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怎麼學畫畫?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怎樣教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學畫畫

畫,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是使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兒童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們樂於用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意願,還能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從而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見,繪畫在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組織教育活動,科學輔導幼兒繪畫就尤顯重要。然而,目前許多幼兒教育工作者儘管能意識到這點,但在幼兒繪畫教育中,往往會遇到由於幼兒感知經驗少、表象貧乏、思維的直覺行動性以及幼兒對自己活動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所造成的幼兒繪畫技能無法得到提高的問題。更值得憂慮的是小朋友會在一次一次的失敗中,不僅繪畫興趣被磨滅了,而且連自信心也會受到一定的衝擊。那麼,該如何教幼兒學繪畫呢?我們知道,幼兒都喜歡遊戲,這也是幼兒繪畫活動中創造性表現的需要。幼兒創造性表現的內部心理因素之一是願望,可以說,在幼兒繪畫活動中,這種願望就是遊戲。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把幼兒的繪畫過程看作是遊戲的過程,採用遊戲化的手段,運用遊戲化語言,讓幼兒感到繪畫活動本身就是輕鬆愉快的遊戲,這樣,我們就能在遊戲中發展、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下面,我就如何在遊戲中教幼兒學繪畫的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一、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幼兒的觀察力比較直觀,生活經驗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物體產生繪畫的興趣。因此我們在選擇繪畫活動的教材時就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例如:青蛙媽媽和寶寶、小白兔吃青草、小貓吃麵條 、我幫媽媽繞線團、氣球飛起來啦、好吃的湯圓等等。有了幼兒感興趣的教材,才能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有助於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二、提供豐富多樣的繪畫材料,讓幼兒覺得繪畫是在遊戲。幼兒具有思維直覺行動性的特點以及對自己活動的控制能力較弱,並且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動手操作能力較差,重複單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因此我們需要準備豐富多樣、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這樣不僅使幼兒對繪畫活動產生興趣,而且讓幼兒覺得繪畫是在遊戲。例如:為幼兒提供各色的剪成條狀的皺紋紙,讓幼兒揉成團進行粘貼、裝飾繪畫作品;提供各種形狀的印章讓幼兒進行印章畫;提供紙團讓幼兒壓印;提供各種大小的珠子放在各種容器裡讓幼兒進行滾畫;提供毛線進行拖畫活動及讓幼兒進行粘貼畫;提供吸管讓幼兒進行吹畫;提供棉籤、各色顏料讓幼兒進行點畫、塗色等。在滾畫活動中,幼兒選擇自?喜歡的珠子及容器,在容器裡放進一張白紙,將蘸了顏料的珠子放進容器裡,幼兒手拿容器左、右、前、後進行搖動,白紙上就會出現各種線條或圖案,而且色彩豐富美麗。接著有的幼兒還用皺紋紙揉成團,在紙上進行粘貼,用棉籤或油畫棒在紙上添上幾筆,就變成了花園、七彩小路、花布、手帕、小雞躲雨等一幅幅栩栩如生、有趣的作品。孩子們興致極高,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兒還為自己的傑作而歡呼雀躍,露出喜悅、成功的笑容。活動結束時有的幼兒仍繼續作畫。可見,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讓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表現作品,這樣才能使他們覺得繪畫就是在玩遊戲,讓幼兒既能感受到繪畫是件快樂有趣的事情,又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三、在繪畫活動中運用遊戲性語言。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他們把繪畫當作一種遊戲來對待、來實踐。只有在這種繪畫遊戲中,孩子才感到無拘無束,沒有精神壓力,才能對繪畫保持濃厚的興趣,才能將自己的內心感受盡情發揮。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我們首先應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的角色,即運用遊戲、故事等形式引題,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在繪畫活動氣球的一家的開始部分,我先問: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氣球嗎?氣球是......

為什麼要讓兒童學畫畫?

