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都有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9

九大自然災害有哪些

1、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有20餘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1)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氾濫、城市積水;

(2)雨澇:內澇、漬水;

(3)乾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4)乾熱風:乾旱風、焚風;

(5)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6)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7)冷害:由於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8)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9)凍雨:電線、樹枝、路面結冰;

(10)結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凍,雨雪後路面結冰;

(11)雪害:暴風雪、積雪;

(12)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13)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14)龍捲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15)雷電:雷擊傷亡;

(16)連陰雨(淫雨):對作物生長髮育不利、糧食黴變等;

(17)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

(1)風暴潮:包括颱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

(3)海浪:包括風浪、湧浪和近岸浪3種,就其成因而言又分颱風浪、氣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鹼化、海水汙染等;

(7)厄爾尼諾的危害。

3、洪水災害

(1)暴雨災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潰壩洪水;

(6)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災害

(1)構造地震;

(2)隔落地震;

(3)礦山地震;

(4)水庫地震等;

5、農作物生物災害

(1)農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種,小麥病害50種,玉米病害40多種,

棉花病害40多種及大豆、花生、麻類等多種病害;

(2)農作物蟲害;主要有水稻蟲害252種,水麥蟲害100多種,玉米蟲害52種,棉

花蟲害300多種,及其它各種作物的多種蟲害;

(3)農作物草害:約8000多種;

(4)鼠害。

6、森林生物災害

(1)森林病害:2918種;

(2)森林蟲害:5020種;

(3)森林鼠害:160餘種。

八大自然災害都有什麼

自然災害分別是:

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水、海嘯、颱風、龍捲風、雷擊和暴雪。

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且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的危害的現象和事件。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颱風、龍捲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汙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

常見的自然災害都有哪些?

1 、洪澇

洪澇是由屢降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決堤、山洪暴發、淹沒田地、毀壞建築、人員傷亡的水災。在我國洪澇頻發,強度大,長江中下游、黃淮海、遼河下游和華南地區尤為嚴重,每年 4 ~ 9 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時期。 1991 年夏,江淮地區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成為國內外關注的大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500 億元。

2 、颱風

颱風是一種源於熱帶洋麵的低氣壓大氣渦旋,按其中心附近風力大小分成四級:風力 6 ~ 7 級為熱帶低壓, 8 ~ 9 級為熱帶風暴, 10 ~ 11 級為強熱帶風暴, 12 級及其以上為颱風。在熱帶西太平洋洋麵每年有 30 個颱風生成(佔全球 38 %), 7 ~ 8 月是颱風活動盛期,在熱帶洋麵生成後,便向西北方向移範,每年平均有 7 個颱風在我國沿海登陸。

颱風帶來的是狂風、暴雨(我國近海 15 個省最高雨量記錄中, 80 %是颱風造成的)、巨浪和潮災,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很多洪澇災害都是由於颱風登陸,深人內陸移速減慢、停滯、低壓維持不消帶來特大暴雨而造成的。

3 、地震

地震是由於地球內動力作用引起地殼的現代活動而產生,一般分為構造地震(佔 95 %)、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地震最嚴重的地區,與我國地處環太平洋構造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構造帶交匯部位,地殼現代活動劇烈有關。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各省都發生過 6 級以上地震。

1556 年 1 月 23 日 陝西華縣 8 級地震,“是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雞犬鳴吠……或裂泉湧,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二萬……”(《嘉靖實錄》)是我國曆史上最大地震之一。 1976 年 7 月 28 日 唐山 7 . 8 地震,上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頃刻間成為一片廢墟,是本世紀全球 10 次破壞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預報尚屬世界難題。我國在中、長期預測領域取得長足進展,但能作準確預報的還只佔少數,對這個具高難度的臨震預報還需做出艱苦的努力。

4 、火災

俗話說: “ 賊偷一半,火燒全光 ” ,火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災難性問題。它給人類社會造成過不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加,火災損失上升及火災危害範圍擴大的總趨勢是客觀規律。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發生火災約4萬起,死2000多人,傷3000 — 4000人,每年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10多億元,尤其是造成幾十人、幾百人死亡的特大惡性火災時有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嚴峻的現實證明,火災是當今世界上多發性災害中發生頻率較高的一種災害,也是時空跨度最大的一種災害。

5、海嘯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千米 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劇烈震動之後不久,巨浪呼嘯,以催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人們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設施,被震塌的建築物,在狂濤的洗劫下,被席捲一空,海灘上一片狼藉。

海嘯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類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控制它們的發生。...

