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課題對幼兒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05-18

幼兒園口語表達能力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幼兒園中級保育員升級考試試卷 (A 卷) 姓名 成績 一、 填空題 (每1分)0分 1、兒童動作發展的一般規律是: 、 、 、 、影響幼兒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 、 、遺傳和環境在兒童發展過程中 、 、 、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動包括 、 、 、 、 等 、託兒所既具有 性,又具有 性 、兒童容易缺乏的無機鹽有 、 、 、 、病兒體溫升至 °C左右,就應該及時採取降溫措施 、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 、 、 、 、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是對 學齡前幼兒實行保育和教育的譏構,是 的有機組成部分,是 的基礎階段。” 二、 選擇題 (每題1分)10分 單選題: 1.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意志過程和( ) A.個性心理過程 B.情緒情感過程 C.自我意識過程 D. 個性傾向性 .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是( ) A.具體形象性 B.直覺行動性 C.抽象邏輯性 D. 形象具體性 .我們讀《西遊記》腦中出現的豬八戒的形象是( ) A.無意想象 B.創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 幻想 .幼兒熱量的主要來源是( ) A.蛋白質 B.碳水化合物 C.脂肪 D.維生素 .滴眼藥水時,應將藥液滴在( )內 A.上眼皮 B.眼角 C.角膜 D.下眼皮 多選題: .幼兒的社會化言語涵蓋( ) A.問題和回答 B.批評和嘲笑 C.獨白 D.適應性告白 .下列所為蒙臺稜利教育理論:( ) A.幼兒自我學習的法則 B.重視教育環境的作用 C.幼兒的自由和作業自由結合的原則 D.重視感覺教育 .照顧幼兒吃好一頓飯的標誌是:( ) A.吃飯過程中,幼兒情緒好 B.幼兒食慾好,食量夠 C.飲食習慣好,吃得衛生 D. 養成飯後漱口的習慣 .下列屬於陳鶴琴的教育觀點有:( ) A.提倡“活”......

家庭環境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課題研究目的是什麼

研究的是語言環境對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的影響

如何提高幼兒園語言課題有效性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的意義

語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是人類籍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同時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並回復到它那裡去。”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所以必須抓緊這一“黃金時段”,促進幼兒的口頭語言及書面語言對應能力的發展,促進幼兒書面語言的視覺感知辨別的能力,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然而,語言教學活動是幼兒習得語言經驗的主要渠道。《綱要》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主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因而《綱要》要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那麼,提高語言活動教學的有效性就凸現出來,尤為重要。

(二)研究的背景

悉心分析,進行反思。“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情況包括“負效”、“無效”“、低效”、“高效”幾個層面。分析研究近年來課堂教學的現狀,很顯然有些語言教學活動屬於低效教學的範疇。

1.從語言教學活動的模式分析,教師們缺乏對語言教學活動模式的研究與掌握,出現了所有語言教學活動一個模式的怪現象。如把談話活動與講述活動混為一談。

2.從“成為流暢閱讀者的策略預備能力”分析,孩子們質疑問難策略和能力不具備。老師們在設計教學活動環節中,沒有設計幼兒質疑的環節,沒有設計幼兒的學法,缺失了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從“書面語言的視覺感知辨別能力”分析,老師們大都將語言活動教學與幼兒認讀漢字割裂開來。幼兒教育專家周兢教授指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樂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能力”。“在與幼兒共同讀書的過程中,成人可以幫助幼兒認識書上的文字和口頭語言的對應關係……”

4.從“豐富幼兒口語的過程中,增強幼兒對語言和語法的敏感性分析”。在語言教學活動中,老師沒有預設幼兒在這次活動中需要用些什麼詞將要講述的對象講具體,講形象。因而,導致幼兒在語言活動中表現出詞彙量積累不夠,講起來乾巴巴,語言蒼白,無法用較貼切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所悟。

5.從教師制定的活動目標分析:一是目標不夠全面,太大、太籠統、缺乏針對性。如一位教師是這樣制定目標的:“能感受與別人溝通的樂趣,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學習與他人合作精神”。這個目標簡直是“清涼油”,哪次活動,哪門學科都適用。二是活動目標不具體。例:一位教師是這樣制定“我喜歡的玩具”這次談話活動的目標的:“在教師的鼓勵下,能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願望,講述自己喜愛的玩具;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愛護玩具,整理玩具的好習慣”。三是幼兒能力的發展目標不具體。如:一位教師制定的“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為目標,這個目標看不出訓練幼兒哪方面的能力或哪個口語,哪個詞語,哪個句式。

6.從園內教研氣氛狀況分析。儘管教研活動經常進行,但對研究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研究的人數少,圈子太小;研究內容常浮於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研究的組織機構不健全,責任不落實。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孔子的“知—樂—好”理論。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二)荀子的“聞—見—行”理論。荀子曰:“不聞不若聞之,聞著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

(三)《中庸》的“學—問—思—辨—行”理論。《中庸》有云:“博學......

