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小學生講課?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怎麼給小學生講課啊?

我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沒說一句完整的話,那個緊張、激動就別說了,唉!現在想想真可愛啊。

剛開始,你要跟小學生們打招呼,簡單介紹一下自己,要幽默點,學生才會喜歡你,讓學生覺得你是他們的朋友,而且知識很多,他們自然很尊重你,就算尷尬了也不要緊的,提前找兩三個小學生座談一下。唱歌的話,要選擇學生會的,而且很有活力的歌曲。呵呵如果遇到學生提問你不會的話,千萬別緊張,可以這樣做:

1、這個問題非常好,那麼我們班有沒有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呢?如果有學生會,自然幫你解決了,如果不會,那麼你會很神祕的告訴他們:呵呵,這個問題咱們現在暫時不說,給大家留點神祕感,算一個作業,回家後各自找找答案,下節課我要看看哪組手記到的答案最全面。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做法

新課程強調要使學生能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重視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

一、自主學習,激勵為先

把讀書的權力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求知識的過程,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人本主義代表人物羅傑斯曾經說過: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因為興趣可以引發需要和動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之中,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從而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為主動探求知識的我要學。例如,我在教學《稱象》一課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讀書,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自我感悟課文內容。我從網上下載了課件,藉助課件,再現了曹衝稱象的過程,直觀形象地明白曹衝以船代稱的才華,這樣就突破了重點、難點,又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學生愛學、樂學,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然,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我又創設了問題情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如:曹衝來到了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你能想出更好的稱象辦法嗎?你們願意學曹衝那樣想出金點子,稱出一隻關在籠子裡的小白鼠重量嗎?我在提問的同時也在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還有《烏鴉喝水》教學一課時,我設計了一些問題:你能幫小烏鴉想出更好的辦法嗎?烏鴉把石子放到瓶裡能喝到水,假如石子淹沒水啥辦呢?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拓展了課文內容,大大地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不過,在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時,我適當地放權,但是權利放到什麼程度,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我實行的是教學民主、注重學生個性差異,注重他們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在施給學生自主權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學生,給予有力的指導和點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我通過創設情境,在黑板上掛了幅中國地形圖,然後引導學生尋找我國森林分佈區域,找出小興安嶺的具體位置,接著我又播放了一段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的VCD。學生欣賞後,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確定的目標。不過,在讓學生自主制定學習目標時,我還提出了一些建議,目的是讓學生有源可求,不是放任自流。

二、啟發學習,訓練思維

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科學的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的,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掌握它們2。因此,在教學時,我改變傳統課堂灌輸式教學,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例如,我在教學《凡卡》時,在引導凡卡讀信內容時,我適當設計:讀了凡卡的信後,你有什麼感受?你心裡是一種什麼滋味?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體會,接著,我又抓住學生此時此刻的心情,追問:凡卡感覺怎樣?凡卡受了那麼多苦,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麼凡卡為什麼想到死? 凡卡為什麼不想呆在莫斯科卻想回家?凡卡心裡想家和村子時,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我通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來理解凡卡所遭受的痛苦,引導學生產生對凡卡的困情,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昇華,真正做到了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不過,並不是多設計問題就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太簡單的問題不能起到作用,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應,不能讓學生太過於依賴教材,只想從書本中......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會說,說精彩

學生說話能力在語文能力結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語文教學中,說話教學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是現代社會,處處需要與人溝通交流,語言表達更為重要,重視說話訓練也是社會發展向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說”的能力,成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研究內容。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語文教師無疑擔負著非常重大的責任,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問題闡述了自己的一些觀點。“說”、“

想說” 、“敢說”、 “會說”應用能力:

一、激發學生“說”的興趣,使他們“想說”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要想使學生說出來,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觀上有“說”的願望。興趣能使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達到較高水平。這就需要老師努力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論的精神,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體驗到口語交際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厭說”的學生看到“愛說”的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逐漸提高,在逐漸贏得別人的讚揚和肯定。自然而然地,他們也想加入到“說”的隊伍中來,也想品嚐到成功的喜悅。這時候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是對學生最好的鞭策,是促使他們肯說並說好的最大動力。

