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後注意事項?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剛開始徒步的時候,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是剛剛參與到戶外徒步的陣營中來,一定不要急於求成。下面的幾條原則對於剛開始徒步的戶外愛好者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瞭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裡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登山杖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在戶外活動中,適當地利用裝備,有時候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在徒步的時候如果能有兩根登山杖與你同行,能為你帶來不少便利。

1、最好有兩根可以自由伸縮、攜帶方便、有防震功能的專業登山杖。如果沒有,當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樹枝、木棍代替。

2、當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進的時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體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絆絆的發生。

3、過河的時候,登山杖等於你的身體又增加了支點了,有利於在湍急、溼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4、上坡的時候,登山杖可以幫助你的腳助力,下坡時可以幫助減少膝部的震動,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5、走在有灌木叢的山路上時可能會有蛇,這時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6、雖然不是丐幫,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於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過寨的時候,你可以用它來對付野狗。

7、休息時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來做一個簡易的遮陽棚來遮避太陽。

8、冬天的時候,經過有雪的低矮樹木時,可以用登山杖把樹枝上的雪打下來,這樣雪就不會掉在身上了。 9、有的登山杖還可以作為照相機的獨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時,如果你還有攝影的愛好,這種登山杖是個不錯的選擇。   知道自己的位置與方向   安全第一是戶外輕鬆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經驗豐富的領隊、嚮導活動外。作為每一個參與者在徒步的時候,還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與方向。如果隊伍中這樣細心的“識途老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來時的路上。

1、在前進的時候,隨時要注意所經過的明顯得自然標誌,如河、湖、巖壁、形狀比較有特點的山頭等,這樣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據這些明顯標識來找回來時路。

2、我們徒步的地區,大都有當地人活動,可以根據小路的大小或有無經常走動的痕跡來進行判斷。如果你徒步的路線曾經是熱點路線,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愛好者留下的路標。

3、如果沒有攜帶指南針,在有太陽的時候,結合......

徒步旅行應該注意什麼?

新人買裝備愛走兩個極端,一種是超沒自信型,啥都不想買,啥都想將就,總想先體驗體驗再開始置裝備。這樣的結果就是你從年初就念叨要戶外,到年底了可能還哪都沒去過。因為又有好風景又符合你條件的路線太少了。還有一種是衝動型,一說要戶外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置齊了全套裝備,等出去戶外一次了才發現自己不適合這項運動,然後哐哐全賣掉。損失了大把銀子。兩種都不可取。

作為一個從沒接觸過戶外的人,千萬不要想著一次到位,什麼都買好的,把能買的都買下來,因為你永遠不可能一次到位,衝動是魔鬼,結果就是你花了過多的銀子買了一堆不適合你的東西。

裝備篇

必須裝備

登山鞋:把鞋放在第一位,我想這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跟幾個新人也說過,如果你打算出來玩又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那你應該先走一天的路線感覺一下,那麼你最起碼應該配備的裝備,就是一雙舒適合腳的登山鞋。走那些溝溝坎坎的時候它的高幫可以保護你的腳不被扭傷,這點很重要,咱們走的基本都是幾十裡沒人煙的山路,一旦崴了腳,後果不堪設想。不小心踢到石頭的時候你也可以放心它的“大頭”對你腳指頭的保護。過河的時候只要水沒沒過鞋口,你就放心的趟河吧。(那誰誰和那誰誰,你們不許回想俺過河的時候 -_-!! )每個領隊都不希望看到自己隊裡有旅遊鞋甚至小布鞋的出現,所以,如果你打算出來玩,買雙登山鞋吧。即使你走了一次以後發現自己不適應這種生活,這鞋也還可以留著裝酷用。至於價位,個人意見,第一次買,不要太貴的。現在登山鞋的價格幾十到幾千元不等。看個人腳對鞋的磨合時間,便宜的不一定不好,貴的不一定合適,有人買雙百十塊錢的鞋子,照樣穿的美美的出去爬山,啥事都沒有。也就是防水性能差點。

