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燭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炳燭是什麼意思

秉燭夜遊:舉著燭光在夜間行遊。意謂人生短暫,應當及時行樂。

解釋 秉:執持。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出處 《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例句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古人~,良有以也。”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什麼意思?

注意聯繫上下文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主,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晉平公(1)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2)學,恐已暮(3)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4)?”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5)?”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6)!臣聞之:少而好(7)學,如日出之陽(8);壯 (9)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10),孰與昧行乎(11)?”平公曰:“善哉(12)!”

(選自西漢劉向編《說苑》)

[釋]

(1)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2)欲:想要。(3)暮:晚。(4)何:為什麼。炳燭:點燃蠟燭照明。炳,光明,顯明。乎:呢。(5)安有:哪有。為人臣:做臣子的。戲:戲弄。(6)盲臣:師曠是盲人,故自稱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歡,喜好。(8)陽:陽光。(9)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10)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照明。(11)孰與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炳燭而學?”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

師曠回答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點燃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好啊!”

[閱讀提示]

文中的晉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學習,恐怕為時已晚,而師曠卻勸他炳燭而學。接著師曠又打了三個比喻,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故事簡介:春秋時期,晉國有個樂師叫師曠,眼睛失明,但善彈一手好琴,精於辨音。有一天,晉平公問師曠,我已經70歲了,還想學習,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師曠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接過晉平公的“暮”字說道:“暮何不秉燭乎?” 晉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著師曠。師曠便進一步解釋說:“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晉平公聽了,恍然大悟,高興不已,從此開始了晚年的求學路。

炳燭之明什麼意思

炳燭之明 創建詞條   【註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炳燭之明 炳燭之明【釋義】:點燃蠟燭,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學不倦。   【典出】:漢·劉向《說苑》   【原文】:   晉平公①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②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③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⑤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⑥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⑦學,如日出之陽⑧;壯而好⑨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⑩?”   平公曰:“善哉!”   【註解】:   ①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   ②暮:晚。   ③炳燭:點燃蠟燭照明;炳,光明,顯明。   ④安有:哪有。   ⑤為人臣:做臣子的;戲:戲弄。   ⑥盲臣:師曠是盲人,故自稱是“盲臣”。   ⑦好:喜歡,喜好。   ⑧陽:陽光。   ⑨壯:壯年,古時稱三十歲為壯年。   ⑩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孰與昧行乎:和摸黑走路比哪個更好呢?   【譯文】:   晉平公詢問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再學習,恐怕為時已晚了!”   師曠說:“您為什麼不點燃蠟燭來照明呢?”   晉平公說:“哪裡有作別人臣子,卻敢戲弄他的國君的人呢?”   師曠說:“盲臣哪裡敢戲弄國君您啊!臣下我聽說:少年時愛好學習,就像在早晨溫和的太陽光下學習;壯年時愛好學習,就像在中午的太陽光下學習;老年時愛好學習,就像點燃蠟燭,照起亮光來學習。點燃蠟燭照起亮光,還有誰會在昏暗中行走呢?”   晉平公聽後說:“好極了!”

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是什麼意思

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蠟燭點燃一樣明亮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譯文】

晉平公對師曠問道:“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把蠟燭點燃呢?”

平公說:怎麼有做臣子的人來戲弄君主的呢?”

師曠說:“瞎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中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蠟燭點燃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道理:告誡人們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時間學習.

炳是什麼意思

炳 <形>

(形聲。從火,丙聲。本義:光明,明亮)

同本義

炳,明也。――《說文》

其文炳也。――《易·革》

炳炳,明也。――《廣雅》

大漢之文章炳然與三代同風 。――班固《兩都賦》

又如:炳著(光明顯著);炳煥(光明顯耀);炳映(光芒照耀);炳然(光明、明白的樣子);炳耀(光耀明亮)

顯著;明顯;昭著

炳 <動>

點燃

古人思炳燭夜遊。――《與吳質書》

炳燭之明,熟與昧行乎。――劉向《說苑》

又如:炳燭(點燃燭火以照明)

顯示,顯現

炳 bǐng光輝;顯著:彪~千秋。

‘炳’是什麼意思?

bǐng

【形】

(形聲。從火,丙聲。本義:光明,明亮)

同本義〖bright〗

炳,明也。——《說文》

其文炳也。——《易·革》

炳炳,明也。——《廣雅》

大漢之文章炳然與三代同風。——班固《兩都賦》

又如:炳著(光明顯著);炳煥(光明顯耀);炳映(光芒照耀);炳然(光明、明白的樣子);炳耀(光耀明亮)

顯著;明顯;昭著〖markable;shining〗。如:炳明(明顯、顯著);炳炳顯顯(明顯的樣子);炳赫(明顯突出)

bǐng

【動】

點燃〖light〗

古人思炳燭夜遊。——《與吳質書》

炳燭之明,熟與昧行乎。——劉向《說苑》

又如:炳燭(點燃燭火以照明)

顯示,顯現〖show〗。如:炳耀

照耀〖shine〗。如:炳映(照射)

炳炳麟麟

bǐngbǐng-línlín

〖brilliant〗形容十分光輝顯赫

帝典闕者已補,王綱弛者已張,炳炳麟麟,豈不懿哉!——《文選·揚雄劇秦美新》

炳炳鑿鑿

bǐngbǐng-záozáo

〖testified〗形容所述明確有據

炳如日星,炳若日星

bǐngrúrìxīng,bǐngruòrìxīng

〖asbrilliantasthesun,themoonandthestars〗炳:光明,明亮。光明如同日月星辰

二帝三皇之書,先聖先師之訓,炳如日星

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師魯,皆第一流人,名書國史,炳若日星,初不假於稱讚。——《清波雜誌》

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熟與昧行乎?的意思

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意思: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相關問題答案
炳燭的意思?
蠟燭的意思?
炳晨的意思是什麼?
何不炳燭乎的意思?
功勳彪炳的意思?
秉燭夜遊秉的意思?
燭光泛舟這首歌的意思?
洞幽燭微的意思是什麼?
彪炳青史的意思是什麼?
炳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