我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民政部國家減災辦發佈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災情

來源: 民政部門戶網站 時間: 2014-10-28 10:49

近日,民政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統計局、林業局、地震局、氣象局、保監會、海洋局、總參謀部、總政治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鐵路總公司等部門對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乾旱、洪澇、颱風、地震災害為主,風雹、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24521.9萬人次受災,1536人死亡,240人失蹤,606.7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69.2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42.4萬間房屋倒塌,300.9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4899.3千公頃,其中絕收2853.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182.6億元。

與近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總體災情明顯偏輕,局部地區災情較為嚴重。雲南魯甸地震和“威馬遜”颱風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東北黃淮等地夏旱嚴重,洪澇風雹災害偏輕。前三季度自然災害情況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地震活動較為頻繁,魯甸地震傷亡嚴重。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5次,其中雲南和新疆各6次、西藏3次。6級以上地震3次,分別是2月12日新疆于田7.3級地震、5月30日雲南盈江6.1級地震和8月3日雲南魯甸6.5級地震。其中,雲南魯甸6.5級地震是魯甸地區有歷史記載的最強地震,也是雲南省2000年姚安6.5級地震後最強的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0餘萬間農房倒塌或嚴重損壞,交通、通訊、電力以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直接經濟損失201.4億元(其中雲南198.5億元、四川1.7億元、貴州1.2億元)。與2004年以來同期相比,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明顯偏重,其中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僅次於發生過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2008年和發生過青海玉樹地震災害的2010年。

二是洪澇災情總體偏輕,南方部分地區受災嚴重。前三季度,全國50多條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20多條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洪水,南方地區先後遭受33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長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發生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的大洪水,珠江流域北江發生超過10年一遇較大洪水,多地部分城區出現積水內澇,群眾生產生活及交通出行等受到較大影響。據統計,前三季度洪澇災害(含地質災害)造成全國28個省份1518個縣(市、區)7704.1萬人次受災,712人死亡失蹤,366.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4.9萬間房屋倒塌,130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139.4千公頃,其中絕收753.6千公頃。與2004年以來同期相比,洪澇(含地質災害)災情總體偏輕,因災死亡失蹤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農作物絕收面積、倒損房屋數量均偏少5成左右。其中,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災情較重,死亡失蹤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和倒損房屋數量均佔到全國總損失的70%以上。

三是北方地區高溫少雨,東北黃淮等地夏旱突出。7月份以來,東北、黃淮等地高溫少雨導致旱情發展迅速並於8月上旬達到峰值,8月下旬旱情逐步得到緩解,但仍對部分地區秋糧生產造成一定影響。據統計,此次旱災共造成全國11個省(自治區)7100餘萬人受災,1000餘萬人因旱需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8000餘千公頃,其中絕收1000......

中國有哪些自然災害…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複雜,自然災害種類多且發生頻繁,除現代火山活動導致的災害外,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如水災、旱災、地震、颱風、風雹、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森林火災等,每年都有發生。自然災害表現出種類多、區域性特徵明顯、季節性和階段性特徵突出、災害共生性和伴生性顯著等特點。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國受災害影響的人口約2億人,其中因災死亡數千人,需轉移安置300多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000多萬公頃,成災2000多萬公頃,倒塌房屋300萬間左右。隨著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生產規模擴大和社會財富的積累,災害損失有日益加重的趨勢。災害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災害區劃看,全國有74%的省會城市以及62%的地級以上城市位於地震烈度VII度以上危險地區,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數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農業產值,分佈在氣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災害嚴重的地區。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以導生出一系列其它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如大旱之後,地表與淺部淡水極度匱乏,迫使人們飲用深層含氟量較高的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病,這些都稱為衍生災害。

當然,災害的過程往往是很複雜的,有時候一種災害可觸幾種災因引起,或者一種災害因會同時引起好幾種不同的災害。這時,災害類型的確定就要根據起主導作用的災因和其主要表現形式而定。

什麼是自然災害?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幾種類型?

自然界發生變異,給人類帶來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事件,就是自然災害。

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地質災害,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氣象災害,例如水旱災害、寒潮、颱風等;海洋災害;生物災害等。

生活中都有哪些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森林火災等。災害的特點是: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分佈地域廣、造成損失大

自然災害發生前都有哪些預兆

預兆一:大量池水忽然消失

預兆二:蟾蜍集體搬家

預兆三 地震雲

另附一些自然災害前的徵兆收集:

1、 發生地震之前,除天空上出現所謂“地震雲”外,還有地下水異常、生物異常、氣候異常等多方面表現,以各種形式給人類以“預告”。

小震報大震。如唐山大地震以前,曾發生幾次小地震,但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

地下水異常。如井水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水突然變苦或變甜、變色、變渾濁或變清,甚至翻旋、冒泡等。

動物反應異常。如牛、羊、騾馬不進圈,家禽不吃食,大貓追小貓,魚躍水面,蜜蜂群遷,鴿子驚飛等。

地聲異常。在地震發生時,常有由遠及近的響聲,聽起來有如悶雷滾滾而過,或是載重車輛急駛而過,或是千軍萬馬在地下奔騰。如果聲調越沉悶,說明地震越大。

出現地光。地震前天空往往有發光現象,稱地光,較多是像閃電那樣的藍白色,再就是紅色、紫色、白色、橙色、黃色、綠色等。

植物開花異常。植物的花季是穩定的,而花季突然異變,也應懷疑地震發生。

地面斷裂。若地面突然斷裂,也可能誘發地震。

2、如果沙灘上海浪開始起泡泡,發出“吱吱”的聲響,並且開始急速地退去的話,那麼,正是這三種大自然發出的海嘯信號。

相關問題答案
自然災害都有什麼?
大連自然資源都有什麼?
火鍋自助小料都有什麼?
大自然都有什麼東西?
自然災害怎麼辦?
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災害?
自媒體都有什麼?
世界上有哪些自然災害?
自貿區都有什麼產品?
有哪些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