少兒美術教育不是專門傳授美術技能的活動,而是對少兒進行智力開發的手段。它的目的不在於教會孩子們畫一張好的作品,也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畫家,而是作為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才能的一種手段。一個孩子敢於大膽地把自己所見、所想盡可能完整地用畫面表達出來,這是他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一種表現。當一個孩子從隨意的畫畫過渡到經學習達到比較客觀地去表現的時候,當他從要由教師指導過渡到敢於自己大膽去創作的時候,他的自主能力和獨立性就得到了加強。此外,畫畫需要有使用繪畫工具的能力、認識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認識與表達事物的能力,讓孩子敢於大膽地去畫,讓孩子更加細心地去畫,讓孩子畫畫時有始有終,讓孩子尋找自己畫中的問題等,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孩子耐心細緻及鍥而不捨的精神。 據我們瞭解:有的家長是看孩子在家到處亂塗亂畫比較喜歡畫畫,找個地方讓他學學、看看以後有無出息(當畫家或美術家),有的是看到孩子在家光看電視和玩,於是找個方學點東西試試,有的是孩子調皮,多數的時間喜歡在外面打鬧,怕出危險,找個地方學習可以約束約束他......無論家長是出於什麼動機,目的都是想讓孩子學畫畫,也算是有個特長。真正的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兒童畫畫,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活動來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敞開兒童心靈,提高兒童素質,教會兒童繪畫,培養繪畫人才。使兒童在繪畫中舒展自已內在的想象和情感,通過繪畫把自已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表達出來。從而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和修養,尤其是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毅力、耐力。

舉一個例子:有個小孩畫了幅畫,畫面是一個大個子小孩在畫的前面很神氣,一個小個子小孩在大個子小孩的後面生氣,一次一位心理教育家來串門發現這幅畫問孩子:“這個大個子小孩是畫的誰呀”“是弟弟”這個小個子小孩是誰呢?“是我自已”,“那為什麼你要把弟弟畫得比哥哥大呢?”“因為弟弟得到都是大的多的,爸爸媽媽總是什麼都讓弟弟在先。“原來這孩子誤會爸爸媽媽對弟弟疼愛多一些,而冷落的自已,心中鬱悶不滿,把內心的情感用畫表現出來。孩子的父母從此改變教育方法,使孩子心理得以平衡。

從這個例子說明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繪畫是打開兒童心靈的鑰匙。培養兒童繪畫興趣是美術教育的先導。兒童繪畫有一個心理髮生過程和規律,畫面是與他的心理髮展和繪畫能力相符合的,兒童學畫畫應表現兒童的感受和天性,應具有兒童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想象,具有天真、童稚,有的人不理解這些,對兒童的畫過份挑剔,常聽說:“這孩子盡胡畫,哪有把人畫的比房子還高的?”“這畫的什麼呀?難看死了!”常常用成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兒童畫,要孩子照大人的想象畫,畫不好就命令:“擦了再畫!”反覆擦畫,使兒童對畫畫產生畏縮情緒和厭煩情緒,限制了兒童的自由想象空間而失去繪畫興趣。因此我們應多注意兒童對畫畫興趣的培養,按兒童心理特徵採取遊戲式的教學。例如:一次寫生課教師把多種蔬菜、瓜果等寫生模型裝在一個袋子裡,讓孩子們伸手摸,誰摸著一樣什麼就畫什麼,在畫畫過程中進行輔導,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們從形到色都有具像的認識,畫畫的既快又準確,然後再根據孩子們喜好交換模型再畫,有的孩子一幅畫上畫出三樣還要畫,興趣很濃。為了激發孩子們的繪畫熱情,對畫的好作品獎勵評優, 選出來辦畫展,上報紙,當孩子們每經過長達2個小時細心耐心畫出一幅畫來得到讚揚時,他們的疲勞一掃而光,並且欣喜地表示回家再畫一幅來給老師看。其次,我們還要求家長自已保管好孩子的繪畫作品,培養他們善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的習慣,陶冶美的情操。

美術活動培養兒童優秀的個性品質,畫外有更大收益。 現今兒童成熟早,知識面......

怎麼教兒童畫畫

我是動畫專業的學生,現在課餘也在兒童美術班教課呢,我的經驗是教小孩子畫畫切忌不要讓他們臨摹,兒童時期就讓他們臨摹是最最扼殺兒童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關鍵的在於培養孩子自由的想象力,讓他們以後離開老師,走到哪裡都會畫畫。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論以後是否走藝術道路,4至8歲的孩子都不應過早學習素描那種寫實的訓練。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成熟。

給你幾條建議: 1.讓兒童畫“想象畫”,就是給他們講故事,或者帶他們出去感受大自然,之後讓他們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發揮想象力。不要過多的限制他們,每個孩子畫的都是獨一無二的。

2.兒童時期對色彩的感受力很強,讓他們盡情發揮色彩感覺,蘋果是藍色的也沒關係。

3.用不同的材料畫畫,比如毛線畫、吹塑紙的版畫、油印。不要侷限與紙筆。

4.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可以教他們簡單的泥塑或者摺紙手工,寓教於樂。

5.時常給小朋友們獎勵,哪怕是一塊卡通貼紙,他們都會高興好久,他們會給其他小朋友看,給爸爸媽媽看。因為那是自己最珍貴的榮譽。

6.9歲及9歲以上的孩子基本已經形成邏輯思維能力了,這時可以教他們素描和水粉寫生了。

兒童學畫畫哪方面入手,就是先學什麼?

