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脾氣急躁怎麼辦?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

脾氣大是源於正常的情緒反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種心理需求的表現。嬰幼兒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與否的認識,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動的決定,都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儘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當寶寶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比如摔東西或是拉媽媽的頭髮。但是這樣的行為只能是偶爾出現的情況,並不能作為寶寶慣有的一種習慣。

2歲、7歲、青春期前這三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脾氣大

兩週歲左右的寶寶普遍存在一個心理成長過程,其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摔玩具,和小朋友鬧彆扭就揮起小拳頭。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是幾乎所有的寶寶在兩週歲左右都會必經的一個成長過程。只是有些寶寶表現的明顯,有些不明顯而已。

隨著寶寶的成長,受挫的次數增多,當到了五六歲左右時寶寶胡亂發脾氣的現象會逐漸得到改善。俗話說“七八歲討狗嫌”,在寶寶長到七八歲時,爸爸媽媽又會發現這壞脾氣擡頭了。其實孩子七八歲的時候是好奇心最強的階段,他喜歡拆鬧鐘,近乎偏執地刨根問底,只是源於他內心強烈的求知慾。青春期前的孩子,女孩在10~12歲左右,男孩在14~15歲左右,情緒波動也很大,往往會表現出易怒、抑鬱、焦慮。

缺少愛的孩子脾氣也大

寶寶的成長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父母是寶寶的第一老師,爸爸媽媽的性格較暴躁、易怒,經常發生家庭戰爭,這些會給寶寶的心靈上造成傷害,也會使寶寶因為沒有榜樣作用而感到苦惱,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在遇到困難、處理問題時採用簡單暴力的方法。

在情感上感到飢餓的孩子,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都比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卻不知怎麼表達。有的孩子為了引起爸爸媽媽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會故意做出一些表現異常現象,像咬人、打人、撒謊、哭鬧等行為。有攻擊力傾向的寶寶並不一定都是個性強悍的,反而是因為內心比較脆弱,用武力來保護自己罷了。

如何應對寶寶的小牛脾氣

安撫情緒後再對症下“藥”

面對寶寶的小牛脾氣,爸爸媽媽首先要儘量理解他們,然後再瞭解孩子的想法,著手分析寶寶為什麼會發脾氣,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時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爸爸媽媽應該先安撫孩子的心靈,讓他(她)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找出發脾氣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質找出來,然後再耐心地教他怎麼做,分析不對的地方。在寶寶的情緒得到了安慰後講道理,比一遇到問題就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採用適當的教育方法

一、移情教育。所謂的移情教育就是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做好典範作用,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比如讓寶寶體驗小朋友拿到最小蘋果時的心情。移情教育能讓寶寶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變得更友好,更謙讓。

二、陽性強化法。陽性強化法認為在一種行為之後馬上給予獎賞強化,這種行為就會增強。當孩子關心別人做出謙讓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認同寶寶的表現。採取多讚揚的方法,讓他體驗其中的快樂。

三、消退法。消退法是對某些強化不良行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達到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脾氣暴躁時,要多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以便找出寶寶叛逆舉動的原因,儘早消除。對寶寶的不良行為要及時提出批評,並可以採取措施,教育寶寶學會如何處理矛盾的方法。

用冷處理讓寶寶學會自我控制

當寶寶首次出現無......

小孩子脾氣很暴躁該怎麼辦

當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堅持兩個原則

第一: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

第二: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自毀或毀物。

待孩子發過脾氣之後,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後理智駕馭感情。平時,對孩子的合理要求應主動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理,無理寸步難行。

最後要告誡家長:對脾氣大的孩子,父母的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教育務必堅持。

嬰兒一出生,就經常大聲哭鬧,手腳亂動,這種小孩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數小孩脾氣暴躁是後天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愛是造成脾氣暴躁的重要原因。如果家長對小孩一味地溺愛,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會使小孩脾氣越來越暴躁。假如家長對小孩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絕,使他的慾望總是求而不得,也會使小孩變得脾氣暴躁,有時還會產生懷恨心理。因此家長應儘量滿足其合理的要求;對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做說服工作,不要在小孩不知道原因的情況下斷然拒絕,特別是當小孩一提出要求,沒等講完家長就馬上給予否定,這樣會使小孩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從而會影響他認識水平的提高,以致形成“反正家長也不同意”的想法。

