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應對挫折?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對於壓力和挫折,大學生如何應對

如何面對挫折

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將隨著知識的積累、閱歷的豐富逐步走向成熟。在這些過程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將時刻伴你左右,只有敢於和善於直麵人生的挫折,才能在挫折中奮飛,在拼搏中成功。

(一)要正確地認識挫折

挫折指人在達到自己人生目標過程中所受到的困難以及因無法克服這種困難而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從哲學上講,挫折的產生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說其必然,是指在人生整個過程中,人們總是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可能遇到各種不同的挫折;說其偶然,即在人生旅途中,每個人可能遇到什麼樣的挫折、什麼時候發生挫折是很難預料的。瞭解到挫折的特徵,我們就容易應對人生挫折了。

(二)冷靜且客觀地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

挫折的產生不外乎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種情況。客觀原因即外界條件的限制和阻礙,這種條件主要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自然條件的限制和阻礙,這種條件主要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自然條件如天災人禍;社會條件如社會政治動盪、戰爭等。無論是自然的天災人禍,還是社會變遷影響,對於個體都是不可選擇的。因為人不可能選擇家庭出身、選擇社會時代,更不可選擇自然。主觀原因,即是主體條件的限制和阻礙,它主要包括行為者自身的條件和認識的偏差兩個方面。個體自身的條件如容貌、身高、健康、經濟狀況、智力、心理素質等影響個人目標實現的因素。認識的偏差表現為目標過高和期望值過高,致使行動無論怎樣努力都難以達到目標。

青年期正處於自我意識確立的敏感期,思維方式的兩極波動異常使青年走向簡單否定。因此,冷靜地對產生挫折的原因進行客觀的分析不僅需要掌握唯物辯證法這個基本武器,還要善於改變自身的不良個性。

(三)積極尋求戰勝挫折的方法

認識和分析挫折的目的是為了戰勝挫折。要戰勝挫折,就必須找到適當的方法。

1、熱愛生活 從人生態度的層面上看,熱愛生活反映了人生的一種基本信念,提示了人對自己、對社會及其生活的一種積極傾向,這種傾向內在地奠定了人們正視產生任何挫折可能性的心理隨基礎。

2、鍛鍊意志力 不論是從社會發展還是人生的進步方面看,人類社會和個體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以物和人的犧牲為前提的。在今天這個多變轉型的社會中,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要具備頑強的意志。只有一個好的智力而沒有堅強意志力的人很難適應社會進步的。

3、重建目標系統 當人陷入某種困境時,理性的迷失或降低都是常見的情形,因此要走出認識上、心理上的某些誤區,重建自己的目標體系。這才是一個理智的、成熟的人的標誌。

4、要有成敗兩手準備 這是前人人生經驗的總結,更是生活辯證法的揭示。有了“最壞”的準備,就等於增強了心理承受力。有了對挫折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再加上向“最好”處努力,就能夠構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有利於在人生實踐中把握自學性,減少盲目性;增強主動性,減少被動性。

[典型案例1] 小凱和玲都是校學生會的幹部,平時經常在一起工作,慢慢地小凱發現自己愛上了聰明活潑的玲,正當他想表白的時候,得知玲已經有男朋友了。小凱知道自己是沒希望了,他想就這樣吧,能做一個普通朋友也不錯,最起碼還能經常在一起。可事情卻變得越來越糟,他總是莫名其妙地對玲發火,嫌她煩,老是傷害玲,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對,可就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

[案例解析] 情感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大學生的首要心理問題。由於他們在校學習都一帆風順,在家又備受寵愛,所以很多大學生都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卻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在人際交往和戀愛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在挫折面前又顯得不知所措。如果小凱能把這件事看作是自己感情世界裡的一道風景,這種挫折感就會消失。......