實習的時候,我跟隨的老師是一位很有經驗的老班主任,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教學藝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選班幹部的方式——先自薦後民主,就是想當幹部的同學必須得大膽地在講臺前說出自己想擔任的職務和擔任此職務的原因。在自薦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有些本來不善言談的同學,看到通過這種方式“推銷”自己,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風采,另一方面有可能當上班幹部鍛鍊自己的能力,便都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結果大家表現非常積極。所以我覺得學生有了這種“想說”的願望,就是“說好”的最堅實的基礎。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就會使他們逐漸地由“想說”變成“敢說”直到“會說”。

二、培養學生“說”的膽量,使他們“敢說”

很大程度在於學生想說而不敢說。那又是為了什麼呢?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傳統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師道尊嚴”、“大人說話小孩聽”,反映在課堂上便是“我講你聽”的教師“一言堂”。另外,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生理變化,導致了學生自我封閉心理的產生,因而,學生不敢也不願多說話。高中生較初中生和小學生來說,在心理上成熟了很多,同時顧慮也會比較多,有時顧及到面子問題,說出來怕出錯,怕別人笑話。有的同學怕自己語言表達得不夠好,乾脆不出聲,別人也就無從評判,這種心理長期持續下去就會造成學生從“不敢說”到“不說”最終到“不會說”。

據此,為鼓勵學生敢說,我們必須創造良好的“語境”,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於發言。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說”的膽量,鼓勵學生去“說”。

首先,教師要實行民主教學,注意調動和保護學生髮言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擺架子,要充分利用“身體語言”和“副語言”,鼓勵學生,允許學生平等地與自己討論。

其次,要引導學生打破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自覺“對外開放”,訓練學生適應“語境”的變化,大膽發言。有些學生在小“語場”敢說,大“語場”不敢說;熟悉“語場”敢說,生疏的“語場”不敢說……。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使“語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內外結合,反覆訓練,使學生“敢說”。這是從外因入手,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所以在課堂上當學生被叫到回答問題想說又不敢說的時候,我總會加上一句“不要怕,錯了也沒關係” 。看似平常的一句話,我感覺每次我話音剛落,學生都會放鬆很多,從而說出自己的看法。另外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再及時地加以肯定,一定能起......

怎麼講課,小學數學課堂才有意思

教學設計(預案)

我的第一次作業是作為小學教師,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是值得重視思考的問題.學生為什麼不願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

一、課前懸念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的垂直和平行引入部分,我先拿出兩根鉛筆幾次落在地上後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誰能猜一猜,這時學生看見地兩根鉛筆上都有想上來試一試,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當指名學生再來試一試後,我馬上提問:為什麼老師的幾次兩根鉛筆落在地上後形成的圖形不一樣?,大家想知道嗎?這時學生想學習新知的興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數學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 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將長方體的6個面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目前,幫助學生理解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還有12條稜,分為3組,每組4條稜長相等的概念.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率高.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對學生來說,獲得數學知識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知識,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實踐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基礎,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操作實踐過程,可以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去體驗和探索.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安排學生分成小組動手操作.啟發學生:用割、補、拼的方法你能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並推導出公式嗎?有的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正方形;有的學生用剪的方法學把三角形剪、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此操作過程中,我允許學生互議互幫,自己巡視指導,學生通過大膽的嘗試,探索推導過程,這過程既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創造個性,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做數學的過程,也親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四、練習練習課教學時可適當選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有點情節又貼進學生生活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題目,通過少量的趣題和多種形式的題目,使學生變知之為樂知.比如,學習過圓的周長和麵積後,為了使計算的過程看起來更清晰,我提醒學生要在每個算式的前面做一個標記,如:計算圓的周長時就在周長算式的前面寫上字母C,計算面積時就在面積算式的前面寫上字母S.這時班裡一個調皮的學生脫口而出:C......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展示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展示

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交流展示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是我們目前課改中所必需做的。那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交流展示能力,使課堂教學更好的“活”起來呢?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的:

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的環境。我們的“課堂模式”改變了老師的“包講”,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學習氛圍,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參與交往,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的夥伴關係。這樣,在傳授知識時,教師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給予”,而是與學生一起去探索、體驗,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展示、相互作用才能實現。

其次,交流展示的重要環節。

(1)善於引導。展示交流不僅僅是生生之間知識的傳遞,更是師生之間默契的合作,只有引導有方,才會將知識的火花傳遍全班,使得學生接受知識更加輕鬆,從而學生間的展示才會落到實處。

