大地倫理道德普弘之勢已成!如此,則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同時入手。廣度上團結全國各地弘揚傳統文化的愛國同道,統一思想,互助協作,各地彼此借鑑方式方法,存心無私利眾,形式活波多樣,具體細則有待優化組合。深度上選擇一部份具有代表性的城鎮、社區,深入細化做傳統文化“以孝治家”道德文明示範點。從開辦公益講堂、舉辦敬老愛老活動、加強社區文明建設、完善社會互助體系等多方面開展工作,以實際成效呈現給社會大眾,樹立正面典範,各地自然群起效仿。(不必擔心示範點難選,很多地方早已經做的有聲有色;不必擔心人員及財力,全社會的愛心無窮無盡,最需要的是被喚醒! )

三、內聖外王,福慧雙修,各行各業,君子帶頭。

各級政府的作風引導社會風氣,各界成功人士引領大眾追求,隨著新一屆政府反腐倡廉力度的增加,舉國上下的道德水平提升是全民族正氣和能量回復的必然表現。“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要政府有決心整改,各行各業都會湧現真正德才兼備之士做道義引領成功的見證,各級媒體在各個層面發掘真正“通天道接地氣”的正能量素材,同時避免假大空的形式主義,老百姓就會對社會國家重新建立充足的信心!(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黨和政府大力支持,需要仁人志士無私發心,需要社會大眾積極參與,“自天子以至於庶民,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四、理論引導,深入落實,多元並存,潤物無聲。

在舉國上下弘揚孝心正氣的氛圍下,各類思潮必將此起彼伏,出現不同聲音是一種必然,正如掃黃打非也會有人反對一樣,如何平衡傳統理念和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觀,關鍵在於因勢利導、把握中道。“高高山......

相關問題答案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
我們如何繼承傳統文化?
如何評價日本傳統文化?
學校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何時復興傳統文化?
傳統行業如何互聯網化?
怎麼繼承傳統文化?
怎麼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怎樣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怎麼傳承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