大學生如何面對挫折3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河床的沖刷,便沒有鑽石的璀璨,沒有挫折的考驗,也便沒有不屈的人格。正因為挫折,才有勇士和懦夫之分。記住“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巴爾扎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價;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第深淵。”第一,學習上的。因各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在學習上,特別是大學學習,與以前的有很大的區別,以前基本在上課就能鞏固,並且老師講的又都非常的細緻,而現在更多的是我們自己的課後的學習,(課上的學習僅僅就那麼幾分鐘)假若在學習上沒有抓緊,而在期末考試中不理想,甚至掛科,降級,更嚴重的到退學。那麼,我們就得從現在起好好的學習,好好對待。第二,生活上的。同學們在一起學習,但是大家的家庭條件不同,與之相隨的就是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的不同。特別是家庭貧困的學生,在經濟條件方面就是自己要面對的一大難題。還有如身體方面,身體素質不好或是在校期間生了大毛病,那麼也是我們要堅強面對的難題。在挫折面前,我們需要的是進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同時需要理智。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遇到挫折時,應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第二,要有一個辨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要認識到正是挫折和教訓才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是最終造就了成功。第三,向他人(朋友們)傾訴遭受的挫折、心中不快以及今後的打算,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輕鬆,從而讓目光面向未來。第四,學會自我安慰,能容忍挫折,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奮圖強,滿懷信心的去取得成功。

大學生面對挫折應該怎麼做

第一,沉著冷靜,不慌不怒。

第二,增強自信,提高勇氣。

第三,審時度勢,迂迴取勝。所謂迂迴取勝,即目標不變,方法

變了。

第四,再接再厲,鍥而不捨。當你遇到挫折時,要勇往直前。你

的既定目標不變,努力的程度加倍。

第五,移花接木,靈活機動。倘若原來太高的目標一時無法實現,

可用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來替代,這也是一種適應的方式。

第六,尋找原因,理清思路。當你受挫時,先靜下心來把可能產

生的原因尋找出來,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七,情緒轉移,尋求昇華。可以通過自己喜愛的集郵、寫作、

書法、美術、音樂、舞蹈、體育鍛煉等方式,使情緒得以調適,情感

得以昇華。

第八,學會宣洩,擺脫壓力。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

度。

第九,必要時求助於心理諮詢。當人們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時,

不妨求助於心理諮詢機構。

第十,學會幽默,自我解嘲。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

法調整心態。

如何提高大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

但是,不同的人對挫折的態度卻不盡相同,挫折對他們的意義也不一樣。有的人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挫折,他們在挫折面前能冷靜地分析自身遭受挫折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消除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變挫折為激勵自己奮發向上、努力取得成功的力量。而有的人則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挫折,當挫折發生的時候,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整日沉浸在痛苦、失望當中,甚至採取消極對抗的行為。積極地對待挫折的態度是有利於個體的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而消極地對待挫折的態度,則容易使人長期處於負面影響中,要認識到挫折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樣,具有雙重性,它既可能是個人成功的阻礙,也可能是個人奮鬥的動力。辨證地看待挫折,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挫折,可以使挫折由壞事變好事,成為磨練個人意志,使人奮發向上的動力。應對挫折的方式在挫折出現後採取的應對方式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積極的應對方式如冷靜分析、正確歸因,朝積極方向思考,效仿英雄榜樣,調整目標,不斷努力,尋求他人的幫助,合理的情緒宣洩等,對維護個人心理健康是有益的。而消極的應對方式如攻擊、退縮、冷淡、固執、壓抑、否認、退化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挫折帶來的焦慮,但是長期地使用,則會引起個體人格的變化,損害個體的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應當認識到各種積極的、消極的應對方式極其影響,從而使個體能正確地使用應對挫折的方式。挫折承受力的訓練與培養挫折承受力是一種心理素質。要培養好的心理素質,應從積極的挫折應對開始。個人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其他的心理素質一樣,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而獲得的。當代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挫折經驗比較少,因而挫折承受力較差。針對這一情況,大家可互相配合,適當創造一些挫折的情境,培養個體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增強個體的挫折承受力。應對不良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由於大學生社會閱歷淺,心理不夠成熟,應對挫折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重大挫折時,個別學生可能會出現應對不良的心理症狀。心理諮詢是一項給來訪者以心理指導和幫助的專業性服務工作,它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傾訴內心積淤的場所,能有效地消除其心理挫折所帶來的焦慮和痛苦,為大學生心理髮展,提高環境適應的能力提供具體指導。(心晴坊)