(2)、敢於展示。學習中教師儘可能的給學生輕鬆的環境,或給他們展示的動力,例如:發特色卡等等,只要給他們想展示的慾望,那麼學生們展示交流的熱情也就自然提升,從而敢發言,想發言,這樣一來,課堂中的展示交流也不會落空。

(3)、善於傾聽。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見解。要求聽的時候抓住以下幾個要點:一聽表達的大致過程,從總體上把握別人發言的要點;二聽別人解答問題的思維策略,採用的思考方法;三聽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同,分析出其正確與錯誤、合理與不合理的地方,以便進行修正和補充。這是展示交流的關鍵,也是重點。

(4)、積極評價。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對他人的發言進行積極評價,要求評價的時候抓住以下要點:一是評價別人的亮點,充分肯定別人;二是指出不足的地方;三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建議。通過對話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交流展示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

(5)、共同進步。在交流展示活動中,既不能成為旁聽者,更不能只注重表達自己的見解,而忽略了別人有益的建議。要善於在別人的見解上完善自己的見解,在自己發言之後,收集有益的反饋信息。對於發言不積極的同學,發揮組長的帶動作用,爭取在每一節課上都留下自己的痕跡。

另外,教師及時、公正地表揚每一個組學生的展示交流。我認為教師應帶頭認真傾聽學生的交流展示,一方面及時對學生提到的太“專業”的詞語給與解釋,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聽懂同學們交流的材料,另一方面,找準機會適當的給學生拓展,滿足求知慾較強的部分學生。這樣,良好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以自信,彰顯課堂的精彩。

老師講課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講課不吸引人,學生精力就會分散;經常不吸引人,學生就會對您的課產生厭煩情緒。

1、老師講課精神飽滿,有熱情,學生就會受到感染,聽課時精神集中。

老師講課時的熱情其實是教師內心對知識的熱愛的外在體現,也是自己工作熱情流露。

如果老師講課沒精打采,肯定不吸引人。如果老師總是個“戰鬥臉”,學生懶得看你,還有什麼吸引力?如果老師動不動就激動地進行訓斥教育,您的精神倒是很飽滿,但是那能吸引人嗎?我的孩子上初中時只要回家對我說“我們老師又唱了半節課的詠歎調”,我就知道他們那位班主任又發火了,而且我的孩子的抗干擾自學能力又提高了一截。

順便說一句,男教師不修邊幅,女教師過度化妝,都會分散學生注意力。

2、靠知識的新穎性吸引學生。

新知識、新方法、新觀點等等都是新穎的。這裡說的“新穎”當然是對學生而言的,因為這些內容對於老師來說已經不新鮮了。然而,正因為如此,不少老師忽略了知識的引入過程,以為一上來就說“今天我們講***”學生就會豎起耳朵聽,恐怕實際效果不是這樣的。

一篇課文一定有它的時代背景、作者背景;一個新知識一定有它的理論背景或實際背景。總之,知識的發生過程對於學生來說不僅是新穎的,還是有啟發意義的——至少使他們意識到這個知識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產生的,或者這篇課文所在的文章是在什麼背景下寫出來的,這段歷史發生的時候社會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所有這些對於青少年來說都是一段生動的故事,都會有吸引力。

3、靠知識的應用前景吸引學生。

問題是誰來告訴學生知識有沒有用?當然是老師。

老師說些什麼?起碼能說一說為什麼要開設這門課吧?當然,如果能就這門課的某些知識說出它們有什麼用那就更好了。需要指出的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知識不一定都能直接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相當多的知識是為後續知識打基礎的,但這也是應用。請老師們自己去收集一些實例吧,即使課堂上沒有時間多作介紹,留給學生課外閱讀也是好的(查閱資料恰好是中國學生的弱項)。不過有兩點建議:一是課程的重要性不能只體現在要考它;二是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教的這門課的重要性。

知識的發生背景和知識的應用可以稱之為知識的來龍去脈,忽視這“兩頭”,只對中間部分——理論推導和解題練習感興趣,是捨本求末的做法。這樣學得的知識是不完整的。

4、靠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吸引學生。

能將抽象複雜的知識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簡明扼要地進行講授,還不失知識的科學性,就叫深入淺出——這是我的理解。