矯正的方法:1.首先家長應找一找小孩好發脾氣的原因,是小孩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達能力差,一點小事就發脾氣;還是小孩對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斷的能力。2.家長檢查一下大人對小孩的態度是否一致,特別是當小孩發脾氣時,周圍的人是一味袒護他,還是教導他?假如一味袒護,就會使他嚐到甜頭,這實際上是一種負強化,他就會鬧得更凶。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讓小孩懂得並記住一個道理:吵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這樣就可以使小孩明白用“哭鬧發脾氣當武器”不起作用。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小孩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3.家長平時要多與小孩溝通,瞭解小孩的需要,關注小孩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家長可以多方瞭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小孩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小孩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小孩發怒的情緒的。4.千萬不要認為“小孩好發脾氣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小孩發脾氣時,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小孩好發脾氣的習慣。有的母親認為小孩好發脾氣拗不過他,就把他推給父親管教,這樣就會使小孩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以後他會變本加厲地在母親面前發脾氣。5.注意培養小孩廣泛的興趣和做事的靈活性。小孩的能力發展有“關鍵期”,學習繪畫宜在3—4歲;學習音樂宜在5—7歲之間。因此,興趣的培養不要過早,也不宜過晚。小孩的興趣特別容易轉移,不要只根據家長的意見來決定,而應當聽聽專業人員和小孩本人的意見。6.培養小孩做事的靈活性。當小孩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時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盡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小孩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小孩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脾氣暴躁是性格問題,不是道德問題,所以,首先提醒你的孩子不要為此過於自責。所謂脾氣暴躁,是指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甚至會大打出手。小孩脾氣暴躁大致有以下幾種成因,在這裡列舉出來,供你對照。一、從小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顧,使孩子養成了別人就應該依從自己的心理。一旦不依從,從心理上便無法自控。二、父母平時不在身邊,短暫的相聚恨不得給孩子所有的......

孩子急躁,動不動就亂髮脾氣,怎麼辦

對於常發脾氣的孩子,父母應該積極採取措施,以防止孩子養成好發脾氣的壞習慣。 ⑴ 父母要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當你遭受挫折,火冒三丈時,要注意孩子很可能在模仿你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你動輒勃然大怒,又怎能期望孩子控制好情緒呢? ⑵ 適當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孩子處於飢餓和疲勞狀態下易發脾氣,這一點父母都很清楚,但對孩子心理需要卻重視不夠,不知哪些是正常心理需要。如3歲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出現自己搶勺子吃飯,2~3歲兒童有遊戲和交友的需要,父母是否正確對待,這對孩子的脾氣有很大影響。所以,既要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又要鼓勵他們參加戶外活動,儘量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反抗期,建立正常的社會交往關係。 ⑶ 精簡不必要的管教:不要事事對孩子管教過嚴,否則也會引發孩子的壞脾氣。所以,減少過多的管教,只在必要的情況下,才對孩子給予限制。 ⑷ 注意早期發現壞脾氣的苗頭:鼓勵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傾吐出來。一旦發現孩子的情緒有導向發怒的可能,立即提醒他,也許有些事情正在困繞他,需要你提供幫助。如果孩子表示有困難,你可以說出你對問題的猜測,如你在學校有什麼不愉快的嗎?你對要你打掃房間很不願意嗎?即使孩子否認了你的猜測,但又逐漸地安靜下來,這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跡象。問題可能是你說中了,他只是暫時羞於承認,父母表現出的這種理解和關心,能夠有效地減緩孩子不愉快的感覺。 ⑸ 轉移注意和鬆弛訓練:孩子生氣時父母除了表示對他理解和關心外,還要儘量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導他做些愉快的事。對大一些的孩子可通過活動不同部位的肌肉(散步或其他體育活動)來達到精神和身體的放鬆,有規律的深呼吸也有助於身心鬆弛。 ⑹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和愛好,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可引導孩子繪畫、下棋、彈琴等,逐漸培養他豁達的性格。 ⑺ 讓孩子有適當發洩的機會:如果壞脾氣已經形成,一要採取冷處理的方法。在其發脾氣使故意忽視不理,讓他慢慢淡漠下來;二要選擇適當的方式讓他發洩出來。如通過交談法使怒氣宣洩出來;或轉移法分散怒氣;自我安慰法合理昇華以及獎懲法矯正之