俺就屬於腳長的不好的那種,第一次買的UPLANDER,280元,後河的時候腳上打了七個泡,以後每次出去必打泡,都習慣了,半年後狠狠心買了KOLON的,以為可以踏實了,結果出去一樣打泡,回來再穿UPLANDER,竟然沒事了,什麼泡都不打了。現KOLON在櫃子裡養著。貴的穿著心疼,先可著那一雙造吧。反正開始出去爬山的,不會有難度太大的山給你爬,領隊也不敢帶你玩。為了錢包著想,不用太貴的,等出去幾次適應了,決定往深了玩了,對裝備也比較瞭解了,也就知道自己該配啥裝備了。到時候再換好的。但是登山鞋=必須品。一定要有。對了,買鞋的時候順便買厚的羊毛襪,現在最常見的是“阿瑪斯”,據說是國內最大的雜牌商,質量還不錯,襪子最好要兩雙以上,可以換著穿,尤其是有腳汗的銅子!還有速乾的襪子也不錯,天熱的時候比較合適。但是俺每次都要把兩雙速幹套一起穿,不然腳會打泡,很是鬱悶。

一雙合適的登山鞋是你戶外的第一步,如果你連這個也不想買,那……那你還是參加休閒活動好了!

登山杖:第一次出來就看到有人拿根“鐵棍”,後來才知道那叫登山杖,然後就一直有人給上課,說這東西很重要,是戶外的第三條腿,聽人勸吃飽飯,買!這也用了一年了,最大的感覺就是該聽的話一定要聽,用杖可以節省不少體力,並且保護膝蓋。這東西跟鞋相反,買就得買好一點的,一百五以下的就別考慮了,你想想,你是買條腿回來啊,你能買個假冒偽劣的嗎。千萬別買三四十的那種,也別用現在移動積分贈送的那種,用那些你還不如拿根老頭老太太用的龍頭柺棍,最起碼不會杖頭自己縮回去把你從山頂直接咕嚕下山。

俺現在用的是master,170買的,軟木防滑手柄,用著不錯,但是隻買了一根,正打算再加一根,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啥零件還都是原裝的好。保護膝蓋很重要。

唯一麻煩的是俺每次拿著杖出去總有人問俺包裡裝的是喇叭還是打劫用的武器……汗!有次打的那......