試論大學生如何應對挫折

面對現代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就業壓力逐漸上升,因此不少在校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成了大學生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那麼大學生如何做自己的心理醫生保持心理健康呢?   培養良好性格 性格有好壞之分,良好的性格如勇敢堅毅、樂於助人、勤奮好學,不好的性格如嫉妒、懶惰、自我中心等。那麼萬一性格不好怎麼辦?不用擔心,性格是後天養成的,可通過努力來改善。這需要個人加強修養,好性格是修養得來的。一個人要有好性格需要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要學習諸多文化知識;二是要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三是要把自己的個性容入做人的修養中來;四是要謙虛謹慎。   搞好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心理不健康的人,人際關係往往出現問題。但在人際關係方面,也並不是和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關係。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有好友、知己,但與大多數人保持著一般同事或同學關係,個別有矛盾或對立,這都是正常的。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總是和別人鬧矛盾,在哪裡都覺得和別人難以相處,則是不正常的,應當反思自己並努力改正。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與中小學相比更為複雜,更為廣泛,獨立性更強,出現問題往往不那麼好解決,即使和好了也難以“如初”,所以很多同學會懷念以前同學的真摯友情,而在大學卻有友情難尋、知音難覓之感。其實大學同學關係也不像同學想像的那樣複雜,只是大家在一起朝夕相處,習慣、性格、愛好各不相同,出現矛盾是很正常的,關鍵是正確處理。只要我們要努力真誠地去與他人相處,努力做到從內心深處去尊重他人,學會欣賞別人,學會用寬容的心態去接納別人,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適應環境。   及時調節情緒   有心理專家說,情緒就像體溫計,能夠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一個人情緒問題長時間處於高亢或者低落狀態,都說明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心理健康的人,能夠在適當的場合適度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進行恰當的情緒管理,特別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儘快從中出來,重整旗鼓。但也有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過多地表現出沮喪、激怒、煩惱等消極情緒。   常有同學說,我這麼倒黴,怎麼遇到這麼多事,而實際上我們大多數同學並沒有真正體驗人生的苦味,只是由於心理承受能力太弱,把一些小挫折、小問題看得不可接受、不能逾越,這正說明我們需要更多地去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很多事情,我們不喜歡,不希望遇到,但卻不能擺脫,只有勇敢地去面對,去克服,去接受。   養成健康習慣   日常的生活方式,包括行為、習慣,都直接或間接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比如,我們很多同學在高中的時候由於學業壓力,經常打疲勞戰,每天早起晚睡,時間長了,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等問題就出來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注意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比如在作息上,儘可能有規律。

大學生應該如何面對挫折?

既然是大學生,,那壓力肯定很大的啦~~不過閱歷也很豐富吧。面對挫折時,肯定不能退縮啊,什麼事都要看他好的一面。遇到挫折時,不要怕,記住"我能行"【自我暗示法】自信點!

大學生應對挫折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就有必要學會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應對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以下有一些建議。

(一)正確認識挫折

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首先要正確認識挫折,建立一個正確的挫折觀。在現實生活中,考試不理想、人際關係困難、生活不適應等挫折幾乎每個人都曾遇到過。有的人總認為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敗都是消極、可怕的,受挫後往往悲觀抑鬱,甚至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事實上,挫折並不都是壞事,處理得好的話,它也可以成為自強不息、奮起拼搏、爭取成功的動力和精神催化劑。生活中許多優秀人物就是在挫折磨練中成熟,在困境中崛起。相反,過於一帆風順的生活反而會使人耽於安逸、喪失鬥志,在挑戰到來時措手不及。因此可以說,挫折也是一種機會。只要能坦然面對挫折,樹立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就可以適應任何變化中的環境。

(二)改變不合理觀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引起強烈挫折感的與其說是挫折、衝突,不如說是受挫者對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採取的態度。常見的不合理觀念有以下幾種。

(1)此事不該發生

有些人把生活中的不順利,學習、交往中的挫折、失敗看作是不應該發生的。他們認為,生活應該是愉快的、豐富的,人際關係應該是和諧的、互助的。一旦生活中出現諸如人際之間的衝突,成績滑坡,好友負心,評不上優秀等等事件,就認為它不應該發生,而變得煩躁易怒、束手無策、痛苦不堪、失去信心。

(2)以偏概全

有些人常常以片面的思維方式看待事物,簡單地以個別事件來斷言全部生活,一葉障目。例如,有人對自己不友好,就得出結論說自己人緣不好或缺乏交往能力;一次考試不如人意,就認為自己徹底失敗,不是讀書的材料;一次失戀就認為自己對異性沒有吸引力等,從而導致自責自怨、自卑自棄的心理而焦慮、抑鬱。以偏概全不僅表現在對自己的認識上,也表現在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中。例如,因一事有錯而對他人全盤否定;因社會有缺陷,存在陰暗面,就看不到光明,而徹底喪失信心。

