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保險怎麼辦?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離職後保險怎麼辦,還能繼續買嗎,有什麼影響

對的,需要轉移關係之後才可以續交。

比如可以轉成個人方式,在戶口所在地社保局續交;或轉在新單位處續交2種方式。

是這樣的,本地戶口,可以通過戶口所在地社保局或單位交納社保;而非本地戶口,只能通過單位方式參保了。

社保辦理和續交有兩種方式:

(—)個人名義交納需要到戶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請轉移關係即可,其參保手續包括:本人身份證,近期免冠一寸照片備兩張,保費,申請書等即可。

且只能辦理養老,醫療保險兩種。

交納多少是根據當地去年社平工資進行計算的,且每年都不是一樣的。

比如A地社平工資為20000元,那麼養老保險交納額為20000*20%=4000左右/年,醫療為20000*10%=2000左右/年。

另外也規定了最低檔和最高檔,最低檔的交納不得低於社平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檔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一般以最低檔居多。

(二)或者以單位方式參保或續交。而是外地戶口,只能通過單位方式購買社保。

另外,如果說辦理社保,最好通過第二種單位交納方式比較好一點,因為單位會為我們承擔很大一部分費用,進而減輕自己的交費壓力。而且單位方式可以參保5險1金,而個人方式只能參保養老,醫療保險2種.

辭職後公司辦的保險怎麼辦

保險賬戶留著啊,自己交的話就全部都自己交了(以前公司和你自己各交一部分,現在全是你自己的)

等攻你找到新的單位就還是按照原來公司的比例往下交了(只是交費的公司換了而已)

辭職後在公司交的保險該怎麼辦

失業保險:合同到期後失業金可以轉回到濟南領取。

養老保險:在稜要回濟南之前先去你單位所在地的保險經辦機構開一個參保繳費憑證,這是你在濟南續保的證據。

公積金:你可以把錢提出來

工傷、生育:就無效了,不用管了。

希望能幫到你

試用期辭職保險怎麼辦?

新勞動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新勞動法新增了處罰條款,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還應支付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的數額,新勞動法第四十七條作了詳細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6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鑑於以上條款,你可以隨時離職,根本就不需要提前和單位申請離職,因為以上條款已經說明了,是單位違約在先的,即:從你入職之日起單位就應該給你繳納社會保險,而不是要在你試用期過後才給你繳納,還有,入職之日起一個月內必須簽訂勞動合同,如果不簽訂那就從第二個月開始每個月按照雙倍工資給你,所以,你現在可以隨時離職,還可以向單位討要相關賠償,至少是多給一個月的工資,另外還有補繳3個月的保險,甚至,因為單位的違法行為導致你離職的,你的賠償也可以按照雙倍來索要,我支持你,主張自己應有的權利,給這些愛賺漏洞的公司和黑心壓榨剩餘勞動力的公司一些警示。

至於二樓的和三樓的說法根本就是法盲~~不用搭理他們~

公司入保險不到一年 現在想辭職 保險該怎麼辦

可以停交,等時機成熟,可以自己交,也可以上班後由單位交,當然是由單位交合算。自己交真的很杯具。

辭職後社保怎麼處理?

1、養老保險有個人賬戶,身份證號就是帳號,辭職後可以有三種處理方式:  一是停止交費,形成繳費年限中斷,個人賬戶積累停止,但只要時間不長對今後影響不大;  二是由個人全額繳納,即不中斷繳費把過去連同企業繳納的部分一併自己繳納,但這樣個人負擔較重不太合算;  三是如果到外地謀職可以辦理保險轉移手續,到新的就業地區。不管哪種方法,找到新的工作單位按原帳號繼續繳費即可,不用補交,但就是不能退。

2、醫療保險,也有個人賬戶,辭職後處理方法基本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裡的錢可以在當地繼續使用。

3、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都沒有個人賬戶,辭職後保險自動解除,但失業保險只要繳費滿一年,不是個人原因造成的失業,就可以領取。

4、住房公積金,有個人賬戶,企業和個人繳納的費用,全部形成個人賬戶總額,就如同銀行的零存整取所有權屬個人,辭職後只不過停止了存錢,但賬戶的錢還是你的,只要符合公積金提取規定,隨時可以提取,以後也可以續交,永遠不會作廢。

關於辭職後的保險問題怎麼辦?