課題《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怎麼寫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佈,帶給我們廣大幼教工作者的是全新的挑戰。貫徹、實施《綱要》是一項艱鉅而長期的任務,即要把

《綱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師是幼兒園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質幼兒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創造者。對高質量的幼兒教育的要求

最終會轉化為對教師的要求,即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期待。

“一課三研”作為一種教研方式,同時關注了課程、幼兒與教師的發展,因此,實施課改以來即受到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關注。一些發達地區如上海的部分優質幼兒園已率先對其作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我園地處山區,教師們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相對滯後,對如何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實踐中,指導教育行為,教師們始終充滿困惑,這就大大阻礙了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化的步伐。

為探討如何通過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與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擬進行本課題的研究。這對加快我園教研與課程的園本化,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美國幼教專家凱茨認為,幼兒教師的專業應表現為:在教育工作中,能運用高級、縝密的知識作為判斷和行事的標準。也就是說,幼兒教師要具備研究與反思的

能力。“研究型的教師”不僅是世界範圍內的一種新的理論趨勢,而且也將成為我們幼兒教師即將面臨的現實要求。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指出的那樣“倘若把

創造力作為教育目標,那麼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

2、《綱要》強調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幼兒園教育評價

以教師自評為主,評價的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和合作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

的重要途徑”等等理念,為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角色與任務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課三研:是指教研組內教師針對同一活動(主要指幼兒園的學習活動),由同一教師或不同教師進行多次的實踐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比較不同的教學策略,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研討教學中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及目標的價值取向等等。

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個體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依託專業組織,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不斷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

四、研究目標與內容

目標:

通過研究,架設起教師理論聯繫實際的橋樑;激發教師主動學習新理論知識,提高教師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並內化於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及實踐反思能力,形成團結、合作、信任、支持的群體氛圍。

內容:

1、瞭解我園教師對自身專業成長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標和方向。瞭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共同存在的困惑與問題。

2、在“一課一人三研”與“一課二人三研”的活動中探討如何發揮個體優勢和群體智慧,圍繞預定專題進行研討,並將教研經驗向日常、隨機遷移與運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驟

1、成立課題組,課題組組長由園長親自擔任,課題組成員由園教研組成員擔任。

2、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分析法進行研究。

3、以“教師如何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研討大方向,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問題、並分類歸納,確定“活動目標的制定、材料的有

效投放”、“如何實施有效提問”、“如何針對幼兒個體差異實施有效引導”、“如何創設和諧、親切、寬鬆的活動氛圍”、“如何引導幼兒細緻觀察”、“如何引

導......

我的論文是 角色遊戲運用於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策略與研究 選題意義怎麼寫?急急急

3—6歲的兒童正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的習得都要靠學習。他們可塑性強,愛模仿,愛探索,但自控能力較差,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也較弱。這個時期,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同時,現在的父母大多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和特殊技能的培養。他們寧願花錢給孩子們上各種興趣班,卻忽視了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與行為習慣的培養。相對我國現有的獨生子女家庭狀況來看,幼兒被包辦與寵愛程度仍是上升趨勢,很多孩子普遍存在一些習慣較差的現象。 有的孩子不按時作息,好睡懶覺,上幼兒園遲到;有的亂花錢,好吃零食,既不衛生,又影響身體;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現象嚴重,有的孩子情緒不穩定,常哭鬧,不合群,任性;有的孩子懶惰,不愛動手,常依賴大人等等。因此,從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來探討和研究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健康人格的發展,不僅可以克服長期以來兒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新的時代環境和形勢。這一研究,從現實和長遠看,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從而也有助於我園的辦園水平和家長工作提高   二、理論依據及概念界定:   (一)理論依據:   1、陳鶴琴先生理論的相關內容。   ——“凡是兒童能夠學的而有應當學的,我們都應當教他”   ——“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   活教育的理論反對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教學,強調在實際生活中實幹,在實幹中求知。學生“在適當的環境之內,得到相當的學習”。   ——“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   2、《綱要》指出:“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博愛吃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3、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葉聖陶先生指出:“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在社會主義社會裡生活的一切良好習慣。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在體育方面,要養成保護並促進身體健康的良好習慣。”   (二)概念界定:   行為:顧名思義,就是行動之所為。《墨經》說:“行,為也。”行乃行動,為系作為;行與為可以互訓。亦即憑藉行動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就叫行為。   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   本課題中,依據幼兒園自身情況和幼兒的發展特點,將良好的行為習慣定位於幼兒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三方面內容的研究。   小班年齡段側重於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主要包括:衛生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   中班年齡段側重於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包括:遵守規則的習慣、禮貌習慣、愛勞動。   大年齡段側重於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 包括:傾聽習慣、樂於表達、自主探究。   一、為了全面提高保教質量。為了使此課題保質保量的完成,我園特制定了《幼兒一日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2、以園長為組長,教研組長主抓,、保健老師、年級組長為主要成員,形成全體保教人員共同參與課題研究的熱烈氛圍。   3、明確課題研究指導思想。以全面提高保教人員參與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建立高標準、高水平幼兒園為最終目標。   4、建立健全課題研究的規章制度。   5、重審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6、確......