兒童畫有很多種,具體要看你的孩子多大,是否有幾本功底,他偏愛那一類畫法

孩子學畫畫有什麼好處?

每個孩子都有繪畫的潛質,擁有創造和表現的慾望,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兒童通過早期繪畫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可以把智商提高30%。繪畫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素質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有一定的繪畫才能,將來長大了就一定能成為畫家。其實小畫家和大畫家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幼兒時期畫得相當出色的孩子,長大後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為數並不多。但是,許多醫生、科學家、建築師和畫家的成才之路卻常與兒時愛畫畫有著密切的聯繫。

兒童繪畫有助於完成視力和動作的發展,促使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繪畫有助於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繪畫可以使兒童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獲得內心平衡和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作用;繪畫可以幫助兒童培養堅韌精神等等。兒童繪畫教學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而是通過繪畫能力的訓練培養人的智能和悟性,完善他們美的情操和人格。兒童學畫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當然一部分有繪畫天賦的兒童經過科學的教育引導後,會成為藝術家。

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術天份,也不管孩子長大後當不當畫家,都應該鼓勵孩子學習繪畫,這對孩子的今天還是明天都有好處。總結來說: 1、學畫畫鍛鍊孩子的感知能力。 繪畫課每天都有新的內容,繪畫應該是孩子距離客觀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種活動。畫畫的孩子每天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專門研究不同的觀察方法,並切實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描述。如此日積月累,孩子就越來越完整越來越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孩子的感覺就會越來越敏感。換句話說,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強,也就是越來越聰明。

2、學畫畫增長孩子各方面的知識。 每畫一張畫,每涉及到一個新的繪畫內容,孩子不僅僅要準確觀察對象的形狀與顏色,更要認真瞭解每一事物的構造與特徵,分析其外在特徵的形成原因,並大膽設想其可能出現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畫出成功的作品來。美術課堂的講解範圍廣泛涉及藝術、文學、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常識。所以,美術課堂真的可以當作一本趣味性極強的百科全書。

3、學畫畫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實踐證明,用雙手製作一件東西對於發掘孩子潛在的天資與無限的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繪畫、手工的教學中,孩子會用自己的雙手接觸到不同的筆、顏色、紙……等各種各樣的工具材料,並在繪畫與製作練習中熟練掌握這些材料各自的特點與不同的用法,也許只有在美術客堂中,孩子才能真的利用他們的雙手獨立創造出完全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

4、學畫畫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也許是唯一一個永遠都沒有枯燥的重複、永遠都不會出現固定法則的學科。美術永遠有新的課題、新的內容、新的方法、永遠需要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感受、不斷尋求自己的觀念與與眾不同的表現方法—這種創造性的思維習慣,應該從小養成。讓一種優秀思維在不知不覺中變成自己意識,才算真的具有創造性。

5、學畫畫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獨立工作的能力。 孩子繪畫時需要自己準備繪畫工具、尋找繪畫素材,繪畫過程中的構思、構圖、造型、塗色、修整……從始至終所有的全過程,(無論是動手還是動腦)都是完完全全獨立完成而且永遠不能和其他人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孩子的童年時代,在獨立思考與獨立工作的訓練上,沒有任何一種活動能與畫畫相比。

