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音樂風格?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是什麼

浪漫主義時期是一個注重自我表現、抒發作曲家個人思想與情感的時代,尤其本時期的鋼琴音樂不論在題材、體裁還是創作手法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廣度,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鍾愛鋼琴音樂的創作與表現,與西方音樂史的其他幾個音樂分期縱向比較,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具有民族性、個性化、情感化、新精神和標題性的五大特徵,並不約而同的形成了特有的作曲家群體、流派和代表,這是以往的音樂歷史分期所不可替代和比擬的。

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總體風格特徵

浪漫主義時期,聲樂與器樂都進入到了繁榮期。這一時期的音樂以它特有的強烈、自由、奔放的風格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典雅、端莊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加強調情感的抒發,在和聲結構上也用色彩性和絃取代功能性和絃,弱化音樂邏輯,突破均衡方整的樂句結構,採用了更加舒展自由的結構,增強了抒情性。因此出現了有明確語義詞彙和主題的標題音樂,與文學緊密結合,出現了大量的交響詩作品。更加註重民族性表達。因此也湧現出大量個性不同的作曲家。

簡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點與浪漫主義時期有什麼不同,舉例說明

古典主義時期與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異同

上海外國語大學

0111104031

魏書道

音樂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不遜於文學與美術作品的展示形式。

18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法國大革命的衝擊,歐洲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藝術不再是貴族的特權,新崛起的中產階級也成為了劇場和音樂廳的觀眾。自此,民間平易生動的器樂音樂開始大量湧現。

相比於文學領域中高呼的“良知”,痛斥想象和飄忽無常的情感,音樂則更明顯的表現出“清晰”“易解“。

聆聽古典主義時期幾代大師的作品,即使是毫無音樂知識的普通人,也能使心靈平靜沉澱,

靈魂隨樂而動。古典主義的易解性展示的平易近人的貫通美,正是其最具特色的一點,亦是其經久不衰而代代流傳的最重要原因。

由音樂界的神話莫扎特與“爸爸”海頓開闢的時代,必定要有個迴響不絕的昇華。舒伯特作為最後一位古典主義大師,並沒使我們失望。傳承古典主義時期的淳樸音樂語言,接近於民的歌曲。《紅磨坊的姑娘》(又譯:

美麗的磨坊女)、《鱒魚》等眾多的音樂小品,與詩歌,戲劇,繪畫等其他藝術相結合,創新了藝術題材。他華麗的轉場,為古典主義畫上完滿,亦為浪漫主義引入,展開一個嶄新的時代。

十九世紀初開始的浪漫主義音樂時期,崇尚主觀感情,提倡綜合藝術。也由於時代背景的影響,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總是富有愛國主義的情懷。譬如肖邦的波蘭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國。而同時浪漫主義時期表現出音樂的幻想性。殘酷現實與美好理想的矛盾與交織,只有幻想是最後的安樂鄉。也正因此,標題音樂在浪漫主義時期可以大行其道,成為名作中的大宗。

若說古典主義是版畫,浪漫主義便是潑灑的水彩。古典主義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莊是以嚴謹。“凡是天生的事物總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恆、真實的。“浪漫主義崇尚感性,崇尚個人感情。華麗的技巧,誇張的變調,憂鬱感傷的小情調。”

世紀病“即是憂鬱,而音樂家們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們譜寫演奏以宣洩內心。浪漫主義的風格讓音樂家們的曲子小眾化,變成只有音樂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義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樂是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樂。它是有著抽象辯證思維sonataform(奏鳴曲式)。是由淺而深入的心靈衝擊。它的感情明確的開端輕易讓人抓到主調。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是音樂家的大聲疾呼,是鮮明又不失優雅的申辯。像咄咄逼人的辯論家,像哲學家沉思的腦內。古典主義之於浪漫主義是前身,是傳統,是要超越的過去。浪漫主義在此基礎上新的探索,同時亦擺脫了“理性“對音樂格式與形式的限制。音樂本就是感情的噴湧,是無法言說的悸動。褪去枷鎖,我頌我所敬,悵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義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樂才能帶著幻想在耳畔徜徉。相異說至此,也就到了結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說。音樂本身的本質是永遠不變的。音樂是人感情的抒發,而使人有感而發的事情,對人類而言又有幾多不同?生死、孤獨、愛情、離別、神明、祖國、自然、英雄、統治者。愉悅、悲傷、痛苦、掙扎、沉思、崇拜、祈禱。永恆的主題,改變的只是表達的方式,與結果罷了。更何況,古典主義音樂本身就是浪漫主義的前身,二者相同之處不言自明。

以上即是我對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音樂異同的拙見。

巴洛克音樂、古典音樂、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古典主義三傑,維也納古典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以他們為代表的古典主義音樂開始盛行.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法國大革命的衝擊,歐洲的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藝術已不再僅僅是貴族所欣賞的高雅藝術,新崛起的中產階級也成了劇場和音樂廳的觀眾。因此,來自民間的喜歌劇和平易生動的器樂音樂大量湧現.

