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的意象?

General 更新 2024-05-21

寫離別的意象

解讀意象

(一)折柳贈別

在別離詞的意象群中,“柳”出現的頻率最高,蘊蓄的離思最深,因而也最為引人注目。“柳”者,留也。這一字音上的聯繫,已足以使柳獲得詩人的青睞,更何況它那長條依依的體形活脫就是一種款款惜別的天然姿勢。“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帶話,別情無極”,周邦彥《六醜》即著眼於此。

正是鑑於它在字音上和體形上的這些特徵,柳不僅成為送別時約定俗成的贈物,更成為別離主題賴以生髮的主要意象:《詩經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是出現的最早的以楊柳表惜別之情的詩句,因為有了嫋嫋的柳枝為意象,離別的傷感彷彿更多了些春意與詩情。天下千樹萬樹,“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而“灞橋”一詞,不僅屢屢出現於別離文學作家筆下,且載於史籍。《三輔黃圖》卷六雲:“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折柳贈別”。《開元天寶遺事》卷下亦云:“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也”。由此可知它之成為別離詩詞中司空見慣的意象,決非偶然。

在詩人筆下,柳有時以“多情”的形象登場有時又以“無情”的面目亮相。

高拂危樓低拂塵, 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 不解迎人只送人。

詩中,對柳的無情的判斷從何而來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從來都是折柳贈別,但從來都沒有一次是能夠將人留下來的,因此說柳是無情的。這裡翻用其意,通過對柳樹的“無情”的判斷,更曲折、因而也更強烈的表達了惜別之情。有點類似於毛阿敏的一首歌《思念》:“又把聚會當成一次分手”。因此這是一種更強烈的表達。這種表達,在特定的情境中,意味要比正話正說更濃烈。

教師歸納:古典文學別離意象之一—折柳贈別 (板書)

(二)芳草惜別

唐宋兩代是詩詞高度繁榮的時期,而“芳草”意象的內蘊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唐宋詩詞中,漫漫無邊際的離離芳草寄託了多少文人的別情離緒、思舊念舊之情。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綿延不絕的連天碧草,不正應合了詩人心中無限的別思嗎?

(播放背景音樂李叔同《送別》,情真意切,激發學生情感)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盯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陽光下翠綠的野草一路蔓延連接著荒城。又要送走了那出門遠行的友人,萋萋的芳草不也象極了我們此時依依不絕的別情?

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同樣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這裡草的無窮體現出情的瀰漫與更生。

芳草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情,離別的愁情似乎在“芳草”意象中得到了最好的表達。

教師歸納:古典文學別離意象之二—芳草惜別 (板書)

(三)長亭餞別

古人長途遠行,由於道路崎嶇,水陸交通都不發達,山河阻礙,跋涉艱難,且風餐露宿,路上有各種危險,親故分別,再見難期,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的送別之地。當時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餞行送別是古人悵惋興悲、觸動心靈之事。“長亭”成為一個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

如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寫離人......

寫離別一般選的意象有哪些

柳,酒,雨,船,

還有就是看別誰啊

別友:上面的常見

別故鄉:可以寫路,家鄉固有的景等等

古詩詞裡送別惜別意象的

一、簡述:

古詩詞裡常見的送別、惜別意象有:柳、霸陵、落花、淚水、酒等等。

二、拓展:

1、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李白《送友人》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4、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5、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6、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列舉古詩文中與離別之情有關的意象

楊柳 笛聲 殘月 這幾個是很有代表性的

離別詩詞中提到哪些事物

古代的離別詩詞,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風物,如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彈琴,吟詩高歌。總體說來,這些有關離別的意象常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離別的時間。如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春天是個特殊的季節,萬物復甦,本來應該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但離人卻要就此遠去,帶走了一年的希望。所以作為離別的雙方,怎不倍加傷感?當然,離別詩更多的場景摹寫是在秋季。

如“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孟郊《古怨別》),“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白居易《南浦別》)等等。當然,從小的時間範圍來講,許多詩人更喜歡把離別與落日、夕陽、暮色聯繫在一起,用以表達濃濃的別情。離別的傷感與落日的蒼茫正相協調,悲涼的環境正好可以烘托淒涼的離別之情。如“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等等。