知道如何正確走路嗎?戶外徒步的注意事項

長途徒步出發前應該先做暖身運動,活動筋骨、熱身以後開始起步,步伐不要太快,保持平均速度,呼吸配合腳步,並常做深呼吸,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加快,肌肉放鬆,可以感受到運動的喜悅,一般人蔘加團體徒步活動,應選擇自己體力的負荷程度,量力而為。  要注意腿部肌肉不可過度疲勞,保護膝關節和踝關節避免扭傷,上坡或下坡都必須選擇適當的時間休息,但休息時不可過長,維持自己自然步調,過快或過慢都會增加疲勞,放鬆心情,欣賞沿途景色、鳥語花香、野外的氣息,可增添路上的興趣。徒步既為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切忌冒險逞強,應以安全為優先考慮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幾種方法,靈活運用,戰無不勝。  1.調氣和上坡步法  呼吸與步行的配合是重要的徒步技術,尤其是在背重裝上坡時。在上坡起步時,一定要放慢腳步、接著要遵循吸一口氣,踏一步、接著吐一口氣,再踏出一步的法則上攀;倘若依此規則上攀陡坡數步,即感喘不過氣來,則應將步伐縮短,然後斷續遵上述的呼吸步伐;如果一開始行走陡坡2、3個小時都不必休息和喘息,就代表您己經成功這調氣步法了。當然在爬更陡的坡,背更重的揹包時,則需一吸一吐才往上移動一小步的方式前進;另外,提醒你,吸氣時需用力的深呼吸,如此不但供氣可以增加,調氣也能做的更好,高山症發生的機率也會降低。  2.休息步  這步伐是每上一步時,後邊的腳一定要打直,只有將大小腿打直,體重和推力,才能完全由腿來支撐,如此才可以讓大小腿肌肉,得到些許的休息;反之,膝蓋從未打直,當然肌肉容易疲勞過度,甚至發生大腿抽筋  3.上下碎石坡的步法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將鞋底完全接觸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容易而省力地行走於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採用橫行步伐或用腳尖用力溝,反而很費力,若遇較陡的碎石坡時,可藉助大小腿之力,將鞋平推入碎石坡,或推出一踏足平臺才上移;下坡則可利用腳跟下踩的力量,讓碎石坡出現一踏足點後,才繼續下移步伐。另外也可利用山徑上的石塊來走上坡或下坡,讓自己如行於平坦地面般舒適,這也是另一項實用的步伐技術;但在利用石塊時,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造成腳踝扭傷哦!倘若您能勤加練習,後來連會滾動的石頭,也能助您行走自如。  4.龜步  在長途行走過程中,不要以為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這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它們對持久戰是相當有辦法的。  5.吹氣  跟著就是要調節我們的呼吸了,要努力讓自己的呼吸與運動呈有節奏的狀態。令肌肉持續緩慢而不休止地運動,再加上平穩均勻的呼吸。簡單的說就是幾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就能做到平均每兩~三步就換氣一次。  如果我們不習慣的話,也可以強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氣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過強求,不然會拉傷肺部和肋間肌的。調勻呼吸是保持體內能源的好方法。  6.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變成有節奏的最自然的有氧運動,上下坡時,也要隨著這種節奏儘量利用肌肉的運動,儘可能的減少骨骼和關節的負擔。尤其是在下坡時,特別是那些長程的下坡路,這是要善於利用雙腳,使其可發揮立刻停止的作用。因為與其在長程下坡後骨骼和關節有不良影響的話,倒不如讓肌肉承擔多一些會比較好。  還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及適時補充能源。每走上相當一段時間或路程後,要適當地休息片刻。休息時應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分,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以求快些恢復體力。並可鬆開鞋......

長時間徒步時要注意什麼?

在長途行走過程中,不要以為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這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它們對持久戰是相當有辦法的。

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及適時補充能源。每走上相當一段時間或路程後,要適當地休息片刻。休息時應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分,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以求快些恢復體力。並可鬆開鞋帶,但必須記住未到宿營地前,千萬不要脫下鞋子。因在長途行走中,雙腳會稍微發脹,中途休息脫鞋,下段路只會使你苦不堪言。

第一次參加徒步應該注意什麼

一天的徒步,可輕鬆上陣,無需過多揹負。

當然,如果是拉練,那就不用講了。

一、體能準備

瞭解自己的體能極限和身體狀況,並提前適度拉練以作準備。

二、瞭解線路

瞭解各路段距離,路況。是水泥路、青石路還是硬土路?哪些地點要注意交通安全?哪些地方有物資補給?充分了解了這些對整個行程才能有比較合理的安排。

三、裝備物資

長時間的負重徒步你吃得消嗎?

裝備儘可能精簡,裝備分為必備裝備和可選裝備 。

可選裝備,不必人人都帶,如公共藥品、備用鞋子和雨衣(視當時天氣情況)等。必備的裝備是每人必不可少的,如保暖衣服、水、食物和個人藥品、手機等。

四、選擇鞋子,預防水泡。

最好輪換使用兩雙不同質地、不同鞋墊的徒步鞋或運動鞋。大一號的在尾段時穿著會較為舒適。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長距離徒步不宜選擇登山鞋。

徒步注意事項

1、徒步是種全身運動。

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

不定期地變換行走姿勢,如走跑結合,每小時小跑5分鐘。可以輪換腳掌受力點,整個腳掌均勻受力,同時運用到更多的肌肉組合,讓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時放鬆,用大腿帶動小腿。步伐均勻,有節奏感。

