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個什麼樣的皇帝?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真實的雍正到底是個怎麼樣的皇帝?

清世宗即位時已四十五歲,加之前此的經歷,使他比較瞭解世情,並具有豐富的統治經驗。即位後,他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禵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將胤禟發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鑑於清朝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了祕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限制、減少官員的貪贓舞弊和橫徵暴斂。二年,又針對康熙末年各地虧空錢糧嚴重,決定嚴格清查,對貪官汙吏即行抄家追贓,對民間拖欠,命在短期內分年帶徵。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同時削隆科多太保,後圈禁致死。並因此株連出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試題案。七年,發生曾靜遣其徒張熙策動川陝總督嶽鍾琪謀反的投書案,牽連到已故理學家呂留良,世宗遂大興文字獄,以作為控制思想、打擊政敵、提高自己權威的手段。同年,為適應西北用兵之需,始設軍機房(十年時改軍機處),選親重大臣協辦軍務。軍機大臣只能繕述皇帝命令,本身無贊畫權,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權於一身。他還在題本、奏本之外,命督撫布按等地方大員密摺奏事,以加強皇帝對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經濟上採取了一些旨在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雍正二年,開始實行直隸巡撫李維鈞提出的“攤丁入畝”的賦役制度,同時宣佈取消儒戶、宦戶,限制紳衿特權,使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同時,為了解決人口日益增長所需糧食問題,更加嚴格地執行傳統的重農抑末方針,鼓勵墾荒,強調糧食生產,反對種植經濟作物,並反對開礦和發展手工業。他注意興修水利,除治理黃河、建築浙江海塘外,命怡親王胤祥在直隸開展營田水利,在寧夏修築和疏浚水渠。與此同時,實行社會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陝西樂籍,並命其他賤籍也照此辦理。後來浙江紹興惰民、安徽徽州“伴當”、寧國世僕、廣東疍戶、江蘇常熟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打擊了殘存的蓄奴制度,對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世宗在位期間還注意同少數民戶的關係及外交關係。雍正四年,根據雲貴總督鄂爾泰的建議,大規模地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取消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強了中央對該地區的統治。五年,清廷同俄國訂立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 ,在劃定中俄邊界及處理兩國通商問題等方面,維護了國家主權。

清世宗把他批閱過的奏摺選擇一部分輯成《硃批諭旨》 。他對臣工的諭旨,由張廷玉等紀錄編成《上諭內閣》 、 《上諭八旗》 。他的各種體裁的文章被後人輯為《御製文集》 。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諡憲皇帝。

整頓吏治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廢弛,貪汙腐敗已然成風。他克服各個方面的阻力,在全國上下大規模的開展清查虧空,設立會考府,實行耗羨歸公,實行養廉銀製度,取締陋規等多項工作,由於他態度決斷,雷厲風行,清朝的財政狀況在短時間內得到明顯改善,官吏貪汙吏治腐敗的壞況都有很大的轉變。旅日華人學者楊啟樵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清朝恐早衰亡。”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

攤丁入畝

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一舉取消了人頭稅。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是我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

耗羨歸公

我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

雍正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最有作為的君王之一。

雍正每天睡眠不超過4小時,只有過生日那天才給自己放天假。現存檔案表明,他光在奏摺上就批了1000多萬字,是全部《資治通鑑》字數的3倍多。

雍正的父親康熙創造了一個盛世神話,最後也留下了一堆問題:吏治腐敗、效率低下、國庫空虛。早在當藩王時,雍正就深為憂慮。

與此同時,雍正獎掖勤能、責罰庸懶,逼迫官員改變作風,不換腦筋就換人。大家如夢初醒,意識到不是現在官不好當了,而是過去當官太容易了;誰再像以前那樣混日子,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於是,各級官員很快適應了新形勢,紛紛行動起來。官場風氣迅速扭轉,號稱“雍正一朝,無官不清”,這實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奇蹟,也為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條件。創設軍機處,集中權力推進改革;取消人頭稅,緩解社會矛盾;改土歸流,維護國家統一等大動作,如果沒有肅貪治懶的鋪墊,是不可想象的。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康熙末年,國庫存銀僅3200多萬兩,到雍正七年,已增長到6000多萬兩,幾乎翻番。雍正的父親康熙遺留的爛攤子,兒子乾隆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在他手中基本收拾停當。華裔日本學者楊啟樵感嘆:“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清朝恐早衰亡。”