5歲孩子學畫畫 怎麼教孩子學畫畫

兒童學畫畫步驟應該是怎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五歲兒童學畫畫步驟:第一階段1 熟悉繪畫顏料的用法和著色方法2 學會對照實物表現濃淡、配色、色的逐漸變化3 能夠將實物的配置、俯瞰狀態、衣服的著裝層次等了解清楚後畫畫4 畫觀察畫(花和草的觀察)第二階段1 能夠掌握方向、動作、表情、畫人物和動物畫2 學會畫衣服、桌布、窗簾等圖案3 可以畫建築、橋樑等第三階段1 能夠通過寫生畫突出表現自己的想法的畫2 培養孩子成為喜歡畫畫的人3 培養孩子養成愛觀察、愛動腦的良好習慣兒童如何學習畫畫:一、色彩訓練:5歲孩子的控筆能力、手眼協調的能力等等都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但對色彩卻是很敏感的,所以側重點應該放在色彩訓練上。在認清顏色的基礎上要求能準確地說出名稱,區分顏色的深淺等等。利用分發材料的時候要求孩子來說:“我要紅色的!”“我要蘭色的!”等等。有些比較容易混淆的顏色,象:藍綠、藍紫等等,可以設計一些色彩遊戲來練練孩子們的眼力,進行強化訓練。通過給顏色寶寶找朋友來比較哪些顏色放在一起更好看,等等。二、手工製作:動手能力是一項基本的要求,做手工是個很好的鍛鍊機會。撕、剪、揉、捏、搓、粘貼等等,既練了手勁又練了手指的靈活性。設計一些手工活動,讓孩子選擇喜歡的顏色,完成後通過比較讓孩子自己選擇襯底,裝裱,效果往往不錯。三、圖形練習:畫圓、短線、長線、簡單的幾何圖形等等,將這些枯燥的圖形練習融進遊戲中,吹泡泡、小雨傘、楊柳枝等等,逐漸嘗試從無形到有形。對這個年齡的孩子而言,畫畫更多的還是要看內容,而非完全是畫面效果。孩子的畫是他自己生活認識的體現,所以建議大人要幫助孩子豐富生活內容,充實生活經驗,開闊眼界。在孩子畫畫的同時多讓他自己來講畫,並幫他記錄下來,回過頭再看會很有意思的。

如何教小班孩子學畫畫

東沙幼兒園 李翠玉 小班幼兒其繪畫發展水平正處於“塗鴉期”,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種遊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成形)。因此,小班幼兒的美術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個年齡階段,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來說,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的繪畫過程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在美工區,我們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採用多種繪畫形式,激發幼兒興趣。 對於小班幼兒,如採用單一的油畫棒作畫,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失去興趣。為此,教師要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如棉籤畫、吹畫、水彩畫等。在一張作業中,也用幾種作畫形式,幼兒不能掌握的,教師幫助完成。如在“河裡的小蝌蚪”的作業中,當幼兒用手指點畫好了一個個可愛的小蝌蚪後,教師可用藍色油畫棒,來幫助其畫上藍色的河水背景,使畫面更完美,幼兒嚐到成功的愉悅。另外,可利用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幼兒興趣,因為手工與繪畫相結合,不像單純繪畫那樣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為幼兒所喜愛。幼兒在捏泥、摺紙、粘貼等活動中所獲得的對物體的感知,有助於他們在繪畫時表現此物體,如:為了讓幼兒感知、瞭解小雞的基本特徵,讓幼兒觀察小雞後,利用晨間桌面遊戲,用橡皮泥把小雞的形狀捏起來,幼兒感知了小雞的形狀,繪畫時,不僅能很好的畫出外形,而且形態各一,充滿童趣。再如,用棉籤畫“柳樹”前,先進行戶外觀察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對柳樹有了感知,再進行繪畫也就很容易了。 (三)誘發幼兒畫添筆畫。 添畫,是幼兒開始學畫的好方法。我們每天晨間桌面遊戲時,都畫許多圓圈,讓幼兒發揮想象力,或幼兒添畫一條尾巴,耳朵,鬍子,眼睛等,注意添畫的難度要適應,太難會失去信心和興趣。如教師畫一條美麗的魚,可以讓幼兒在魚的周圍畫圓圈表示水泡泡;畫曲線表示水波浪;畫短直線集中在一點上表示水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幹,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杆等。例如:教幼兒畫線先教幼兒畫點、曲線、弧線,最後過渡到直線。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杆、格子布、房子等,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然後再教幼兒在畫線、弧線、長短直線的基本的線條,並進行組合,最後到幼兒自由表現自己眼中的事物。例如對幼兒進行“線條”的單元練習,學習內容包括橫線、豎線、斜線、波浪線、螺旋線等。我們將繪畫與遊戲和故事結合起來,安排了“花傘外的小雨”(添畫長短不同的直線)、“一塊格子布”(練習交叉線)“大河裡的輪船”(添畫波浪線)、“小兔的青草地”(練習鋸齒線)、“小蝸牛的殼”(練習螺旋線)等內容。通過單元練習,幼兒很快熟悉並基本掌握了“線條”這項基本技能,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導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 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