2、不要去追趕別人,走自己的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儘量保持勻速。

3、當感覺腳趾或腳掌痛,勿只用腳掌一側行走,這樣造成腳的局部受力,時間長了會極為痛苦。

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5、上坡時先深呼吸,上身前傾。

下坡時,如果加速,或跑,身體後仰,降低重心,不易摔跌。

徒步要注意什麼安全

到野外探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讓您身心愉快,即使是故地重遊,您也會有許多新的發現。但在旅途中,您也應該注意一些安全事項,以防發生不愉快的意外。 確保安全的大原則是與他人結伴而行,對於長途徒步穿越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在您出發前,最好讓您的家人或朋友知道您要去哪裡,會走哪條路線以及何時返回。 在徒步穿越中,不要直接飲用泉水、溪水或湖水,這樣的水儘管看上去很乾淨,但卻有可能含有由上游的人畜帶來的寄生蟲或細菌。 如果一定要飲用泉水、溪水或湖水,應將水煮開,並至少沸騰一分鐘,這樣可以殺死部分寄生蟲和細菌。便攜式水處理袋也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幫您淨化泉水、溪水或湖水。不過,最好還是在出發前就備好飲用水,以免因接觸外界被汙染的水源而生病。 有毒植物是旅行途中的另一個威脅。要想避免因接觸有毒的常春藤、橡樹或漆樹而患上皮疹,您應該儘可能用衣物遮蓋暴露在外的皮膚,尤其是腿部和腳部的皮膚。最簡單的辦法是穿好長褲和鞋襪。 當您結束旅行回到家中後,應該立刻將徒步穿越時穿的衣物脫下來,扔進洗衣機。在脫鞋時請務必小心:鞋底和鞋的兩側很可能會接觸到有毒植物,並粘上會引起皮疹的植物粘液。因此,脫鞋時儘量不要用手觸碰這些區域,否則您可能會把無意中粘到的粘液弄到臉上或身上,從而感染上討厭的皮疹。如果您確實因為接觸了這些有毒植物而患上皮疹,可以在患處塗上爐甘石洗劑這類的非處方藥物來止癢。 如果您被扁蝨叮咬,也不用驚慌,並不是所有扁蝨都帶有萊姆關節炎(Lyme disease)螺旋菌——萊姆關節炎螺旋菌可以導致發冷、發熱、頭痛或者其他嚴重的併發症。一般來說,扁蝨在人體存留24-48小時之後才能傳播萊姆關節炎螺旋菌。 所以,如果您在身上發現了一隻扁蝨,最好把它保存在酒精瓶裡,以便在出現疑似的感染症狀時,對這隻扁蝨進行化驗,看它是否攜帶了萊姆關節炎螺旋菌。被扁蝨叮咬一般不必就醫,除非被叮咬的地方出現紅腫(感染的徵兆),或者出現牛眼狀的疹子(萊姆關節炎症狀)、發燒或是皮疹。 如果您打算在外宿營,千萬記住保管好您的食物,以防動物在夜間偷吃。把所有食物、洗漱用品以及其他有香味的物品都裝進袋子或揹包裡,然後用繩子把它們高高地掛在兩棵樹之間。 如果您打算到可以狩獵的地區徒步穿越,一定要記得穿上顏色比較鮮豔的衣服,尤其是在狩獵季節,這樣狩獵者就不至於把您錯當成獵物。人們通常會戴上橘黃色的帽子以防誤傷,當然帽子最好採用防水透氣的材質。 最後,在您出發之前,您還應該學習一些在徒步穿越中防止中暑、凍傷或脫水的知識。

戶外徒步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安全第一~而且要預想到很多突發狀況~比如,崴腳,蛇咬,迷路等。下面是詳細的內容:

徒步穿越是指全程徒步,從A點到B點,中間可能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域、溪流或峽谷等地貌的一種探險活動。

注意事項:

一、團隊精神

集體穿越(2人以上)是表現團隊合作精神的好機會,成功、愉快、順利的穿越是要靠集體中每一個人努力才能做到的。尤其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團隊精神更加重要。