《幼兒一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與研究》課題觀點怎麼陳述

研究《幼兒一日生活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課題中期研究總結

一、成功立項切實制訂課題實施方案2006年9月份我園所申報的課題《幼兒一日生活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被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成功立項,同時被我市教體局確立為“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2006年重點課題,這既標誌著我園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也更激勵我們努力工作、奮發圖強搞好課題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質量。為了使此課題保質保量的完成,我園特制定了《幼兒一日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課題實施方案。一是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以園長為組長,副園長主抓,保教主任、年級組長為主要成員,形成了全體保教人員共同參與課題研究的熱烈氛圍。二是明確課題研究指導思想。以全面提高保教人員參與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全面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建立高標準、高水平幼兒園為最終目標。三是建立健全課題研究的規章制度。四是重審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目的,五是確立課題研究的內容、對象及方法。根據園內實際情況篩選出了最基本,最具有普遍意義的三種習慣作為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即生活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和學習習慣,各班又根據本班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一子課題在自己班內實施研究。大、中、小班分別確定了子課題:讓小班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培養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言語習慣、培養幼兒謙讓與合作的習慣。並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需要,確定採用抽樣調查法、觀察記錄法、個案跟蹤法、針對比較法與經驗總結法等多種方法。六是確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步驟。實施步驟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調查,觀察階段(時間:2000

月);第二階段:分析並制定目標階段(時間:2007年1月);第三階段;實施培養階段(時間:2007年3月2008年3月);第四階段:總結階段(時間:2008年4月)。

同時又制定了家長調查表,進行家長調查工作。各班又積極觀察幼兒開展前期測量工作,然後的確定目標與研究工作將逐步進行。教師們的積極精神和認真勁頭是史無前例的,我們相信經過這個課題的研究教師的科研素質將會有很大提高。

二、注重過程腳踏實地搞研究平時注重過程管理,做到有計劃,有總結,紮紮實實開展好研究。首先制定了家長調查表,進行家長調查工作。本調查隨機抽取我園小、中、大班120名幼兒及其家長(其中小班30名、中班45名、大班45名)。

採用的調查方法是分層抽樣調查和個別訪談法。於2001月21日給各班抽樣孩子家長髮放了《幼兒身邊家庭成員基本情況調查表》,對與幼兒經常接觸的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職業、職務、愛好,每天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和方式,對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觀念、培養方式、培養內容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同時我們又採用個別訪談法瞭解家長在培養幼兒行為習慣方面的做法。通過調查與對原始資料的處理,我們基本掌握了抽樣孩子的家庭環境,家長在培養孩子行為習慣方面的教養態度和教育理念,從而也可看出當今社會家長們對自己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的重視程度,併為我園開展幼兒一日生活中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材料。然後制定各種觀察記錄表,在各班展開觀察記錄工作,收集到了各子課題孩子表現的最原始數據,並對觀察記錄資料整理、分析,

各子課題寫出了觀察報告。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加強實施過程中資料的收集管理,將階段計劃,遊戲活動設計、觀察記錄、反思隨筆、案例分析、照片資料(幼兒作品、幼兒活動)、理論學習資料等分類歸放。今年4月份幼兒園對課題開展情況先自查,並積極要求教體局進行中期檢查驗收。

三、開展培訓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搞科研提高教師素質是關鍵,應在培訓......

幼兒園課題研討活動記錄《做好家園共育的意義是什麼?具體怎樣做好

摘要:實踐中我更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家長密切聯繫和合作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健康地成長,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變化,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那麼,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呢?怎樣才能科學地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

幾年來我們在新《綱要》精神指導下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使幼兒園與家庭建立了一種合作、互補的關係,在雙向互動中,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其教育觀念,提升其教養水平,家園攜手,共育幼兒健康成長。實踐證明,我們在課程的建構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在工作中我覺得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不僅會繼續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轉變家長工作的唯一途徑就是用《綱要》的新理念引領我們反思過去的工作,儘快完成角色轉換。

第一,在工作中我園教師做到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做到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

第二,把家長和我們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兒的使命。第三,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我們教師能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衝動要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

二、交流、溝通中,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伙伴的關係,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環境創設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於給孩子創設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設卻是一無所知或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的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有個別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諮詢有關專家,有了一些根據專家理論操作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後,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並且對個別言傳身教、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家長們各種正確的教育方......

