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獸饕餮以什麼著稱?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饕餮是什麼神獸?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復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凶惡、神祕、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凶惡面孔。若論神祕、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難尋了。 饕餮紋到底指稱什麼?歷來爭論紛紜,迄今尚無定論。有說是牛、羊、虎、鹿、山魈……。在這諸說中,饕餮為虎說聲音最響。許多從事原始文化與藝術研究的學者認為,饕餮紋是虎紋的誇張、變形。在古代,虎亦為很重要的通天神獸,巫師乘虎的造型在後世文物中多有出現。而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在“龍鳳”崇拜之前,曾有過一個相當長的龍虎崇拜的階段,龍虎鬥圖案造型在東周至西漢時代大為盛行,其中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龍虎相鬥圖最為精美,氣勢不凡。古人認為虎為陽獸,“雲從龍,風從虎。”龍虎相鬥表示陰陽交合。在漢代,蒼龍、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東、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國歷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龍之下。然而,古籍中對虎的神通的描繪顯然難與饕餮在青銅器上的顯赫地位相比。

記得采納啊

中國十大神獸之一的饕餮的介紹

古書《山海經》說: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 。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

.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 周 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彊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六:“ 紹聖 初,先人官 長安府 ,於西城 漢高祖 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雲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 三代 寶器。”

2.比喻貪得無厭者,貪殘者。《魏書·桓玄傳》:“取妾之僭,殆同六體,乃使尚書僕射為媒人,長史為迎客,嬖媵饕餮,賀同長秋。” 清 唐孫華 《發粟行》:“竟使官糈飫饕餮,詔書掛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故令貪夫盈於朝列,饕餮貢於大庭。”

3.特指貪食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

4.比喻貪婪;貪殘。《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奸欺之罪。” 艾青 《蘆笛·馬騫》詩:“它的饕餮的鯨吞,能使東方的豐饒的土地,遭難得比經了蝗蟲的打擊和旱災還要廣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貪婪地吞食。 唐 杜甫 《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 清 李漁 《奈何天·夥醋》:“終不然闖席的任情饕餮,先來客反忍空枵。” 聶紺弩 《略談魯迅先生的<野草>》:“而人類的惡鬼則高踞在這些活的屍骨,死的生命上饕餮著人肉的筵席。”

6.相傳為 堯 舜 時的四凶之一。《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臣堯 ,賓於四門,流四凶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 ,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呂氏春秋·恃君》:“ 鴈門之北,鷹隼 、所鷙 、須窺之國,饕餮 、窮奇 之地。”參見“ 四凶 ”。

7.複姓。 南朝 樑世祖 賜 武陵王 紀 姓 饕餮氏 。見《梁書·武陵王紀傳》。

8.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一個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9.在{網遊怨恨屋}中,饕餮是一套神器,只能並存三樣,出現第四樣時,前三樣中的一樣就會自動被系統收回

10.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編輯本段]史料記載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辭海》在解釋饕字說:饕即“貪,《漢書·禮樂志》:‘貪饕險’顏師古注:‘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

傳說中的神獸除了饕餮還有什麼?

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並沒有確切的記載,然而這一公案卻由於“真龍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結果。據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卒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民間傳說,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

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趴蝮(音八夏):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

嘲風:喜好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

睚眥(音牙自):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像

贔屓(音畢喜):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龜

椒圖:形狀似螺蚌,性好閉,鋪首銜環是其形象

螭吻(音吃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

蒲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作大鐘的鐘紐

狻猊(音酸泥):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

囚牛:性喜音樂,其形為胡琴琴桿上端的刻像

龍生九子考略

??

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以龍為祖先。龍的歷史在中華大地源遠流長,遍及南北。在北方內蒙古的三星他拉於1971年發現了玉雕的豬龍,據專家考證大約距今6000—7000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有陶壺龍紋;遠隔千里之外的江蘇吳縣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種似蛇非蛇的勾連花紋,即是古越人的龍圖騰崇拜的象徵。這說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了關於龍的圖騰崇拜。龍的形成起點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的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脫離自然界中的具體動物形象,成為集諸種動物靈性與特長於一身的特殊動物。到唐代,龍成了天子的專利。龍紋只能用於皇帝的衣服器物,龍成為皇權的象徵。宋之後,關於龍的歷史與家族有了更多的傳說。龍在其形象形成過程中,曾海納百川的彙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到後來,這些怪異獸像在龍形象發展的同時糅合了龍的某一種特徵,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

??

