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市有哪些名勝古蹟?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吳川的風景名勝

吳川市是一個瀕海小城,海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也非常有特色,傳統景區有吉兆灣,吳陽金海岸,現又開發出“南天一石”景區。吳川八景:一般指“吳川古八景”,包括一覽憑高,麗山樵唱,延華弄月,極浦漁歸,文翁聳翠,東海朝陽,限門飛雪和通駟垂虹。歷史變遷,滄海桑田,如今不少景點已經消失,或者僅僅留下遺址。一覽憑高:位於吳陽中學(為吳川學宮之聖殿所在地),古代有一小山,山上長滿蓬蒿,山底部周寬六丈,高不到兩丈,登上山頂,朝東南可望見大海帆影,於西北可見江流如帶,景色迷人。後因吳陽中學擴建新教學樓需而平整。麗山樵唱:位於塘綴鎮麗山嶺,山幽林密,人多樵牧其間,樵唱牧歌,繚繞山中,遠近皆聞。天氣晴朗時,歌聲傳播更遠。由40裡外的吳陽鎮向西北遠望,可見此山時而霧鎖,時而綠翠青蔥。延華弄月:位於吳陽城裡村,在吳川學宮傍,有延華池,延華井。池水清澈可鑑,當月亮正空之時,俯視池水,風光雲影,幻成奇觀。池水,風光雲影,幻成奇觀。極浦漁歸:位於吳陽黃李村,始建於南宋年間。它地處江口,常有舟船停泊,漁艇縱橫。每當夕陽西下漁船歸來之時,燈光點點,有如繁星滿天。晝夜皆商賈雲集,買魚沽酒,擊掉謳歌,熱鬧非凡。文翁聳翠:位於吳陽文翁嶺,俗稱“漁翁撒網”,高近十米,嶺巔四周長滿茸茸茅草,嶺上往東遠眺,即見滔滔南海,蔚藍無際。西即一望田丘,形如網狀,更有帶泥丸小丘陵,佈列周圍,又如網泡,因而得名。為李族始祖李穆公、鄉賢李凌雲之墓地,千年祭祀,長盛不衰。東海朝陽:位於吳陽金海岸,當天將破曉時,一輪如盆紅日從彩錦般的波浪中冉冉升起,若浮若沉,水波雲彩,五光十色,交相輝映,壯麗非凡,遊人如織。限門飛雪:位於吳陽限門海域,乃鑑江出口及通往湛江之內河口與南海交匯處,為吳川乘船到湛江或遠洋的必經之道。該海域險狹,水流急湍且兩旁有礁石,故稱限門。限門海邊流沙細白,有時風飛浪卷,如雪花飛舞。有時波濤浪湧,巨浪衝天,蔚為壯觀。通駟垂虹:位於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橋名垂虹,是吳陽至梅錄的主要通道。因長年有車馬來往,故又名通駟橋。橋下水雖不深,但終年不涸且澄如鏡,天晴日麗,橋影如虹。 吳川,文物古蹟頗多。有有聞名遐邇的吳川八景,有新石器時代梧山嶺貝丘遺址,有晉代茂山書院,有唐朝吳陽古船、止寮港遺址,有宋朝梅菉祖廟、極浦亭,有明朝吳川縣遺址、吳川學宮、雙峰塔、巷門寨東炮臺遺址,有清朝狀元林召棠故居、吳川縣城南門、陳蘭彬故居,還有民國名將李漢魂故居、張炎將軍故居等。 新石器時期遺址:梧山嶺貝丘遺址,在吳川市長歧鎮黎屋村南梧山嶺西坡。初步鑑定為距今五千至一萬前,文物普查隊1983年發現,1984~1986年試掘。遺址面積350多平方米。文化層高1.3米。含大量蜆、螺殼。出土陶器主要是釜、罐、紋飾有繩紋、籃紋和石器。這些證明了吳川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生息。古代遺址:塘尾鎮東隅村南蛇嶺東漢生活遺址,王村港碌西村北的大兜嶺南朝村落遺址,王村港譚尚村南的奴嶺東晉村落遺址,吳陽鎮那良村的宋代貝丘遺址,吳陽鎮白沙絲茅嶺下的宋代村落遺址,長岐嶺頭村下廟嶺宋代窯址,王村港譚尚村奴嶺北端的南朝古墓,王村港碌西村北的大烏嶺南朝墓群,黃坡鎮那羅嶺尾村背東北的那拉嶺隋唐墓群,覃巴鎮沙田村南的大墩塘宋墓群,梅菉鎮解放路烈士紀念園門前清代陶棺墓。引 芷寮港:芷寮港是唐宋至民國的近千年間的我國南方大港,縣誌記載:“此地富庶曾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銀赤坎”之說。芷寮港遺址位於吳陽街南端,在芷寮村與橋頭村兩地交錯點上,芷寮元末成港,明代最盛,清代衰落。 香山古廟:位於吳川博鋪鎮西南方,始建於公元283年前後(西晉太康初年),後經唐、......