提示:

1)確定一個隊長,並賦予他相當權力,有民主也要有集中,這點很重要

2)明確分工,如:開路、斷後、生火、紮營……

3)人數較多時要注意行進隊型,隊伍過長容易走失隊友或有人出現意外而不能及時發現

4)所有裝備和給養應根據各人體力好壞及性別做科學分配揹負,以便使隊伍能保持一致的速度

5)如有人遇到嚴重的傷病,整個穿越計劃必須作出應變,全體放棄或部分人帶傷員撤退。

二、體力分配要控制好

一般而言,在上坡時可半小時休息5-10分鐘,下坡時每1小時休息10-15分鐘。

提示:

1)全程儘量保持勻速,掌握節奏,按計劃的休息時間休息和進食

2)根據大家途中的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穿越時間。避免不必要的體力過分透支,要為後來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使體力留有餘地。

(三)方向問題

出行前儘可能地蒐集活動地區的地圖和相關資料,對將要出現的較大轉向和明顯的標誌物做初步瞭解。當有等高線地圖時,可將預定線路和方向進行分析,如:需翻越幾道山樑、經過幾個丫口、大致海拔上升和下降情況。這樣有助於在行進中判定方向。

提示:

1)攜帶較準確的指北針和海拔表(有的地區很需要)

2)攜帶並保護好地圖和資料

3)帶信號筆和撲克牌,以備迷路時作路標記號用

4)如對穿越地區所知資料甚少、條件又較複雜時,最好請走過的人同行或找當地嚮導帶路。

(四)防水問題

在雨季或多雨地區,特別是長時間的穿越,如防水準備不充分整個活動會遇到極大的麻煩。如:無干燥衣物可換,相機、電池、食物等物品遭打溼破壞。因此在出行前要對活動地區的氣候做些瞭解,並做好相應準備。

提示:

1)帳篷應選用三季或四季帳。專用高山帳不能用,專業高山帳的防風保暖性更好,但是防水性並不見長

2)使用揹包罩或塑料布遮蓋揹包,即使揹包有防水功能也要如此

3)在向背包內填裝物品前,用塑料袋或密封袋先包裹一下,這樣既可防水也有利於物品分類

4)有條件就準備好防水衝鋒衣褲(waterproof、gore-tex材料都可以),但雨具一定還要準備

5)防水登山鞋有條件就準備好些的,反正可以用很長時間(waterproof、gore-t ex材料都可以)

(五)飲水問題

在短途穿越時,如已知補水困難就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大約2升(如不需做FB餐的話)。長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一定要觀察其汙染情況,如:水附近有無人畜活動、有無動物屍體、有無糞便及其他汙染物。水中有大量泥沙時要使水沉澱10分鐘以上。螞蝗多的地區,打水時要用敞開或透明的容器,以便能及時發現水中是否有螞蝗。

提示:

1)缺水地區飲水要按計劃分配飲用。除特殊情況外,在找到水源前絕不要把水飲盡

2)野外取水後,有條件務必使水煮沸後(煮沸5分鐘)再飲用

3)有條件可以帶過濾器和淨水藥片以替代無法使用加熱的情況

4)如在缺水地區長時間活動,應學習其他野外採水方法

(六)生......

徒步旅行注意事項,朋友們給些建議.

計劃走太遠了!有輛自行車好一點...(不過各有不同經歷,隨你)

告訴你幾個實用的。

第一個就是你得備點錢...這一路上走過去不是偏遠山區,借人家那裡吃飯睡覺都不太容易....能節省就節省,當用就用,切記不能讓自己身體虛弱..

第二個就是你得穿著很輕的鞋子..還得很舒服..這個是重中之重...可以直接明說第一天你走的不會很累,第二天你的腳一定會累趴下..接著的兩個星期你會每天起兩水泡,會越來越多...(所以你得買兩塊錢創可貼在身上)直接貼在水泡上很舒服,可以繼續走而不疼...過得兩星期你就不起水泡了...

