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是哪類傳染病?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霍亂屬於什麼感染類型?感染還有哪些類型??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發病急、傳播快,是亞洲、非洲大部分地區腹瀉的重要原因,屬國際檢疫傳染病。在我國屬於甲類傳染病。典型患者由於劇烈的腹瀉和嘔吐,可引起脫水、肌肉痙攣,嚴重者導致外周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一般以輕症多見,帶菌者亦較多,但重症及典型患者治療不及時可致死亡。

本病潛伏期短者數小時,長者3~6天,一般為1~3天。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霍亂弧菌引起的疾病,症狀較嚴重;埃爾託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的症狀輕者多,無症狀的病原攜帶者亦較多。典型患者多突然發病。少數患者發病前1~2天可有頭昏、乏力或輕度腹瀉等症狀。

1.病程分期 典型病例病程可分3期。

(1)吐瀉期:以劇烈的腹瀉開始,繼而出現嘔吐。一般不發熱,僅少數有低熱。

①腹瀉:腹瀉是發病的第一個症狀,其特點為無裡急後重感,多數不伴腹痛,排便後自覺輕快感。少數患者有腹部隱痛,個別病例可有陣發性腹部絞痛。排出的糞便初為黃色稀便,後為水樣便,以黃色水樣便多見。腹瀉嚴重者排出白色混濁的“米泔水”樣大便。有腸道出血者排出洗肉水樣大便。出血多者則呈柏油樣便,以埃爾託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者多見。腹瀉次數由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重者則大便失禁。

②嘔吐:一般發生在腹瀉之後,不伴噁心,多為噴射性嘔吐。嘔吐物初為胃內食物,繼而為水樣,嚴重者亦可嘔吐“米泔水”樣物,與糞便性質相似。輕者可無嘔吐。

(2)脫水期:由於劇烈的嘔吐與腹瀉,使體內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喪失,因而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出現循環衰竭。本期病程長短,主要決定於治療是否及時和正確與否。一般為數小時至2~3天。

①脫水:可分輕、中、重三度。輕度脫水,可見皮膚黏膜乾燥,皮膚彈性力差,一般約失水1000ml,兒童70~80mL/kg體重;中度脫水,見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聲音輕度嘶啞,血壓下降和尿量減少,喪失水分3000~3500ml。兒童80~100ml/kg體重;重度脫水,則出現皮膚幹皺,沒有彈性,聲音嘶啞,並可見眼眶下陷、兩頰深凹、神志淡漠或不清的“霍亂面容”。出現循環衰竭和酸中毒者,若不積極搶救,可危及生命。重度脫水患者約脫水4000ml,兒童100~120ml/kg體重。脫水的分度見表1。

②循環衰竭:是嚴重失水所致的失水性休克。臨床表現:當血容量明顯減少後,出現四肢厥冷,脈搏細速、甚至不能觸及,血壓下降或不能測出。繼而由於腦部供血不足,腦缺氧而出現意識障礙,開始為煩躁不安,繼而呆滯、嗜睡甚至昏迷。

③尿毒症酸中毒:臨床表現為呼吸增快,嚴重者除出現庫斯莫爾(Kussmaul)呼吸外,可有神志意識障礙,如嗜睡、感覺遲鈍甚至昏迷。

④肌肉痙攣:這是嘔吐、腹瀉使大量的鹽喪失,嚴重的低血鈉引起腓腸肌和腹直肌痙攣。臨床表現為痙攣部位的疼痛和肌肉呈強直狀態。

⑤低血鉀:腹瀉使鉀鹽大量喪失,血鉀可顯著降低。臨床表現為肌張力減弱,膝反射減弱或消失,腹脹,亦可出現。

(3)恢復期或反應期:腹瀉停止,脫水糾正後多數患者症狀消失,尿量增加,體力逐步恢復。但亦有少數病例由於血循環的改善,殘留於腸腔的內毒素被吸收進入血流,可引起輕重不一的發熱,一般患者體溫高達38~39℃,持續1~3天后自行消退。

2.臨床類型 根據失水程度、血壓和尿量情況,可分為輕、中、重三型。

(1)輕型:起病緩慢,腹瀉不超過10次/d,為稀便或稀水樣便,一般不伴嘔吐,持續腹瀉3~5天后恢復。無明顯脫水錶現。

(2)中型(典......