每個人都需要社會保障,也幾乎都離不開“五險一金”,對於這些頻繁出現在生活中的詞語,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

養老保險,交的多≠得的多

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當時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20%左右),另一部分是個人之前繳納養老保險形成的個人賬戶資金(這部分資金的利率大致與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相當)。顯然,第一部分與國家經濟發展相關,而第二部分的錢都是個人自己交的(繳費基數的8%),也就是相當於把錢存在了銀行。而養老保險由單位(繳費基數的20%)繳納的部分,會直接劃入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沒有關係。雖然,這種模式下的養老保險可以起到減少貧富差距的作用,但對於個人來說,就沒有必要交太多的養老保險,因為從根本上說,養老保險不是一種理財工具,而是一種保障。

這些病,醫療保險不管

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醫療行為都能獲得保險。比如,整容、減肥、增高、近視眼矯正、各種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礙、精神疾病、在國外和境外發生的醫療費用等。此外,如果不幸出了交通事故,或被歹徒傷害,這些都不在醫保範圍之內,只有在公安機關證明確實找不到加害人的情況下,才能由醫保暫時核銷。醫保在異地使用上也有諸多限制。在國內非居住地突發疾病,需急診搶救的可先就近住院,但必須在3個工作日內,將住院日期、醫院名稱等信息報參保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備案,病情穩定後需繼續治療的,應及時轉至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失業保險,大費周章不值得

每個上班族都在交失業保險,但是想領到失業保險,卻不是一件容易事兒。領取失業保險金,必須先滿足下面兩個條件: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失業保險繳費義務滿1年;非自己主動辭職。

然後就是一大堆手續要辦:應在離職之日起60日內持職業指導培訓卡、戶口簿、身份證、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者工作關係的證明和照片到戶口所在街道、鎮勞動保障部門進行失業登記,辦理申領失業保險金手續。

注意是戶口所在地,也就是說,如果你戶口在甘肅,而人在上海上班,就要千里迢迢回老家辦。而按照目前的標準,大多數城市一個月的失業保險金多在幾百元不等,基本不超過1000元,經濟越落後的地區,能領取的越少。錢不多,能領的時間也不長:失業之前累計繳費1年至5年的,最多領12個月;5年至10年的,最多領18個月;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最多領24個月。

工傷保險,48小時生死線

工傷保險的第一個“玄機”,即是否認定為工傷。曾經有一個真實的案例,員工在單位要求每個人都要參加的拓展活動中受傷,卻被單位和勞動部門認定為不屬於工傷,後受傷者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才被重新認定。工傷保險的第二個“玄機”,是一些企業為逃避責任,以“時間”換“空間”,迫使受害人接受遠低於國家標準的賠償。即進行行政複議、行政訴訟,走完所有程序後,又在經濟賠償上與當事人進入漫長的民事訴訟過程。這一過程往往要經歷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

工傷保險常有一個不人性的規定,那就是在工作崗位發病,並在48小時內死亡的,會被認定為工傷。如果是發病後超過48小時死亡的,就不會被認定為工傷。雖然法律界也在爭論這個規定是否合理,但至今仍是一個死規定。

沒單位就享受不到生育保險

生育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工作單位,就很難享受到生育保險。因為生育險必須由單位統一交費,至少要繳費滿一年以上才可以享用。生完小孩後還要繼續交費,不交的話後期計劃生育方面的福利就不能享受了。

住房公積金,長期不用不划算

很多人都知道,每個月單位交的住房公積金越多越好,將來買房子、裝修都可以用得到。但是對於不買房子,或者短期內不準備買房子的人......

辭職後醫療保險怎麼辦?

你這種情況現在很普遍。當你去外地打工後,你以後生活在哪裡還是一個未知數,在你打工地方,單位是要給你繳納社保的,這裡麵包括了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和工傷(北京和深圳可能有些不同)憨你的醫保是你現在就可以享受的待遇,所以最好可以在生活工作的地方繳納,便於使用,外地給你繳納的社保,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後可以轉到你退休的地方領取的。所以,你不妨先到外地看看情況最說,如果外面可以繳納,你在本地酒不必繳納了。

醫保和養老是在一起的,繳納醫保的報銷情況肯定是職工好於居民,如果你一定要在本地繳納,就按照職工繳納吧。

另外,外地的退休金有可能最後也高於你們縣,即使退休,可能也是在外地領合適啊。

辭職後保險怎麼辦?

1.建議繼續參保,畢竟是個保障,以前單位繳費的可以辦理轉移手續~!

2.如果是在本市轉移,需要原單位出具解除合同證明,並由原單位做減員;

(1)個人繳費:帶著檔案,解除合同手續,保險手冊等交到當地勞動部門即可;

(2)新單位繳費:帶著檔案,解除合同手續,保險手冊等交至新單位,由新單位做增員處理。

3.如果是異地轉移,按下列程序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手續:

(1)參保人員在原單位處理完解除合同手續後,到原單位所在地勞動部門辦理養老、醫療保險轉移憑證;

(2)持檔案,解除合同手續,保險手冊、養老、醫療保險轉移憑證等物品,如個人繳費直接交到參保人準備繳費的勞動部門,如有新單位的,直接交至新單位即可。

4.因各地在具體操作上可能會存在差異,建議在辦理前撥打12333先諮詢一下。

相關問題答案
辭職保險怎麼辦?
離職後生育保險怎麼辦?
城鎮醫療保險怎麼辦?
醫療保險怎麼辦理?
失業了醫療保險怎麼辦?
二手車交易保險怎麼辦?
新生兒保險怎麼辦?
失業後養老保險怎麼辦?
車子過戶保險怎麼辦?
國企辭職檔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