第三個你得有一個很小很小的包,裡面放一把刀(其實刀最好就直接絆在腿上)一個打火機(最好就放口袋裡)還有就是一牙刷一小塊小香皂(最好也在口袋裡)找一寬鬆褲子多兩口袋的最好...最好的最好就是兩手空空不要有包...口袋也不要多東西,要讓自己走路舒服....

第四個你要找一條毯子什麼的捲起來就直接掛在身後....或者用一小包裝著揹著...

以上就是你全部要帶的,其他的一概不帶...什麼地圖啊,指南針啊什麼通通不要帶。沒用的,路在嘴邊,一路問的去.. 那刀別去選什麼軍刀啊,沒用...就家裡的那種很薄的工具刀最好用了...

路上看到有大的卡車就試著招手,能帶就帶上一段,不管能到哪裡。。。別的車也別去招手,招手也白招...它不理你,打擊你信心....

每天下午要在四點鐘的時候就開始找晚上睡的地方,一定要找到能躲雨的地方,天氣多變 白天看著晴,他晚上三四點鐘來給你下雨你鬱悶死...要找有清水的地方...早上可以清洗...別帶那麼什麼毛巾...那東西你洗了老不幹沒地放,放包裡一天下來怪臭的,帶了礙事...就自然的幹就好了......

吃飯一定要準時,餓得發暈了你就沒力氣找東西吃了...該花錢花錢,好人家能招待一頓就謝謝...

天黑之前要準備10幾塊很粗壯的木頭,這東西可以燒很久...那細柴一下子就燒完了.....天黑後2.3點左右很冷的...你的那毯子就用得上了...

基本上就這樣了...讓我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路上別跟人家聊太多,自己慢慢的走,這可是個苦行,苦中有樂,只有自己知道,跟別人講了他們也不懂,還覺著你傻,跟你講些有的沒的,打擊信心...

對了,在山區可以隨地露營,就是要找我前面說的...(路上會有些破屋子最好的) 但是到了城市你就不要隨地了, 要找安全的地方...城市小偷多..我上回沒辦法回家就是因為走到南寧被光顧了..害得我連打電話的幾毛錢都沒有,只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找份快餐工作...如果你也被光顧了 。。沒什麼可擔心的,因為這一路上的苦難都會被你看得淡淡的,開心的...你直接找個工作直接找他們經理,說什麼事都能做,先得吃個早餐..告訴人家理由就OK了..

一路上的風景很美,能有像機就不要放棄這點重量,值得的...

其它的就沒什麼了...祝你走得夠遠..不要輕易放棄...路上最大的困難是孤獨..要忍受這個不容易...但也可以讓你更清醒,你會獲得很多...全部了,我也沒什麼可講了...237659822..這我的Q..你加的話告訴我你是誰

還有哦,在山區裡你也別隨便去找人家借住,你跟他們解釋老半天他也不會讓你住的,我就隨便在一躲雨的地方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們一村的人都來看我..說這種精神可佳呀什麼,頭天晚上就怎麼沒一個人會能讓我借住一晚的...都是過後人...別太花心思...就簡單點自己找睡的地方露營就好了...那毯子很有用的記住啊

走著走著慢慢的你會發現計劃根本就沒有用,每天......

50公里徒步走需要什麼裝備?注意事項是什麼?

基本的都需要吧 水 食物之類的

然後需要耐力點的鞋子 不然會悲劇

衣服帶好幾件

然後帶點設備 和一些防身器...你懂得

注意的事嘛... 最好帶點什麼藥 要不途中病了你就悲劇..

應該就這些也吧

相關問題答案
徒步後注意事項?
診斷性刮宮後注意事項?
膽結石術後注意事項?
新車貼膜後注意事項?
乳腺癌術後注意事項?
闌尾炎手術後注意事項?
人流後注意事項?
繡眉後注意事項?
縫針後注意事項?
做完激光脫毛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