孩子性情急躁愛發脾氣怎麼辦?求解

楊楊2歲多了,媽媽發現她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麼是什麼,現在可好,動不動就和媽媽唱反調,你說東他就說西;讓她不要去摸魚缸裡的小金魚,她偏撈金魚玩;不讓她鑽到床底下去,她偏鑽進去;路遇熟人,讓她開口叫人,她偏扭過頭去一聲不吭;讓她去睡午覺,她卻賴在電視機前不肯走;洗澡水都涼了,要讓她當出浴小公主,她死活不願出浴缸,最後都凍感冒了,把媽媽氣得夠嗆。有人告訴楊楊媽媽:你們家楊楊進入“第一反抗期”了!深圳遠東專家點評:爸媽不妨用體會生活的態度來理解“寶寶的反抗期”。隨著寶寶個體的成長,身體力量與能力的進步以及語言的發展都促使年幼的寶寶有了更多自我探索的機會,當他能依靠自己的感官、思維以及基本的交流能力與這個世界互動之後,面對成人的要求與指令的態度自然不同——他確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與興趣“say no”了。由此看來,在當今世界不再做專制的父母,並非是從青少年的青春期開始,而是新手父母就要學習的“父母課程”了。讓寶寶平息憤怒假如孩子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應先保持冷靜,這樣做有助於幫助孩子控制住他自己的情緒。溫柔地講話。注意簡化自己的用語,用剋制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你的話語越是簡單,語氣越是平和,對孩子傳遞的信息就越是清晰,對孩子的安撫作用就越是強大,這也是暗示自己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同化的好辦法。給孩子提供限定的選擇。如果孩子面臨太多選擇,也會變得急躁。例如不要對孩子說“你午飯想吃什麼?”而是對孩子說“你想吃餃子還是麵條?”給孩子一些親密的身體接觸。讓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親密地坐在孩子身邊,摟一摟他的肩膀,拍他的背。讓“激戰”變成可笑的事,小傢伙暴跳如雷的時候,為什麼不和他一起跳呢?或者用錄音機把他的哭鬧錄下來,放給他聽。一旦小孩子覺得這事兒有點可笑,他就會學會控制自己。從10倒數到1,這是一種能讓孩子迅速平靜下來的好方法,簡單、有效。要慢慢數,期間無論如何不要提高聲音。孩子在第一反抗期發脾氣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妥協。不然孩子就會反覆用這一招,他的反抗,就從無意識變成有意識。另外,威脅並不是一個安慰和控制孩子情緒的好方法,只會加劇親子間的碓立。因此,家長們應該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順利度過反抗期,否則對孩子成長是有影響的。