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巔峰,雍正則是康乾盛世成型的關鍵人物,所以“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然而,康熙和乾隆總共執政124年,夾在中間的雍正時代只有短暫的12年8個月,考慮到這個事實,人們對雍正的卓越成就和超凡智慧,對他的執政團隊奮發進取的實幹作風,不能不肅然起敬!

雍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很勤奮是公認的,為乾隆盛世奠定基礎。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曆。

史書評價

《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南懷瑾說:“清朝入關定鼎八十年後,有了一位文學詞章並不亞於任何一位翰林學士;談禪說道,並不遜於禪門宗師的雍正皇帝。他的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內肅權貴,不避親疏。外立綱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當然可使內外肅穆,誰敢與之抗衡。他是真實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兒孫好自經理。實在可算是歷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為歷代職業皇帝中絕無僅有的一人。”

著名歷史學家易中天說:“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無情。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也許誇張了點,卻是對雍正治國的公正評價。雍正無疑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感情豐富,意志堅強,性格剛毅,目光銳利,而且奮發有為。”

日本人亦尊重和推崇雍正帝,將雍正帝稱為“希世仁君”。

雍正後下一個皇帝是什麼皇帝?

努爾哈赤

皇太極

順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咸豐

順治

光緒

宣統

雍正的前一位皇帝是誰?

清聖祖康熙!原因:雍正能當上皇帝全是因為康熙覺得雍正的兒子乾隆比較聰明,有當皇帝的資格,為了讓乾隆以後能成為皇帝,雍正便成了箇中介!“康乾盛世”是清朝最繁榮的時期!之所以叫“康乾”是因為這耽時期從起於康熙,終於乾隆,也可以理解為雍正碌碌無為,在位期間功績不大

雍正是怎樣的一個皇帝?

雍正帝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禛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蕭殺恐怖的氣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胤禛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之子,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並未因其性格弱點而遠離朝政,反而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後,他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允禩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佈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洩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為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為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后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有鑑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祕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鹹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於圓明園。卒諡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泰陵”。

清朝的雍正皇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做過一些什麼樣的事情?

他在位時共做了6大卓越的貢獻:

第一:就是整頓吏治,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對康熙晚年政治上的弊端,官場上的腐敗,看得比較清楚。雍正他45歲繼位,盛年的時候,已經比較成熟了,雍正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雍正元年的正月,雍正連續下了13道諭旨,總督、巡撫、布政司、知府、知州、知縣、文官還有武官,告誡他們不許貪汙,不許受賄,不許剋扣,武官不許吃空額,違者嚴重治罪。

他成立會考府,就是對財政進行審計,審計出問題,要嚴肅處理,譬如說戶部虧空了二百多萬兩銀子怎麼辦?凡是有關的堂官,在任的、離任的一率退賠。這一招很靈,對官場腐敗的風氣給予很大的震動,扭轉了康熙晚期的官場的腐敗作風,整個機關從內閣六部一直到省府州縣,出現了一個比過去更好的一個勤政節儉的局面,國庫比康熙的時候就更充裕了。對他評價是這樣的,《清史稿·食貨志》:“雍正初,整理財政,收入頗增”。史學家評論說雍正:“澄清吏治,裁割陋規,整飭官方,嚴懲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都是收到一定的時效,可以說沒有雍正大刀闊斧整頓吏治,也就沒有乾隆的盛世。

第二:設立軍機處。原來清朝軍事方面的大事主要是由議政處來做,行政方面主要是內閣。雍正在議政處和內閣之外設立了軍機處,軍機大臣開始二三人,後來多的時候到八九人,一般的情況下,五至七人,軍機大臣直接對皇帝負責,雍正皇帝幾乎每天召見軍機大臣,共商軍政大事,重大的事情,軍機大臣直接奏報到皇帝。