但是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主要還是“深入”不易。這個問題以後有時間我可以就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發表我的見解。此外“淺出”也要注意不要像“戲說**”那樣,更不能將嚴肅的知識“低俗”化,就像小品中的“腦筋急轉彎”那樣。

老師做的工作主要是解釋前人的成果,但是這種解釋必須有老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否則不要說深入淺出了,那乾脆就是照本宣科。

5、靠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

這個問題不用我多說了。不過您使用無論什麼先進的教學方法,別忘了一條:您是在引導或指導學生學習,而不是學生按著您的主觀意願在學習;別以為凡是您已經懂得了的東西學生就必須得懂,或者一定能懂。真要是那樣就不用老師了,更輪不到咱們這些草根教師了。

如何抓好小學生的課堂常規

發佈者:鄭玉娟 發佈間: 2011-12-29 23:23:11推薦美文----“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本身就意味著限制,教育過程始終處於自由與限制之間,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從學生成長的需要來看,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自由進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學生的學習包含著對規則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約束自己,是教育的內容之一。常規不是捆綁學生的繩索,而是讓學生學習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諧的必然保證,而課堂常規作為訓練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的規範和標準,其本身也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要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抓好學生的課堂常規,是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基於以上的原因,特推薦此文,供大家共同學習。 從事低段教學,我認識到了課堂常規管理的重要性。因為學生的很多習慣都是在小學階段形成的,尤其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訓練是入學教育的必修課程。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實在太多。那麼,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學生遵守課堂常規,讓我們的學生樂學、好學,成了我們老師的尤其是低段教師的心病。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說過,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 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則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紮實有效地進行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 1、據校規制定班規,規範養成教育在每一學期的開學第一週我都把它定為養成教育宣傳週,第一節課定為教育課。首先向學生宣講學校的校規校紀,並提出新的要求、新的希望和目標;並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班班規,如:下課要做好課前準備,全班同學的書、筆、本子都要擺在規定的位置(書本放在課桌左上角,筆放在書本的旁邊);靜息時,學生要安靜,一律趴在桌上頭向著教室門,等待老師的到來。在上下課時,師生問好要做到精神抖擻,乾脆利落,杜絕唱讀的現象;不在學校內、教室內追逐打鬧;唱午歌時認真有精神;上課要積極思考,積極舉手發言,要經過老師同意後才能發言,發言時聲音要宏亮;下課離開座位把凳子放在桌子下面並隨時查看位置周圍的衛生;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作業不欠賬;班上圖書角的圖書要有借有還,愛惜書本;多看課外書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對學生明確提出要求,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這樣,學生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從而規範自己的言行.2、聯繫家長,促進養成教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它是孩子的啟蒙學校,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因此,有人把家庭教育稱為“搖籃教育”,而家長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都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不能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學校裡,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強化養成教育。如果僅......

如何控制小學生課堂紀律

你這句話一共有3個"/"第一個個第二個之間就是正則表達式,第二個和第三個之間是需要用來替換的對象。

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展示

大多數的學生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願意或者不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更不願意在課堂上展示自己。在活動中的生成問題進行合理的判斷、分析之後,選擇出最恰當的展示方式,展示方式可以是板演、談話、動作、表述、分析、歸納、圖表、媒介等等,而不是隻關注展示的結果,忽略了學生展示的過程,因為在整個學習活動活動中,學習展示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那麼,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展示呢?一、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可是,由於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每個班級裡總有一部分學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課堂上教師指導的學習活動往往演繹成優生或部分中等生的“專場演出”,久而久之,導致差生面過大,厭學的學生日益增多,造成惡性循環。這種後果與新課改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相悖,不利於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認真分析,不難發現,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的基礎偏差,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大膽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此,我們應該採取以下方式來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 首先,幫助學生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在課堂上,我們要特別關注這些問題學生,總是讓他們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先鍛鍊他們的膽量,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幫助他們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 其次,在課堂上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利用學生、解放學生,使他們能夠大膽說話,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把思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三,在課堂上,我們要針對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啟發誘導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習的興趣是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源泉。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採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不斷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以此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三、營造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展示。 情感教學是師生之間真誠的情感交流,它可以創造一種輕鬆自如、氣氛活躍、心情愉悅的教學氛圍。傳統的教學只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藉助情感交流有意識地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各抒己見,切實使學生處於主體地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允許學生標新立異,使課堂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討的場所。這樣,學生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暢所欲言,盡情討論,學生的意見得以展現,學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學生的潛力得以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培養,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課堂效果也就好起來。學生在課堂中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收穫知識,收穫成功,收穫自信,收穫快樂,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 總之,要真正讓課堂高效,教學過程必然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規律讓學生去發現,知識讓學生去探究,方法讓學生去尋找,問題讓學生去解決,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自主的發展。

如何培養小學生上課注意力?