這個時期被歷史學家和美術學家推崇為“古典”,在音樂領域,古典的風格表現在藝術上崇尚理性,音樂語言樸素精練,以嚴謹和諧的形式表達淳樸真摯的感情。這一時期堪稱歐洲音樂史上輝煌成就。同時也影響著世界各國音樂的發展.。

而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資產階級民族和民主革命時期,以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和德國作曲家威伯的歌劇為標誌開始形成浪漫主義形式,一直延續到19世紀20年代。

而以蕭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納、柴科夫斯基等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音樂強調主觀性,注重個人情感表達,偏重個性化的心理的刻畫,感情熱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樂家的作品充滿了鮮明的民族風格。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時空的界限並不明顯,他們曾經共存過一段時間。而想要找到一個可以明確劃分兩者的定義也不是很容易的,這些定義常常因為過於簡單化而忽視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實上古典主義像線條一樣稜角鮮明,而浪漫主義卻偏重於色彩和情感,並含有許多主觀和空想的元素。這是音樂給我們的直觀感受。

而我想,兩種音樂間的區別更多的體現在非音樂的元素上。到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在社會上的地位已有改變,他們不再是一個城市,宮廷或教堂的僱員,古典主義時期的貝多芬也只是贏得了某種程度上的獨立,因為不管那些富人們多麼慷慨的讓他自行其是,他的大多數收入仍維繫於貴族的庇護。而現在,理論上講作曲家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實際上也就是大眾的僕人,所以他們可以毫無顧及的做出大眾想聽到的音樂。

古典主義像木刻一樣,理智,清晰,充滿了邏輯思維的感覺,而浪漫主義的音樂就像水彩和五顏六色的油畫一樣,充滿了人的各種感情,喜歡古典主義的恢弘和大氣,更喜歡浪漫主義的細膩與貼心。聽莫扎特的《女人心》感受“笑聲與眼淚的結合”,也喜歡聽舒波特的《小夜曲》,那種精緻和小巧讓人驚歎不已。我喜歡音樂,喜歡各種類型的音樂,他們讓我感受到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激情和感動,音樂讓我充實,讓我學著感動,音樂是有情感的,他讓人哭泣,讓人歡笑,讓漸漸走向非我的人重新走向自我。無論是古典主義,還是浪漫主義都無法脫離的基礎。

古典主義音樂指的是1730-1820年這一段時間的歐洲主流音樂,又稱維也納古典樂派。此樂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古典主義音樂承繼著巴洛克音樂的發展,是歐洲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出現了多樂章的交響曲、獨奏協奏曲、絃樂四重奏、多樂章奏鳴曲等等體裁。而奏鳴曲式和輪旋曲式成為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最常見的曲式,影響之深遠直至二十世紀。樂團編制比巴洛克時期增大,樂團由指揮帶領逐漸變成一種常規。現代鋼琴在古典時期出現,逐漸取代了大鍵琴的地位。

隨著法國大革命對社會造成的衝擊,作曲家的生計也受到影響,由最初依賴宮廷、教會供養轉變為獨立的經營者。

浪漫主義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延續和發展,是西方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

浪漫主義音樂比起之前的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現,相對來說看輕形式和結構方面的考慮。浪漫主義音樂往往富於想象力,相當多的浪漫主義音樂受到非現實的文學作品的影響,而有著相當大的標題音樂成分。浪漫主義的因素,則包含在從古至......

浪漫主義音樂的比較

古典與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比較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古典主義三傑,維也納古典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以他們為代表的古典主義音樂開始盛行.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法國大革命的衝擊,歐洲的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藝術已不再僅僅是貴族所欣賞的高雅藝術,新崛起的中產階級也成了劇場和音樂廳的觀眾。因此,來自民間的喜歌劇和平易生動的器樂音樂大量湧現.

法國浪漫主義音樂有什麼樣的風格與特點?

善於表現個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強調個人主義的體驗。

熱衷於反映內心最強烈情感俯愛情主題;傾心於帶自傳性的,不滿現狀的憂鬱,孤獨者的精神。在描繪自然景色及現實形象時,也更強調主觀色彩的印記。

浪漫時期音樂特徵

十九世紀初,歐洲文學藝術普遍形成了一種新的潮流、新的風格,就是的“浪漫主義”。它是一種“勢如破竹的、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式的運動,在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中期橫掃西方文明。”(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譯本)

在文學史上,浪漫主義一般指1830—1850年代的創作,而音樂的浪漫主義稍晚於文學,並且延續的時間較長,可以說浪漫主義在音樂的領域裡,基本上貫穿整個19世紀。我們說:浪漫主義不僅是一個創作方法和作品風格的問題,而更是一個內容複雜的世界觀和藝術觀的問題。

在音樂方面,浪漫主義的形成是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它的奠基者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國作曲家韋伯。前者的創作是抒情歌曲、交響樂、室內樂等,後者則主要是一個浪漫主義的歌劇作曲家。

1830年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促使各國任命革命意志的奮發和民族意識的覺醒,形成了進步的浪漫主義思潮的高漲,出現了法國的柏遼茲、意大利的羅西尼、德國的舒曼、門德爾鬆和波蘭的肖邦等作曲家。

