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什麼為圖騰?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中國古代有那些種圖騰?分別代表什麼?

圖騰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徵。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圖騰作為民族的崇拜物和民族標誌,常常對這個民族的文化和民族心理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禮記·禮運》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麟、鳳、龜、龍,實際都曾經是中國古代的圖騰。

龍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這也體現了華夏民族絕對優於其他民族-—不屈、頑強、團結,龍是蛇圖騰兼併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也就是龍是從蛇演變過來的,傳說中龍的形象是:蛇身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意味著以蛇為圖騰的遠古華夏氏族部落,不斷戰勝並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不斷合併其他圖騰逐漸演變為龍.由此可見古代的圖騰有蛇,麒麟,馬,鬛,鹿,狗,魚,牛等等。除了動物圖騰外還有植物圖騰。中國古代的圖騰大致有以下這些:

【麒麟獻瑞】

麒麟——中國民眾生活中永遠的吉祥物

麒麟,亦作“騏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井居四靈之首位。《禮記•禮運》有“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澤)。在中國眾多的民間傳說中,關於麒麟有故事雖然並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部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龍生九子】

老大:贔屓(bi xi):喜負重,多放於神功聖德碑下。

老二:螭吻:眼力好,多放於屋頂。

老三:浦牢:嗓門大,多放於鐘頂上。

老四:狴犴(bi an):性情凶猛異常,面部猙獰可怕,多放於牢獄大門之上。(還有的說,此物名叫椒圖,放於百姓門上,口中叼有門環,用來敲門。)

老五:饕餮(tao tie):飯量巨大,據說可吞海吞鯨,放於鍋蓋上。

老六:[蟲八][蟲夏](pa xia):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

老七:睚眥(ya zi)非常凶殘,好吃肉喝血,多放於刑場之上。

老八:狻倪:古代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為百獸之王。

老九:螭首: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為建築物的排水口

【天中辟邪】

圖案:鍾馗、蝙蝠。

解題:鍾馗,傳說故事人物。相傳唐明皇於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大鬼自稱名鍾馗,生前曾應武舉未中,死後決心消滅天下妖孽。明皇醒後,命畫工吳道子繪成圖象(見沈括《夢溪筆談》)。舊俗端午節多懸鐘馗之鐘,謂能打鬼和驅除邪祟。天中,即天中節。《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端午,也作端五。陰曆五月初五日,民間節日。辟邪,祛除邪祟,又指古代傳說的神獸,似獅而帶翼。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等常繪之。南朝陵墓用作鎮墓獸石。皆驅災去邪之意!!

【一琴一鶴】

圖案:七絃琴,絃琴」。見於周、成於漢。鶴,亦稱「仙鶴」。羽毛雪白,頸背和翼部分呈黑色,頭頂有紅色肉冠。體態瀟灑優雅。《宋史•趙●傳》載神宗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冀其為政簡易,如其行裝也。後人用「一琴一鶴」稱頌為官刑清政簡、廉正不阿。也用以稱頌品德高尚者

【鶴鹿同春】

圖案:桐、鶴、鹿。

解題:桐,梧桐樹,落葉喬木。樹幹平滑挺直。桐木是制樂器的好材料。桐與「同」同音。「同春」,象春天一樣美好。「鶴」、「鹿」都是瑞獸。隱喻「祿」、「壽」。「鶴鹿同春」祝頌長壽之詞。

【馬上平安】

圖案:信使騎馬奔馳送家書。

解題:「馬上」,匆促之意也。唐詩有「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據《名臣言行錄》記載:「胡安定讀書泰山,十年不歸,得家書,見平安二字,即......

“圖騰”一詞在古代叫什麼?

圖騰是外來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的音譯。就中國古代文字或語言而言,只能尋找其對應的、近義的說法,而不能像“跑”與“走”一樣,都是中國文字中國語言,可以追究其現代和古代的不同演化。根據圖騰的含義,在中國古代可以完全可以借用對標識、標誌的理解。圖騰即為xxxx的標識、標誌、表識是也。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異號,趣舉一名以為標識耳。”

《水經注·汶水》:“贏縣西六十里有季扎爾冢,冢圓,其高可隱也。前有石銘一所,漢末奉高令所立,無所敘述,標誌而已”。

孫綽〈遊天台山賦〉中善注:“建標,立物以為之表識也。”

我國古代以什麼為圖騰

龍和鳳是主要的圖騰。

我國古代有以什麼動物為圖騰

12生肖,皆可入選

我國古代各族人民以什麼為圖騰?