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注意是保證學生順利學習的重要前提。注意力的好壞與學生學習成績有著緊密的聯繫。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之間明顯的差別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壞。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上課一般都能集中注意力,能獨立思考問題,認真做作業。他們在學習時很少受外界干擾,即使有時老師講得並不那麼生動,他們也能自我約束,有意識地組織注意力,不讓自己的思想開小差。反之那些學習落後的同學,他們上課時注意力渙散,不能全神貫注地聽講,小動作很多。有的學生他好像是在聽課,實際上思想已經沒在課堂上了,有的甚至在上課時打瞌睡,無精打采。對這部分學生教師應該怎麼辦呢?1.加強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課堂集中精力的重要性。通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是學生搞好學習的基礎。畢竟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佔據了學生學習的大多數時間。重視課堂學習,注意聽講,比學生在課後自己去鑽研所花的時間要少得多。而且長期堅持專心聽講,還會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得到提高。2.注意課前預習。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降低課堂聽課難度,增加課堂聽課的針對性。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沒有這樣的習慣,認識不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在開始時需要教師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意識,甚至需要對學生加以監督檢查,讓學生形成習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有了成就感,在今後的學習中就好辦了。比如在單詞教學時,如果學生在課前能把單詞讀會,甚至能把單詞記一記,那麼教師在教學時學生就會很輕鬆,對教師講解單詞短語的用法就能很容易接受。3.要讓學生儘快適應自己的講課方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模式與特定的教學步驟和特點。比如我的教學模式是先處理整個單元的單詞,先教會學生讀單詞,再講解單詞的用法。講解用法時往往結合本單元的重點語法知識,重點句型,重點語言點。這是一個單元的重中之重。如果學生在這一階段認真學,效果好的話,可以為整個單元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接下來教學SectionA,這一部分主要是聽力,口語教學,由於在第一步已經把困難排除了,學生一般聽起課來會覺得比較輕鬆。SectionB和Self-check,除了聽力教學外,還重點訓練學生的筆頭寫作能力。由於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一般也不會感到太難。最後是閱讀教學,這一部分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外,還涉及一些重要語言點。學生在瞭解教學模式以後,就會在每一個步驟前做好預習,而且明白自己在每一個階段所要達到的學習效果。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學習效果自然就不會差。4.教會學生排除干擾,不受影響。可以這樣告訴學生,當他發現自己有輕視講課內容的苗頭,或教師講課方式不適合自己口味,或思想不自覺開小差的時候,要及時糾正過來,不能任其發展。當課堂上出現不安靜,其他同學干擾,或外界的影響時,也要排除干擾,不受影響,保持集中注意的心理狀態。上課不是看電影聽故事,沒有強烈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形象去吸引你的注意力。課堂講授的各種科學知識有它的知識體系,概念系統,比較抽象概括,它需要藉助意志力的幫助,自我控制,去戰勝分散注意的各種內外干擾因素,做到有意識地注意,有目的地學習。5.教會學生在課堂上思考。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聽課就像是在看電視或聽收音機一樣,看似在聽老師的講課,實際上沒有積極思考老師授課的內容,對聽課內容不求甚解。對英語學科而言,學生在課堂上邊聽課還應該邊記憶,對一些語法知識,學生應該力求聽懂,在聽懂的基礎上再加以記憶。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聽,一邊聽講,一邊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講的意思,大腦就會處於興奮狀態,注意力就會集中在講解的內容上。對課堂上當時沒聽懂的問題可以先記下來,課後再去向老師或同學們請教。......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給小學生講課?
如何給小學生輔導?
如何教小學生硬筆書法?
如何讓小學生寫好字?
如何讓小學生聽話?
如何賺小學生的錢?
如何做小學生剪貼畫?
如何教小學生學英語?
如何教小學生語文?
如何管理學生課堂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