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稱為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李白的詩被稱為什麼?

李白被稱為詩仙

李白被世人稱作什麼

詩仙: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詩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詩鬼: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詩佛:

王維,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名和字均取自於《維摩詰經》中的維摩詰居士,維摩詰是佛門弟子。王維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兼通音樂,書法也有很深的造詣。蘇軾評論他的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21歲中進士,得到張九齡提拔,官至監察御史。張九齡罷相,他便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詩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詩狂:

賀......

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那白居易,王維,賀知章被稱為什麼呢?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傑--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耿”。

4、詩家天子 七絕聖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聖--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於熔鑄詞采, 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鄭鷓鴣--鄭谷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17、崔鴛鴦--崔珏

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18、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詩人李白被世人稱為什麼?

唐代詩人李白,世人稱曰:詩仙。他常常酒後作詩,往往得不朽之作。曹雪芹更是愛酒如命,當他家衰敗時,他還常常"賣畫得錢付酒家",到後來,實在無錢買酒,便賒來吃,也就是"舉家食粥酒常賒"了。

詩人李白被稱為什麼?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他和幾位文人騷客經常聚在一起飲酒唱和,唐代詩人賀知章也是其中之一,他很歎賞李白的詩。據說當他看了李白的《蜀道難》後,無比佩服地稱其為“謫仙子”,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於是後人便把李白稱為“詩仙”。 李白:唐代偉大的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中亞的碎葉城(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即出生於此。幼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 李白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在李白流傳下來的九百多篇詩中,大部分鮮明的表現了他對封建貴權的輕蔑,對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讚美。同時也由於封建統治思想的嚴重影響,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夢、及時行樂和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李白是我國唐代與杜甫並稱的偉大詩人,是中國文學史最傑出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大都通過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表現出來,而又包括了豐富的現實主義成分,他的積極浪漫主義是有其深厚的現實主義基礎的,他巧妙地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來表現思想內容,反映社會現實。他的詩歌熱情奔放,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流轉自然,風格豪邁,個性鮮明,在他筆下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形象,處處顯示出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特色,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李白詩歌主要是以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反映社會現實,運用誇張、比喻、想象等多種手法,風格豪放俊逸、語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的詩歌各體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擅長。 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在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達到了浪漫主義藝術的高峰。這些積極浪漫主義的詩歌,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表現手法上對唐代和後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著名詩篇。

李白是什麼詩人被稱為什麼

詩仙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記得好評和採納,答題不易,互相幫助,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李白被人們稱為什麼?

李白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 , “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後有電影《永不消失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說作者李碧華原名李白。

他的(《望廬山瀑布》 ).(《夜宿山寺》 )等作品大膽誇張.超凡想象,令人稱到;作為“凡人”,他的( 《靜夜思》).(《贈汪倫》 )等作品思鄉親切.友情深厚,也令人叫絕。

李白有什麼之稱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耽“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是哪個朝代的,被人稱為什麼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李賀,號"詩鬼",和李白有的一比。兩人統屬浪漫主義風格,想象奇偉,用詞誇張。但相比而言,李白詩多信筆揮撒,自然天成。李賀則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盡心機了。真可謂"嘔心瀝血"。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新唐書》卷202·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闢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闢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塗令......

他被稱為什麼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 【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性別男, 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託可馬克),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今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但是,兩種說法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 【詳細生平】 一、好任俠,喜縱橫 李白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於西域的碎葉,五歲時隨家人定居於昌隆(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 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 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於眠山,潛心學習,多年不進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裡,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最後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 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於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冶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的夫人是許氏,許氏死後續宗氏為妻。他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許......

相關問題答案
杜甫和李白被稱為什麼?
李白被稱為什麼?
李白被稱為什麼 20分?
李白被譽為什麼?
李賀被稱為什麼詩人?
李白的詩作被稱為什麼?
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那白居易,王維,賀知章被稱為什麼呢? ?
李世明被稱為什麼?
李商隱被稱為什麼稱號?
李斯特被稱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