匈奴、回鶻、突厥——狼或鷹;臺灣土著——蛇;

商族——玄鳥;

女真——海東青(神鷹);

滿族——野豬神、馬;

納西族——牛;

哈薩克族——羊;

瑤族——五彩毛狗;

鄂倫春族——熊;

我國古代各族人民除了龍以外,還有以什麼為圖騰的?

各族的圖騰崇拜

眾所知,中國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徵,是華夏各族共同崇奉的圖騰。《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傳說炎帝、黃帝、堯、舜、和高祖劉邦的誕生及形貌都與龍有關,他們是龍種、龍子。古越人視己是龍種,故斷髮紋身、像似龍子。至今中國人稱“龍的傳人”或“龍的子孫”,這是祖先龍圖騰觀念的延續。龍圖騰觀念使多數民族都曾把龍視為保護神。

回族不崇拜植物、動物,自然、靈魂,也不信財神、火神、風神、鬼神,不吃豬肉。但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崇拜教堂。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先民主要是十三世紀蒙古人西征後大批東遷的“回回”人,及唐宋僑居中國東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歷史逐漸形成的回回族。漢語為回族語言,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動中,回族保留阿位伯語和波斯語詞彙,祖國邊疆,回族人使用與當地少數民族相同的語言。回族服飾與漢族相同。僅頭飾,男子戴白、黑、或棕色無沿小圓帽,婦女戴蓋頭的差異。

彝族,居住在雲貴川交界、及四川涼山,至今保留豐富而歷史淵遠的天文學歷法,他們用十二獸紀日,鼠日、牛日、虎日……即虎日、趕虎街(集市),豬日、趕豬街……有些地方建十二獸神廟,每年還舉行祭禮、在肅穆莊嚴的氛圍中跳十二獸神舞。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表明人們普遍對老鼠的憎惡。熟不知,遠古時代不少氏族、部落卻認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並視自己是老鼠後代而自豪,平常描繪、雕刻老鼠形象,節假期間祀祭,祈求鼠祖保護。

白族:白族虎氏族、認為始祖為雄性白虎,他們不會受虎傷害。出遠門要選在屬虎那天(寅日),認為這樣會做事吉祥如意。如從遠方歸來,也要算準日期,虎日才進家門;白族雞氏族、則傳說祖先是金花雞蛋孵化,認為公雞知吉凶,會保佑他們。遷徙時,將東西裝在背籮裡,上放一隻公雞,到新遷址,放公雞在什麼地方叫,就在所叫地方安家,視公雞叫的地方是最吉利的地方。

滿族,野豬神,是北方狩獵民的崇拜對象,滿族列為大神,說它身比山高,鬢毛如林,山裡的溝谷都是它獠牙所為,它是部落的守護神。

納西族,牛為他們遠古的創世神獸。在納西族《東巴經·創世紀》中記述了海中巨卵孵神牛,角頂破天、蹄踏破地、天搖地動,納西族人始祖開天七兄弟和開地七姊妹便將它殺,用牛頭祭天,牛皮祭地,牛肉祭土,牛骨祭石,牛肋祭山嶽,牛血祭江河,牛肺祭太陽,牛肝祭月亮,牛腸祭路,牛尾祭樹,毛祭花草。於是才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萬物生長的清靜世界。從此,牛作為神聖物用做祭聖物,用來祭祀天地山川的犧牲供品。故納西族人十分崇敬牛神。

保安族、滿族,對馬的崇拜多流傳於北方遊牧民與遊獵民。保安族,流傳有雪白神馬神話,滿族供奉馬神習俗,清文獻中、多有祭馬神儀和修建馬神廟的記述。達斡爾族人稱神馬為“溫古”,這種神馬不準女人騎,它隨處可吃、走,不準人驅趕,甚至可以在田中隨意吃秧苗。神馬多全白色,全尾全鬃不修剪,並常在鬃尾上拴五彩綢示為標誌。