塘綴鎮的風景名勝

【麗山樵唱】古吳川八景之“麗山樵唱”遺址位於塘㙍鎮豐祿洞村西面的麗山嶺,麗山嶺山高56米,山上林木蔥翠,風景秀麗,山頂有口天然井,俗稱山尤竅,井內之水冷熱各半,井旁有八角亭遺址,並有石椅、石凳等,山腰有石泉,俗稱麻藍水碗,傳說山腳下留有三仙女的足跡,山腳南邊有十里八鄉集資建的三仙古廟(此廟於1958年被毀)。古時民風淳樸,上山打柴的樵夫唱著吳川山歌自娛自樂,歌聲悠揚飄渺,悠然自得,儼然世外桃源,因此麗山樵唱成了吳川八景之一。【尖山嶺】湛江市最高峰,又名天山嶺、特思山,位於吳川市西部的塘㙍鎮與湛江市坡頭區的龍頭鎮交界處,海拔172米,該山表土1米以下全部是花崗岩,東西面坡度為30度,北面陡峭,南麓延伸約1公里,坡度較緩,約為30度。現為軍事禁區。

吳陽鎮的介紹

吳陽鎮屬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轄鎮,坐落於鑑江下游平原,瀕臨南海。吳陽是歷代吳川縣城所在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中心鎮、狀元故里,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2005年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吳陽自古多騷客,醉賞流連不欲還”,吳陽乃仙境勝地,有“名勝古蹟冠吳川”之稱。吳陽鎮位於吳川市西南部,東瀕南海,西襟鑑江,地處鑑江出海口,全鎮總面積81.6平方公里,人口10萬多人(2011年),下轄19個村(居)委會, 155條自然村。鎮內道路四通八達,規劃佈局合理,國道325線貫穿全境,距吳川市區僅15公里,至湛江市區35公里,與湛江機場、港口相連。全鎮總面積8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7414畝,林木面積21861畝,魚塘2138畝。鄉鎮企業主要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網具、建築業等,尤其建築業發達;農業主要有稻穀、香蕉、蔬菜、淡水養殖、三鳥飼養等;林木產量佔吳川市2/3;海產品豐富,由於鹹淡水交界,所產沙螺、米蟹、海蜇、禾蟲、泥丁別具特色。

文物古蹟

硇洲燈塔 位於東海島硇洲鎮孟崗管理區石嶺村高崗公坡,是世界著名的石燈塔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99年由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建造,1945年收歸中國管理。燈塔分底座、塔腔、燈具室三部分,通高21.5米,石砌。底座作方形,塔腔為圓錐形,石鑿預構件疊砌成環柱,壁內螺旋折上式。燈具室作穹頂形,周圍設迴廊,內置直徑1.84米、以三稜水晶片組成的圓形燈具,用水銀2.5噸作旋轉潤滑劑。原來靠發條帶轉,1984年改用馬達起動轉速箱帶轉,旋轉一週需時5秒。光源為1000瓦水銀燈泡,射程達26海里。燈塔處於硇洲島最高點,海拔72米,為國際航線的重要航標。登塔遠眺,南海浪濤,硇洲秀色,盡收眼底。

雷祖祠 在雷州市白沙鎮英榜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五代後梁遷建於今址。祀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雷州人陳文玉(俗稱雷祖,意即雷州之祖)。歷代均有修茸。祠共三進,自成院落。主殿面寬進深各3間,牆體厚達1米,硬山頂,四柱穿鬥式樑架結構,舉架極為平緩,前廊出檐達11步之多,形制結構古樸,有宮殿氣魄。配殿祀李廣,後殿祀陳文玉之父。祠內文物眾多,有五代後梁時塑的石人跪像4座,作當地少數民族形象;有宋元明清碑刻30餘通,記雷祠沿革修茸;有石刻陳文玉像。祠枕山崗,向平疇,古樹參天,不愧雷州名勝。現正進一步修復之中。

貴生書院 在徐聞縣徐城鎮舊城內。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貶任徐聞典史時,有感於訂地士子輕生,因而倡建此書院,清代經多次修建,1984年重建。書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長732米,寬4.6米,東西走向,路面有牛車車輪輾成軌跡2道,深達13釐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學宮,建於明,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現完好。書院和石道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張炎故居 在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張炎(1902~1945年),字光中,吳川市人,原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師長,參加“淞滬抗戰”,1939年任廣東省第十一戰區統率委員會主任,組織十九路軍舊部與中共南路地方組織合作抗日,1945年1月13日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成立高雷民眾抗日軍,任軍長,4月,被國民黨頑固派殺害於廣西玉林。故居建於民國,紅磚水泥2層樓房,面積324.4平方米,是他發動抗日起義的決策場所,1989年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羅州故域遺址 在廉江市河脣鎮龍湖村。羅州城,原在今化州市,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遷至此,宋開寶五年(972年)廢。城址面積6萬平方米,主城平面正方形,面積1萬平方米,全城平面佈局與唐長安城大致相仿,是廣東現存最完整的唐代州城遺址,仍存夯土城牆、護城河遺蹟,城內採集到蓮花瓦當、板瓦、實足碗、圜底碟等器物。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遂溪人民抗法鬥爭上林寺音師舊址 在霞山區海頭鄉南山村。1898年4月,法國軍隊入侵廣州灣,在遂溪縣海頭汛登陸。7月,海頭鄉數百群眾聚於上林寺前誓師抗法,堅決保衛鄉土。舊址上林寺,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佈局。建於清代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重修,民國16年(1927年)又修,1983年維修前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遂溪團練麻章營部舊址 在市郊麻章鎮麻章圩,1899年,遂溪團練麻章營義勇250人在其他5營和當地群眾支持下,多次打擊入侵的法國軍隊,尤以11月5日“東菊之戰”最有名。營部舊址武帝廟,清代建築,四合院式佈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99年遂溪團練總部舊址 在遂溪縣黃略鎮黃略村。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法國開始侵佔廣州灣,不斷擴大佔地。1899年,遂溪......

相關問題答案
吳川市有哪些名勝古蹟?
南昌市有哪些名勝古蹟?
四川有哪些名勝古蹟? ?
成都有哪些名勝古蹟?
臺灣還有哪些名勝古蹟?
隆堯縣有哪些名勝古蹟?
天津有哪些名勝古蹟?
長沙有哪些名勝古蹟?
江陰有哪些名勝古蹟?
國外都有哪些名勝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