怎樣教四歲的孩子學畫畫

要教好嬰幼兒學畫畫,首先家長要明確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要明確教子繪畫的指導思想。家長教嬰幼兒畫畫主要目的是為了啟蒙孩子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專注安靜的性格和喜歡畫畫的興趣。而不能過早、過多地想到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小畫家、小美術家。這樣家長教孩子畫畫就會感到是一種有趣的繪畫活動,覺得是一件十分輕鬆、快樂的事情。第二.要明確嬰幼兒畫畫的標準是什麼。許多家長教幼兒畫畫總以像與不像為標準,看到孩子畫得不像就趕緊畫個樣子或者叫孩子照著圖畫書上的樣子照著畫,有的乾脆動手為孩子修改,想方設法讓孩子畫得像一些。這種教法實際上是為畫而畫,是把家長的意志強加到孩子的身上,忽視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家長一定要明白,嬰幼兒畫畫的標準不是看他畫得像與不像來衡量,而是看他的畫中有沒有他自己的意願、想法、愛好和生活經驗。如一個3歲多的孩子畫了一幅《兒童公園》的畫,他把翹翹板畫在與太陽一樣高的位置,而且還把太陽畫成黑色的。大人問他這是為什麼,他回答:“翹翹板越翹越高,總有一天會翹到天上去;太陽就是黑色的。”(可能這位小朋友用肉眼看太陽,而太陽的光很耀眼,他睜不開眼,覺得太陽是黑色的)這幅畫看似滑稽可笑,不合常理,但充分表現了孩子的意願、想象和生活經驗。這就是一幅值得肯定的好畫。因此大人不應以成人的認識水準來要求和衡量孩子的畫畫水準,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隨意糾正、指責孩子的繪畫,要充分賞識孩子的創造、想象的自我表現能力。談到這裡家長朋友們也許會問:畫畫畢竟是用筆和紙來表現一定的具體形象,是以圖形和色彩出現的,這就勢必涉及到一些畫法和技巧的問題,這也是家長感到棘手的問題。不教吧,他不會畫,或畫得亂七八糟,不成個樣子;教吧,又說約束了孩子,不利於他主動表現,影響了創造力的發展。那麼,究竟該怎麼教才好呢?這裡只談談對3歲左右的孩子進行繪畫啟蒙的教育方法。第一步鼓勵孩子“塗鴉”。所謂塗鴉,就是小幼兒最初的沒有目的的塗塗畫畫,幾乎是亂塗一氣。家長一方面引導孩子給“塗鴉”畫取個名,一方面作適當的補充。如孩子拿著彩筆亂畫,大人就表揚他:“看,寶寶會畫畫了!畫得很好!”;假如他畫了幾根彎彎曲曲的線,大人就對他說:“畫得很好,這是畫的什麼呀?”孩子可能會講出“水”’“毛線”“蚯蚓”等不同的說法,不管是什麼說法都要表示贊同,隨即在紙的下方幫孩子寫出畫的名稱,並當著孩子的面作一點適當的補充,添上幾筆。如此類推,孩子畫的歪歪斜斜的圓、密密麻麻的點等等任何塗抹,都可以引導他說出名稱,並作有限的補充,使之變成一幅好的作品。這樣孩子腦中的表象積累越來越豐富,繪畫的興趣越來越濃,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足,他塗鴉的目的也逐步明朗起來,他會慢慢進入邊想邊畫,大膽想象和創造。有時畫著畫著,會高興地叫起來:“媽媽,快來看,我畫了一朵大白雲。”這時孩子學畫畫就開始上路了。孩子:還有眼睛、嘴巴。孩子:還有耳朵。孩子:長在頭上。家長:說對了,就把它畫下來吧!(如果孩子不會畫,就讓他看另外一張老鼠的畫,觀察一會兒,再叫他畫出來。)孩子:最愛偷吃米。家長:好吧,再畫一點米給小老鼠吃。(一般情況下孩子會主動地在老鼠嘴的前邊點上一些小點點,當米粒。)孩子:媽媽,我給了它好多好多的米。家長:畫得真棒,咱們給這張畫起個名字吧。這時可以再引導孩子說出《小老鼠偷米吃》的名字,或其它的名字。最後寫上畫畫的人名和日期。孩子:貼在門上。家長:那好啊!爸爸一回來就能看到,一定很高興,會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好孩子!以上只是一些提示,家長可以靈活運用。