浪漫主義音樂具有自己的一些風格特徵。浪漫主義的藝術側重感情,理性屬於次要地位,對整個世界和現實生活的各種現象,都通過個人的主觀感覺來表現。因此,抒情性、自傳性和個人心理刻畫就成為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特徵之一。它反映了純主觀的個人感情,但也有一定的社會典型性。

下面我將具體談一下浪漫主義時期的主要特點:

對音響、音色的追求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一個突出特點。浪漫主義時期講求音響的豐滿、和諧、充實、舒適;而且要求色彩性強,無論樂器還是人聲,都追求新的音色。到浪漫主義末期,管絃樂隊的人數一般達到一百人;銅管、木管、打擊樂得到了更充分的使用,銅管增加了長號、大號、圓號和小號的數量也有增加;木管增加了低音巴鬆、低音單簧管、英國管,而短笛成了固定的成員。樂隊的中音區樂器得到擴充。此外,有時還使用三角鐵、豎琴等色彩性樂器。這是的樂隊音響輝煌、宏偉。聲樂方面,豐富的歌劇創作提供了多樣的音色,男高音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這時遊樂各種不同的風格,如活潑輕快、熱情洋溢、充滿感情的法國風格,強有力的戲劇性的歌劇男高音風格,歌劇中英雄性的男高音風格,嗚咽淒涼的意大利風格,圓潤傷感的俄羅斯男高音風格等等。

旋律的重要地位在古典全盛時期就已經顯示出來了,到浪漫主義時期更加突出。

旋律的歌唱性、抒情性成了十九世紀浪漫風格的重要特點。在貝多芬時期,器樂音樂的主題與藝術歌曲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浪漫時期,情況不同了。舒伯特及其歌曲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他的歌曲作品通過一些流浪者、失戀者、夢幻者及孤獨的、無依無靠的可憐人,以自我感受的方式,生客地反映了他對黑暗社會的感受和痛苦。其中以聲樂套曲《美麗的磨房姑娘》和《冬之旅》最為典型。這些作品說明了當時在浪漫主義時期音樂歌曲創作的抒情性的典型特點。舒伯特的歌曲中旋律最有個性,也是他的作品最突出的地方,當然也是此時期的創作特點的一個體現。在風格上,他的歌曲旋律有浪漫主義的甜美和憂鬱風格,如《流浪者》、〈你是安寧〉。這一點領導並體現了爛漫主義時期音樂作品在旋律上的一個特點。這種歌唱性的旋律貫穿了整俯十九世紀,在大型交響樂和抒情鋼琴小品,絃樂四重奏以及協奏曲等等各類體裁之中得以體現。

浪漫時期的旋律結構與古典時期有所不同。古典時期較多為平均、平衡、閉合,以進為主,若有隔音跳進或大跳,均要與其反向的級進進行相平衡,形成“拱型”結構,而浪漫風格的旋律則為了表情的需要。喜歡使用大跳音程,常常是六七度,甚至四個八度的大跳和許多增減音程的跳進......

浪漫主義音樂主要特點是什麼嗎?

當然是追求個性,注重感情表現。這個流派是19世紀繼維也納古典樂派之後又一流派,具體參考西方音樂簡史

浪漫主義音樂的定義

浪漫主義這一詞的含義,原來是指用羅曼語(Roman)書寫的故事,進而專指長篇小說或騎士故事,後來也包括傳奇小說等。浪漫主義在藝術上的興起,首先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文學中。在作品裡,將一切個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現出來。就是說,作曲家強烈地表現出自己的癖好。這與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義在理論上相對立。古典主義的音樂是線條式的而且是鮮明的,浪漫主義的音樂富於色彩和感情,含有許多主觀、空想的因素。然而,這只是原則上的區別,實際上在古典主義音樂中,已含有浪漫主義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內容。

西方浪漫主義標題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標題音樂是以文字或標題闡明作品思想內容的器樂作品。其淵源可上溯至十六世紀以前。十九世紀上半葉標題音樂因歐洲浪漫派音樂家的提倡而盛行。 標題音樂的名稱也於此時產生。 重要作曲家有:柏遼茲、李斯特等。

標題音樂可以根盯作曲家自己的構思進行創作,如H.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也可以取材於文學、戲劇和美術等作品,如П.И.柴科夫斯基依據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創作的交響詩《裡米尼的弗蘭契斯卡》、柏遼茲依據莎士比亞的同名悲劇創作的管絃樂序曲《李爾王》;李斯特的交響詩《匈奴之戰》則受德國畫家W.von考爾巴赫的壁畫的啟發

標題音樂比起無標題音樂來,由於它的表現力的尖銳性和生動的音樂形象更易於被廣大群眾所瞭解,因此它在器樂作品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關問題答案
浪漫主義音樂風格?
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主義風格服裝?
古典主義音樂時期?
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美國浪漫主義?
音樂風格有哪幾種?
新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美國文學浪漫主義時期?
解構主義設計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