孩子性格暴躁怎麼辦

案例一: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他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簡直沒發管教。比如,昨天晚上都9點了,他還在玩玩具,我叫他收拾好玩具準備睡覺,他竟然發脾氣大吼:“去你的,我還沒玩完呢!”“該死,你把我玩具弄壞啦!”我真頭疼,這樣的孩子怎麼管教啊!案例二:我女兒今年6歲了,稍有不如意,將頭一扭就發脾氣,撅起小嘴巴,用力狠狠地跺腳,有時候還哭鬧不止,我軟硬兼施都不奏效,自己還特別生氣,怎麼辦?孩子愛發脾氣形成了習慣,成為比較穩固的行為特徵時,就是我們說的性格暴躁了,反過來這種性格的外在表現則是經常的發脾氣。上述兩個孩子都是比較愛發脾氣,性格比較暴躁的,遇到這種孩子,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他發脾氣的原因,孩子愛發脾氣一般有如下幾個原因:1、以發脾氣來反抗。孩子的行為受到約束,或是覺得自己的權利被侵犯了,就會發脾氣或是動手打人,以此示反抗。如有的家長向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不願意接受,家長又要他照辦,孩子就會發脾氣以示反抗;當別的小朋友搶孩子心愛的玩具時,孩子也會發脾氣以反擊對方。2、以發脾氣來發洩。孩子的願望失敗時,常以發脾氣來發洩。如孩子想做某事受能力的限制做不好時,心中的挫敗感油然而生,特別是與旁邊比他好的小夥伴一比較,就越發心裡焦急,容易發脾氣。3、以發脾氣來吸引大人的關注。當孩子覺得自己被冷落或是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時,就會發脾氣,以引起大人們的關注。4、以發脾氣要挾大人而達到目的。有些家長把孩子嬌寵慣了,只要孩子一發脾氣哭鬧,就妥協而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償到甜頭以後,就會屢屢以此手段要挾家長,因而養成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習慣。5、習得。即家庭照管者或家庭成員,有遇事易發火,急噪的,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形成暴躁的性格。由以上誘因可以看出,要預防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一定要想辦法減少、避免孩子發脾氣的機會。給您的建議一:為孩子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即尊重孩子,提倡家庭民主作風。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我有權利按照任何方式管教他。這種家長制的思想,就是父母用高壓的方式,拒絕孩子有獨立的主見,這勢必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和反抗。有這種思想的家長,需要改變你的教養態度,首先要尊重孩子是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允許他表達不同的意見,當孩子的觀念發生錯誤的時候,要溫和地引導他,而不要命令與指責;孩子在這樣的一個寬鬆的環境裡,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發脾氣的機會自然就少了。給您的建議二:正確對待孩子的需求。孩子不知道人的需求的滿足是要受一些條件的制約的,愛輕易地提出這個那個要求。對待孩子的要求,合理而又能實現的,應該儘量給予滿足,以免引起不滿;過分的或是不合理的,有些甚至是無法實現的要求,要明確地拒絕,但是要向孩子說明不滿足他的理由。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發脾氣而輕易地滿足他,這等於助長他任性的行為,以後總以發脾氣要挾你而達到目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暴躁的性格。孩子不僅有物質上的需求,也有感情上的需求,家長應多花些時間和孩子培養感情,進走孩子的內心世界,多關注、瞭解他,要不孩子會通過發脾氣等方式來引起你的關注。給您的建議三:為孩子樹立好榜樣。父母是孩子的原始模仿對象,如果父母的性格暴躁,在孩子面前要多剋制自己,做好孩子的表率,以免孩子耳濡目染,也形成暴躁的性格。有的家長情緒好時,對孩子異常親切,但稍不如意便勃然大怒,結果孩子被弄得無所適從而變得愛發脾氣。這樣的家長表現出的心態與他們的家長資格是不相稱的,他們還沒有長大成人,凡事幼稚,衝動,不理智,常常是要求孩子在情緒上為他們作出讓步,而不是他們為孩子的發展作出考慮,這是不可取的。給您的建議四:幫助孩子提高控制情緒的能力。孩子情緒不穩,......

幼兒園的孩子脾氣暴躁怎麼回事

脾氣大是源於正常的情緒反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種心理需求的表現。嬰幼兒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與否的認識,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動的決定,都憑著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參與,儘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當寶寶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比如摔東西或是拉媽媽的頭髮。但是這樣的行為只能是偶爾出現的情況,並不能作為寶寶慣有的一種習慣。

2歲、7歲、青春期前這三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脾氣大

兩週歲左右的寶寶普遍存在一個心理成長過程,其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摔玩具,和小朋友鬧彆扭就揮起小拳頭。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個反抗期,是幾乎所有的寶寶在兩週歲左右都會必經的一個成長過程。只是有些寶寶表現的明顯,有些不明顯而已。

隨著寶寶的成長,受挫的次數增多,當到了五六歲左右時寶寶胡亂發脾氣的現象會逐漸得到改善。俗話說“七八歲討狗嫌”,在寶寶長到七八歲時,爸爸媽媽又會發現這壞脾氣擡頭了。其實孩子七八歲的時候是好奇心最強的階段,他喜歡拆鬧鐘,近乎偏執地刨根問底,只是源於他內心強烈的求知慾。青春期前的孩子,女孩在10~12歲左右,男孩在14~15歲左右,情緒波動也很大,往往會表現出易怒、抑鬱、焦慮。

缺少愛的孩子脾氣也大

寶寶的成長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父母是寶寶的第一老師,爸爸媽媽的性格較暴躁、易怒,經常發生家庭戰爭,這些會給寶寶的心靈上造成傷害,也會使寶寶因為沒有榜樣作用而感到苦惱,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在遇到困難、處理問題時採用簡單暴力的方法。

在情感上感到飢餓的孩子,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都比較弱。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卻不知怎麼表達。有的孩子為了引起爸爸媽媽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會故意做出一些表現異常現象,像咬人、打人、撒謊、哭鬧等行為。有攻擊力傾向的寶寶並不一定都是個性強悍的,反而是因為內心比較脆弱,用武力來保護自己罷了。