孩子什麼時候學畫畫最好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指出:人腦發育成熟是從0-17歲,0-4歲大腦發育完成了50%,4-8歲完成了80%。學生如果在大腦發育時不進行教育的話,長大後再進行教育就不如早期教育的效果好。腦科學研究證明:幼兒空間知覺的關鍵期在2歲左右,形狀知覺關鍵期是2-5歲;顏色視覺的關鍵期是4-5歲這個時間等。總之,在學前階段,早期開發幼兒大腦,早期培養幼兒創造力,早期訓練幼兒空間、視知覺(美術),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但大部分家長很猶豫,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開始繪畫比較好?

零至一歲的孩子,還不會畫畫。滿一歲後,孩子開始學習行走、模仿大人說話、開始觀察,隨著閱歷的增長,開始進入塗鴉期,即,隨意的塗畫。在這個時期還看不清孩子在畫什麼,但對兒童來說卻在表現著什麼,是他們本能的一種活動,在這個手臂的活動中孩子非常開心,我們應該給予鼓勵,併為他準備更多的紙.這時期他們在畫面上只是畫些雜亂的線條,不經由眼的控制、很隨意。而這個階段家長可在家進行指導,教孩子認識物體,觀察物體,認識顏色,並給與講故事,提高其想象力。

孩子在2-3歲時,開始進入象徵塗鴉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能以單線畫出直線、曲線、三角形等,兒童還有可能畫出偶發的圖形(另人想不到的形狀),尤其喜歡用線條表示.雖然畫出的圖形形狀不一定清晰,但已經有所寓意。這個時期的引導方法:多給孩子塗塗畫畫的機會,爸爸媽媽與孩子一齊玩、一齊畫、一起塗鴉講故事,共同參與享受這個過程。畫畫並沒有對與錯之分,家長也不要隨意批評孩子是否畫的好,家長儘量讓孩子小手放開,站著畫、坐著畫、爬著畫、牆上畫(可專設一面牆)都可,這樣孩子受益也會很大.

3歲後孩子的繪畫進入特徵塗鴉期。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有了適當的自制能力,也能用多種線條或圖形組合成繪畫個體,並開始發展他個人的繪畫方式,形態特徵已開始趨於明確,大人也能開始分辨出孩子畫的是什麼。這個階段,為了更好的認知孩子的想法,提高孩子的形狀知覺與顏色感覺,提高智力,可讓孩子進入美術班進行培訓,由專業老師對其進行早期的幼兒大腦開發,培養其創造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互動團結協作,這種氛圍會讓孩子成長的更快更好.

因此,一至二歲,建議家長在家與孩子進行互動、玩耍、塗鴉,教其認識顏色、認識物體形狀、講故事,鼓勵孩子大膽塗鴉是很有必要的;三歲時期,孩子在家塗鴉已經滿足不了他本身的需要,家長也沒有時間,當然也不知道如何培養繪畫,家裡的材料也受到限制,更重要是氣氛不夠,無法激起孩子的繪畫衝動,為了更好的提高,可讓孩子進入美術班進行綜合培訓,教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特點對孩子進行專業引導,通過多種材料多種繪畫形式提高孩子繪畫興趣,通過上課也可培養孩子專注力,多認識其他小朋友,感受其他小朋友的繪畫方式,感受繪畫氣氛,認識多種繪畫材料,進行綜合繪畫,培養眼手協調能力.(當然,每個孩子生理髮育情況、理解力也存在差異,所以3歲的界限也不是絕對,有些孩子2.5歲時已經會畫各種簡單形狀,也有自制力,也可進學校進行短時間培訓。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應在遵循孩子興趣下進行哦。)

相關問題答案
幼兒怎麼學畫畫?
初學者怎麼學沙畫?
多動的幼兒怎麼辦?
水彩畫怎麼學?
幼兒園教學案例怎麼寫?
國畫怎麼學?
幼兒園科學反思怎麼寫?
幼兒園大班筆畫豎鉤的教案怎樣寫 ?
幼兒園教學方案怎麼寫 ?
守望先鋒怎麼提高畫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