再者,離別地點的安排,詩人也有講究。古代的作品,常常寫到灞橋,寫到勞勞亭、長亭、南浦等。灞橋,建於漢代,位於今西安城東12公里,是一座頗有影響的古橋。對送行人而言,這是終點;對遠行人來說,這是始點。可以說,在中國古代所有的文學作品中,灞橋是最富有離別氣息的經典意象。

勞勞亭,位於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別之地。在古漢語中,勞勞表示非常憂傷,如成語中就有“勞燕分飛”之說。

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的亭子,人們常在此送別。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句子便取其離別之意。

南浦,即古南浦郡,其水濱常為古人送別之處。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如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別賦》中說:“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另外,在離別的景物上,古人常常描寫柳枝、春草、月亮,由於長期大量使用,這些詩歌意象如今已成了離別的代稱。“柳”諧“留”音,折柳相贈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為不忍分別,二為永不忘懷。再者,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其特點是“隨地可活”,這正可以拿來祝願遠別的人,到了異地後,隨遇而安,一切順遂。楊巨源“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劉禹錫“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等等,都是這方面的例子。

“春草”也是這樣一種意象,它經常被用在表達送別、相思主題的作品中,成為抒發離愁別恨的一個載體。李煜《清平樂》中“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王維《山中送別》中“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等句均有對“春草”這一意象的涉及。

當然,“寒蟬”“夕陽”“秋雨”“陽關”“古道”“月亮”“酒”等等也都是與離別有關的意象,這裡不再贅述。

表達離別之情的意象有哪些?全一點

主要有

1、垂柳。古人折柳話別,已成傳統,最早可追溯到詩經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2、春草。李煜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春草生命力強形容離愁綿綿不斷。

3、江水。歐陽修詞“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江水流去,不復歸來,江水滔滔,連綿不斷。形容離愁不可消除。

4、長亭,南浦。均為常見送別之處。

5、蘭舟,征帆。均為載離人遠行之物。

6、鷓鴣。傳鷓鴣鳴聲似是“行不得也哥哥”,似挽留之意。

7、殘陽,西風,畫角。表黃昏,取其駭象蕭索,回味深長。

8、酒。置酒送別,亦是傳統。一醉似可解離愁之苦。“勸君更盡一杯酒”。

古代的送別意象

送別

一、楊柳、楊花或柳絮

古人用楊柳、楊花或柳絮表達離愁別緒,好友送別。《詩經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

依。”這是所出現的最早的以楊柳表惜別之情的詩句。

由於“柳”、“留”諧音,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漢代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後人就把“灞陵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雨霖鈴》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他以“楊柳”表達與戀人分別的傷感之情。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鄭谷《柳》:“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若春風。”以柳絮表達離別之情。

古詩中有許多以楊柳表達送別的詩句,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二、春草

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如《楚辭` 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樂府《相和歌辭 `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前半寫草,暗寓送別;後半寫別,不離春草。使“春草”和“別情”相聯繫。開頭實寫,結尾轉為虛擬。本詩以古原上離離的春草形象,寄託了送別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以碧草連天,表現離別羈旅之情。

三、水

古詩中以水為意象表達送別之情的也不少。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寫別情,但仍“不及”汪倫送我時的情誼。再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那送別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向東流去,連綿不斷。

四、春色

王維在《送沈子福歸江東》中對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比作遮擋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鮮,化抽象的感情為具體的意象。

春草、水、春色都是具體的意象,作者以此來表達具體的情感,化無形為有形,化無情為有情,更形象地表達離別之情,彷彿看得見,摸得著。宋丹丹說:“你要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此道理。

五、送別之地

中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地方表示送別,此後也就成為專有的送別之地。

如“長亭”,它是陸上的送別之地。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可見,在中國古典詩歌裡“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地。

既然有陸上的送別之地,就有水邊的送別之所,如“南浦”。屈原《九歌` 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鄲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有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除此,還有謝亭、西樓、勞勞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別之地。...

相關問題答案
離別的意象?
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意思?
生死離別的意思?
莫過於生離死別的意思?
天然之別的意思?
古詩中的意象有哪些?
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不辭而別的意思和造句?
辨別的別的意思?
梅花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