第三:完善密摺制度。密就是祕密。奏摺有學者考證,順治晚年有了,康熙就很多了,康熙的時候,有資格上奏摺的大約一百來人,雍正把它推廣,取得上奏摺資格人大約有1200人左右,就是擴大了信息的來源。奏摺可以不通過內閣,不通過議政處,而通過奏事處直接到雍正那兒,雍正把批示也不通過內閣,直接發還到上奏者本人,這樣雍正就可以從全國各地各個方面瞭解下面的情況。密摺和軍機處合在一起,極大強化了皇權。

第四改土歸流。大家知道少數民族地區,它原來的管理體制是土司,頭人是土司,頭人和土司是世襲的,不受朝廷任命,世世代代做土司,時間做久了沒有監督,有的土司做壞事腐敗,中央的政令不能直接下達。到雍正的時候,全面改土歸流,在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全面推行改土歸流制度,流就是流官,由朝廷派官,有任期,可以流動,所以叫改土歸流。這樣朝廷的指令可以直接到了民族地區,官員受朝廷的監督,要輪換,這就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也有利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五:攤丁入地。我們中國在皇朝時代,長期以來是土地和人丁分頭納稅,土地稅、人頭稅,到雍正的時候,在已有辦法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攤丁入地制度,就是把人丁的那個人頭稅攤到土地裡頭,這可以使得一些窮苦的沒有土地的人,免徵了人頭稅,這樣一來,它的正面影響減輕了是封建的人生依附,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刺激了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康熙50年以後,宣佈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了乾隆的時候,中國人口達到三億,道光的時候達到四億。

第六:廢除賤籍。大家知道印度古代有賤民,清朝雍正之前也有賤民,當時明朝以來戶口有軍籍,有民籍,民籍就是士農工商。賤籍就是賤民,不屬於市農工商,他們不能讀書,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世世代代身份不能改變。這些賤民身份很底下,賤籍據說從宋朝以來就延續下來了,做一些被人看不起的工作。雍正先後下令取消賤民,取消賤籍,讓他們編為民籍,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這種人雖然人數不是太多,但是在歷史上是有一種積極的進步的意義。

第七:建立祕密立儲制度。大家都知......

雍正是怎樣一位皇帝

也算是個明君了,康熙末年國庫已經虧空,入不敷出,雖然是明君盛世,但其實沒留下什麼,雍正接的其實是爛攤子,但是他利用十幾年時間時間扭轉了局面,為乾隆打下堅實的基礎。歷史上將他形容一個惡人,其實不客觀。我們今天去說康乾盛世,其實雍正是居功至偉的,康熙太仁,乾隆太闊,如果不是他承前啟後,這個盛世遠不會有這麼風光。

而且雍正在整頓吏治,攤丁入畝,耗羨歸公,改土歸流,開放洋禁這些方面做的非常出色,歷史上他也是一位很勤政的皇帝,像雍正王朝對他的評價就很中肯。問題在於,他在某些方面太鐵血,又不似他老爹和兒子那麼愛出風頭,所以後世作品中對他的評價不高

雍正是一個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通常來講,雍正是個中國歷史上不得多見的好皇帝

勤政愛民,雍正的勤政是出名的,是少有的勤於政務,少有自己私生活的皇帝。

可惜雍正坐大位時間不長,雍正如果做40年皇帝,中國恐怕現在就會不一樣了。

雍正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雍正是一位特別勤奮的皇帝,批閱的奏章冠絕歷代帝王,每年只有自己的生日那天才給自己放天假。

相關問題答案
雍正是個什麼樣的皇帝?
梅蘭芳是個什麼樣的人?
六月是個什麼樣的季節?
季羨林是個什麼樣的人?
徐悲鴻是個什麼樣的人?
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
金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后稷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思聰是個什麼樣的人?
孟子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