論幼兒教師的暗示對幼兒發展的影響這個題目有沒有研究的價值

【摘要】幼兒由於年齡限制、知識經驗和能力發展水平的限制,教師對其進行明白無誤的提示是非常必要和十分有效的。關鍵在於這種提示是否合乎當時的情

境,合乎幼兒當時的願望和需要。同樣,暗示教育只有在更易為幼兒所接受,或者某種影響只能通過暗示實施,或是通過暗示教育影響效果更好等情況下,才是必要

的。當明則明,當暗則暗,明暗結合,相得益彰。濫用或忽視幼兒暗示教育,都有可能削弱其教育效果。

【關鍵詞】幼兒 教師 暗示 影響引言幼兒期是兒童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習慣最容易、最迅速的時期,因而也是教育的最佳時期和關鍵時期。暗

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隨著幼兒身心的發展,暗示教育的實施者應逐漸由他人轉向自己,即實現由他人暗示向自我

暗示過渡,從而逐漸培養和增強幼兒的自我教育能力,實現從較多地接受外部暗示到表現出或形成更具主體意義的自律傾向,這是幼兒暗示教育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

標。暗示方法的運用可以作為評價幼兒教師教學能力的標準之一。在評價幼兒教師教學能力時,我們常常更多地關注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幼兒教師運用暗示方

法這一能力,對於集體教育活動的成功與否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教師利用暗示的作用(一)有助於增強自信 在幼兒園的管理中,孩子對教師的各種反應都十分敏感,哪怕是一次微笑、一個皺眉,尤其在課堂

上。當孩子的表現良好時,教師投以讚許的目光和發自內心的微笑,都會使孩子感到教師是在鼓勵他,關注他,從而增強了自信。在心理學上,把他人的評價和暗示

將引導某人朝著他人所期待的方向發展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二)有助於重新認識自我 如果教師善於運用積極暗示來教育孩子的話,孩子會比較客觀地瞭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從而不斷地努力,向更高

的目標努力前進[1]。如果教師在孩子做錯了事或沒有完成某項任務時就說“這孩子就是腦子不好使”、“孩子笨,沒辦法”、“這孩子就是這樣”,也許動機是

要刺激刺激孩子,但實際效果是:孩子會因此而產生自卑感,以後一遇到困難,孩子就會認為失敗的原因是“腦子笨”“永遠是這樣”,從而看不到自己的優勢甚至

“破罐子破摔”。

(三)有助於增強抗挫折能力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儘量給予良性暗示,如“這次確實沒有好好努力,還要加一把勁”,如果孩子有了一點進步,

教師也要及時鼓勵。這種良性暗示能幫助孩子從正面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增強孩子的耐挫能力,對他將來各方面的發展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另一項來自馬丁教授

的調查表明:幾乎90%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面有傑出表現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時期都受到過來自親人的積極的暗示,最多來自母親,有的也來自父親、祖

母或祖父等暗示的作用對孩子來說,越是早期越有較深遠的作用暗示者與孩子的關係越親密,作用越明顯,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可塑性很

強,所以家長一定要積極有效地利用暗示對孩子的教育作用[2]。

二、幼兒教師的暗示對幼兒發展的影響(一)教師的語言暗示對幼兒創作角色的積極影響語言的暗示法是暗示教學法中的一個嘗試,嘗試解碼教師用來有

效地說服他人、影響社會信念和信念系統的一些關鍵語言機制。語言的暗示法與言語和語言的詞彙和邏輯有關。因為語言是我們用來建立內心世界觀的主要元素之

一。語言對於我們如何感知現實、如何迴應現實有極大影響。口頭語言即言語是獨立於人類種族的典型特徵,它也被認為是將人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的主要因素之

一。管我們對語言的使用不作過多的思考也可以使用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想法,但如果我們對語言加深一些瞭解後往往會發現......

相關問題答案
研究課題對幼兒的意義?
學前教育對幼兒的意義?
社會領域對幼兒的意義?
經典誦讀對幼兒的意義?
研究互聯網保險的意義?
研究量子計算機的意義?
研究大學生兼職的意義?
遊戲對幼兒的發展意義?
節能降耗對企業的意義?
一帶一路對中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