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加強(或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用英語怎麼說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要使全民樹立增強環保意識,你有哪些具體措施

摘 要:環境意識是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公眾環境意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江澤民總書記在1996年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指出“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水平、加強環境保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關鍵詞:公眾;環境意識;環境保護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處於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建設,更是使環境問題不僅成為全國,也是全世界人們關注的焦點,這無疑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環保壓力和責任.在多重壓力形式下,公眾的環境意識就尤為重要.故對公眾的環境意識進行研究,並尋求解決措施,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和參與意識,促使其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這是當前中國應該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完善環境保護權利基礎,加大環保知識宣傳的力度

在確立公民環境權基礎上拓展人的環境道德意識視野,提高對待環境問題的覺悟.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機關、媒體、學校、單位、社區等各級組織的作用,深入群眾,開展以社區為單位,進行環境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的意義,使人們認識環境問題的危害性,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結合“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進行廣泛宣傳.

今後環境宣傳的著力點應首先從政府官員、領導幹部環保意識的提升入手,由於我國公眾環境意識的“政府依賴性”較強,若然各級官員和領導幹部對環保的認識上升至如GDP、計劃生育等問題的高度,則在公眾環境宣傳上必將事半功倍.

二、完善環境教育體制

我國1992年召開了全國第一次環境教育工作會議,並提出“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的口號.自此,環境教育在全國蓬勃發展,並向規範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以中小學為主的正規教育是環境教育的重中之重.從自己所面對學生的特點和本地區、本學校的環境狀況出發,探索多種形式行之有效的環境教育方式和方法.

1.因時因地因人實行環境教育

由於城鄉差異、文化程度差異、經濟收入差異是影響人們環境意識差異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環境教育時要有針對性,要使人們學到他能學的、想學的、學以致用的知識,這樣才能達致高效率的環境教育效益.在城市,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較多,可以通過電視、電影、網絡、報刊雜誌等向公眾進行環境宣傳教育;也可以組織公眾,開展一些環保活動,進行環境教育;政府和環保部門、環保組織也可以將環保教育開展到社區去,走進人們的生活空間.在農村,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窄,主要是電視,我們一方面可以電視上加大對群眾進行與他們的生活、生產相關環保知識、環境法律、法規,環保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

2.實踐中進行環境教育

成人學習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成人過去的生活經驗.早在1926年愛德華?林德(Euard Lindeman)建立的成人學習理論就認為個體比教育結構更重要,課程應該圍繞成人學習者的需求和興趣建立.他認為,成人只有在需要解決來自生活經驗中的問題時才有學習的動機.1990年Molcolm Knowles又提出成人學習的動機論,他在林德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成人不僅要學習他們需要了解的東西,教師還應該幫助成人學習者意識到“需要了解”的東西.社會公眾多數是成人,可以借鑑和結合成人教育理論,警醒社會公眾的環境知識和環保技能,從而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改善人們的環保行為.

3.運用心理學知識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環境教育

美國犯罪學家凱令從一座漂亮大樓的一扇窗戶的玻璃被打破了,而沒有及時地維修,從而又增加了幾個破爛的窗子中......

面對環境的日趨惡化,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環境意識和環保素質

一 當今地球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馬斯洛的心理需求論告訴我們,人類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從最低級生存需求到最高級的自我價值實現需求,都需要與外界事物進行關聯,因此,當人類一方面享受著自己創造的文明成果時,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品嚐著自己親手釀造的苦果:毫無無節制地濫用自然資源,破壞著生態平衡。人們因生產生活的需要對水、大氣和土壤等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汙染及破壞,導致可供利用的稀有物質資源越來越少,居住、飲食及生命健康已受到嚴重威脅,地球生物每年也有數千種消失……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目前世界上25%的疾病與死亡是因環境問題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萬人中的3/4是因環境惡化所致,其中兒童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實上,片面追求物質財富所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單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全人類共同面對,共同解決的重大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出現的還有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2004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王君英教授在《中國教育報》中從宏觀環境角度出發,引用大量實地數據,分析了目前我國環境面臨的11個方面問題。即水資源匱乏、水汙染嚴重、用水嚴重浪費;大氣汙染嚴重;耕地數量日益減少且土地沙化、土壤酸化鹽漬化嚴重;溼地減少且生態功能退化;森林與草地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下降,水土流失嚴重;海洋汙染加劇,海洋環境不容樂觀;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物種減少;自然災害頻繁;農業、農村面塬汙染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等等。面對如此艱鉅的環境汙染和生態失衡問題,我國政府也充分認識到環境汙染問題潛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環境保護問題,號召全民進行節能減排,樹立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建設節約型社會等。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力軍,肩負著民族振興的歷史重任。面對長期艱鉅的改善生態環境的任務,大學生應當首先樹立先進的環保意識,從而帶動整個社會進行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和諧。

二 對大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有利於提高大學生基本素質。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是高校辦學的重點環節,而環保意識教育則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及道德素養的重要手段。一個高素質的人應該具備較高的環境意識,有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身相互關係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21世紀環境意識將成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環境意識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培養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正是新世紀發展的客觀要求。

其次,加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有利於實現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十一五”期間國家所提出的新課題。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除了要通過制定完備的環境保護法規,組建高素質的環境執法隊伍,更重要的是要倡導人民大眾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大學生只有在內心深處樹立了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信念才能擔負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社會的重任,才能實現我國乃至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最後,加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有利於促進思想道德教育。通過環保意識教育,能使學生認識到環保問題是關係地球和人類未來的嚴重問題,樹立全球意識和全球觀念,認識到人的價值是為人類生存做出貢獻,為全人類的根本利益而奮鬥;能使學生學會自覺地關注身邊的環境,關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培養大學生的憂患意識,激發他們樹立對自己、對國家、對世界和的責任意識;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日常行為規範的......

如何增強大學生環保意識

在大學開設環境保護課程、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活動等。

公眾應該怎樣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

一是,要提高全民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素質,培養環保修養和環保意識。

二是,要充分認識環保的重要性,認識環保對每個人生存的重要性;

三是,要從自身做起,從我做起,從自身要求做好環保和綠色消費。

四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所涉及的、可能的小事做起,全力維護和愛護環境。

五要,要勇於監督他人、他事,敢於批評破壞環境和不環保行為,宣傳和弘揚環境環保作風。

如何增強公民的環保節能意識

1.通過這次活動,可以提高公民對科教興國的理解,懂得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從另一個方面說,加深了公民的環保節能意識,有利於公民(青少年)瞭解並幫助建立和諧社會,節約型社會.

2.學校:有關主題班會,知識競賽.

城市:主題講座,有關科技的全市的競賽.

3.知識競賽:瞭解科教興國方面的知識;瞭解創新的重要性;瞭解國家的科技表彰大會情況;懂得如何將自己培養為創新人才;瞭解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知道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形式;知道如何從自身做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相關問題答案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保護稅法的意義?
環境保護的調查意義?
加強環境保護的意義?
環境保護股票有哪些?
提高公民法律意識?
如何提高物業服務意識?
環境保護的同義詞?
提高廉潔自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