但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同。據說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椒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只要知道龍生九子的形成過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龍生九子有這麼多的說法。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如果非要選出九子來的話,也應該選出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的九個。李東陽也是一時急於交差,所提之名單並不具代表性。一衝查閱了一些資料,並結合在各地旅行中所見的民間習俗,按民間影響、出現頻率等因素重新列出了龍生九子的名單。

??

?? 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一衝在各地的宮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見到其揹負石碑的樣子。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贔屓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

?? 螭吻: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

??

?? 蒲牢:有搖滾氣質,愛好音樂,也愛吼叫。古代樂器編鐘頂上就用它來裝飾,寺廟大鐘上的鐘鈕上也可見到他的身影。

??

?? 狴犴:掌管刑獄。常被裝飾在死囚牢的門楣上......

饕餮和哪三個神獸並稱為“四大害獸”?

青龍 玄武 白虎

傳說中的神獸除了饕餮還有什麼?

饕餮是凶獸

中國上古四大凶獸,分別是四名“大惡人”的儲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兜,共工,與鯀,他們都因為反抗權力者而被殺,死後精神不滅,被當權者侮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獸,分別對應:饕餮(tao tie),渾沌,窮奇和檮杌(tao wu)。

饕餮是一種神獸麼?為什麼要叫它“饕餮” 有什麼意思麼?

龍生九子,饕餮是第五子,貪吃。現在說饕餮有貪得無厭的意思,也有會吃、講究吃、貪吃的意思。

傳說怪物古代十大神獸之一的饕餮是什麼東西

沒聽說過十大神獸啊,有四大凶獸,四大神獸,至於饕餮,你直接百度一下就有了,大段文字我就不搬運了哈。

和饕餮並列的還有其他3個神獸都叫什麼

騶吾,饕餮,檮杌,窮奇並列為四大神獸

饕餮是什麼?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復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凶惡、神祕、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凶惡面孔。若論神祕、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難尋了。

饕餮紋到底指稱什麼?歷來爭論紛紜,迄今尚無定論。有說是牛、羊、虎、鹿、山魈……。在這諸說中,饕餮為虎說聲音最響。許多從事原始文化與藝術研究的學者認為,饕餮紋是虎紋的誇張、變形。在古代,虎亦為很重要的通天神獸,巫師乘虎的造型在後世文物中多有出現。而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在“龍廠”崇拜之前,曾有過一個相當長的龍虎崇拜的階段,龍虎鬥圖案造型在東周至西漢時代大為盛行,其中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龍虎相鬥圖最為精美,氣勢不凡。古人認為虎為陽獸,“雲從龍,風從虎。”龍虎相鬥表示陰陽交合。在漢代,蒼龍、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東、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國歷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龍之下。然而,古籍中對虎的神通的描繪顯然難與饕餮在青銅器上的顯赫地位相比。

電影《長城》中古代十大神獸之一的饕餮是什麼東西

中國古代傳說龍有九個兒子,也就是“龍生九子”。關於龍的九個兒子分別是誰有幾種說法,其中的一種是:

贔屓(bì xì)、螭吻(chī wěn)、蒲牢、狴犴(bì àn)、饕餮、蚣蝮(gōng fù)、睚眥(yá zì)、狻猊(suān ní)、椒圖

所以說,在中國神話故事中,饕餮可以說是龍的兒子。

相關問題答案
神獸饕餮以什麼著稱?
饕餮以什麼著稱?
神獸以什麼著稱?
泰山以什麼著稱?
盧索城以什麼著稱?
峨眉山以什麼著稱?
饕餮是什麼梗?
楊萬里以寫什麼著稱?
神武神獸圖鑑給什麼?
魔獸神器研究是什麼?