搜索有哪些病和霍亂一樣是傳染病

傳染病種類很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了39種法定傳染病(其中霍亂屬於甲類傳染病)。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傳染病。

目前法定傳染病共計39種,其中甲類傳染病2種,乙類傳染病26種,丙類傳染病11種。

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共2種。對此類傳染病發生後報告疫情的時限,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均強制執行。

乙類傳染病共26種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6種。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其中,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丙類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共11種。

古代的霍亂是什麼病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屬於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也是我國法定管理的甲類傳染病。它可引起流行、爆發和大流行。臨床特徵為劇烈腹瀉、嘔吐、大量米泔樣排洩物、水電解質紊亂和周圍循環衰竭,嚴重休克者可併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霍亂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間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極大,因此早期迅速和正確的診斷,對治療和預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義。霍亂在我國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高峰期在7-8月間。2004年年末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中遇難人數突破15萬,重災區最先出現的疫情就有霍亂。為了普及傳染病知識,我們特別推出霍亂專題,與您共同關注和防範霍亂的發生和流行。

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僅有輕度腹瀉;重者劇烈吐瀉大量米泔水樣排洩物,並引起嚴重脫水、酸鹼失衡、周圍循環衰竭及急性腎功能衰竭。

霍亂自古以來即在印度恆河三角洲呈地方性流行,1817~1923年百餘年間發生過六次世界大流行。於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中,koch從埃及患者糞便中首次發現了霍亂弧菌。1905年Cotschlich 在埃及西奈半島EL-Tor檢疫站從麥加朝聖者屍體分離出類似霍亂弧菌菌株,命名為EL—Tor弧菌,後將EL-Tor弧菌所致疾病稱為副霍亂。

由於兩種弧菌的形態和血清學特性基本一樣,臨床表現及防治也完全相同,故1962年5月第十五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將兩者所致的疾病統稱為霍亂。

1820年該病傳入我國,解放前每次世界大流行均波及我國,曾引起上百次大小流行,解放後幾乎絕跡,但近年與國外交往頻繁,極易從國外再度傳入。

霍亂早期死亡原因主要由於嚴重失水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和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故及時和適當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是取得滿意療效的關鍵。

(1)常用的液體種類:

① 541液:每1000ml 溶液中含氯化鈉5g,碳酸氫鈉4g,氯化鉀1g。此液的電解質濃度與大便喪失的電解質濃度相似,為等滲溶液,是目前治療霍亂脫水的首選液。若在此溶液1000ml中加入50%葡萄糖20m l,則為含糖541液,可防止低血糖。

② 其他:2∶1鹽水鹼液(2份生理鹽水和1份1.4%碳酸氫鈉溶液)、生理鹽水及腹瀉治療液(每升含葡萄糖8g,氯化鈉4g,醋酸鈉6.5g,氯化鉀1g) 。

③ 口服補液鹽:每升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

(2)補液的具體方法:對輕、中型病人可予口服補液,對重症病人應先予以靜脈補液,待休克糾正,一般情況改善後,再改為口服補液。

靜脈補液治療開始時,先以生理鹽水作快速靜脈滴注,待血壓回升後改用541液,也可採用或輪換使用腹瀉治療液、2∶1鹽水鹼液等,補液量和速度宜根據失水程度而定。24小時補液量在輕型、中型和重型病人分別為3000~4000 ml、4000~8000ml和大於8000ml。補液量也可參考血漿比重計算,血漿比重正常值為1.025,每升高0.001,成人應補液量為4ml/kg。其輸液總量的40%應於15分鐘內輸入,餘量於2小時內輸完。

兒童患者糞便的含鈉量較低,而含鉀量較高,失水較嚴重,病情發展較快,易發生低血糖昏迷、腦水腫和低血鉀症,故應及時糾正失水和補充鉀鹽。按病情輕重,24小時補液量為100~200ml/kg,嬰兒可適當增加。最初15分鐘內,4歲以上兒童每分鐘補液20~30ml,嬰幼兒每分鐘補液10ml。若根據血漿比重計算,比重每升高0.001,嬰幼兒的補液量為10ml/kg,其總量的40%於30分鐘內輸入,餘量於3~4小時輸完。

......

相關問題答案
霍亂是哪類傳染病?
梅毒是哪類傳染病?
傷寒屬於哪類傳染病?
流感屬於哪類傳染病?
肺結核是什麼類傳染病?
甲乙丙類傳染病各包括哪些病種 ?
乙類傳染病有多少種?
瘧疾是什麼傳染病?
幼犬有哪些傳染病?
有哪些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