如何應對寶寶的小牛脾氣   安撫情緒後再對症下“藥”

面對寶寶的小牛脾氣,爸爸媽媽首先要儘量理解他們,然後再瞭解孩子的想法,著手分析寶寶為什麼會發脾氣,對症下“藥”。

孩子發脾氣時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爸爸媽媽應該先安撫孩子的心靈,讓他(她)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想法,找出發脾氣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質找出來,然後再耐心地教他怎麼做,分析不對的地方。在寶寶的情緒得到了安慰後講道理,比一遇到問題就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總是脾氣急躁怎麼辦

你們夫妻脾氣急噪嗎?如果你們都脾氣急噪,無疑是天天在教導孩子急噪。想孩子好,要先自己做好,身教勝於言教。父母在孩子心中榜樣的力量,非常重要。建議和孩子一起學習《弟子規》易解及故事,百度就能搜索到,裡面有很多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案例。

孩子性格偏激怎麼辦 孩子性格急躁怎麼辦

孩子性格偏激怎麼辦?對於孩子的偏激,我們要因時因勢地教育,千萬別以偏激治偏激,切忌不要對孩子動怒,否則會適得其反,跟他好好的談一談.象朋友一樣地去溝通。矯正孩子的偏激缺陷,家長朋友們可以從這些方面努力試試: ●豐富知識經驗孩子由於生活經驗少,知識面窄,看問題就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可幫助孩子拓寬興趣範圍,多方面接觸生活,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思維方法。●培養辯證思維能力通過講故事、做遊戲,或者討論、商量等方式,向孩子傳輸正確思維的意識,知道對事物要全面、客觀、靈活地看待和分析,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平時還可引導孩子勤于思考,經常想一想自己提出的觀點是否符合實際,逐漸學會“三思而後行”。●加強意志力的鍛鍊如:提出要求,使孩子明確各種行為的主要目標,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逐步磨鍊意志;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在嚴寒酷暑中經受磨鍊,培養勇敢、頑強、堅韌、果斷等良好的意志品質,有效地增強自控能力。●教給孩子自我控制方法1、理智。教孩子平時要以理辦事,以理服人,以便能頭腦冷靜,自覺地克服偏激情緒。2、讓人。青少年都很好強,得理不讓人,無理也辯三分。教育孩子與人爭論時,做到理直、心平、氣和地講話,不逞強。3、技巧。教孩子學會掌握一些控制情緒的技巧、方法,比如:深呼吸,轉個話題等。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取得成效的事,需要家長耐心並且做出如下努力:第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作為家長,只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不要包辦代替,多鼓勵孩子做有益的事情,並且不怕孩子失敗,以此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處事的能力。這樣,“不如意,不稱心”才不至於打垮孩子,還可以使孩子在“不如意,不稱心”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孩子學習時,家長要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給孩子產生急躁情緒的條件,家長應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修養,以身作則,為孩子克服急躁個性做出榜樣。第三,通過親子小遊戲訓練孩子專注力。專注力是忍耐力的基礎,如果孩子的專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爸爸媽媽可多與子女進行一些有助提高專注力的遊戲,例如“找不同”、“找錯誤”、拼圖遊戲、聽故事……讓孩子集中注意力,長時間專注做某一件事。第四,通過具體活動磨鍊孩子的韌性。在孩子學習之餘,家長可有意識地讓孩子練字、畫畫或陪孩子下棋等。在一筆一畫的練習中,在細緻觀察描摹中,在步步思考揣摩中,磨鍊孩子的韌性。第五,通過分析急躁的後果,提高孩子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家長髮現孩子產生了急躁情緒,就應馬上提醒或勸慰孩子,心急吃不了熱粥,給孩子講些由於急躁而產生不良後果的事例,啟發孩子增強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從而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

相關問題答案
幼兒脾氣急躁怎麼辦?
孩子脾氣急躁怎麼辦?
脾氣急躁怎麼辦?
爸爸脾氣暴躁怎麼辦?
月經前脾氣暴躁怎麼辦 ?
父母脾氣不好怎麼辦?
孩子急躁怎麼辦?
對父母脾氣不好怎麼辦?
幼兒半夜發燒怎麼辦?
幼兒不愛喝水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