(3)無限誇大後果

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卻把後果想像得非常糟糕、可怕。誇大後果的結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緒越來越惡劣,最後難以自拔。例如,一門功課考試不及格,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學不下去,畢不了業,找不到工作,人生沒前途,生命沒價值。這實際上是一種自己嚇唬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的做法。只有改變不良的認知方式、糾正錯誤的觀念,才能實事求是地評價挫折帶來的後果,從困難中看到希望。

(三)加強修養,勇於實踐

為了提高挫折承受力,就應該主動地、自覺地將自己置身於充滿矛盾的、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去磨練,向生活學習,而不是逃避社會。同時,必須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道德修養、知識素養、培養“慎獨”精神,養成冷靜思考的習慣,經常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激勵從心理髮展的角度看,積極主動的適應,勇敢頑強的拼搏,反覆不懈的磨練,會使心理更趨成熟,增強承受挫折、化解衝突的能力,促進心理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四)優化自身人格品質

挫折承受力與人格特徵有關。以下幾種人格類型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

(1)性情急躁的人

他們情緒變化大,易動怒,火爆脾氣一點就著,常常因為一點芝麻綠豆的事而引起挫折感。

(2)心胸狹窄的人

他們氣量小、好猜疑,喜歡斤斤計較,容易體驗消極的情感。

(3)意志薄弱的人

他們做事缺乏耐力和持久,患得患失,害怕困難,只看眼前利益,經不起打擊和挫折。

(4)自我偏頗的人

他們缺乏自知之明,或者自高自大、目......

大學生應該怎麼樣面對挫折的論文

大學生應該怎麼樣面對挫折

挫折是指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阻礙和干擾,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表現出

的一種消極情緒狀態。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河床的衝涮,便沒

有鑽石的璀璨;沒有挫折的考驗,也便沒有不屈的人格。正因為有挫折,才有勇士與懦夫之

分。記住“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

所為,增益其所不能。” 巴爾扎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

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生活中的失敗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負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

得成就,也可能破壞個人的前途,關鍵在於你怎樣面對挫折。

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 種挑戰和考驗。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 的。”

首先,挫折幫助你成長。人的成長過程是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如果適應得好,就覺得

寬心和諧;如果不適應,就覺得彆扭、失意。而適應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

為。一個人出生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正是通過鼓勵、制止、允許、反對、

獎勵、處罰、引導、勸說,甚至身體上的體罰與限制才學得舉止與行為的適應和得當,學會

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對象、不同規範條件下調整行為。反之,從小無法無天的孩

子,一旦獨立生活就會被淹沒在矛盾和挫折之中。

如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 人間。後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 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 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 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 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法 者”。

其次,挫折增強你的意志力。現在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被服務的環境中,從進小學到讀 大學,直到工作選擇,都由父母去承受壓力,因而他們對各種困難體驗都不深,缺乏忍耐 力,沒有堅強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擊垮了。實際上生活中許多輕度挫折,是意志力的 “運動場”,當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會獲得愉快的體驗。心理學 家把輕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補品”,因為每戰勝一次挫折,都強化了自身的力量,為下一次 應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同時,挫折也有負面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對於挫折的反應並不相同。一方面這

決定於對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個朋友批評了你,你可能會聽從,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

把這位朋友的批評曲解,認為有損你的尊嚴,那你的反應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另一方面,感

情上的失落比物質上的失落反應激烈。當你追求的目標代表著愛、名譽、地位、尊嚴時,一

旦目標喪失,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這是一種負面效應。

大學生在就業時遇到挫折應如何應對?

1、正確認識挫折

挫折的產生既是必然也是偶然。人的一生,總是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遇見各種不同的挫折。說其偶然,即在人生路途中,每個人可能遇到什麼樣的挫折,什麼時候發生是很預料的。瞭解到挫折的特徵,我們就從容地應對人生挫折的。

2、冷靜且客觀地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

3、積極有效的尋求戰勝挫折的辦法

1)、熱愛生活

2)、鍛鍊意志力

3)、重建目標

4、要有成敗兩手準備

這是前人人生經驗的總結,更是生活辨證法的揭示。有了“最壞”的準備,就等於增強了心理承受力。有了對挫折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再加上向“最好”處努力,就能構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注重汲取前人的經驗,在人生實踐中把握自學性,減少盲目性,增強主動性,減少被動性。

當你遇到挫折時,我們可以採用這樣的方式渡過挫折:

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把挫折當成生活的大課堂,看成是自己寶貴的鍛鍊機會,提高個人品格修養的難得磨礪,是未來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準備。