哈薩克族,羊圖騰在許多民族中佔重要位置。古代典籍《山海經》記述遠古時,一種無口、不食,卻長生不老的神羊。哈薩克族崇拜山羊神,稱“謝克謝克阿塔”,認為天下山羊都歸它掌管,祭它是為了山羊繁衍。崇拜綿羊神稱“紹潘阿塔”,統管天下綿羊,祭祀求神保佑綿羊多產。柯爾克孜族崇拜山羊,稱山羊神為“七力潘阿塔”,是最早馴養野羊成為家畜之神。

瑤族、滿族,漢族是古訓家犬較早的民族之一,《山海經》就有關於狗可御凶的記載。《後漢書·南蠻傳>記述古代瑤族始祖神話,即神犬盤瓠助帝嚳高辛氏殺吳將軍得天下,帝高辛氏之女嫁給盤瓠,繁衍瑤族子孫......

中國古代四大圖騰分別是哪些呢

青龍,朱雀 ,白虎,玄武. 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故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東方的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月狐)、心(日兔)、尾(火虎)、箕(水豹)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 西方七星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昂(日雞)、畢(月鳥)、觜(火猴)、參(水猿)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 南方的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水蛇)、軫(火蚓)聯為鳥形,稱朱雀; 北方七星斗(木獬)、牛(金羊)、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俞),其形如龜,稱玄武。 於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守天宮的四神,辟邪惡、調陰陽。四神之中,青龍與白虎因 為體相勇武,主要地被人們當作鎮邪的神靈,其形象多出現在宮闕、殿門、城門或墓葬建築及其器物上,在最後一種場合裡,龍已不是助墓主昇天,而是鎮懾邪魔,保衛墓主的靈魂安寧。 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四靈聖獸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雖然在歐美奇幻中很少出現,但是在中國和日本的神話傳說中,它們卻以尊貴無比的四聖獸身份出現。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裡,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 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周易> >中的乾卦,包括“六龍”,分別是亢龍有悔,飛龍在天,潛龍勿用,或淵在洲,見龍在田,和群龍無首。“六龍”可解釋如下:當蒼龍星位於太陽附近時,人看不到被太陽光芒遮住的蒼龍星,我們稱之為潛龍,之後,龍角與天田星同時出現在地平線上,稱之為見龍在田在後來蒼龍星全部出現即“或淵在洲”,當蒼龍星宿升到最高點,橫跨南天,......

我國古代秦國的圖騰是什麼?

這是秦朝的國徽

秦是秦族的族稱。它由“玄鳥殞卵““雙手供奉”和”禾苗”三部分組成。它是“燕子殞卵”與嘉禾的複合國徽。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諮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皁遊。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史記·秦本紀》)

不管是黃帝炎帝的五帝時代,還是宋明的近時古代,華夏大地上從來就沒有圖騰的概念,圖騰是從美洲傳來的舶來品。而華夏至五帝起,而到大明終止(抑或滿清吧),中華大地的主體神祗崇拜重來在皇家就是龍 鳳!所以從黃帝的衣冠,到各朝黃帝的黃袍,上面墜飾最多的也是龍,所以不管是秦漢時期的玄色皇袍,還是宋明時期的金色黃袍(皇袍),他們都有屬於他們的專用稱諱——龍袍!

我國古代各族人民除了以龍為圖騰外,還有什麼?

還有豬,還有生殖器,還有狼,還有彝族的虎圖騰、葫蘆圖騰;苗族的楓樹圖騰、水牛圖騰;白族的虎圖騰、雞圖騰、魚圖騰;僳僳族的虎圖騰、熊圖騰;納西族的虎圖騰、恭圖騰和猴圖騰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以什麼為圖騰?
中國古代稱什麼為弄瓦?
越南在古代叫什麼?
四川古代叫什麼名字?
中東的氣候以什麼為主?
工資在古代叫什麼?
以什麼為重點?
紙在古代叫什麼?
甘肅古代叫什麼?
六月在古代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