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的作者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5-29

渡荊門送別的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渡荊門送別》的作者是誰?

渡荊門送別》中用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無限愛戀之情及

故鄉之水的深情厚誼,故鄉思念之情。

補充知識:

此詩是詩人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荊門時所作。隨著船的移動,兩岸的景色像畫卷一樣展開、變換。作者很自然地描繪了舟過荊門時所見景色。頷聯用遊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渡到平原,山巒從作者的視野中一點點地消失,江水衝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頸聯通過兩幅美麗的畫面來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圖,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寫夜間的風景;第二幅是天邊雲霞圖,雲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寫黃昏的風景。這麼美的景色,真讓人陶醉!但是“應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兩句卻突然一轉,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還是故鄉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萬里之外,還不忍分別。含蓄地抒發了思鄉之情,將全詩用一根無形的線收束在一起,餘音嫋嫋。王夫之《唐詩評選》說“結二句得象外於環中,飄然思不窮,唯此當之。”

全詩運古詩渾壯豪放的氣勢於聲調格律之中。首聯敘事,頷聯頸聯寫景,尾聯抒情。時空廣闊,寫景有靈動之感,情韻悠長。

對“送別”的不同理解:

這兩個字歷來解釋不一:一說指江水送自己離別蜀中,一說贈給送別的友人。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卷一○)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汝詢《唐詩解》疑“送別”二字為衍文。

渡荊門送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長江連按秀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的開闊情懷好奮發進取的精神,同時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山水的無限眷戀和對故鄉的思戀。

渡荊門送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友人依依不捨和同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社會現實的失望。

渡荊門送別押韻的字內容是什麼寫給誰的表達作者怎樣情感

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開始漫遊全國,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渡荊門送別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相關問題答案
渡荊門送別的作者是誰?
野火燒不盡的作者是誰?
幸福是什麼的作者是誰?
山亭夏日的作者是誰?
浣溪沙的作者是誰?
鬼吹燈的作者是誰?
古朗月行的作者是誰?
江雪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專心致志的作者是誰?
爬山虎的腳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