向自己的朋友們傾訴你遭受的挫折,心中不快以及今後打算,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的輕鬆,把目光投向未來。

面對挫折冷靜下來,從各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渡過難關,戰勝挫折。

相信自己能夠做好,做得很好。

大學生應該如何看待壓力和挫折,應該如何積極應對挫折

(挫折) 就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對個體造成的負面情緒及內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後,首先要面對和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從挫折而導致的諸如憤怒、沮喪、抑鬱、焦慮、委屈、無奈等情緒狀態中調整出來。挫折和失敗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它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它或是你完美人生的點綴,或是你人生中永遠的傷痛;或是你成功的墊腳石,或是你前進的絆腳石,這完全取決於對待挫折的態度,即對挫折的認識和應對方式。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挫折對於人生的意義,讀出對面的美麗,我們要能夠在挫折中吸取教訓的同時,學會看到挫折背後所蘊含的積極意義。心理學家認為,經受過挫折和失敗的人,能夠勇敢的迎接挑戰。在成長的過程中時常經歷挫折的人,經過多年的磨鍊,會具備一種在逆境中生存的強大能力。無論出現怎樣的困難,他們都不會像茅草屋遇到暴風雨時那樣容易被摧垮;在災難像颶風一樣襲來時,也能夠巍然屹立、毫不動搖。 面對挫折,年輕的大學生們可採用以下的方法:

一)從容面對、快樂掌控

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與其閃避、畏懼、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對不可拒絕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態度是從容面對,如果進而能夠快樂地掌控挫折帶來的煩惱,那麼,一次“創傷”就會變為一顆寶貴的“珍珠”。“珍珠”是從癒合了的創傷之中昇華出來的東西,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撫平傷痕,而且可以使我們珍視經驗,減少錯誤。

記得有這樣一則故事:一隻蝴蝶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過的痛苦掙扎,以致出殼後身軀臃腫,翅膀乾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了。這個小故事說明:痛苦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要得到歡樂,就必須能夠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們不止擁有挫折的痛苦體驗,也擁有把不幸變為幸福、把傷痛變為無價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變成新的力量的機遇。當我們從容面對,就可以掌控挫折;當我們有足夠的勇氣並保持快樂,就可以得到最珍貴的收穫。 (二)適度宣洩、儘早擺脫

面對挫折,有人惆悵悲觀,把痛苦和沮喪埋在心裡;有的人則選擇傾訴——我贊成後者。如果心中苦悶,不妨找一兩個親近的人,把心裡的話傾吐出來,這樣,不健康的情緒就得到宣洩。宣洩是一種自我心理救護,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帶來的精神壓力。

宣洩應當適度,“乞丐型”、 “進攻型”、“碰觸型”等宣洩方式是不值得采納的。如果你還想活得有尊嚴,還想重頭再來乾點事的話,就不要像“樣林嫂”那樣總是述說“阿毛”的故事。那隻能說明你還沒有從痛苦的陰影中走出來,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們注意你曾經的無能。當你醒悟到還有那麼多的正經事等著你去幹的時候,就沒有必要選擇“秋菊”的方式,因為過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總是“要說法”會影響幹正事。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去做你應該做的正事,也許你早就遠離了某次“風雨”的影響。

(三)激勵潛能、獨立自救

獨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閃光的品性,這已經被很多事例所證明。面對挫折的打擊,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則激發潛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沒有看到自己的潛能,後者則充分地汲取了潛能的力量。

一個小故事說:“一頭豬的腰部脫臼,在那裡費力的爬著,孫子要去幫豬按摩,爺爺喊住了他,爺爺拿起一個土塊向那頭豬扔去,那豬嚇得掙扎著跑起來,爺爺在後面追趕它,只見那豬跑著跑著腰部便上去了,恢復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豬脫臼,真正能幫助你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有時,我們在挫折的傷痛中忽視了自己的潛能和改正錯誤的勇氣,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幫助,這就等於放棄了自己對自己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種懶惰和沒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發現的“馬蠅效應”和無錫小天鵝集團的“末日管理”,實際上都是一個道理:利用......

相關問題答案
大學生如何應對挫折?
大學生如何應對薩德?
大學生如何面對迷茫?
如何應對挫折和壓力?
中學生如何戰勝挫折?
大學生如何對待生命?
大學生如何賺錢最快?
大學生如何行使權利?
大學生如何做到自律?
大學生如何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